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蒙新报
《乌蒙新报》由六盘水日报社和毕节日报社跨区域、跨媒体联合创办。这不仅是六盘水市、毕节地区新闻界的一件喜事,也是贵州新闻界、文化界*改革进程中的一桩大事,更是六盘水日报社多年来坚持走市场道路,在尝试文化*改革发展上的又一次创举。同时,也是我市深化文化*改革的新亮点。
中文名:乌蒙新报
类别:报纸
省份:贵州
特点:跨区域跨媒体联合创办
1、历史沿革
乌蒙新报
2006年,按照省委、省*的安排部署,在试点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我市全面铺开文化*改革工作,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迈出重要步伐。
按照市委、市*出台的《关于深化文化*改革推进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六盘水市文化*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在市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改革试点单位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六盘水人民广播电台、六盘水电视台的新闻宣传等公益性职能均实行事业*,由财政保障运转;广告等经营性业务,剥离实行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分别成立了天波文化产业发展公司和新视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市文工团人员严重老化,长期无演出能力,通过多次召开座谈会,在演职人员中广泛征求意见后,今年6月13日,按照*和省的改革文件精神,市编办下文注销了市文工团事业单位建制,并进行了清产核资,原有人员连人带编划入六盘水市文化馆,开展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目前,正在制订完善组建文化演出公司等相关事宜。
9月19日,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明确市文体局、市广电局、六盘水人民广播电台、六盘水电视台合并改革分两步走,先组织实施“两台”合并,待“两台”合并改革基本完成后,进而开展“两局”合并改革。目前,合并改革正在有序实施,将在改革时间表内完成。
2、体系建设
身临其境地进入电影院享受高清晰度的视听盛宴,曾经是六盘水市民的梦想。市民张桂珍就是一个电影迷,每逢有好的电影上映,她和老公就会趁周末赶到贵阳或昆明去饱“眼福”。“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大片了,省了不少路费。”张桂珍开心地说。
在改革中,市电影公司和钟山影剧院共同组建了“六盘水新视界影业有限公司”,完成了我市电影*的一次重大改革。公司成立后,建成了总投资900多万元,共5个放映厅近1500个席位的六盘水“凉都影城”。该影城自2010年4月投入运营以来,经营效益良好,累计实现经营收入1500万元以上。
文化产业迎来了发展的良机,由省星空影业有限公司控股,我市新视界影业公司、恒维房地产开发公司等多家国有、民营公司参股投资540万元的股份制电影放映企业“凉都宫星空影院”,也在2010年6月投入运营。目前,两个影院的发展势头良好,结束了我市中心城区长期无现代化影院、不能看大片的历史。
同时,各县、特区、区影院建设正在谋划,全市农村“2131”公益性电影放映任务进展顺利,乡镇室内电影放映场所建设稳步推进,促进了电影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加快发展。
11月4日,钟山区荷城街道花园路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里传出了阵阵电子琴声。社区老年学校副校长李来萍在教人弹电子琴。记者在这里看到,不大的活动中心里聚集了不少人,上网、看书、弹电子琴、拉二胡……人们在里面尽情地享受着文化生活。“在这里不但能看书、上网,还能学习各类乐器,与别人交流,我很喜欢这里。”社区居民龙坤乐呵呵地说。
书架、投影仪、电脑、音箱、各类乐器……这些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里配置的设备,让社区居民不用花一分钱,便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一场丰盛的文化大餐。
今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这一民生工程,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今年,全市共为2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9个社区活动室配置了设备。设备配置后起到了良好效果,不但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还营造了邻里和谐关系。
目前,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各项目进展顺利。24个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已基本完成;3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基本建设完工;13个乡镇文化站设备配置基本完成;300个农家书屋、70个数字农家书屋等项目已申报完成。
市级大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快速推进。记者在《六盘水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看到,中国凉都文化会展中心、凉都影视文化中心、六盘水演艺中心等五大基础设施,一台精品舞台节目和中国凉都·六盘水消夏文化节两大内容产品,牂牁江文化旅游基地、盘县文化旅游基地、水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开发基地、老王山高聚合多梯度运动训练基地等七大产业基地;市中心城区图书馆的改扩建和市群众艺术馆、博物馆、展览馆、影视城、大剧院、音乐厅、体育中心、“三线”博物馆等项目的建设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
3、文化产品
近年来,我市策划举办了一系列精品文化活动,如每年一届的凉都消夏文化节,“2006年凉都之夜诗词朗诵音乐全”、“2007年和谐大型音乐会”等精品,以及每年一届的多彩贵州大赛。通过举办系列文化精品活动,建设、积淀和创新发展了文化,提升了广大群众的文化欣赏水平、发现和培育了文化新人,让六盘水的文化向心力也越来越强。2011年,我市选手在参加全省多彩贵州歌唱大赛中获得一金一银一铜的佳绩。
2006年以来,全市有51件文化艺术作品获得*、省级奖项,以水城农民画为代表的一批文艺作品走向世界,“中国凉都”独特文化魅力得到充分展示,六盘水越来越受到外界的瞩目。如在我市境内实景全程拍摄的电影《地下的天空》,先后荣获了多个国际大奖,先后参加并入围第43届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等多个国际电影节,引起了欧洲、北美、日本、韩国等国际电影界的广泛关注。
产业形态多样,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服务,文化用品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生产等业态出现在市场体系中。
文化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据了解,今年我市积极进行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六枝岩脚古镇温泉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在深圳文博会上成功签约,投资总额为1.88亿元。
通过一系列措施,推动了文化产业的逐步发展,产业经济总量逐年增长,“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超过20%。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完成4.4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