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自然科普

姚建涛:人才培养就是创新思维培养

科普小知识2021-09-04 16:08:09
...

姚(右一)正在和同学们讨论。

■我们的记者蔡昌山,梁坤,梁耀博健

如今,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培养一流本科人才的需要。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许多高校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

对此,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姚老师给出了自己的回答:紧跟科技发展,结合传统知识,丰富学科内容。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增加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教学。”姚表示,他会在课件中加入一些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例子,还会加入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前沿内容,让学生了解基础知识及其应用领域的发展。

精心备课是一种“法宝”

课堂时间只有90分钟,但是老师们想教授很多知识。如何让这短短的90分钟既有效又有趣?课后的精心准备成了姚的“法宝”。

"我相信每个学生都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充满兴趣."姚说,课堂教学不应以书本为基础,而应注重理论知识与学生兴趣的结合,使学生认识到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如果这样做了,学生们自然会竖起耳朵认真听讲."

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姚借鉴了工程案例,逐步提炼出各种知识点。在课堂上,他通过问一些与工程实践和课程设计相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理论知识点,尽量用通俗的例子和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对于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知识点,我们应该挖掘出其背后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对数学模型的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对知识点的理性理解;对于理论薄弱的知识点,学生应该从应用的角度去学习。对于教学,姚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方法。

课堂知识的“额外膳食”

针对目前一些基础教材已不能满足高校工程、应用和创新人才培养要求的现状,姚也有自己的解决办法,那就是给课堂知识“添食”。

在制作教学计划和课件时,我注意在现代工程实践中融入一些先进的、常用的设计方法和概念以姚为例,他在讲授传感器知识时,并不局限于简单讲解教材中的性能指标,而是将工程实践中的传感器使用说明书和选用手册拿到课堂上,从使用条件、任务环境的设置要求、基本动态性能指标和静态性能指标入手,逐一讲解。

他认为,这不仅为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选择传感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也为他们在系统设计中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

“在课堂上,姚老师将讲述许多国外大学的案例和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鼓励大家多了解创新设计,注重创新能力。”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14级本科生杜佳(音译)告诉记者,姚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在课程的三级项目指导中,他还注重检查学生所做项目的创新,这让大家逐渐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的好处

除了课堂教学,姚还非常重视课外实践。

姚在谈到他带来的科学团队时,脸上充满了欣慰和自豪。他在每年的机械产品数字竞赛、大学生创新计划竞赛和机械创新设计竞赛中不可或缺。

平时,总是有不同的队员跟姚讨论的话题。一些团队在打开主题时有困难,一些团队在实现主题时有问题。不管是哪一组或哪一个问题,他都会尽力提供最实际的帮助,“这样学生就可以少走弯路。”

"在大学期间参加这些比赛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姚说,这对于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消化专业知识,塑造工程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自学能力和拓展能力都有很大的好处。同时,它还能增强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学生们必须组建自己的团队,创建项目,通过实践和演示取得成果。听起来并不复杂,但要取得好的结果并不容易。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被动收获有着完全不同的效果。”姚对说道。

在他看来,创新是科技的生命,创新是人才培养最重要的内容,尤其是在科技领域。但是,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融入教学,鼓励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使用先进的设计方法和手段,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从而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工程设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思维的培养从根本上促进了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知识生产者和创造者。”姚说,只有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能够引领科学进步。

中国科学新闻(2018-06-05,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