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伦·金斯伯格
欧文·艾伦·金斯伯格(IrwinAllenGinsberg,1926年6月3日-1997年4月5日),美国诗人,他在《嚎叫及其它诗》(1956年)中的标题诗确立了其在垮掉的一代中的领袖诗人地位,堪称美国当代诗坛和整个文学运动中的一位“怪杰“。金斯伯格后来参与了20世纪60年代的“嬉皮士”运动,他一度宣扬使用毒品的*。在越南战争期间,他是一名主要的反战激进分子。
1、人物简介
艾伦·金斯伯格
欧文·艾伦·金斯伯格(IrwinAllenGinsberg,1926年6月3日-1997年4月5日),美国诗人,他在《嚎叫及其它诗》(1956年)中的标题诗确立了其在垮掉的一代中的领袖诗人地位,堪称美国当代诗坛和整个文学运动中的一位“怪杰“。金斯伯格后来参与了20世纪60年代的“嬉皮士”运动,他一度宣扬使用毒品的*。在越南战争期间,他是一名主要的反战激进分子。
2、人物生平
艾伦与伴侣彼得
艾伦·金斯伯格生于新泽西州的纽华克犹太家庭,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大学期间曾被一度开除,却于1955年在旧金山的一次朗诵会上,以其《嚎叫》获得轰动性成功。这首长诗抨击了美国社会的物质主义,也描写了美国青年的颓废生活方式,在形式上模仿沃尔特·惠特曼的长行*诗,作为一首诗和一部文献,《嚎叫》可以同艾略特的《荒原》相提并论,它成为金斯伯格和他的同时代人的里程碑。第二部诗作《祈祷文》(1961)描写其与已故母亲的痛苦关系。1960年赴亚洲研究佛教。60年代积极参加反越战运动,出版了《现实三明治》(1963)、《行星新闻》(1969)等诗集。因诗歌集《美国的堕落》获得1974年全国图书奖。《诗集1947—1980》收集了其所有的重要诗作,诗歌风格继承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及惠特曼的传统,并受到当代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影响。
金斯伯格在1954年遇见了他那位当时年仅21岁的同性爱人彼得·奥洛夫斯基(PeterOrlovsky),奥洛夫斯基作为金斯伯格一生的爱人和伴侣直到1997年金斯伯格去世。
3、主要作品
1960年《卡第绪及其他》(KaddishandOtherPoems)
1963年《现实三明治》(RealitySandwiches)
1973年《美国的衰弱》(TheFallofAmerica)
1977年《日记:五十年代初,六十年代初》(Journals:EarlyFifties,EarlySixties)
1978年《精神气息:诗集1972–1977》(MindBreaths:Poems1972–1977)
1984年《诗集:1947–1980》(CollectedPoems:1947–1980)
1986年《白色的尸衣:1980–1985》(WhiteShroud:Poems,1980–1985)
1996年《诗选:1947–1995》(SelectedPoems:1947–1995)
4、人物评价
金斯伯格被奉为“垮掉的一代”之父,他集诗人、文学运动领袖、激进的无*主义者、旅行家、预言家和宗教徒于一身。他叫嚷:“别把疯狂藏起来。”这几乎成为他在美学上的宣言。他自称在形式和精神上师承惠特曼,神秘气氛上得之于布莱克。他那些发泄痛苦与狂欢的诗作,不仅给诗坛以巨大冲击,有时也令整个社会为之瞠目。富有意味的是,金斯伯格在1973年成为美国文学艺术院成员,继之又得到了全国图书奖。美国学院终于迎进了这位粗鲁狂野、留着大胡子的反学院派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