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混合经济*

科普小知识2022-12-30 10:18:50
...

混合经济(Mixedeconomicsystem)下各项指标走势混合经济属于经济*范畴,它是在基本经济制度既定的条件下,为促进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而由一系列有机联系并相互制约的机制、制度、组织、决策等方式而形成的复合体。混合经济是多种所有制结构、多种经济主体、多种资源配置方式、多种市场结构、多种分配方式的混合。实践证明,无论哪一种纯粹单一的经济形式,都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率的提高。

中文名:混合经济

外文名:Mixedeconomicsystem

1、*产生

工业革命后的市场经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所有制形式也在不断演进。私人财产资本主义所有制、股份制资本主义所有制与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是三种基本的所有制。

所有制的演进

私人财产资本主义所有制。这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原型,它以雇佣劳动为先决条件,雇佣工人劳动是私人财产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一般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私人财产资本主义所有制也是市场机制得以运行、发挥其调节作用的前提。

市场机制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主要有:①界限明确的产权;

②企业之间的完全竞争;

③企业可以*进入和退出市场。

市场机制对于私人财产资本主义所有制是最有效的运行机制。这是因为:第一,这是一种完全的私有制,产权界限极其明确,所有制中的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四种权利都完整地归所有者所有;第二,这类企业通常都为小型企业,因而竞争比较完全,无法形成垄断;第三,这类企业按照优胜劣汰的规则,*地进出市场和产业。但是,私人财产资本主义所有制也存在着显著的缺点,主要有:第一,它不能适应专业化的大规模生产.因而无法获得规模效益;第二,它不能解决企业外部性问题;第三,所有者个人承担的风险过大。这些缺点不仅限制了大规模生产技术的运用,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场失败和经济波动。

股份制的资本主义所有制。这是为了克服私人财产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缺点而发展起来的。它可以获得私人财产资本主义所有制不能或难以获得的利益,这些利益主要有:大规模生产的规模经济;由外部性内在化所产生的收益;风险分散化的好处;降低交易费用;管理专业化的收益等。股份制的资本主义所有制,不仅可以获得上述利益,而且这种制度创新的成本大大小于其收益,因而这种制度显示了其独特的结构:所有权拥有者是众多的个体持股者;股东大会行使所有者主权;由董事会指定高级管理人员。股份制公司显现出“小型*”的系统——持股者是全体选民,董事会和管理组织则是行政机构。股份制公司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股份制是在资本主义体系自身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扬弃,是从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个过渡点。

股份制资本主义所有制虽有规模经济,形成了巨大的企业与企业集团,但它在本质上与私人财产资本主义所有制一样,除了关心自己的利益并使这种获利能力能长期持续发展之外并不承担任何社会性的功能。这些社会性的功能主要包括:公平财富分配,维持充分就业,防止自然垄断的利润被少数人独占,城乡与区域的协调发展,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以及国民经济增长与国民财富增加等。这些社会性的职能只能由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来承担。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之所以能承担社会性功能,是因为这是一种由国家强制建立的“共有制”。这种“共有制”的优势在:第一,作为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安排,每个参加者都要受到*权力的约束而不能*退出,因此,*可以实现由自愿谈判不能实现的方案;第二,由*组织的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可以比其他所有制具有更大的生产组织规模,可以在更大范围实现企业效益的社会化,使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可以承担起各种社会性功能;第三,作为一种“共有制”,它可以运用自己的权力与制度的安排,承担起协调社会各个利益集团与群体矛盾的社会性功能。

混合经济*下的城市发展

二次大战后,国家资本主义与大战前有了很大变化。大战前由国家建立企业主要是为了推进工业化,大战后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其任务已不是实现工业化,而是承担起各种社会性功能。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建立,主要采用三种方式:①*直接投资;②对私有企业实现国有化;③*控股私有企业。通过这些方法建立起来的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在结构上具有如下特征:劳动力只具有雇佣工资地位,管理功能由国家和国家机构指定的机构来行使,收益权被*所占有。在当今资本主义经济中,作为资本主义所有制原型的私人财产所有制仍然具有相当活力并以相当的规模存在着;股份制资本主义所有制经济已成为经济的主导力量与主要形式;国家资本主义作用力与影响力越来越大。

