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缺陷性肺炎
科普精粹
- 免疫反应和过敏反应有区别吗?
- 免疫应答对机体是否都有利?
1、概述
免疫缺陷性肺炎是指先天性、遗传性等原因所致免疫防御机制损害的综合征,本综合征以呼吸道感染为其特征,临床表现为反复感染。儿童期发病,偶有至成年发病才被识别者。
2、病因
在反复发生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中,有1%~2%源于原发性免疫缺陷。
3、临床表现
1.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见于男性儿童,缘于X染色体异常。以上、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胃肠道及骨关节感染,败血症,脑膜炎等亦有所见,患者症状以慢性,反复发作为特点,肺炎大多消散缓慢,半数患者并发支气管扩张。
2.普通易变免疫缺陷(CVI)
系一种先天的,但非遗传性的免疫球蛋白降低。临床表现为多数在30岁以后才出现症状,半数患者以反复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表现,临床病程中绝大多数的患者反复发生细菌性肺炎,绝大多数有鼻窦炎,少部分患者有中耳炎,而败血症很少见,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阳性带荚膜的细菌居多,但无荚膜的流感嗜血杆菌,支原体的致病性在增加。半数以上患者有慢性腹泻,CVI常合并各种非感染性疾病,如肺,脾,肝,皮肤的非干酪性肉芽肿,骨癌,胸腺瘤,淋巴瘤以及各种甲状腺疾病。
3.选择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
各类免疫球蛋白缺乏症患者,包括IgA,IgG2,IgG3,IgG4,IgM,IgE等,可以是单一缺乏,但多数为联合缺乏。IgA缺乏合并IgE缺乏者,很少有症状;相反,合并IgE正常者有71%发生呼吸道感染;有症状的IgA缺乏者常有特异质哮喘和对食物特别是牛奶过敏,1/3患者反复发生上、下呼吸道感染,包括鼻窦炎,中耳炎,咽炎和肺炎;不同于CVI,其永久性组织损害如支气管扩张较少见,胃肠道感染相当常见,另有近1/3患者合并胶原血管病。
4.补体缺乏症
原发性补体缺乏非常少见,C1,C2,C3缺乏的临床综合征类似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或某些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对感染易感性并无明显增高,如果发生肺炎,则多继发于败血症,C1q缺乏常伴随于低丙种球蛋白血症,临床表现为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呼吸道黏膜水肿可以是致命性的,与感染有关的是C3缺乏。I型C3缺乏见于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Ⅱ型C3缺乏常伴脂肪营养不良。C3缺乏症患者常发生呼吸道,中耳,脑膜,皮肤的反复化脓性感染。
5.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
完整的临床综合征包括胸腺发育不全,甲状旁腺组织缺如,先天性心脏病和面部畸形,称为DiGeorge综合征。对致敏原的抗体反应正常或降低,多数患儿出生后数天内即因心脏异常和低钙抽搐而疑及诊断,实验室检查则可进一步提供佐证,一般多在1月内死亡,幸存者(多数为不完全型)常发生巨细胞病毒和卡氏肺孢子虫肺炎以及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6.重度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
本病是以淋巴细胞减少、淋巴样组织缺乏,胸腺功能抑制和免疫球蛋白降低为特征的一组不均质疾病,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均异常,属于X-联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缺陷,免疫学异常包括多能干细胞缺陷而不能发育成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减少,但数量变化较大,丙种球蛋白降低,偶尔淋巴细胞计数正常,血清丙种球蛋白正常甚至增高,但对抗原刺激的反应降低,虽然本病类型没有细分,但是发现两种有生化异常的亚型。
(1)腺苷脱氨酶缺乏其胸腺组织可见淋巴样组织,但成熟停顿。
(2)嘌呤腺苷磷酸化酶缺乏患者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对丝裂原或抗原刺激的反应降低,而B淋巴细胞数量和免疫球蛋白正常,因而类似AIDS,本病的另一少见的变种是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联合缺乏,称为“网织组织化脓症",SCID患者大多在1岁以内发病,表现为口腔和皮肤念珠菌感染,肺炎和腹泻,多数患者死于化脓性肺炎或机化性肺炎,并常有卡氏肺孢子虫或疱疹病毒感染。
7.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AT)
