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自然科普

河北科大让韩春雨事件谜团加深:未定学术不端,但有疑似处理

科普小知识2021-08-21 14:52:25
...

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学低调公布了《韩春雨团队撤回论文的调查处理结果》(以下简称《调查处理结果》),试图结束两年多来对韩春雨是否伪造论文、结论不足600字的质疑。

韩春雨事件的结论是什么?这仍然是一个“悬案”,河北科技大学没有明确认定韩春雨的结论是否“学术不端”。相比之下,另一所大学武汉大学在1月29日报道其李洪亮团队时,直接认为李洪亮“没有学术欺诈”。然而,李洪亮的学术造假仍有争议。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调查中发现,学校没有明确认定韩春雨是否“学术不端行为”,但相关“终止或撤销相关科研项目,撤销学术奖项和荣誉称号”实际上是根据《高校学术不端行为防治办法》第五章对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采取的措施之一。

《澎湃新闻》试图从调查主体河北科技大学获得调查细节,但河北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学术委员会主任胡勇奇和学术委员会秘书处多次拒绝接听电话。此外,河北科技大学的官方网站已经清空了该大学学术委员会的成员名单。点击相关网站,只保留标题,不保留列表内容。

鉴于韩春雨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生物技术》上撤回其论文《面向NgAgo-gDNA的基因编辑技术》,在基因编辑这一热点领域引起了轩然大波,在韩春雨一再强调“可重复”的情况下,数百个实验室进行了费时、费力、费钱的验证。事实上,“调查处理结果”不仅关系到韩春雨和学校本身的利益和声誉,也关系到调查结果对学术界的影响。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调查的目的只是想找到一种处理过去的方法。实验错误可以是主观和客观的,但欺诈是欺诈,没有主观和客观的区别。”浙江大学的一位教授在接受澎湃新闻的采访时说,他的研究兴趣包括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改进和应用。这也是当前学术界对韩春雨事件的总体看法。

此外,2016年10月和11月参与实名质疑并合著《关于阿加戈的问题》一文的研究员近日向《鄱阳湖新闻》透露,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专门组织专家举行听证会,韩春雨出席了听证会。然而,听证会并没有在学术界广泛宣传。澎湃新闻通过电子邮件联系了相关专家,但没有收到回复。

目前,对韩春雨的处理让外界觉得,韩春雨本人只是“毫发无损”地回到了报纸发表之前的状态。一些业内人士告诉澎湃新闻,“如果是学术欺诈,那么这种待遇显然是没有道理的。如果这不是学术欺诈,那么对韩春雨和学校来说是个好消息,没有理由不公布它。”

调查过程没有公开,学校拒绝谈论此事。

根据《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防治办法》,高等学校是学术不端行为防治的主体。根据《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条例》,高等学校应当依法设立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是高等学校的最高学术机构,协调和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估和咨询职能。

根据河北科技大学官方网站,河北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是该校最高学术机构。“在学术委员会章程框架下,河北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将协调行使其在学术事务中的决策、审议、评估和咨询职能,坚持学术职业判断,恪守学术道德。”

据澎湃新闻报道,河北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是该校党委常委胡勇奇。这个职位由总统提名,由全体成员选举产生。河北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由校长任命。

根据河北科技大学独立学院理工学院的网站,胡勇奇于1983年7月毕业于河北化工大学化学工程系。毕业后,他留在学校担任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后来成为一名教师。他于1988年6月获得北京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硕士学位,1998年6月获得清华大学化学工程博士学位,1998年10月在名古屋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2年,胡勇奇进入河北科技大学,担任河北科技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院长、河北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在科学研究方面,胡永奇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催化反应过程和技术。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澎湃新闻,除了学校学术委员会成立的调查组,“胡永奇还负责组织第三方的调查”然而,在学校发布的结论中,学术委员会调查小组的人数和组成、第三方以及在处理结果时通常向公众披露的其他基本细节目前尚不清楚。

为了试图恢复调查过程,澎湃新闻9月5日数次联系胡永奇,但对方没有回答。拒绝回答的还有河北科技大学官方网站提供的学术委员会秘书处的联系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当澎湃新闻在河北科技大学官方网站上查询学术委员会成员名单时,标题下的页面没有列表,而是显示为空白。

此外,《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条例》(*教育部令第35号)与《河北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条例》相比,《河北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条例》在关于运行制度的章节中规定,“成员必须对大学学术委员会会议上需要保密的内容予以保密,并落实和维护学术委员会的审议或评估结果。”然而,《高等教育机构学术委员会规则》中没有这样的规定。