混合经济*的产生

伴随着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演进,资本主义的经济*也逐渐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经济*。何为经济*,有着不同的含义。美国的格罗斯曼定义为:具有一定经济特点的组织安排,包括各个参加者按照规章和规则从事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的组织安排。莫里斯·傅恩斯坦认为,*就是被某些有规律的相互作用或相互依赖形式所联合起来的客体、观念或行为的集合。维克拉夫·霍尔索夫斯基的看法是:联结起来形成一个功能整体的客体集合即为*。埃岗·纽伯格和威廉·达菲等人认为,经济*是由经济决策权在社会成员间的分配,经济信息传递的机制与渠道,当事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三组互为补充的社会关系构成。以上几种关于经济*的定义虽有所区别,但它们的共同点都在于把经济*理解为经济活动参加者的组织及其发展的复合体。混合经济*。如果把经济*看作是社会经济活动参加者的组织及其发展的复合体,那么,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则表现出明显的混合经济特征。要给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混合经济*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是十分困难的,现在关于混合经济*的定义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将混合经济定义为资本主义特征与*特征的并存;第二类把混合经济定义为市场因素与计划因素的混合;第三类则把混合经济定义为国家借助宏观经济政策和*组建的公共部门而进行的市场管理。这三类定义各有合理成份与缺陷。第一类定义看到了资本主义经济与*经济在*上有相融相通的一面,但是毕竟将经济制度与经济*相混淆;第二类定义把握住混合经济*最重要的方面,但由于定义过于简单,不能揭示出混合经济的全貌;第三类定义反映出当今*及宏观调控政策对于经济活动的重要性,但也没有能揭示出混合经济*的最重要特征。

中国的一些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混合经济的特征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新的见解,其中,尤以华民先生的定义更为完整准确。他认为:混合经济是当代西方国家的社会目标补足私人目标,以*经济政策补足个人经济政策,以*调控补足市场调节的一种经济*。在这种*下,国家与市场,*与企业和个人通过职能分工与合作,以实现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笔者以为,如果人们进一步地解放思想,抛弃在经济*上的*与资本主义水火不兼容的对立观,那么,华民先生关于当代西方国家的混合经济*的定义是适合今天中国*市场经济*要求的。

2、*发展

在当代世界经济,国家(*)与市场共存,计划手段与市场手段共同发挥功能,已成为国民经济乃至世界经济运行中的一个基本特征。如果没有国家(*)的调控,没有计划手段的运用,经济活动就会完全由价格机制和市场力量来决定;如果没有市场,没有市场手段的运用,经济活动完全由*权力来决定和计划手段来调配。那么,经济运行的两种极端情况,不是“市场失败”,就是“*失败”20世纪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两类国家经济中所遭受的各种各样的挫折与苦难,终于使越来越多的人(其中包括中国人)认识到,为了使社会经济稳定健康高效的发展,市场与国家(*)都是必要的,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不再是两种社会制度的分水岭,而是配置资源的两种方法与手段。一个国家完全可以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经济运行方法。于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包括中国,实行了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政策,选择了混合经济*。当今中国的经济*为什么是混合经济*呢?比照西方国家的混合经济*,以为它与西方混合经济*有如下方面的特征相似。


中国的政治*改革滞后于经济*改革

中国的政治*改革滞后于经济*改革

一是社会组织结构特征相似。当代西方国家社会组织主要有三大力量:大企业——规模巨大的企业与商业银行的紧密结合,在国家经济事务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工会——随着工业组织的大型化发展而来的强大工会,与大企业进行着较量,以要求改善工会成员的地位;强势*——需要有一个强势*来缓和和有效调节大企业与大工会之间的矛盾冲突。于是,大规模的企业,大规模的工会组织和规模不断扩大的*部门就成了现代混合经济*下的西方各国所共有的组织特征。

在中国,经过建国50多年发展特别是20多年的改革开放,大型的国有企业、大型的三资企业和规模不断扩大的民营企业,以及世界上的跨国公司到中国的落户,使大企业在中国经济事务中的影响力日益扩大;以维持职工权益为基本宗旨的中国工会组织,不仅拥有世界上人数最多的会员.而且大规模地向“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乡镇企业、个私企

