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本身不一定造成危害,但长期血糖增高,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并发症高达100多种,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因糖尿病死亡者有一半以上
科普精粹
- 糖尿病患者如何吃?
- 中医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优势及存在问题的思考
- 糖尿病病人容易得哪些慢性并发症?
- 为什么糖尿病病人必须控制好血脂?
- 想知道自己是否有糖尿病并发症该做哪些检查?
1、概述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本身不一定造成危害,但长期血糖增高,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并发症高达100多种,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因糖尿病死亡者有一半以上是心脑血管所致,10%是肾病变所致。因糖尿病截肢是非糖尿病的10~20倍。为此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是至关重要的社会问题。糖尿病患者除了经常查血糖外,还要定期检查血生化,检测心、脑、肾功能和检查眼底。
2、病因
长期血糖增高,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
3、几种常见并发症
1.糖尿病肾病
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我国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由于其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往往比其他肾脏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
2.糖尿病眼部并发症
(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上根据是否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为标志,将没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或称单纯型或背景型),而将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2)与糖尿病相关的葡萄膜炎大致上有以下4种情况:①与糖尿病本身相关的葡萄膜炎;②感染性葡萄膜炎,糖尿病患者发生内源性感染性眼内炎的机会较正常人明显增加;③伴有一些特定的葡萄膜炎类型,但二者是偶然的巧合,抑或是有内在的联系;④内眼手术后的感染性眼内炎或无菌性眼内炎。多发生于中年人和老年人糖尿病患者。
(3)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生在血糖没有很好控制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多为双眼发病,发展迅速,甚至可于数天、数周或数月内发展为完全混浊。
3.糖尿病足
足部是糖尿病这个多系统疾病的一个复杂的靶器官。糖尿病患者因周围神经病变与外周血管疾病合并过高的机械压力,可引起足部软组织及骨关节系统的破坏与畸形形成,进而引发一系列足部问题,从轻度的神经症状到严重的溃疡、感染、血管疾病、Charcot关节病和神经病变性骨折。
4、临床表现
1.糖尿病肾病
根据糖尿病肾病的病程和病理生理演变过程,Mogensen曾建议把糖尿病肾病分为以下五期:
(1)肾小球高滤过和肾脏肥大期这种初期改变与高血糖水平一致,血糖控制后可以得到部分缓解。本期没有病理组织学损伤。
(2)正常白蛋白尿期肾小球滤过率(GFR)高出正常水平。肾脏病理表现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区基质增多,运动后尿白蛋白排出率(UAE)升高(>20μg/min),休息后恢复正常。如果在这一期能良好的控制血糖,患者可以长期稳定处于该期。
(3)早期糖尿病肾病期GFR开始下降到正常。肾脏病理出现肾小球结节样病变和小动脉玻璃样变。UAE持续升高至20~200μg/min,从而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本期患者血压升高。
(4)临床糖尿病肾病期病理上出现典型的K-W结节。持续性大量白蛋白尿(UAE>200μg/min)或蛋白尿大于500mg/d,约30%患者可出现肾病综合征,GFR持续下降。该期的特点是尿蛋白不随GFR下降而减少。患者一旦进入IV期,病情往往进行性发展,如不积极加以控制,GFR将平均每月下降1ml/min。
(5)终末期肾衰竭GFR
以上分期主要基于1型糖尿病肾病,2型糖尿病肾病则不明显。
