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太清

科普小知识2022-04-28 17:42:47
...

太清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tàiqīng,是对关尹子贵清思想的继承。也指天道;天空。见《庄子·天运》:“行之以礼义,建之以太清。”

1、基本介绍


庄子

【词语】:太清

【注音】:tàiqīng

【释义】:

(1)指天道。《庄子·天运》:“行之以礼仪,建之以太清。”

(2)指天空。《楚辞·九叹·远游》:“譬若王侨之乘云兮,载亦霄而凌太清。”

(3)指道教中的“三清”之一:太清太上老君。

2、详细解释

1.天空。

《鹖冠子·度万》:“唯圣人能正其音,调其声,故其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宁,中及万灵。”陆佃注:“太清,天也。”《楚辞·刘向》:“譬若王侨之乘云兮,载赤霄而凌太清。”王逸注:“上凌太清,游天庭也。”


淮南子

2.天道,自然。

《庄子·天运》:“行之以礼义,建之以太清。”成玄英疏:“太清,天道也。”《淮南子·精神训》:“抱其太清之本而无所容与,而物无能营。”

3.引申指太古无为而治之时。

《淮南子·本经训》:“太清之始也,和顺以寂漠。”高诱注:“清,净也。太清无为之始者,谓三皇之时。”汉班固《东都赋》:“今将语子以建武之治,永平之事,监于太清,以变子之惑志。”

4.古人指元气之清者。

《淮南子·道应训》:“太清问於无穷曰:‘子知道乎。’”高诱注:“太清,元气之清者也。”三国魏阮籍《大人先生传》:“体云气之逌畅兮,服太清之俶真。”

5.三清之一。

道教谓元始天尊所化法身道德天尊所居之地,其境在玉清、上清之上,唯成仙方能入此,故亦泛指仙境。

晋葛洪《抱朴子·杂应》:“上升四十里,名为太清,太清之中,其气甚刚,能胜人也。”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贬误》:“或药成,相与期於太清也。”

明宋濂《调息解》:“储思乎玄玄之域,游神乎太清之庭。”

道家哲学

“太清”最早见于《庄子》,是对关尹子贵清思想的继承。

“太清”意象的生成

《庄子》中就运用三次,一次在《庄子·杂篇·列御寇》中“流乎无形,发泄乎太清。悲哉乎!汝为知在毫毛而不知大宁”,论述“知道易,勿言难”,这里“太清”只是作为一个词汇出现,郭庆藩集释曰:“注曰:泊然无为而任其天行也。疏曰:无以卧顺物如水流行随时适变不守形迹不离本故虽应动恒发泄于大清之极也。”可见“太清”表达的是一个高妙玄远的境地,是一种能伸能缩、能幽能明、清虚恬淡、无所不及、高远莫测的宇宙中的物质。而第二次则是《知北游》中的一个寓言故事,“于是泰清问乎无穷,可以贵、可以贱、可以约、可以散,此吾所以知道之数也。”郭庆藩集释曰:“泰大也,夫至道宏旷恬淡,清虚囊括无穷,故以泰清无穷未名也,既而泰清以知问道无穷答以不知欲明道离形声亦不可以言知求也。”此时“太清”是一个虚构的人物,有着先知先觉,代表着对道有着深刻认知的人物。第二次是《庄子·天运》:“行之以礼义,建之以太清。”成玄英疏:“太清,天道也。”在这单“太清”是天道之意。

而在《淮南子》中“太清”被运用了七次:

是故能戴大员者,履大方,镜太清者视大明……

其所居神者,台简以游太清,引万物,群美萌生。

“太清”指天地宇宙,天地万物同源一体,淡然荣辱得失,追求道的本真,清心寡欲,无为无欲,人以此视域看万事万物相生相化,内心便洞彻不再执滞,豁达包容。刘安要强调“是故爷人内修道术……而游于精神之和。若然者,下睽二泉上寻九天,横廓六合,搽贯万物,此圣人之游也。

抱其太清之本,而无所容与,而物无能昌

高诱注“无所容与于情欲也”,此处“太清”引申指太占无为而治之时。只要守住本真,执道以行,则必然淡化人的欲望,成为爷人

以死生为一化,以万物为一方,同精于太清之本……而立至清之中

这里的“太清”应为与“道”相依的真理。

抱素守精,……游于太清,轻举独往,忽然入冥。

神游于此“太清”,即宇宙九天之间,则精神高远,思想自然豁达,神清气爽,无为无欲。

太清之始也,和顺以寂漠,质真而素朴。

高诱注:“清,净也。太清无为之始者,谓三皇之时。”