业发展,地位与影响力不断上升;中国各级*在经济活动中承担的责任和拥有的权力.在调控社会矛盾中的作用,都显示了强势*的特征。这样的社会组织结构,选择混合经济*来发展经济,是必然的结果。

图书资料

现在,西方混合经济*国家依据的法则是:个人、企业和市场能够解决的经济问题,或者它们能以高于*干预的效率来解决的经济问题,原则上都由个人、企业和市场来解决;*则从事那些个人、企业和市场所不能、所不愿从事的经济活动,以及那些由*来干预效率要相对个人、企业和市场要高的经济活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市场建设和*行政管理*改革都取得重大进展,在构建的*市场经济*框架中,已确定了企业制度、市场机制和*管理*三个组成部分的运行原则是: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是创造财富和形成竞争力的源泉;市场机制是配置资源、调节供求、优化结构的基本方式;*是维护公平竞争、保障经济主体合法权益、保持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制度建设者和保护者。企业制度、市场机制和*管理*相互支撑、相互补充、制约和促进,三者的协调关系和改革的均衡推进,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由此可见,中国*市场经济*中的国家、企业与市场的分工原则,是与西方混合经济*是相似的。以上四个方面的比较,可以看到,中国在建设*市场经济*过程中,认真学习借鉴了包括西方国家混合经济*在内的人类发展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一切文明成果,构建了以公有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在这个基础上混合经济的运行*。

3、*差异

作为一种经济*的混合经济*,在当代西方国家的运用,也是有很大差异的。有的国家主张市场因素多一些,有的国家主张计划多一些;有的国家公共部门大一些,有的国家公共部门小一些;一些国家比较强调公共经济目标,另一些国家则比较强调个别目标;一些国家比较强调公共决策与管理;另一些国家则主张给个人以更大的决策余地与选择空间。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最重要的是以下三点:一是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二是各国社会与政治结构;三是各国统治地位的经济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对各国混合经济*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低的一些国家,*承担着领导工业化的任务,其主要功能是发展,将设立具体的社会与经济目标看成是第一任务,因此,其选择了“发展导向”型的混合经济*;工业化水平高的国家,*的发展功能已退居第二位,而维持秩序的功能却变得越来越重要。于是,*注重经济竞争的方式和过程的规则性,但不注重实质性的竞争活动,于是,选择“秩序导向”型的混合经济*是最为合适的。


图书资料

社会与政治结构对各国混合经济*的影响。如一个国家的雇佣劳动者和其他低收入阶层的选举力量增强,公民权利的扩大,居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会组织的日益强大,必然要求*在食品、住房、教育、医疗、就业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提供更多的补贴。在这种社会结构上的混合经济*中*“公共性”的职能与宏观调控的力度就会强化。

经济意识形态对各国混合经济*的影响。经济意识形态是指与经济有关的思想与价值观,它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影响经济*。它影响经济*的目标及目标选择;影响*的机构、手段和利用它们的方式;影响对目标、机构和手段变化的态度等。在英国和北欧等国的混合经济*中,公平与效率相比,公平被置于更重要的位置,因此,以*再分配为核心的福利国家制度是实现公平目标的基本手段。美国将充分就业目标置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首位的混合经济*,显然是受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强烈影响;而日本强调国家发展导向的混合经济*,则是明显地是在经济意识形态上受到德国的“经济国家主义”的影响。在多种因素作用下,构成了今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各具特色、互有差异的混合经济*,它们的主要代表是:①以美国为典型的国家需求管理型的混合经济*;②以英国和瑞典等国为典型的福利国家型的混合经济*;③以德国为典型的社会市场型的混合经济*;④以法国为典型的强调供求管理的指示性计划型的混合经济*;⑤以日本为典型的国家发展导向型的混合经济*。

