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学院百年华诞:群星璀璨照亮医学天空
“琉璃屋顶,屋檐下,屋檐下飞雨燕。蓝色的砖墙和白玉栅栏,是校园的摇篮。”一百年前,一颗现代医学的种子在一座中国宫殿建筑中发芽。
1917年9月,北京协和医科大学举行奠基仪式。在过去的100年里,这所被美国《时代》杂志称为“东方的约翰·霍普金斯”的医学院培养出了一大批顶尖的中国医学专家。张、林、黄家思、、曾宪九、吴阶平、吴英凯...闪亮的星星照亮了现代中医的天空。协和的历史是现代中医的一半历史。
历经百年风雨,代代相传,屡创佳绩。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开创了中国现代医学教育的先河,为中国的健康和福祉做出了突出贡献。
言行一致是“熏”
20世纪初,中国人被西方称为“东亚病夫”。为了改变旧中国的落后面貌,大批有志青年来到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寻求救国之路。
“小而精”是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的理念。它强调“高质量,优秀的教学和严格的纪律”。它是经过精心雕刻和严格淘汰的。与其过度,不如短暂。1917年9月,医学院成立,招收了8名学生。1919年10月,医学本科开设,招收了9名学生。到他1924年毕业时,只剩下三个人了。1957年,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合并,形成了教学、科研和临床实践三位一体的结构。在过去的100年里,协和八年制项目的毕业生人数没有超过3000人,但它对中医的影响是深远的。
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建立了“三基三严”的医学教育模式,培养了一批医学领军人才。“三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三严”是指态度严肃、要求严格、方法严格。大师之间的和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导师言传身教,学生充分实践。一个人会接触到它,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会有一种和谐的气质。有些人说协和飞机的学生不是被教而是“吸烟”。
僵化是协和人最具代表性的精神。康科德在内部科技大学的巡回赛被称为“康科德一景”,在世界各地的医学院和大学中极为罕见。数百名协和医生聚集在一起咨询病人,解决难题。大型病房查房中的“大”字不仅反映在参加查房的医生人数上,也反映在各学科医生的广阔视野和思维上。从顶尖专家到年轻医生,甚至医学生,激烈的辩论和思想交流相互启发,体现了尊重生命和科学的和谐品质。
“熏蒸”不仅是学术,也是人类。具有人文“心”和科学“脑”是协和医科学生必备的素质。在协和医院,当年轻人看到老人微笑着与病人交谈时,他们会问病人在检查时是否感到疼痛,并自然地理解如何善待病人。张志南教授曾经见过一个病人,他把血吐在一个大嘴巴里。他毫不犹豫地弯腰用痰盂捡起呕吐物,并用毛巾擦了擦病人的嘴,让自己浑身是血。事后,他的学生告诉他:“你的行为给了我们一个教训。医生担心病人会弄脏自己。如果病人躲闪或向前移动,他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医生给病人开的第一个处方是爱”,这是老康科德人留下的传统。著名妇产科医生郎景和说:“不管孩子多小,医生都应该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他。无论老人多大,医生都必须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他。”新一代协和人没有放弃传统,仍然把“关怀”视为最珍贵的“药方”。
注意临床,协和人是“泡沫”
住院医生制度是从旧联盟继承下来的临床医生培训制度。毕业后,医学生必须先做3到5年的住院医师,日夜待命,及时了解病人病情的变化。经过经验和训练,优秀的人已经达到了住院主任医师的“顶端”,承担了最大的责任,最艰苦的工作和最全面的锻炼。老协和的住院医生在医院住了很多年,在病房里“浑身湿透”。有人说协和医生“泡沫”出来了。
著名医学家张强调在临床工作中联系病人,掌握第一手资料。他说:“病人给了我们一生。我们怎么能不像在深渊的薄冰上行走呢?”他认为医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可以通过定律推导出来,通过公式计算出来。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每个案例都是一个研究课题。医生在病人面前应该永远是小学生。
重视临床是协和的“传家宝”。1例患者痰中带血,下肢水肿,入院试验结果为尿中红细胞。主治医生诊断为肺肾出血综合征。张参加了会诊并同意了诊断。当他回到办公室时,他不禁担心诊断中可能会有遗漏。经过反复思考,第二天他去病房为病人做了另一次检查,证明不是肺肾出血综合征,而是迁移性血栓性静脉炎。这种静脉炎会损害肺、肾和其他多种器官,给人一种错觉。
著名妇产科医生林是的“终生值班医生”。她在医院住了很多年,她唯一的伴侣是床边的电话。电话一响,它就会出现在病房里。她从未结过婚,但被誉为“所有婴儿的母亲”。在她亲手接生的成千上万名婴儿中,许多被命名为“娘娘腔”、“爱琳”、“林静”和“杨林”。林说:“我这辈子最喜欢的声音是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