这里的“太清”应为事物的本原,道的本原,人的本真。行为要合于义、德,要按规矩而作,这样就会内心平和,娴静无欲,淡然无为,以身外物,所为自然合于“道”。

太清问于无穷子曰,子知道乎……又问于无为,吾知道有数。

高诱注。“太清,元气之清者也,无穷无形也”。“太清”古人指元气之清者。“太清”由一个词语演化为一个意象之轮廓至此得以厘清。“太清”是在思维空间中认知客体,是含有抽象意义的有意蕴的形象,而被赋予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艺术形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淮南子》“太清”衍生为有固定内涵和外延、寓有作者情感的意象,乃寓“意”之“象”,同时“太清”意象的运用使《淮南子》意境高远,有如姑射之山神女冰清玉洁、飘渺神圣。

总之,“太清”意象内蕴丰厚,气象雄浑,同时也带有清新气息、浪漫色彩,体现深邃思想和对道的体认,有着人生天地间,齐万物,弃嗜欲,遗物返己的旷达、超脱、淡然,有着与天地同游的悠然、怡然,充分体现《淮南子》创作主旨。


鸡犬升天

“太清”意象成因解构

汉初士人在时代昂扬阔大的入世情怀、建功立业和旺盛生命精神感召下,锐意进取,积极参政,文学领域不仅有汉初臣子散文的以实用性为主旨充满时代精神和爱国激情的创造,更有诸侯王独抒性灵创造,淮南国刘安的《淮南子》形成以道家为主意境深远,思想广博深邃著作。《淮南子》意象有自然万物:“鸟”“风”“雾”“山”“天下”质实、朴素;有想象中的:“太一”“太冲”“神明”飘渺不可寻;人物有“圣人”“五帝三王”“君”“啮缺”;先秦道家虚无思想寓含其中,黄老道家思想也是催生因素,汉初社会的*、包容,给文学以开阔视野,激发创造精神,使《淮南子》意象繁盛;同时先秦士人纵横之风激荡于汉初藩国游士心中,论事必兼及古今,铺叙、排比、想象、夸张,自然会有充满浪漫色彩“太清”意象,其以“入于冥冥之眇,神调之极,游乎心手众虚之间,而莫与物为际者”的无为思想使人无执着,与天地为一,“以游玄眇,上通云天”,把思想带入幽明境界,因此“太清”意象的产生有深刻社会根源。

藩国地域气候温和,自然资源丰富,文化繁荣,思想意识无束缚,士人意气风发、纵论时势,受汉初大一统帝国奋发有为和著述立说时代精神感染,先秦士人精神回归;藩国的*和集聚于藩国士人形成谈诗作赋文学创作团体和浓厚文学风气,使其放弃帝国官职归属藩国,刘安聚集大批文士于淮南国,编著《淮南子》,河间王刘德献《孝经》,形成历史上吴王、梁王、淮南王三大文学集团;楚国的诗经学兴盛,淮南的道家学说发展等因素;藩国有大批作家如,庄忌,邹阳,枚乘,路乔如,公孙乘,公孙诡、羊胜,司马相如;淮南国诗赋创作繁荣:刘安诗赋十九篇,八公、大小山有赋四十四篇,淮南歌诗四首。这都是《淮南子》“太清”意象产生的社会思想和文化基础,成就意象的精彩。

《淮南子》主题思想*化,艺术表现多元化,成为鸿烈之文,主题宏大、结构宏大、视野宏大,铺排、夸张,意象有天地自然、宇宙神明,浩大、虚幻,展现深邃艺术境界,思想内涵丰厚;运用对比、铺叙、排比、想象等手法,写了东西南北二万六千里,大开大阖,雄浑豪壮。《淮南子》按个性挥洒,表达内心理想,*选取素材,将天、地、人、山、水、历史、社会、圣人、道德都看作一个生气勃勃的有机整体,把思想情感赋予意象、事相中,以此为散文的“形”,以形写意,“神”乃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故此“太清”意象产生。

“太清”意象对现实的超越

尽管“失其所守之位,而离其外内之舍,是故举错不能当,动静不能中”,“形神相失也。故以神为主者,形从而利,以形为制者,神从而害。”《淮南子》全书一直强调即养神、和气、夷形,内修道术,游于精神之和。尽管刘安也深知