4、资源配置

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是经济活动的核心问题。从资源的配置方式看,有完全由市场机制或完全通过国家计划这两种不同的基本模式。单一市场机制离不开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配置资源是由市场价格体系这只“看不见的手”通过*竞争来完成的,价格体系不仅决定于供给需求关系,同时又对供求关系有着巨大的反作用,价格体系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起着导向作用,帮助经济主体作出最佳决策,使资源在微观领域得以最优配置。但是,要使市场经济完成资源合理配置这一重任,需要三个最起码的条件,即经济主体完全理性、市场出清与完全信息。而以上条件实际上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不可能完全具备,同时市场机制又存在经济外部性、公共物品无力提供、垄断经营、价格刚性、收入两极分化及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这一切决定了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活动中不可能达到最优境界。至于通过计划手段来配置资源也是利弊并存。从理论上看,计划调节可以在总体上保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在全社会范围内动员和集中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重大建设,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有效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关系等。但传统的高度集中的以行政命令为主的计划*,是建立在排斥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基础上的,计划内容无所不包,计划权限高度集中,计划形式以指令性计划为主,计划实施靠行政手段。计划指标不能真实地反映社会供求关系,带有很大盲目性;计划管理缺乏弹性,计划调整常常滞后于经济形势的变化;计划手段单一,没有灵活性,国家很难通过计划手段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纯粹的市场配置模式与纯粹的计划配置模式都有自身无法弥补的缺陷,选择市场配置与计划调节相结合的第三种模式成为必然,但传统的观点认为,计划与市场是水火不容的东西,不可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事实上,计划或市场只是社会配置资源的两种方式或两种手段而已,与社会制度及经济制度本身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二者可以发挥同一职能作用——配置资源的作用。因此,计划与市场可以同时并存,相互替代部分功能,弥补对方的缺陷,共同实现合理配置资源的目的。

5、*结构

现代市场经济是与社会化大生产密切相连的,但由于技术水平、社会需求、生产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社会经济的分化与小规模生产始终与社会化程度极高的大规模生产协作并存。中国尚处于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化生产还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科学技术落后,农业人口比重较大,国民素质有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社会经济带有明显二元结构特征,所有这些,决定了所有制结构必须是多元化的,决不能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所有制关系单一化、简单化、凝固化,单纯地追求国有经济所占比重,这实际上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生产多层次性相背离的,是超越中国的历史发展阶段的,是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最终将阻碍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因此,构成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外资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逐步消除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对生产力的羁绊,实现所有制结构复合化和经营方式多样化的局面,是符合中国客观现实与生产力水平的历史必然。

6、经济主体

在市场经济中,家庭是最小的社会细胞,也是最基本的经济单位,其功能是通过它的收入与支出行为体现的。家庭作为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在把劳动、资本等要素提供给企业的同时,企业依据各要素对经济的贡献大小即边际生产力水平高低,并结合要素的稀缺程度,给予要素所有者以相应的报酬,构成家庭的收入(工资、利息等)来源。与此同时,家庭用这些货币收入再去购买企业生产的商品和劳务,进行消费,并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从而完成家庭再生产。而企业的收入支出行为与家庭正好相反,企业把生产的商品与劳务出售给家庭,获得销售收入,并用这些收入购买由家庭提供的多种生产要素,构成企业的生产成本,即企业的支出行为。企业支出正是家庭提供多种生产要素的收入,家庭与企业之间的功能配合是借助于市场机制来实现的,家庭和企业都是私人经济部门,它们的经济活动构成了最简单的两部门经济循环。

在传统的*市场经济中,国家是一个非经济生产单位,它存在于经济运行之外,仅作为一种外部环境因素间接地影响市场经济进程。它的主要活动在于制定有关法律、法规,起着维护市场秩序的功能。但*市场经济是在自发调节机制下运作的,客观上必然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滞后性、无序性和非稳定性,如果任其发展,可能会产生外部不经济、收入分配两极分化、公共物品提供障碍、竞争机制遭到破坏、宏观经济较大波动等弊端。因此,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已经从经济活动的外生变量进入经济*内部,成为一个影响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即公共经济部门。*市场经济的二元主体结构逐步演化为混合经济的三元主体结构。

国家作为一个经济主体,不仅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手段来间接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同时还通过自己掌握的经济资源影响社会生产与消费过程。国家主要通过向企业和家庭征收各种税收构成自己的收入,再运用转移支付和直接购买等形式构成自己的支出,它的收入与支出不仅起着平衡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关系的作用,同时也是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形成了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三部门经济循环。

