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佛山市禅城区

科普小知识2021-12-01 17:06:18
...

禅城区是佛山市五个行政区之一,是佛山政治、金融、文化、教育、科技、信息和物流中心,为佛山市人民*驻地,总面积154.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8万人。禅城区有着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境内河流纵横,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特产丰富,经济网站文化一向较为发达。

中文名称:禅城

外文名称:Chancheng,Buddhatown

别名:佛山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广东省佛山市

*驻地:岭南大道80号禅城区*

电话区号:+86-0757

邮政区码:528000

地理位置:珠江三角洲西北部

面积:154.00平方公里

方言:粤语-广府片-佛山方言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机场:佛山沙堤机场

火车站:佛山站、佛山东站等

车牌代码:粤E

行政代码:440604

1、历史沿革

肇迹于晋得名于唐

佛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西接肇庆,南连中山、珠海,北通清远,毗邻港澳,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早在唐宋年间,佛山手工业、商业和文化已十分繁荣,至北宋时期,已发展成为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与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和河南朱仙镇并称为“四大名镇”。明清时期,佛山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陶瓷、丝织、铸造、中成药、工艺品享誉海内外,有“南国陶都”、“岭南药材发祥地”的美誉,是“四大聚”(北京、佛山、苏州、汉口)之一。


禅城区

禅城区行政沿革

佛山市禅城区是2002年12月按照国务院和广东省关于佛山行政区划调整部署,由原佛山市城区、石湾区和原南海市南庄镇组合而成,2003年1月8日正式挂牌成立。禅城区是佛山市五个行政区之一,是佛山政治、金融、文化、教育、科技、信息和物流中心,为佛山市人民*驻地,总面积154.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5万人,下辖南庄镇和城南、环市、澜石、普君、升平、石湾镇、张槎、祖庙8个街道办事处。

2006年6月29日,经佛山市人民*批准,禅城区对辖区街道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本次行政区划调整从地理上基本以东平河、季华路、佛山大道为界线,并根据历史沿革、主导产业以及未来城市发展方向作为调整依据。(一)撤销澜石、城南街道,将其并入石湾镇街道,办事处驻地设在禅城区海滨路8号(原澜石街道办事处驻地)。(二)撤销环市、普君、升平街道,将其并入祖庙街道,办事处驻地设在禅城区朝安北路23号(原环市街道办事处驻地)。(三)保留张槎街道,同时将原石湾镇街道沿季华路以北部分辖区并入张槎街道,办事处驻地设在禅城区建槎路1号(原张槎街道办事处驻地)。本次区划调整后,禅城区由原有的1镇8街道整合为1镇3街道(即南庄镇及石湾镇街道、张槎街道、祖庙街道)。

2、自然地理

佛山市位于南中国的广东省,是中国珠江三角洲一颗璀璨的明珠。距离南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广州16公里,距离香港陆路约231公里、水路约96海里,距离澳门100公里陆路143公里、水路约92海里。


禅城区

广州、佛山共同组成繁荣的广佛都市圈。禅城区是佛山市的中心城区,与广州共享交通网络资源、金融资本资源、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实现产业联动和功能互补。广佛都市圈基础设施衔接配套,共同构建了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

地形

境内地势平缓,多为冲积平原,河渠纵横,鱼塘密布。

水文

东平河是广东三大水系之一北江的支流,从紫洞向西横穿中心组团区,经沙口、澜石、新市后,再经南海区平洲流入珠江。

气候

禅城区年平均气温21.7℃,1月平均气温12.8℃,7月平均气温27.3℃。年均降雨量1630毫米。

3、交通概况

禅城区是佛山市*所在地,自然,它的交通也是非常发达的。东距南方大都市广州仅6公里,东南距香港96公里,南距澳门135公里,广珠(海)、广湛(江)公路和广茂铁路横贯境内,距佛山机场仅6公里。


禅城区

水运方面,依西江和北江干流展开,西江干流和北江干流在境内长达133公里和108公里。以西江、北江为主干,形成潭洲水道、顺德水道、陈村水道、东平河水道、容桂水道、佛山水道、东海水道和西南涌、芦苞涌以及高明河、杨梅河等支流。有对外口岸l7个,其中直通香港客运港3个(顺德港、南海港、高明港),集装箱码头11个(澜石港、佛山新港、容奇港、北滘港、勒流港、平洲港、三山港、九江港、三水港、西南港和高明港)。禅城区是佛山市*所在地,自然,它的交通也是非常发达的。东距南方大都市广州仅6公里,东南距香港96公里,南距澳门135公里,广珠(海)、广湛(江)公路和广茂铁路横贯境内,距佛山机场仅6公里。

