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新野板面

科普小知识2021-08-29 13:11:25
...

新野板面又称张飞板面,是南阳市传统的面食小吃。曾因诸葛亮一把火烧出了名气的三国历史名城新野的一道颇具历史渊源地方美食。以爽口、耐嚼、香中泛辣、辣中透香而享誉周边。

1、食品特点

新野板面之所以能够风味独特,一是面好,二是臊子(因有地方特色,故又称“新野臊子”)好。


新野板面

其臊子,一般以牛羊肉为原料,配以辣椒、茴香、胡椒、花椒、八角、桂皮等20多种作料炒制而成。其做法是:精选肥瘦适中的嫩牛羊肉,切成葡萄大小的方丁;将干红辣椒入油中炸至焦黄,色味被收入油中时,捞出控油、晾脆,以刀拍碎备用;将切好之肉丁入油,反复煸炒,至肉块定形后,将拍过的辣椒及精盐等调味品适时放入,以文火煎掉肉中水分,待肉丁着色均匀呈枣红色时,离火降温。成品臊子精在工艺,巧在火候,香而不腻、辣而不辛、咸而不涩,色如玛瑙,晶莹悦目,味道鲜美。这种臊子的一个奇特之处是保鲜期长,不需冷藏可存放一年以上,经夏不腐,味道不变。据说还是当年诸葛亮在深感军队行军打仗,朝此暮彼,居无定所的情况下潜心研究发明的。

其面条制作取自当地盛产的优质小麦精粉,按比例用食盐、水加以搅拌,和成面团,反复揉搓,至筋道,再经过反复揉条摔板,直至其触摸如丝绸、手扯有拉力、提起似瀑布、板时噼啪作响即可。

这样的面条宽窄有致、均匀好看,二两面,三根条,板拉扯直后可达四丈有余。板后面条即入锅、起碗,放几根青菜,浇上臊子,真个是白面条、绿菜叶、红臊子,入口来“辣酥酥,香喷喷”,清香沁人心脾,令人回味无穷。

臊子和板面相得益彰,缺一不可,以至于人们如此评价:有其面而无其臊子,味不可口;有其臊子而无其面,便不成特色。

古往今来,岁月流逝,历经一千多年的时光积淀和众多能工巧厨的反复改进,新野板面已更具魅力。无论春夏秋冬,无论达官布衣,各色人等俱百吃不厌。

2、由来

相传,古城新野“板面条”始创于东汉末年,桃园兄弟刘、关、张驻守新野之时,那位“豹头环眼、吼声如雷”的张飞将军,总嫌面条太软,咬着没劲,吃着乏味。厨师为了满足这位“喝断桥梁、粗中有细”的大将军,多次琢磨,反复研制,才制成这种“板面条”。张翼德吃后哈哈大笑,高竖拇指,连声叫好!自此,“新野板面条”便在豫西之宛、洛,鄂北之荆、襄一带广为流传。

3、传说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板面是由张飞发明的:

张飞的急躁脾气那是人所共知的,所以对任何事情都要求速度,而恰恰因为行军打仗对时间要求很紧的缘故,所以火头军做饭速度自然是跟不上了,有一天张飞正因军事上的事烦着呢,当听到有人抱怨饭还未做好时,更加的恼火了,于是到了军中查看后勤,当看到士兵们仍在靠手擀刀切做饭时,更是气不大一处来,抓起案着的面团摔了起来,边摔边骂,临走之时又顺手把摔出来的面扔到了锅中,就是这么一个看似无意的举动,结果做出的面很筋道很好吃,更加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样做面的速度要比先擀后切快的得多,于是军中厨师便开始效仿并加以不断的改进,最终形成了这独具特色的板面。

上一篇:南阳黑猪

下一篇:桐柏玉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