7、市场结构

从全社会角度看,由于竞争性和垄断性的存在,市场经济是由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构成的混合市场结构。一般而言,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既定的资源可以得到较大产量和产品,平均成本较小且价格最低,资源配置效率较高,但生产规模较小。与完全竞争相对的市场结构是完全垄断,垄断企业可以在高价少销或低价多销之间作出选择,它们往往限制产量、提高价格。以获得垄断利润,从而成为流通领域里的剥削者。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垄断者受到抑制。但垄断也可以带来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所以,在自然垄断行业,垄断仍有存在的必然性。

以上两种市场结构在现实经济中是不多见的。更多的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垄断竞争市场与寡头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广泛分布于轻工行业,企业之间竞争较为充分,资源利用率较高,产品花色品种繁多,可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寡头垄断主要分布于重化行业,虽然企业数量较少,但竞争压力同样较大,企业间的相互依存性与相对稳定性明显增强,寡头垄断企业生产的平均成本相对提高,但规模效益十分明显,它们有雄厚的财力、物力及人力,因而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

混合经济*还表现在不同经济运行层次上的混合,即社会经济是由微观和宏观两个运行层次组成的,在微观层次上,市场机制通过“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调节家庭和企业的经济行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宏观运行层次上,*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看得见的手”的作用调节经济活动,保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以期实现宏观经济稳定。此外,在收入分配方式上,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要素分配为辅、国家运用税收和转移支付调节手段相结合的混合分配方式;在经济决策过程中,又表现为自下而上的分散决策与至上而下的国家集中决策相混合。

8、相关问题

混合经济*——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构建与特征。公有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一论断,不仅是对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充实和完善,而且为人们探索构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经济*,指明了方向。

特点

中国混合经济*具有与西方国家混合经济*相近的原则及机制,这是因为它们具有共同的基础:市场经济与私公产权的并存。但是,公有经济为主体和*制度,使中国的混合经济*与西方国家混合经济*相比较,有自己的特点。同时,由于中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经济还不完善,因此,中国的混合经济*也处于不成熟不完善阶段,存在着许多不足与缺陷。中国混合经济*与西方国家混合经济*相比较,有着自己的特点,但最重要的是公有经济在*中的功能与作用的特殊性。中国的公有经济与西方混合经济*中的公有权经济,其表现形式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其实质是不一样的。*的公有经济,是*人联合基础上的劳动合作制;西方混合经济*中的公有经济,是*对一些自然垄断部门和公共产品生产实行国有化政策所致,是*巩固政权稳定社会所掌握的“公共产权”。因此,作为社会制度基础与经济*主导力量的中国*公有经济,除与西方混合经济*中的“公共经济”在提供公共产品等相同相似功能的基础上,还有自己特殊的功能与作用。主要有:


书籍资料

作为中国经济制度的基础与经济*的主导,公有经济在稳定宏观经济上具有重要的功能。①*可利用公有经济来增加总需求;②*可利用公有经济来安排就业;③*可利用公有经济来控制利润水平和物价水平,进而减少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压力。

公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份额,它所具有的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主要表现为:①公有经济中的国有经济,由于有国家财政为后盾,因而具有承担巨大风险投资的能力,并通过这些投资来消除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瓶颈,或者健全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基础设施,从而加速经济发展;②通过国家计划的指导,国有企业可以按照*部门的意图而布局在某些特定地区和特定产业,从而使那些相对落后又极需发展的地区和产业得到迅速发展;③国有企业不完全受最大利润目标的支配,加之资本雄厚,因而它们在发展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在市场经济中,垄断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市场垄断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某些产业天然就适合垄断(自然垄断);二是几个大企业可以通过联合而形成垄断。为了防止垄断和垄断收入落人少数人手中,除了制订反垄断法规之外,在有关产业中,尤其是在适合自然垄断的产业中建立的国有企业,可将垄断收入收归国有,中国的垄断行业基本上都是公有经济。

*市场经济

中国的公有经济,尤其是其中的国有企业,在提高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着极大的功能。这是因为,国有经济在国家的直接帮助下,能比较容易地进入国际经济中那些难以进入的领域;大型国有企业由于拥有巨大的规模,电容易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同时,得到国家支持的国有大型企业也较容易在国际竞争中击败对手。