4、旅游资源

禅城区有着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境内河流纵横,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特产丰富,经济文化一向较为发达。禅城区东距南方大都市广州仅6公里,东南距香港96公里,南距澳门135公里,广珠(海)、广湛(江)公路和广茂铁路横贯境内,距佛山机场仅6公里,是个适合发展经济的好地方。


禅城区

禅城区拥有被外国朋友誉为东方民间艺术之宫的名胜古迹“祖庙”,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梁园”,以及凝聚中华武术精髓的“黄飞鸿博物馆”。禅城素有“南国陶都”的美誉,南风古灶、中国陶瓷城、华夏陶瓷城把陶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展现在世界的面前。

到南风古灶享受“陶乐游”、到陶瓷博物馆欣赏精美的陶瓷工艺、到孔雀园观赏数百只孔雀争相开屏的盛况、观赏精彩的小猪运动会、斗鸡表演……

一种全新的主题旅游“自驾车陶乐一日游”在石湾一推出,吸引了70多人参与,受到首批游客的热捧。随着佛山市旅游产品结构的不断完善,主题旅游开始崭露头角。“陶乐一日游”成为禅城2005年五一黄金假期旅游的一大亮点。

据南风古灶的有关负责人介绍,在五一期间,他们联合有关部门推出“自驾车陶乐一日游”,将陶艺文化与石湾风景等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组合,融入亲情教育为内涵,首次推出就受到游客的欢迎。游客不仅能欣赏到陶艺文化的精髓,全家一起玩陶,孩子还能充分发挥创造力,制作充满童真的陶艺作品。

据悉,石湾街道将辖区内以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推出“自驾车陶乐一日游”的主题旅游项目。业内人士分析,“陶乐一日游”的启动改变了石湾旅游资源分散的现状,进一步充实了南风古灶旅游区观赏的内容。

5、特色旅游

黄飞鸿纪念馆

黄飞鸿纪念馆座落在佛山市禅城区中心、著名旅游胜地祖庙的北侧,总占地面积五千多平方米,为两层两进深三开间仿清代镬耳式建筑。


黄飞鸿纪念馆

走进黄飞鸿纪念馆,馆内设有陈列馆、飞鸿影院。陈列馆内,有一幅目前国内仅存的黄飞鸿真人照片,很多游客到了这里必须要和大师的照片合影。“十三姨”莫桂兰的真人照片,也陈列在馆内。并制作了一个“宝芝林”的复制品,与电影里的场景很相似。颇令游人兴奋。纪念馆里有个很大的演武厅,每天都有一场武术表演在这里进行,黄飞鸿的门人们将精湛的武艺呈现给游客。飞鸿影院则不停地播放黄飞鸿的电影录像,拳脚声不绝于耳与武术表演相得益彰,仿佛又见黄飞鸿当年矫健的身影。据说,祖庙的工作人员地毯式收集了1000多件黄飞鸿的文物,近百部黄飞鸿电影以及黄飞鸿功夫的真人演绎,才形成了这座凝聚全世界38万黄飞鸿门人寻根拜祖的纪念馆。黄飞鸿在《中华奇人大辞典》里,只有一句话的介绍,但“黄飞鸿”这个题材却被充分利用,并被演绎得传奇神奇,可见人们对正义的追求。

梁园

梁园位于佛山松风路先锋古道,是广东清代粤中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是佛山梁氏家族粱蔼如、梁九章、梁九华、梁九图叔侄四人所营造的大规模私家园林,包括十二石斋、寒香馆、群星草堂、汾江草庐等四组园林群体的精华部分。其总体布局以住宅、祠堂、园林三者浑然一体最具当地大型庄宅园林特色,在国内古园林中颇为少见;造团组景以大面积湖池及国内少见的水网池沼中造园最具珠江三角洲水乡园林特征,尤其是以奇峰异石作为重要造景手段,在岭南园林中独树一帜。其中的四组园林群体因各自构思取向不同而风格各异,各种“平庭”、“山庭”、“水庭”、“石庭”、“水石庭”等岭南特有的组景手段式式具备,变化迭出。与各建筑物和景区主题紧密结合的诗书画文化内涵丰富多彩,诗情画意比比皆是,园内精心构思的“草庐春意”、“枕湖消夏”、“群星秋色”、“寒香傲雪”等春夏秋冬四景俱全,各异其趣;展示文人园林特质的“石斋寄情”、“砚磨言志”、“幽居香兰”、“庄宅遗风’四景,将岭南古园林的多种文化意境,如雅集酬唱、读书著述、家塾掌教、幽居赋闲等多种文人文化生活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回味无穷。