古人圣人,其和愉宁静,性也,其志得道行,命也。

古得道者,静而法天地,动而顺日月,喜怒而合四时。

时命不可移易,人的情绪不可太大波动,但在超越人世、进入窈渺境界的“太清”意象中仍能发现刘安焦虑的心理。在现实生活中他存在着一种难以超越的困境,而这永久困扰着刘安,使他难以解脱:《史记》中言其时时怨望厉王死,其父非正常死亡,他难以平衡,时欲叛逆,但未有因也,表明内心一直是处于叛逆与安于诸侯王之位的两难之中;同时使其对死有着深刻感悟。现实中对汉帝国之胄的慨然和对汉帝国雄风赞叹,以及这权力却不属于他的失落,使他的内心永远有着那种霸之的争夺欲望,但汉帝国强盛的现实带给他的又只能是一种深深遗憾,他反叛中的犹豫,所秉持的道家思想以平和、淡然、超然的消解,因此,在“太清”意象中寄托一种超越的情感和形神观中表现出的自我安慰的情愫。但这并没有让他的焦虑释然,现实的刺激和对权力强烈攫取欲望不能让他释然,他并不能真的持有“无”。现实的困扰、内心的痛苦、压抑已经超出刘安的忍受限度,这种心理使其避开生活中的政治斗争,避开生活中的一切虚伪和假象,进入到精神探求中,这矛盾和焦虑令他不吐不快,因此在现实痛苦和死亡阴影中的刘安,参透生前和死后的虚无,在纷纭人世的沉浮中超脱出来,沉醉于毫无尘世之忧的充满空幻感的仙界、宇宙“、太清”的幻想中,飘飘欲仙。

古之真人,立于天地之本,中至优游……孰肯解构人间之事,以物烦其性命乎?

要寂漠以虚无,举事而顺于道,体本抱神,神游“太清”,超越天地之樊,徜徉于尘垢之外,逍遥于无事之业,成为真人。因此说刘安在对“麒麟”“日月”“五星”等意象的描绘之外,创设“太清”意象,展现高眇意境,由舟车、鱼、日月、天地而道、蟠龙、伏虎、真人、魂魄、魍魉、太清《淮南子》的意象由质实而绮丽奇幻,进入一个诗性的意境,目的不是营造文学氛围,而是要在这安顿痛苦的心灵,只好在

故天下神器,不可为也……无所喜而无所怒,无所乐而无所苦。万物玄同也。

齐生死,等万物和遁入仙界、无限广阔的天地之道中,在天人合一中获得灵魂的慰藉。而在其人生独特的经历中,“死”和“生”便也是他不断思考的问题,人生无常感和虚幻感使其认同万物齐一,《原道训》中有:“万物玄同也,无非无是……生而如死”。“抱其太素,以利害为尘垢,以死生为昼夜”。尽管刘安认同自然界存在着麦秋生夏死,正如《道应训》中说:“精神通于死生物孰能惑之”。生寄也,死归也,以死生为一化、为一体,他很旷达地从宇宙生化宏阔的视角说死生同一,但死亡确实不断困扰着他,这使他要探寻深层自我及其存在的意义。


故《淮南子》会考虑死亡、永生、寻找生的意义,理智无法决断,于是就否定了现实社会,心灵抛开现实,*驰骋,就在仙界和幻象中去追求,编织“太清”梦,超越是挣脱现实羁绊而进入想象世界,如屈原《离骚》中超越朴素、现实意象,上天入地去求取女神中所塑造的超越的意象如鸾皇、帝阍、云霓、山鬼、女神等,刘安也在现实生活的困境中,以生命激情幻化“太清”意象,逃避人世。歌德曾经说过要想逃避这个世界,没有比艺术更可靠的途径;要想同世界结合,也没有比艺术更可靠的途径。庄子以“太清”意象创造和其境界的追求展示其个性和世界的存在,表达对有限生命的超越。