独特作用


发展范围

*可以通过对国有企业的控制、影响与指导,并运用国有持有的稳定宏观经济的功能来保证*目标和*经济政策的实现。如在通货紧缩时通过国有企业的扩大投资,或在通货膨胀时通过国有企业产品价格的降低稳定经济;通过国有企业的布局或国有企业的兼并、转产等,实现*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即使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的计划手段仍然是不可缺少的。中国经济受世界经济的冲击和国内市场的影响,不可预测的波浪与冲击是难以避免的。因此,在经济活动中,提高*的计划性是非常重要的。公有经济是执行*计划的重要手段,这是因为*可以通过建立国有企业,或控股影响国有企业的经营行为和经营目标,使国有企业接受国家计划的指导。3、协调社会矛盾的载体。


*市场经济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社会矛盾,缓解、调控和解决这些矛盾,是党和*的重要职责和重要工作。公有经济在协调社会矛盾中承担和发挥着特殊的责任和功能,尤其足在国有企业中,国有企业以国家雇主代替私人雇主,从而消除了劳资双方的直接对立,为稳定社会大局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生产的不协调等矛盾,都可以通过国有企业在不同程度上得到解决。

国有企业在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作用上,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①减少外国资本对中国工业的控制。中国组建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对于防止外国资本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②挽救其他企业。在竞争中有些民营私营企业会遇到很大的经营风险,而且其破产对国家与社会是有害的,在这种情况下,由国有企业出面对其进行投资、兼并、联合、控股等,甚至实现国有化,显然是有利于增进社会利益的。③通过建立国家专营的酒、盐和烟草专卖公司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以保证用于国防、社会保障等费用的支出。


混合经济*

④一些不适合完全由市场方式来运作的公用、铁路运输这类规模经济或外部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的行业,由国有企业经营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存在的问题

中国正处于*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框架才初步构建。因此,中国的混合经济*还是低级阶段的,尚存着许多缺点和不完善不成熟的地方。择重点而析主要有三:

作为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多种调控方式并存的混合经济*,要达到运转灵巧成本低效益高,关键在于混合和谐而成为一个有机体。所有制,其调控方式也是多样化,但是,其不和谐性也十分突出。主要是:

①公有经济与民营经济间的壁垒还比较严重.不少领域仍然限制民营经济进入,同时,公有经济的*改革尚未到位,也影响了其在市场的自主性;

②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这两种配置资源的方式,不能有机组合,计划经济的惯性仍然很强,市场的无序化与过度竞争又得不到有效遏制。

作为混合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行政管理*与职能,虽经改革迈出了重大步伐,但与企业改革和市场发育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着明显的不适应:发展观念上,存在着重经济增长,轻社会发展,忽视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在*职能上,直接干预市场和企业较多,项目审批职能较多,战略导向和创造外部环境的职能相对薄弱;在组织结构上,存在纵向管理层级多,横向部门相互分割和掣肘现象,管理成本高、效率低;在约束和激励机制上,有些责任不明确,存在着权力与利益挂钩,权力与责任脱节现象,激励与约束机制尚不健全;在决策方法上,公众参与度和透明度不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制不健全;在工作作风上,存在着重管理轻服爰现象,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等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混合经济*的有效运作。


混合经济*

收入分配是混合经济*中的一个事关全局的关系,西方混合经济*国家高度重视对收入分配的调控,尽管它们也存在着许多严重的问题,但是,不能否认它们在这方面取得的成效,这也是二次大战以来西方国家相对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收入分配*与机制发生了根本变化,但是,收入分配关系一直没有能理顺。在当前,这个问题又有突出性的表现,主要是: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份扩大,农民和城镇部分居民收入增长缓慢,部分群众生活很困难。国有单位之间收入差距过大和内部平均主义严重的局面并存,有的收入分配约束不力,部分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失控,公务员与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调整未能真正分离,职工工资外收入过多、过滥,职务消费不受制约,个人收入的透明度不高。总的说来是分配秩序混乱,监控体系不健全,*运用税收杠杆调节收入差距的力度不够。这是中国混合经济*中当前最需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此外,在国有企业改革,垄断行业的改革,金融税收财政*,以及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尚存在着许多问题。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人们离完善的*市场体系还有很大距离,中国的混合经济*还是初步的,不成熟的。这些问题的存在,需在改革发展中解决,同时,学习借鉴西方混合经济*中的成功经验,对人们也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