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位于市区东北部汾江河畔,是一个集宣传、展览、科普、娱乐、饮食、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该园始建于1928年,当初仅0.5公顷,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成的纪念性公园。1958年,公园扩建,在其西北部挖湖堆山,形成现在的秀丽湖及骆驼山景观。80年代,公园再沿周边扩建,在北边及南入口扩大面积。现公园占地面积31.2公顷。其中水面12.5公顷,占整个公园面积的40%。

园内分南门广场区、历史文化区、老年活动区、草坪区、湖区、儿童游乐区、动物观赏区、观赏休憩区等九大景区,各景区疏落有致,情景交融。

主要景区有:香樟古韵、红岩飞瀑、绿茵春晖、牌楼映秀、孔桥映翠、精武雄风、蒲影长堤、十里荷风、芳诸花汀、锦鲤戏水、丽湖波光、驼峰眺远、丹鸣晨曦、椰林夕照、碧波飞虹、晴筠蝉唱等二十多个。各景点以传统造园手法和现代造园手法相结合,因地就势、质朴自然,使游人兴趣盎然,流连忘返。

陶塑公园

陶塑公园是以陶塑为主题的公园,园内绿树成荫、水波荡漾,处处散落着世界知名陶艺家的陶塑精品,更可观看到高八米世界上最大的陶瓷人物雕塑《陶女》、展现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历史的《中华之光》系列陶柱等。设计师独具匠心地在公园南、北两侧,开辟两条城市支路,形成良好的道路景观,并在景区和道路装设陶瓷雕塑,让街景和园景浑然一体。

站在园内大型陶柱“中华之光”的面前,游客无不被历史和久远的技艺震撼。历史画卷呈现的八个主题陶柱:“战天斗地”、“文星璀灿”、“科学先驱”、“医学辉煌”、“拓展通商”、“兵术韬略”、“精忠爱国”和“武术精神”,人物惟妙惟肖,故事感人肺腑,就像中华文明的图腾巍然立于天地之间。

宏伟过后,是别样的婉约。在湖光荡漾之间,“陶女”像一湾清水托起的清丽芙蓉,恬静而端庄。据称她以使者的身份把中原文化带到陶乡,与制陶人一起为陶而生以陶为魂。石湾人把她当作庇护神一般瞻仰膜拜,为她竖起高8米,堪称世界最大的陶瓷雕塑。

南风古灶

华夏名窑——南风古灶,位于历史悠久的"南国陶都"石湾镇,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是一条国内罕见、世界少有的古龙窑。五百年来一直窑火不绝,生产未断,现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风古灶

石湾以前烧窑以龙窑为主。建国以后,相继出现了倒焰窑、轮窑、多孔窑、隧道窑、电窑、辊道窑等。龙窑一般依山坡而建,亦少有在平地垒筑高台建就,取其倾斜顺应火势,宛似一条巨龙从天而降,因称“龙窑”(石湾人旧称窑为“灶”)。

在清代石湾陶业全盛时期,共有窑灶107条。现在石湾陶瓷生产均采用先进窑炉,龙窑公存三条,南风古灶是最古老之一。

南风灶建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年)。近五百年来,窑火不绝,生产不断,得以保存完好,在国内实属罕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龙窑。现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风灶的炉口正向南方,窑尾有榕树成荫,每至夏日,凉风习习,故名为“南风灶”。在漫长岁月中,不断生产亦不断修葺。现在的烟囱是近代才加建的。现窑体总长37.8米,窑墙外宽6米,窑内宽平均2.3米。窑面有火眼34排(每排5个),行活称一排为一下火,共34下火。火眼作为烧窑时投放木柴之用。窑侧有灶口4个,用于产品出入。南风灶以前以烧制大盆类产品为主,现为工厂煅烧园林花盘产品。

南风灶是从原来的窑灶进行改革而建的。从窑的火眼到窑的长度,都作了改革。南风灶的出现,是石湾陶瓷生产技术的一次重大革新,标志着石湾陶瓷生产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传说石湾龙窑“每窑一件宝”,这是龙窑的物有的“窑气”现象。烧窑时,间有“窑变”出现,而获得罕见的、釉色变化独物的稀世珍品。相传顺德有一乞丐,持一石湾瓦钵,用以盛放食物,久不腐臭。又乡内一苏氏,用瓦钵喂鸡,饲后隔宿,饲料依然满钵。

人们在游览南风灶的时候,如遇上开窑,不妨耐心细看,或许会遇上“一宝”呢,那就要看看运气如何了。

仁寿寺

仁寿寺,建于1935年,位于现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路。它始创于密后归于禅,一向为佛山及附近四乡释门子弟授戒道场。正门石匾"仁寿寺"三字乃名士手书,字体纤细清秀,被称作"鹤形"书法。寺于民国中叶已衰败。


