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国际研发合作失信的思考
看着俊成
陆文婷
王军成和陆文婷
参与的复杂目的使得各国在没有充分考虑自身资源的情况下盲目参与,为国际合作项目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近年来,随着全球创新资源的加速流动和整合,国际研发合作如火如荼。从探索宇宙到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从互联网技术到医学和健康,每个学科和领域都有许多国际合作项目。今年7月4日在澳大利亚举行的高能物理会议上,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宣布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发现被称为“半个多世纪以来物理学的最高成就”,有力地证实了国际合作在研究和发展项目中的优势,并实际上促进了其他国际合作的发展。
合作的目的不再简单
然而,在庆祝希格斯玻色子发现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那些尚未成功完成的国际合作研发项目。由于重大国际科学项目涉及不同国家,对资金和技术要求高,合作过程复杂,国际合作项目不时流产或延期。
最近,一位前东亚峰会工程师在《自然》杂志上抱怨并引用了许多生动的案例来展示美国在美欧空间合作中的不诚实。美国和欧洲在哈勃望远镜红外技术方面的合作始于2002年。这个合作项目应该由美国和欧洲提供一些技术和设备。欧洲方面按时完成了设备交付,而美国方面则因为资金超出预算而想退出。最后,在多方调解下,工程竣工时间推迟了7年。此外,美国和欧洲在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合作项目、土星探测计划、火星探测计划等项目中的合作尚未成功完成。今年2月,美国正式退出了与欧洲航天局联合进行的火星探索计划。作者进一步指出,这种放弃合作的情况很常见。三十年前,由于金融危机,美国放弃了三个国际合作项目中的最后一个(哈勃太空望远镜、伽利略和木星卫星以及太阳两极项目)。
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面对研发领域的国际合作,保持乐观,认识到随着政治、经济和外交形势的变化,这种背信弃义的情况只会越来越多。
当前,世界多极化曲折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科技创新和一次突破率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因此,在国际合作中,所有国家的目标不再仅仅是科学研究和开发新项目,而是展示本国经济和技术实力的游戏,以便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多的发言权。国际合作已经成为国家经济、政治和技术竞争的游戏平台。参与国对科研成果的盲目追求导致了其在科研过程中的速战速决和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复杂的参与目的又使得参与国在没有充分考虑自身资源的情况下盲目参与等。所有这些都为国际合作项目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因此,任何项目的发起人都不能碰运气,认为参与合作研发的国家一定会从头到尾参与项目。
有处理不诚实的规则。
那么项目发起人如何处理其他国家的退出呢?
2012年2月,美国退出了与欧洲合作的火星探索计划。由于美国加入合作组织的时间较晚,参与的部分较少,欧洲已经计划与俄罗斯合作继续该项目的研发。在参与国退出合作项目后更换合作伙伴是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
然而,事后反应不如事前预防好。作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处理国际R&D合作中的不诚实行为。
首先,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项目任务和资源的配置。在项目分配过程中,各国应尽最大努力使自己的工作任务独立完成,这样一个国家的退出不会对整个合作项目构成威胁。此外,面对新的国家加入项目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提取一些已经分配给其他国家的任务,以避免由于盲目扩大研究方向而导致项目所需的资源和成本过度紧张,最终导致一个大尾巴。在这方面,ITER的分包管理机制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推广。
第二,通过法律约束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在项目开始前,所有国家都应签署法律保证的合同,每个参与国的权利和义务都应明确界定。此外,根据计划实施的不同阶段,应分别制定相应的争端解决方法,如对中途退出的国家应采取足够的惩罚措施。ITER制定的“一揽子”合作协议规定了每个成员国的权利和义务,提供了一个争端解决机制,并建立了一个风险控制系统。
第三,建立“国际科研信用体系”和“国际科技合作失败案例库”。可以按照国家信用评级模式建立国际科研信用体系,记录每个国家参与和完成国际科研合作的情况,以及对合作伙伴的评价等。,并生成国家信用指数和年度报告,为各国合作提供决策参考的直观数据。此外,不仅要挖掘国际R&D合作的亮点,还要跟踪国际R&D合作的失败案例,建立相应的失败案例库,便于深入分析,发现深层次问题,为后续合作提供警示。
(王军成为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陆文婷是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的本科生)
《中国科学日报》(20110-25 A3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