同时,上述两个文件的操作系统章节规定“学术委员会的决定应当予以公布,并设定异议期限。在异议期限内如有异议,经三分之一以上成员同意,可以召开全体会议进行复议。复议后通过的决定为最终决定。”

然而,河北科技大学关于韩春雨事件的决定显然没有事先在官方网站上公布。据澎湃新闻联系的学校人士称,“我没有在学校看到任何关于这件事的宣传。”但是,《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预防和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40号)也规定,如果有明确的举报人,处理结果也必须交给举报人,并应保留10天的提出异议或上诉期限。

需要披露的原始数据

根据《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防治办法》,调查组应当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形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应当包括对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的确认、调查过程、事实认定和理由、调查结论等内容。

目前,河北科技大学给出的“调查处理结果”不到600字,与上述调查报告要求相比,明显缺乏很多要素。

从公布的结论中可以看出,调查小组表示,他们已经仔细检查了论文中涉及的“所有原始实验数据”,这些数据与科学家要求披露的原始实验数据有关。事实上,这些原始数据已经被质疑NgAgo技术并向公众公开的科学家所强调。

早在2016年7月21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遗传学家盖尔坦·布尔吉奥就在推特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我的NgAgo体验》的长篇文章,呼吁韩春雨披露所有原始数据和实验条件。

2016年10月10日,包括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危文胜教授在内的13位中国生物学家在媒体上联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们无法重复实验结果,并一致表示希望韩春雨能披露所有原始数据。韩春雨的河北科技大学和其他相关单位(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起了一项学术调查。

然而,韩春雨没有披露原始数据,当时坚称“它将通过学术期刊做出回应”。

除原始数据外,外界最关注的“可重复性”仅在委托第三方进行重复验证试验的处理结论中提及,验证试验的结果没有明确说明。结论中使用的措辞是:“据信撤回的论文不再有重新发表的依据,在韩春雨团队中也没有发现主观伪造”。

那么,什么是“不再是再版的基础”?什么是“主观欺诈”?不存在主观欺诈。团队有什么问题?

“调查的结论根本没有指出哪一个环节、哪一个步骤以及何时犯了错误。以前韩说过,可以重复的就是重复的。这些都没有提到。这不是调查。”前述浙江大学教授直言不讳。

另一位学者对澎湃新闻说,作为一个科研单位,河北科技大学这次的结论是“太宽松了”,“你只说了一个结论,说没有主观证伪”。这个似是而非的结论非常不科学。”参照类似国际学术欺诈案件的调查和处理,科学的方法是对调查过程进行描述,并对同行提问逐一进行最终确定。

事实上,除了这个对外界仍处于迷雾中的结论,另一个版本已经在学校内部流传。一位来自河北科技大学与韩春雨团队关系密切的人士向澎湃新闻透露,“以前老师们得出的结论和现在不一样。以前人们说它们可以制造,但是效率很低。”消息人士还提到,“调查已经得出结论,不是最近。”

然而,上述声明尚未得到胡永奇或学术委员会秘书处的确认。

这种做法不仅让外界不服气,而且韩春雨和河北科技大学以前的一些做法或承诺也让外界一次又一次无所事事。

关于恩加戈的工作效率,韩春雨在给论文合作者沈啸所在的浙江大学做报告时开玩笑说,“在我们实验室,成功率在90%以上,即使十个盘子中有一个被污染,因为那里有烟雾”。

在2016年6月22日至2016年10月14日不到4个月的短时间内,韩春雨声称能够成功重复其实验的实验室数量从20个逐渐减少到1个。即使只有一个实验室,它也没有被公开宣称。韩春雨一直拒绝透露,理由是他不希望对方受到骚扰。

据新华社2016年8月的另一篇报道,当时河北科技大学表示,大约一个月后,韩春雨将采取适当形式公开核实结果,届时将有权威第三方作证。

然而,学校当时并没有实现它的承诺。

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举行了听证会,韩春雨出席了听证会

除了学校学术委员会组织的调查外,论文发表后,韩春雨还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申请项目,并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听证会答辩。

一位在2016年10月和11月参加实名挑战并共同撰写了《关于NgaAgo的问题》一文的研究人员最近告诉澎湃新闻,“之前,国家自然基金会专门组织专家举行听证会,韩春雨参与了辩护。”