本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所有患者甲胎蛋白升高,并常伴有癌胚抗原增加,提示器官成熟障碍,最早的临床症状是小脑共济失调,多在2岁时即出现,常合并有舞蹈性指痉病和眼球震颤,后发征象有眼球结膜和皮肤(通常在肢体)毛细血管扩张,1/3病例没有感染;1/3病例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但不留后遗症:另1/3病例则发生进行性呼吸系统病变,进展为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
8.Wiskott-Aldrich综合征
本症典型表现是血小板减少,湿疹和多发性感染三联征,属于X-联隐性遗传异常。
9.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
本病是新生儿的免疫紊乱,早在1岁,晚至10岁后发病,表现为黏膜皮肤,鼻腔和阴道的慢性念珠菌感染,而无全身感染,部分病例最终可发展为内分泌病变,如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或艾迪生病。
10.趋化反应异常
Job综合征是趋化异常的类型之一,亦被认为是慢性肉芽肿病的一种变种,某些患者尚伴有IgE增高,临床上患者反复发生皮肤,皮下组织和淋巴结的葡萄球菌脓肿,肺部感染极少见。
11.吞噬作用异常
吞噬作用异常均非独立疾病,多伴随于C3缺乏,严重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或多种调理素缺乏的镰状红细胞贫血。
12.脱颗粒异常
临床表现为眼,皮肤白化,畏光,眼球震颤,以及反复化脓性感染。
13.氧化代谢异常
常在10岁以内发病,皮肤,肺,骨骼和淋巴结最常受累,肺部感染表现包括弥漫性浸润,肺门淋巴结肿大或肺不张,肺脓肿形成,“局限性”肺炎等。感染是最常见死因,多数于儿童期夭亡,但也有生存至30岁以上者。氧化代谢异常的另一种疾病是萄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临床特点是溶血性贫血和反复感染。
4、检查
1.感染的病原学检测
感染的病原学检测是最好的方法。临床病程中,近90%的患者反复发生细菌性肺炎。
2.胸部X线检查
可见肺部片状或斑片状阴影。
5、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感染的病原学检查可以作出诊断。
6、治疗
1.抗微生物治疗
应区分为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
(1)急性致命性感染某些原发性免疫缺陷好发突然的、难治性感染,常可致命。如Wiskot-Aldrich患者易患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其他有荚膜细菌的感染。抗菌治疗应选择覆盖这些病原菌的强效杀菌剂静脉给药,同时补充免疫球蛋白。在获得病原学诊断后则改为针对性更强、更敏感的抗菌治疗。慢性肉芽肿病常发生严重的葡萄球菌肺炎或其他部位感染,应选用耐酶青霉素或联合利福平。
(2)急性非重症感染抗体缺乏以及吞噬细胞功能障碍患者,经常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包括鼻窦炎、中耳炎、乳突炎、支气管炎和肺炎。抗生素治疗的困难,耐药率上升。故培养分离致病菌和抗生素药敏试验对正确选择抗菌治疗十分重要。
(3)慢性感染及其并发症上述急性感染常常反复发作,很容易酿成慢性,导致肺纤维化、支气管扩张和肺功能损害等,并威胁生命。除在急性感染应给予充分抗菌治疗外,患者应每年随访,做X线胸片检查和肺功能检查。一般不提倡抗生素预防,但在选择性病例抗生素预防可能是有益的,其前提是:①病原学诊断明确,且以1种细菌为主;②用抗生素后无明显不良反应;③药物不易产生耐药。作者提倡即使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仍应采用足够剂量,甲氧苄啶预防卡氏肺孢子虫,磺胺嘧啶、利福平、克林霉素用作吞噬细胞功能异常患者的预防性用药。
2.免疫治疗
(1)人血丙种球蛋白替代治疗人血丙种球蛋白抗体缺乏患者,人血丙种球蛋白替代治疗是必要的。抗生素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联合应用是被推荐的标准治疗。应用巨细胞病毒(CMV)高免疫性IVIG,在器官移植患者能减少CMV肺炎。治疗用IgG。作为替代治疗或预防性使用,可根据血清IgG水平计算,可以提高血清IgG浓度。目前主张静脉治疗,可以避免肌内注射的许多不良反应,而且可以在家庭使用。
(2)血浆在各种选择性免疫球蛋白缺乏和补体缺乏患者,因为尚缺少各种相应成分的精纯制剂,故可用血浆作为补充治疗。
(3)转移因子和胸腺素前者可以用于Wiskott-Aldrieh综合征和慢性黏膜念珠菌病,但疗效差异很大,而且有肾毒性,有时会出现溶血性贫血等并发症。后者用于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综合征、Wiskott-Aldrich综合征、DiGeorge综合征和Nezeloff综合征,能获得一定的临床改善,但可引起过敏反应,亦可发生肝炎。
(4)骨髓、胎儿、胸腺和胎儿肝脏移植成功用于重度联合免疫缺陷,Wiskott-Aldrich综合征等。远期疗效尚待观察。
(5)其他腺苷脱氨酶和核苷磷酸化酶可应用于代谢缺陷患者,高剂量维生素C可用于高IgE症和白细胞趋化异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