在过去的100年里,协和人一直坚持治疗病人和临床病例。医生不仅要看各种检查和测试的结果,还要密切观察和接触病人,不放过任何线索。“如果你达不到和谐,你的心将永远不会死,”这是一个在人们中间流行的说法。老百姓之所以认识到和谐,正是因为有大量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好医生。
郭协和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协和医院胸外科“超人”。她在手术室里“泡”了很长时间,有时一天要做四五次困难的手术,经常从早到晚熬夜。在学生眼中,她是一个“走钢丝者”,因为她治疗的大多数患者都是晚期肺癌患者,其中许多人被认为“没有治疗价值”或被判处“死刑”。然而,凭借她的善良和聪明,她把一个又一个病人从死亡的手中拉了回来。在过去的10年里,郭已经成功地完成了数千次危重而困难的肺癌手术。在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她将手术与内科、西医和中医有机结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个性化综合治疗理念,极大地提高了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率。
时代在变,环境也在变,但康科德人的价值观没有变。患者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一切为了患者的利益始终是协和式飞机追求的“黄金标准”。
脚踏实地,和谐的人“走出去”
"一盎司预防胜于一磅治疗."这是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首任院长兰安生的名言。100年来,协和万众一直关心着全国人民和祖国,涌现出了一大批“顶天立地”的人才。
1923年,兰安生受聘于协和医科大学。他主张走出医院,走进胡同,超越个人,关注社区,整合临床医学和社区服务。他在北京建立了一个“健康示范区”,关注居民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健康。他让学生了解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从群体而不是个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努力改善公共卫生。康科德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的结合是中国医学教育史上的一项创举。
1932年冬,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毕业生陈来到河北定县。这位医生脱下他的“白大褂”,换上一件“灰大褂”,从城市搬到农村,在中国农村掀起了一场医疗保健革命,消灭了天花、霍乱和该地区的黑死病,避免了流行病。他建立了中国最早的“三级医疗网络”,并在农村培养了最早的“赤脚医生”。他被誉为“中国公共卫生之父”。
从兰安生到陈,两位师生从协和飞机出发,把触角伸向更广阔的世界,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公共卫生之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协和飞机上的人不是坐在诊所里的“学者”,而是脚踏实地的“步行者”。
在过去的100年里,协和式飞机从未脱离过社会和大众。他们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和世界。他们以服务国家为己任,致力于推动医疗进步,成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支柱。
20世纪60年代初,人顾带领团队研制出小儿麻痹症糖丸疫苗,在我国公共卫生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为了测试疫苗的安全性,他和研究小组的成员将他们的孩子作为第一组受试者。随后,糖丸疫苗在中国得到广泛推广,有效控制了脊髓灰质炎,并防止了数十万儿童致残。自1994年10月以来,中国没有发现一例由当地野生脊髓灰质炎菌株引起的病例。
无论在任何时候,协和人都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从抗击非典到抗震救灾,从健康支持到医疗救助……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和谐的人。自2002年以来,协和医科大学每年都派医务人员到*工作。他们主动克服困难,解除了当地病人的病痛,成功地完成了援助*的任务,促进了边境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在过去的100年里,协和式飞机并没有违背它的使命,而是成为了中医的旗舰和标杆。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说:“协和人有个性和感情,他们也强调责任和义务。协和人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扮演着“先锋”和“火车头”的角色。"
青砖蓝瓦,红顶雕刻栏杆,告诉我们所有关于春天和秋天。雨燕带着嘴里的泥土飞起来筑巢,它的路是无尽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协和式飞机的人们正满怀热情地为下一个世纪绘制蓝图,为下一个世纪书写传奇。
下一篇:扩招十八年 大学生就业十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