2016年9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官方网站显示,韩春雨作为项目负责人,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批准了一个价值100万元的“NgAgo-gDNA基因编辑技术的改进与应用研究”项目。

基于上述项目的批准是在韩春雨的论文发表之后进行的这一事实,该项目先前发明的NgAgo-gDNA基因编辑技术的真实性与该资助的设立直接相关。《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预防和处理办法》明确规定,学术不端行为构成学术不端行为,即“在申请课题、成果、奖励和工作评价过程中提供虚假学术信息”。

此外,这也可能与韩春雨撤回手稿的另一项授权有关。论文“谢谢”提到该论文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0950”的资助。该项目题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对细胞外源抗原表达的影响及其生理意义的评价”。批准金额为80万元,由浙江大学资助,起止时间为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项目负责人是沈啸,论文第二作者,浙江大学医学院研究员。

然而,沈啸曾经对媒体说,“我已经标记了我的基金,而韩春雨没有基金。但是,这项研究基本上是韩春雨通过各种渠道自筹的,我的资金没有投入到实验部分。”

目前,澎湃新闻已通过电子邮件联系了2名参加听证会的专家,截至发稿时尚未收到回复。

上述浙江大学教授表示,“如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举行这样的听证会,应该广泛宣传,以显示调查学术诚信的态度。”

根据河北科技大学发布的结论,相关方“终止了韩春雨团队承担的科研项目,收回了科研经费”。然而,不清楚具体的“相关方”指的是谁,以及如何实施科研经费的回收(部分或已经使用)。

“学术造假”尚未确定,但处理符合“学术造假”的相关规定

除了撤回论文本身的发现所引起的怀疑外,河北科技大学这次对韩春雨本人的处理也相当含糊。

处理结果显示:本文发表后,韩春雨的个人住房、职称、工资和福利没有变化。在调查过程中,韩春雨主动要求返还科研项目、绩效奖励、荣誉称号、社会职务等。根据撤回的文件获得。相关方取消了韩春雨获得的荣誉称号,终止了韩春雨团队承担的科研项目,收回了科研经费,收回了韩春雨团队获得的科研业绩奖。个人社会任命正在按照法律程序处理。

根据这一处理结果,经过两年多的掌声和质疑,韩春雨本人刚刚回到原点,并没有受到任何额外的处罚。

同时,如果没有主观上的欺诈,取消韩春雨获得的荣誉称号和终止科研项目的依据是什么?恐怕这需要学校进一步解释。除了“没有主观欺诈”,韩春雨团队还有什么问题?

与《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防治办法》第五章的处理部分不同,“终止或撤销相关科研项目、撤销学术奖励和荣誉称号”是对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的处理方式之一。其余还包括知情的批评;警告和记过;(一)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解雇或解雇;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处理措施。

如果有学术不端行为,也造成不良影响,应视为严重。应给予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的待遇,取消专业技术职务或行政职务;开除或开除。

此外,论文发表后,除了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100万元外,韩春雨受到的关注最多。2016年8月,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则同意”向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项目投资2.24亿元,该项目由省级财政资金资助。这笔巨款也让外界认为河北科技大学和韩春雨之间的利益和声誉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016年9月21日,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引进仪器设备采购项目在石家庄启动,预算1958万元。

目前,这笔最受关注的巨款将如何收场?河北科技大学和河北省发改委都没有发布明确的声明。

值得一提的是,河北科技大学的这一结论不仅让学术界充满了疑虑,也感到失望。一些研究人员表示:“这项调查结果违背了科技部发布的对学术诚信零容忍的精神。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造假者还能继续从事学术工作,学术界应该真正做到“零容忍”。

不止一个人对国内的学术环境感到困惑。根据微信公众号“知识分子”最近的报道,“80后”数学家许晨阳于8月26日离开北京大学到麻省理工学院任教,在离开前接受采访时谈到了国内科技界的三大问题,包括“学术造假不受惩罚”。

许晨阳说:“令人惊讶的是,欺诈嫌疑已经暴露了很长时间,而且没有消息要处理,更不用说具体的处罚措施了。”

“如果‘零容忍’最终变成‘零行为’或‘不作为’,许多人会错误地认为我们的系统不会惩罚学术欺诈。如果是这样,我认为影响非常糟糕。”许晨阳提到。

目前,自从学校在2017年8月宣布开始调查以来,真相还没有接近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