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教学

女教授让“农林废弃物”变身科技产品

科普小知识2021-09-05 01:08:49
...

新华社哈尔滨11月1日电(记者杨思琦)秸秆处理是困扰农业发展的一大难题。过去焚化经常造成空气污染。如今,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女教授郭艳玲,在短短几年内就将农林废弃物转化为科技的一个大舞台,从扎根科研到致力于创业,从开发材料到制造打印机。

在东北林业大学3D打印材料与技术研发中心,心脏动脉模型、高精度工业零件和各种奇特的工艺品总是吸引着许多游客驻足观看。令他们惊讶的是,这些作品的“先驱”都是农业和林业废料,如稻草、果壳、木材和竹子废料。

55岁的郭艳玲说:“魔法不是原材料,而是工具。”随着她的目光,一台3D打印机映入眼帘。郭艳玲介绍说,这是她和她的团队新开发的台式全功能激光烧结3D打印机,是真正的“新时代的创造者”。

早在2009年,郭艳玲就开发了一种新型3D打印材料——“激光烧结耗材”,由农林废弃物和树脂材料按比例混合而成,并获得了6项国家发明专利。与塑料、尼龙等传统3D打印耗材相比,新材料不仅实现了“变废为宝”,而且在加工过程中节能环保。每公斤80元的价格也大大降低了耗材的成本。

“如果没有市场化,科研成果将成为‘科学盆景’。”2015年,郭艳玲辞去学院副院长职务,成立哈尔滨*知识产权发展有限公司,希望3D打印成为“*知识产权”的典范。然而,在推广新材料的过程中,她发现很难打开市场。

一个偶然的数据帮助她打开了“症结”:“用生物质材料的工业级国产激光烧结打印机,全国只有不到800台。”郭艳玲回忆说,尽管非激光烧结3D打印机的价格很低,但效果并不好。然而,能够实现高精度打印的工业级激光烧结打印机,成本高达56万元至几百万元,令许多用户望而却步。

此后,郭艳玲将其“小目标”转向开发低成本、高精度的3D打印机。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她带领团队开发了三代3D打印机,并独立开发了软件系统,如智能优化工艺参数,以进一步提高打印精度。

团队研发成员、东北林业大学副教授王伟表示,直到今年5月,第三代打印机才进入机械结构调整阶段。为了确保“最后一公里”,团队成员基本上是早上冲进实验室,一直忙到深夜。

现在,最新的3D打印机发布了。它印刷的产品不仅结构复杂,而且经过后处理后的机械强度与木材、聚合物、陶瓷等材料相当。“这种打印机的价格只有10多万元,大大降低了打印成本。许多企业已经开始接触订单。”王巍说道。

在郭艳玲看来,3D打印将会给未来的医疗、教育、工业铸造等行业带来深刻的变化。利用当前的创新和开拓精神,她和她的团队正在一起收获充分的快乐,也将帮助更多的企业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