糖尿病肾病的肾病综合征与一般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相比,其水肿程度常更明显,同时常伴有严重高血压。由于本病肾小球内毛细血管跨膜压高,加之肾小球滤过膜蛋白屏障功能严重损害,因此部分终末期肾衰竭患者亦可有大量蛋白尿。
2.糖尿病眼部并发症
(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毛细血管的病变表现为动脉瘤、出血斑点、硬性渗出、棉绒斑、静脉串珠状、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以及黄斑水肿等。广泛缺血会引起视网膜或视盘新生血管、视网膜前出血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有严重的视力障碍。
糖尿病可引起两种类型视网膜病变,增殖性和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主要致盲眼病之一。
在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中,视网膜损害刺激新生血管生长。新生血管生长对视网膜有害无益,其可引起纤维增生,有时还可导致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也可长入玻璃体,引起玻璃体出血。与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相比,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对视力的危害性更大,其可导致严重视力下降甚至完全失明。
(2)与糖尿病相关的葡萄膜炎初次发病多呈急性前葡萄膜炎,发病突然,出现眼痛、畏光和流泪。检查发现有睫状充血,大量细小尘状角膜后沉着物,前房闪辉(+~++),前房炎症细胞(++~++++),少数患者出现前房内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甚至前房积脓,最终会发生虹膜后粘连、虹膜新生血管、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
(3)糖尿病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生在血糖没有很好控制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多为双眼发病,发展迅速,甚至可于数天、数周或数月内发展为混浊,完全混浊;开始时在前后囊下出现典型的白点状或雪片状混浊,迅速扩展为完全性白内障,以后囊下极部多见;常伴有屈光变化,血糖升高时,表现近视;血糖降低时,表现远视。
3.糖尿病足
(1)早期感觉改变通常呈袜套样表现,首先累及肢体远端,然后向近端发展。轻触觉、本体感觉、温度觉和疼痛感知的共同减弱;运动神经病变表现为足内在肌萎缩,出现爪状趾畸形;自主神经受累表现为皮肤正常排汗、温度及血运调节功能丧失,导致局部组织柔韧性降低,形成厚的胼胝以及更易破碎和开裂。
(2)后期继上述早期神经病变引起的症状外,还可出现溃疡、感染、骨髓炎、Charcot关节病等。
5、治疗
1.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治疗依不同病期而异。临床上主要针对以下几方面:
(1)控制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应尽量控制在7.0%以下。严格控制血糖可部分改善异常的肾血流动力学;至少在1型糖尿病可以延缓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减少已有微量白蛋白尿者转变为明显临床蛋白尿。
(2)控制血压糖尿病肾病中高血压不仅常见,同时是导致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重要因素。降压药物首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的副作用主要有高钾血症、肾功能减退和干咳等。降压的靶目标在伴有蛋白尿者血压为130/80mmHg。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因其潜在的糖脂代谢紊乱作用不主张纳入一线用药,除非合并心动过速或明显水肿。钙通道阻滞剂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肾脏保护功能尚不明确,但地尔硫卓类的作用似乎优于双氢吡啶类,后者不推荐单独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
(3)饮食疗法早期即应限制蛋白质摄入量至0.8g/(kg•d),对已有大量蛋白尿和肾衰竭的患者可降低至0.6g/(kg•d)。中晚期肾功能损伤患者,宜补充α-酮酸。另外,有人建议以鱼、鸡肉等部分代替红肉类(如牛肉、羊肉、猪肉),并加用多不饱和脂肪酸。此外也不必过分限制植物蛋白如大豆蛋白的摄入。
