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创建于1956年,坐落在历史悠久的齐文化发祥地——山东省淄博市,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理工科大学。学校现为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全国大学外语教学改革试点单位、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
中文名:山东理工大学
英文名:ShandongligongUniversity
简称:山理(SDLGU)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综合
属性:省市共建、以市为主
1、学校简介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现设有21个学院,设有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涵盖了13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涉及9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学位包含14个工程硕士招生领域,5个农业推广硕士招生领域,拥有工商管理硕士(MBA)、金融硕士(MF)专业学位授予权,有75个本科招生专业,学科专业涵盖了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已逐步形成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目前,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32200多人,在学研究生2600多人。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美、英、韩、俄、澳、新等国家的50余所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实质性交流。探索与国外学校合作办学的渠道,推进办学国际化进程,与多个国家的有关高校开展了6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已培养留学生3300余人。大力开展学者互访、学术交流,重视引进国外智力工作,聘请高层次的国外专家、学者来校任教和讲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机遇,山东理工大学将秉承“厚德、博学、笃行、至善”的校训,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科研工作为重点,以队伍建设为关键,全面实施质量立校、科研强校、人才兴校、特色名校、开放活校战略,着力提升内涵,着力打造特色,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创新*,科学发展,为早日建成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2、机构设置
教学单位
山东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理学院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体育学院国防教育学院鲁泰纺织服装学院
直属单位
山东省职教师资培训中心奥星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工程实训中心图书馆档案馆(挂靠)校医院网络信息中心分析测试中心校友联谊办公室齐文化研究院
3、历史沿革
山东工程学院前身为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创建于1956年。
2001年,山东理工大学由山东工程学院和淄博学院合并组建而成。
淄博学院由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分院、淄博师范专科学校、淄博职工大学、淄博广播电视大学合并组建而成。
山东理工大学的历史由以上学校共同组成
4、师资队伍
山东理工大学
万哲先院士,1927年11月生于山东淄川。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助教;1950年调入系统科学研究所;1978年晋升为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淄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任山东省生物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杜善义院士,1938年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1964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80-1982年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做访问学者。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院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淄博学院名誉院长等职务。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山东省陶瓷基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金翔龙院士,1934年11月出生于南京市。1956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原北京地质学院)。1957年——1985年在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工作,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理事,以及联合国海底管理局与海洋法庭筹委会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现任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中国海洋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山东理工大学教授、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名誉院长等职。
卢秉恒院士,1945年2月出生。1967年本科毕业,1986年获西安交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曾赴美国Michigan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及客座研究。现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所长,担任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及陕西省快速成型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许厚泽院士,1934年5月4日出生于安徽歙县,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195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1962年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理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许院士原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从事近代外部重力场逼近理论研究。模型逼近方面,发展带约束条件的高逼近级高异常与垂线偏差统一逼近理论和截断误差估算;算子逼近方面,提出虚拟单层密度表示的概念。在中国开拓固体地球潮汐形变研究,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重力潮汐基准,发展顾及侧向不均匀性、椭圆、滞弹性、自转地球的潮汐理论,为在国际和中国建立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的交叉新领域--动力大地测量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5、人才培养
本科教育
山东理工大学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高质量地培养高素质人才。立足区域,贴近行业,面向基层,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并实施了"素质、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学校的人才培养特色。
学校按专业进行招生,分机械、电信、生化材料、土建、地矿、数理、经管、文法、艺体、外国语等10个大类进行培养。建设三级教学平台,第一学年设置公共基础教学平台,第二学年设置学科基础教学平台,第三、四学年设置专业教学平台。
研究生教育
我校1998年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3年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经过多年发展,学校现有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工程硕士招生领域,5个农业推广硕士招生领域,拥有工商管理硕士(MBA)、金融硕士(MF)全日制专业学位授予权;同时拥有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和同等学力人员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等4类非全日制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在校研究生2600余人。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生导师队伍,现有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44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531人(其中校外导师98人),荣获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教师称号6人。高水平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为开展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留学生教育
山东理工大学自成立以来,积极推进留学生教育工作,逐渐形成了一支稳定有序的师资队伍,积累了相关经验,取得了长足发展。
目前留学生教育以长短期语言教育为主,各有侧重。短期研修以听力和口语为中心,着重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长期语言教育根据学生的语言基础分为初、中、高级班进行授课,并设有HSK辅导课。学生在达到相应的语言水平之后可进入院系学习。
远程与继续教育
山东理工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始终坚持以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提高全民素质为目标,立足于为广大在职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山东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成人高等专门人才。
山东理工大学成人高等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学校的普通教育资源,开设了涵盖工学、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8大学科门类的成人学历教育专业76个,其中本科专业30个,专科专业46个。学习形式有函授、夜大学、脱产、自学考试,学习层次有高中起点本科、高中起点专科和专科起点本科。
6、文化建设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高度重视大学文化建设,不断增强大学文化建设的自觉性、责任感和使命感,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建设三个层面采取措施,大力实施文化育人、文化立校工程,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建设高水平大学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学校启动了校园文化建设工程,确定了校训、校歌和校标,实施了“六大主题”活动,开展了大学生诚信教育、百名专家学者推荐图书、文化名人名家报告会、文明修身、教职工职业道德教育等各项活动,精神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上水平、创特色、聚心力的动力和源泉。
学校根据文化建设的需要不断审视和探索制度的创新和完善。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精益化管理的要求,不断修订、完善规章制度。初步形成了体现“以人为本”,既严格规范,又宽松和谐的制度环境。
学校建设突出大学文化内涵,加大校园绿化美化力度,建成了环岛人工湖、人工河、中心景观大道、大学生艺术广场及各类主题植物园等人文景观和文化设施。形成了集生态化、园林化、数字化、人文化于一体的现代化校园,一个最适宜读书与生活的物质文化环境已经形成。
山东理工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培育英才,探索真知”的办学理念;“厚德博学笃行至善”的校训精神;“无私奉献,追求卓越”的校风;“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的教风和“德业双修,学而不厌”的学风。
7、校园文化
校训
厚德---语出《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载物”体现了中华民族顺应自然,与时俱进,以博大宽容的道德胸怀包举万物,承载理想的民族精神。我们引“厚德”二字,意在期望师生员工以高尚的道德立身,以高尚的道德承载天下重任。
博学---语出《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博学”既指广泛学习,也指学问渊博。我们用“博学”二字就是倡导师生员工努力学习,博采众长,追求广博的学识和渊博的学问。
笃行---语出《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行的本意是专一实行,踏实去做。我们取“笃行”二字是引导师生员工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学以致用。
至善---语出《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至善”是指达到善的最高境界。我们以“至善”二字勉励师生员工追求人格、学识和谐统一的完美的境界。
校歌
你伴随我
作词:严肃作曲:孟卫东
傍黄河,拥泰山,这一片大地育多少先贤
春风化雨十年百年,日晖月朗森森乔木已参天
共切磋,同奋勉,将时代重任担向双肩
共切磋,同奋勉,将时代重任担向双肩
啊,厚德博学,笃行至善
你伴随我走过人生每一天
厚德博学,笃行至善
你伴随我走过人生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