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之路:看山东理工5亿元成果转化
通讯员范伟波,我们的记者张兴华
毕教授的团队已经销售了5亿元人民币的20年专利技术“无氟氯烃聚氨酯化学发泡剂”的独家许可证。“最近,这个关于山东工业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的重大新闻成了人们一直在四处奔走的大新闻。
什么是“不含氯氟烃的聚氨酯化学发泡剂”?山东工业大学如何能在这样的科研中起带头作用?
确保人才“全速”进行科学研究
“激发科研人员创造潜力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他们如何能致力于研究工作?”学校党委书记卢传义在会上经常就这两个问题向管理层提问,并总是强调:“要做好情感后勤保障工作,让科研人员有尊严、有荣誉地投身科研。”“我们应该‘热爱老师和学生,充满活力,理解法律,遵守规则’,创造一个能容纳‘感情’的‘净土’。”
为此,学校先后实施了“一号工程”、“人才兴校战略”、“人才优先战略”等人才引进项目。每年还投入4000多万元专项资金,培养领军人才,引进各类精英,培养年轻*。它不仅能引进人才,还能保证人们“全力”进行科学研究。
对毕来说,除了出差和新年的第一天,几乎所有的人一年365天都在实验室工作。从2003年到2011年,在过去的10年里,当“不含氯氟烃的聚氨酯化学发泡剂”这一关键技术被突破时,整个研究团队每天都在不断地致力于研究,甚至思考如何解决吃饭睡觉时的难题。
教授和教授的妻子也像毕的“硬”研究者。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设计的研究过程中,它们几乎是“6+1”和“白+黑”的工作模式,并且已经研究了包含近100,000个结构的蛋白质数据库中的几乎所有蛋白质。“感觉他们一天24小时都在电脑前工作,”这对夫妇甚至被学生称为“工作中的超人”。
自上而下的“觉醒”具有最典型的效果。渐渐地,一个有利于科研人员安定下来做研究的环境在山东理工大学变得越来越强大。
突破一流困难解决区域紧迫问题
“无氯含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的生产工艺及产品本身不含含氯氟元素,是绿色环保的最新型化学发泡剂。
“要成为一流大学,首先必须有能力解决一流的世界问题。”早在十多年前,时任中国工程院院长的姚就提出了“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的科研方针。他不仅规划了一系列研究方向,涵盖了学校的重要技术学科,针对世界一流的问题,还亲自带领教师进行高水平的科学研究。
发泡剂是针对中国聚氨酯工业一直被外国主导的尴尬局面。中国提前完成向国际社会承诺的温室气体减排任务,将减少数十亿吨当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大学科研以一流的世界问题为目标,以区域发展为基础,走两条轨道。因此,学校正准备从建设以区域发展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入手。
2011年,在淄博市投入5000万元建设资金的基础上,学校投入科研人员、技术和设备,共同组建了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研究院。学校开发的新能源公交车现在已经在淄博的马路上行驶,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为进一步推进与淄博市的实质性合作,学校与淄博市还签署了《学校与城市融合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了学科与产业联合建设、新智库建设、促进产业升级、培育创新平台等重点合作问题。
在此推动下,学校与山东於菟食品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了“抗癌丁酸富益生菌保健醋”项目,该项目将利用丁酸的抗癌保健功能,克服醋酸发酵过程中丁酸含量低的行业难题,促进於菟醋向功能性保健食品的转型升级。
“放开”科研成果的政策取向
“新能源汽车用高性能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创新研究、开发和应用”突破了电池材料、设计、生产工艺和设备等关键技术,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关键基础。
“智能配电网故障自愈技术研究”项目的产品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和故障检测技术的国际先进水平。
除了毕,学校的许多师生都投身于经济和社会的主战场,致力于科技改造。如何促进更多的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解决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
“将大部分研究资金分配给研究团队,研究团队将*控制80%的成果收入。”卢传义认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倾斜仍有改进的空间。
今年4月,学校与山东省科技厅签署了《高校科研*改革试点协议》,并将借此机会制定并出台更多政策措施来激励和保护科研人员。
阅读更多
山东科技大学售出5亿元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