(4)终末期肾脏病的替代治疗进入终末期肾衰竭者可行肾脏替代治疗,但其预后较非糖尿病者为差。糖尿病肾病患者本身的糖尿病并发症多见,尿毒症症状出现较早,应适当放宽肾脏替代治疗的指征。一般内生肌酐清除率降至10~15ml/min或伴有明显胃肠道症状、高血压和心力衰竭不易控制者即可进入维持性透析。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的长期生存率相近,前者利于血糖控制、透析充分性较好;后者常选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其优点在于短期内利于保护残存肾功能,因不必应用抗凝剂故在已有心脑血管意外的患者也可施行,但以葡萄糖作为渗透溶质使患者的血糖水平难以控制。
(5)器官移植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肾移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糖尿病肾病患者移植肾存活率仍比非糖尿病患者低10%。单纯肾移植并不能防止糖尿病肾病再发生,也不能改善其他的糖尿病合并症。胰肾双器官联合移植有可能使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肌酐水平恢复正常,并改善其他糖尿病合并症,因此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单纯肾移植者。
2.糖尿病眼部并发症
(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1)药物治疗①长期控制糖尿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根本治疗是治疗糖尿病。原则上应当首先并经常将血糖控制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②降低血脂对于血脂偏高和视网膜黄斑区及其周围有环形硬性渗出的糖尿病患者,应摄取低脂饮食,并应用降血脂药物。③控制血压血压升高可加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当高血压得到控制时,荧光渗漏显著减轻,故应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的患者控制血压。口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减轻作用,这可能与它抗高血压作用有关。④导升明据称导升明(2,5-二羟基苯磺酸钙)对导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三高”因素:即毛细血管高通透性、血液高黏滞性、血小板高活性有明显的抑制和逆转作用。⑤阿司匹林可抑制血栓素和前列腺素代谢产物生成,抑制血小板凝集,对微血栓形成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2)光凝治疗激光治疗被认为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临床实验证明光凝治疗在2个方面对该病的发病过程有有益的作用:一是导致新生血管退化并阻止它们再生;二是减少黄斑水肿。
3)冷凝治疗冷凝主要用于不适合做光凝治疗的患者或光凝治疗的补充疗法,如患者有屈光间质混浊或视网膜周边部病变光凝无法治疗。
4)玻璃体切割术对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的基本适应证是玻璃体出血及严重的增殖性病变。一般认为,广泛玻璃体出血3个月以上不能自发吸收者需行玻璃体切割术。
(2)与糖尿病相关的葡萄膜炎
糖尿病应进行规范用药治疗,葡萄膜炎的治疗则应根据炎症类型、严重程度、伴有血糖升高的程度等方面来确定。
1)前葡萄膜炎的治疗前葡萄膜炎主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睫状肌麻痹剂和非甾体消炎药治疗。对于严重前葡萄膜炎(如出现前房积脓)的患者,可每15分钟点眼1次,连续4次后,改为每小时1次,一般2~3天后炎症即明显减轻,然后根据临床表现逐渐降低点眼频度。睫状肌麻痹药在临床上多选用后马托品,能有效地预防虹膜后粘连的发生。但对于有前房积脓或有大量前房内纤维素性渗出的患者,可使用阿托品眼膏,1~2次/天,待炎症控制后,改为2%后马托品眼膏点眼;对于新发生的虹膜后粘连可结膜下注射散瞳合剂,以期消除此种后粘连。非甾体消炎药滴眼剂可用于治疗糖尿病所伴有的前葡萄膜炎,通常与糖皮质激素滴眼剂联合应用。
2)后、中间和全葡萄膜炎的治疗全身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应非常慎重,它可使糖尿病加重。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对于血糖明显升高且伴有顽固性葡萄膜炎者,宜选用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等。