“太清”意象的深层结构是,以高远的想象和对仙界的幻想,打破文学常规及和谐,是一种*的创造,在“太清”意象中形成一种自在自为的世界,如同刘安的诸侯王国一样。“太清”意象体现刘安对生存现状不满、*,也含有对命运的忧虑,披露出其内心一种说不出的惆怅,体现超越中偷得愉悦和*。“太清”意象的创造和深化是其内心矛盾和社会冲突的一定程度展示,构建一个虚构和假想的情境,展现对外部世界独特的理解和发现,构建想象、*的世界,在“太清”意象中获得的*审美和享受,即人和宇宙共在的天地境界,展现理性与感性的融通合一,实现超道德而与天同一的解脱和*。

“太清”意象的文化意蕴

“太清”意象包蕴黄老道家思想因素,是与现实既游离又入世的不即不离的关系,和谐巧妙,有着丰富内涵的。“率性而行谓之道。”率性而为,对道的探讨追寻和神与化游的快乐,“游于无穷之地”要保持本真,参透天地人间万事万物,守住精神形骸,不外越,不让各种欲望搅扰内心的宁静,“是故圣人之学也,欲以返性于初,而游心于虚也。”有着超然*,保持着士人清高和独立,形成后世文人清高、浪漫之风。“太清”意象包蕴楚风的浪漫,为《淮南子》增添灵动飘逸色彩。汉初政治文化受楚文化影响,西安汉城遗址出土“怀千秋印”是楚国文化内移动明证,汉统一疆土,大一统政治融合各地文化;高祖、陆贾、刘安等人皆楚人,自然濡染浓厚楚文化风尚。刘安都寿春,此为楚之故都,深受楚文化熏染。刘安特定身世经历,在楚辞中寻到心灵的共鸣,汉初朝臣、藩国诸侯王和游士都深悉楚辞并研究模拟,蔚然成风。

《淮南子》“太清”等玄远、飘逸意象,有淡远、灵动风格。时代和诸侯国环境,产生浪漫之风,意象、艺术表达夸张和对楚之悲情沿袭中所体现的楚风余韵,在汉初赋作中灵修、雾露、虹霓、白虎、白鹿、清波、琼瑶、瑶木、水波、玉英、昆仑悬、圃阳、阳春、白日、朝霞、修夜等等意象,与中原文学中的意象是迥异的,意象就有浪漫色彩,进入奇幻世界感受玄妙的“道”,因此说“太清”意象是楚辞意象的延伸。“

太清”意象包蕴诸侯国文化的特色,诸侯国富庶,诸侯王生活优裕、*,《淮南子》事相尽取自然万物为我所用,洋洋洒洒铺叙开来,事相之多、之大令人惊讶,充满浪漫之思,囊括昆仑、仙人,人间、日月、星辰、云霓、苍龙、八极、四方、四海,麟凤等,大到天地、宇宙、天下,小至纤微、毫毛,有着丰富的想象和开阔思路,因此在帝王对藩国的打击和藩国在大一统中要消亡的历史必然情况下,在汉初皇权政治与诸侯国的矛盾冲突中,诸侯王的思想和内心的苦闷,有着超脱的意向。诸侯王要摆脱现实压抑、苦闷而表现超然形成“太清”这一独特意象以虚幻浪漫。“太清”意象包蕴内涵有政治大一统之下祥和的文化。

《淮南子》结构、主题、体系的宏大以及艺术特质,使“太清”意象有与统一的汉帝国之宏伟相契合的宏大。《淮南子》叙述思路开阔,有比类设喻,排比铺陈,但在这蕴涵着激烈艺术形式中,辅以清净、平和的思想内容,体现中国文化“和”的精神,通过“太清”意象完成天地人的沟通与交流,把人看作宇宙万物中一个组成部分“,我”成为“大我”。“太清”意象代表汉初大一统文化的雏形,其吸纳、涵咏一切的强大的社会包容性,此时非打天下的冒险而是征服后的骄矜,是物产丰富和地域广博中的自恃,大一统中拥有后的闲适、宁静以淡远的情怀,是一种大一统中对祥和文化的创设和追求,构成大一统文化特有的思想进取中但有舒缓、平静、祥和特色,同时节奏适度,是为我所有、任我支配的豪气、胸襟。《淮南子》和“太清”意象共同建构了汉代大一统文化基本雏形,刘安这位伟大的思想家用他所著述的《淮南子》创造出一种辉煌与伟大,对大一统文化祥和形成有一定作用。

总之,“太清”意象是刘安心灵独语,是其思想挣扎外化,即染有汉初社会历史文化特色,又展现出《淮南子》艺术特质,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文学意象。

上一篇:

下一篇: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