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瞄准四大目标

科普小知识2022-05-14 21:19:19
...

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发布了《国家科学素养行动计划(2016-2020年)》实施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规划》围绕到2020年建立现代公民科学素质服务体系和实现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比率超过10%的总体目标,提出了四个发展目标。

3月16日,国家科学质量行动计划的牵头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负责人解释了该计划。据报道,十三五期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决战中,*总书记的五个发展理念将得到落实。特别是促进创新发展,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既是一项基础工程,也是发展的短板。

据了解,国家科学质量行动计划已经实施了10年,这是一项持续的工作。科学素质一般是指公民应具备的科学素质,主要包括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观念,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运用科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公民科学素质的建设。20世纪90年代,鉴于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与世界发达国家相差甚远,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务院于2006年颁布了《国家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颁布以来,有关部门开展了大量的科技教育、传播和普及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修订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开展科学教师培训,开发科学课程,开展科技馆、移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等快速发展,科普图书、科普报纸、科普电影、科普网站等不断更新,科学、文化、卫生、农村科普、科普日、科技周等活动不断开展。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会长表示,在过去的10年里,具有科学素质的中国公民的比例显著增加。上述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显著提高。根据2015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中国公民拥有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6.20%,比2005年的1.6%高出近三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负责人表示,科学素质是决定公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实现更美好生活的先决条件。这是大众创业和创新的关键。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在建设我们公民的科学素质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需要加紧努力。

当前,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无法有效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些研究表明,在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30多个发达国家中,具有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至少为10%以上,但目前中国只有6.2%。虽然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发展不平衡,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特别是,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公共服务非常不均衡,农民、城市新居民、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机会明显少于正常水平。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公众获取科普信息的渠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科普仍然远远不能满足这一需求。

根据计划,到2020年,通过完善现代公民科学素质服务体系,我国将有10%以上的公民具备科学素质。在这一总体目标下,应该实现四个发展目标。

首先,促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需要,突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新”的主题,弘扬创新创业精神,大力弘扬高新技术、绿色发展、健康生活等知识和理念,在全社会倡导科学的社会氛围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是通过重点群体的科学素质行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水平。年轻人的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学习和实践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领导*和公务员的科学意识和决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和城镇职工的科学生产和生活能力迅速提高。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集中贫困地区公民的科学素质明显提高。

第三,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大大增强。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基本完善,面向公众的社区科普服务机制逐步建立,科普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科普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科普产业发展迅速,科普人员队伍不断壮大,公民提高科学素质的机会和途径明显增加。

第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共建、社会动员、监测和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各界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石头)

《中国科学日报》(第三版,2016年3月18日)

阅读更多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解读国家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国家办公室发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实施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