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研究生培养质量大幅提升
最近,厦门大学获得了5篇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和2篇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居全国第三位。
成就的背后是厦门大学以“研究”为导向的深化改革的努力。近年来,厦门大学将研究生培养与科研紧密结合,实施研究生培养国际化战略,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并“变”为一个新世界。
打破“铁饭碗”
2007年8月底,厦门大学发布了2008年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是,从2008年起,厦门大学将进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取消公费学生,全面增加研究生奖励、助学金和福利的数额。
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陶陶回忆起六年前厦门大学引入改革的决定时说,改革不仅打破了公费研究生的“终身制”,而且改变了教师几十年来“旱涝保收”的招生习惯。
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表示,通过多年深化改革,厦门大学逐步淘汰了一批“三无”(无科研、无成果、无经费)教授,打破了“铁饭碗”。导师团队的整体水平得到了加强和提高。更重要的是,改革将“推动”更多的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并产生大量高水平的成果。
根据SCI的数据,厦门大学的研究生为该大学的科研贡献了54.65%。2013年,以厦门大学研究生为第一作者的《自然》及其附属期刊的论文数量达到7篇,创历史新高。
支持“真金”
只要学生有亮点,厦门大学就会给他们足够的阳光。
早在2003年,厦门大学就启动了“优秀博士培养计划”,为学术成绩优秀、科研创新潜力大的优秀博士生提供资助。迄今为止,已有近200名博士生获得了近500万元的资助。
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陈红表示,“优秀博士培养计划”不仅为入选者提供了充足的经费,而且加强了导师队伍的实力,加强了对学位论文写作的指导。“这将让该计划的候选人冷静下来进行研究。”
“基础创新与研究基金会”项目是厦门大学自2011年以来支持研究生创新和培训“真金”的另一项举措。目的是鼓励学生好好思考,即使是一些奇怪或异想天开的想法:因为在厦门大学看来,创新的想法往往来自于此。
看“大世界”
两个月前,厦门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钓鱼岛前往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参加联合培训项目。在接下来的四年里,刁渔将从中欧比较的角度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在这所世界著名的研究型大学学习期间,她在厦门大学的100多位“小朋友”也参观了美国、法国、英国、德国等近20个国家的顶尖大学,并与它们进行了交流。
近年来,厦门大学非常重视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注重高水平的海外留学生教育和海外交流项目,形成了“内外兼修”的双轨模式。厦门大学尽最大努力为研究生创造机会,让他们接触外国优秀文化,放眼“大世界”,开阔国际视野,增加学术知识,了解前沿信息。自2007年国家公共学习项目启动以来,已有500多名厦门大学的研究生被国家研究基金委员会录取。2009年,厦门大学为研究生启动了一个短期的国内外交流项目。迄今为止,它已资助107名博士生进行短期海外和国内交流访问,资助237名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据了解,厦门大学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国际教师培训和储备计划的实施。2014年,厦门大学将努力派遣约30名优秀的本科或硕士毕业生到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美国特拉华大学和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本报记者李晶、本报记者马跃华)(原名:《改变》走进新世界——厦门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大幅提升)
特别声明:转载本文仅用于传播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确认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他们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果作者不希望被重印或联系重印费,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