禅城区

仁寿寺乃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由密宗上师纵堂首建,康熙八年(1669年),僧人玉琳重修山门,至咸丰元年(1851年),僧人仁机又作重修。仁寿寺几度重修后,规模较前拓展,前至佛山涌将军桥头,后达文华里尾,左邻镇南街。右连三官街,寺内除四座主殿外,还有后殿、左右偏殿、龙华堂、方丈室、齐堂、客室以及僧舍99间和花园一个,花园内有彩桥两座。仁寿寺始创于密后归于禅,向为佛山及附近四乡佛门弟子授戒道场。仁寿寺内之如意宝塔,1935年由佛山佛教密宗徒李佩弦等捐资兴建,并于1938年由虚云大和尚亲自主持了开光仪式,盛极一时。此塔颇具特色,塔身为七层八角汉式塔,镶有藏文碑匾,塔内供有瓷制佛像十余尊,其中所供奉的陶制红绿度母佛像为石湾冠华陶窑作品,由石湾陶艺名家潘玉书手塑。历史上,仁寿寺内高僧辈出,纵堂、玉琳、祗园、慈云等高僧皆出于此。

1993年12日,佛山市人民*正式发文批准修复仁寿寺为开放的佛教活动场所。根据市*的要求及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市区佛教协会会同市宗教局联合组成“重修仁寿寺筹建委员会”开展重修工作。1996年11月,仁寿寺举行了重修奠基典礼。开始了殿堂修建工作。并在市民宗局领导下成立了“佛山仁寿寺管理委员会”,进一步推动仁寿寺的重修工作。现已建成大雄宝殿,敬塑诸佛菩萨圣像,维修如意宝塔,整治拓宽寺内环境使仁寿寺初具十方丛林的规模,并定于2003年11月30日,敬邀新成大和尚、觉光大和尚等粤港澳高僧大德举行大殿落成圣像升座开光大典。

6、特色奇观

后楼飞榕

在禅城区南庄镇东村南街村口不远的地方,有座何氏老炮楼。这座老炮楼离地五六米的楼断墙上,有一棵奇特的榕树,村民都把它称为“后楼飞榕”,榕树根随炮楼的墙而长,根多叶茂,成为村中一景。

在这座有着近400年历史的老炮楼前看到,榕树就长在断墙转角处,离地有五六米,树根顺着炮楼的内墙往下长。树根纵横交错,有些根互相联生,像附在墙上的蛛网一样,相当奇特。在炮楼外面发现,炮楼墙壁的外面榕树根却很少。有村民担心榕树根只长在内墙会使墙失去平衡,破坏炮楼,于是将一些树根放在装满泥土的水管里面,或将装着泥土的塑料袋挂在一些细小的树根上面,以期将这些树根从墙的外面引至地面。

据村民介绍,古炮台建于明朝万历年,至今已有390年。炮楼的墙壁很厚,有四五十厘米,是用红砂石堆砌起来的。1972年,炮楼被拆去了近三分之二,只剩下现在的五六米高。不久后,便有人发现被拆掉了的墙壁上面长出了一棵榕树,但没有人太在意它。后来有人在炮楼下面养猪,可能是营养丰富,树长得很快,没过多久就长成了参天大树。树长得很茂盛,又在他们何氏大宗祠后面,有种“福荫”意味,所以村民们都很爱护它,经常派人察看它的长势,并在炮台里面增加了很多土,希望它长得更好。

仁寿寺古树长灵芝

佛山仁寿寺一棵树龄逾百年的古树上,长出了两朵形态别致,光彩夺目的灵芝,引来众多市民观赏。

只见这两朵灵芝分别长在大雄宝殿前古龙眼树的根部和树洞里,一朵显金黄色,一朵显鲜红色。其中,长在古树根部的灵芝,长约10厘米、宽约8厘米,婀娜多姿,色彩鲜艳,宛如一朵飘动的彩霞。

据佛山仁寿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黄森棉介绍,仁寿寺始建于1656年,距今已340多年了,栽种在大雄宝殿前的龙眼树,树龄也超过了100年。据说,每逢仁寿寺有盛事,这棵苍劲古拙的大树,都会长出灵芝。1993年,市*发文,将仁寿寺归还佛教团体管理,当年古树长出了几朵灵芝;2003年5月18日,仁寿寺重修竣工、大雄宝殿开光前夕,人们又发现古树长出了两朵灵芝。

自古以来,灵芝被称为灵物和仙草,食之能延年益寿,深受人们喜爱。因此,仁寿寺古树长出灵芝后,慕名前来参观的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现在,这两朵灵芝,已被加上了防护网,供游人观赏。

上一篇:世界之窗

下一篇: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