3)合并特定类型葡萄膜炎的治疗对合并特定类型的葡萄膜炎,治疗时既要考虑到糖尿病,又要考虑到合并葡萄膜炎的特点,如合并的Vogt-小柳原田病,应使用其他免疫抑制剂。
4)并发症的治疗由视网膜缺血所致的虹膜红变应进行视网膜光凝治疗,葡萄膜炎引起者应积极抗炎治疗;继发性青光眼应给予抗青光眼药物治疗;继发于瞳孔闭锁者,应行激光虹膜切开术;并发性白内障应进行手术治疗。
(3)糖尿病性白内障
发病早期积极治疗糖尿病,晶体混浊可能部分消退,视力可有不同程度改善,滴用治疗白内障滴眼液;白内障明显影响视力时,可在血糖控制情况下施行白内障摘出术,如无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积极预防感染和出血。
3.糖尿病足
(1)溃疡的治疗根据糖尿病足损伤的6个分级,0级伤口如果足部有溃疡风险可采用改造鞋子、模具式内垫或是加深的鞋子来治疗,并进行患者教育,定期随访。一旦出现皮肤开裂,则必须进行积极的干预,以免损伤进一步发展。缓解1级伤口所受外来压力的方法有,穿术后鞋、使用足踝支具、穿预制可行走支具,或使用全接触石膏。除了恰当的减压受压部位以外,还需要恰当的溃疡伤口护理,以避免组织脱水性细胞坏死,加速伤口愈合。
手术指征为局部压力改善失败或评级较高的伤口。2级和3级的伤口需要进行手术干预,3级的伤口需要应用抗生素,还可能需要截肢。与身体其他部位对比,后足溃疡因局部组织很难减压且血运也很差,故更需要手术干预。手术方法包括溃疡清创、骨突切除、足与踝关节畸形矫正等。纠正爪状趾或锤状趾可以减少前足背侧溃疡的发生率或复发率。此外,也可考虑行跟腱延长术,以减轻前足或是中足跖侧的压力。
(2)感染的治疗严重感染或有脓肿的伤口应当积极地清创,直至到达有活性的出血组织;清创不应仅限于表浅的皮肤组织。要在保持稳定性与去除病灶之间找到平衡点。行脓肿引流时应取纵形直切口,以增加灵活性,并利于愈合。有骨髓炎的区域应当行尽量大范围的清创,同时要考虑足的稳定性与清除病灶之间的平衡。除手术治疗以外,严重的感染伤口还通常需要住院进行静脉抗生素治疗。治疗的时间和抗生素的选择要根据细菌培养结果、感染程度以及治疗取得的临床反应。
(3)Charcot关节病的治疗大多数Charcot神经关节病可以行保守治疗。手术固定不会加速愈合。相反,手术因可能造成新的不稳以及可能有内固定周围骨折,所以可暂时延迟病变区域的愈合。非手术治疗在超过70%的病例中获得了成功。但是在后足与踝关节的Charcot关节病患者中成功率较低。终末期神经关节病可遗留严重的畸形,需要患者持续穿足部支具,如后方壳样踝足支具、后足托或是特殊的鞋子,以减少之后溃疡的发病。
急性Charcot关节病的初步治疗包括严格抬高患肢、禁止负重、制动——最好使用全接触石膏,并常更换石膏。为避免皮肤受到的压力增加,不要进行骨折的闭合复位。石膏要持续使用至患者进入慢性期,前足病变可能需要6个月的时间,而后足与踝病变需要24个月进行入慢性期。
尽管急性神经性关节病变很少需要行手术治疗,其手术指征如下:石膏固定后仍有即将出现或是复发的皮肤破损、急性可复性后足或是中足脱位、炎症控制后,仍存在明显的不稳定或是足部不能跖行、Charcot神经关节病前出现有移位的骨折(如距骨、跟骨或踝关节)、开放骨折或是开放脱位、Charcot病伴有深部感染(如骨髓炎或是关节感染)。
慢性神经关节病变患者的手术指征如下:严重畸形与对线不良,不能使用支具或是定制鞋具(如SchonC或乙类)、溃疡复发、叠加感染、不稳定、疼痛伴畸形,不能恢复日常活动。
Charcot关节病的手术选择有截骨术及关节融合术。截骨术可采用坚强的内固定或外固定以获得一个宽大的骨面利于愈合。
糖尿病患者脚为何容易溃烂?
1、神经病变致痛感下降。糖尿病人一旦出现神经病变,对疼痛就不太敏感,以往可能稍微碰一下就会有感知,发生病变后可能要针刺才有痛感。所以,当足部出现破损时,病人常常因感觉不到而忽视,使足部伤口日渐扩大,诱发感染。
2、免疫力差易受感染。众所周知,糖尿病人的自身抵抗力比较低下,免疫功能不如正常人,细菌、真菌等病原体常常“所向披靡”,侵害糖尿病人的健康。即使处于同样的环境下,别人没有收到感染,糖尿病人却“中招”了。
3、糖友足部易出现供血障碍。足部离心脏最远,本来供血就不如其他部位,当糖尿病人出现大血管病变时,足部供血就更差,使局部皮肤营养不足,对外来的致病微生物的抵御能力下降。
4、血液含糖高易加重病情。糖尿病人的皮肤组织中含糖比较高,特别是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丰富的糖分给入侵的病原体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一旦发生感染,皮肤的高糖分会加速病原体的快速繁殖、扩散,甚至一发不可收拾。
5、吸烟者易患糖尿病足
已经有研究证实,吸烟是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更加容易发生糖尿病足。因为吸烟容易造成糖尿病大血管损伤,加重足部缺血而出现糖尿病足。因此,糖友为了预防糖尿病足一定要戒烟。如果吸烟时间久,难以戒除,可以去医院寻求帮助,使用药物辅助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