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自然科普

本科质量“标准”有何依据

科普小知识2022-04-07 23:37:46
...

经理人圈子里一直有一句谚语:“三流公司制造产品,二流公司制造品牌,一流公司制造标准。”这表明标准掌握在能够影响行业发展的实体手中。

几乎每个行业都离不开标准,可以说“没有标准就站不住脚”中国的高等教育也不例外。

就在10月底,教育部副部长林惠庆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16学术年会暨国际高等教育论坛上透露,教育部将于今年底和明年初颁布实施92个本科专业的教学质量标准,作为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国家标准和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国家标准)。

消息一发布,立刻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人们对即将出台的国家标准对本科教学质量的影响充满了期待和疑虑。

国家标准要低调

"据我所知,衡量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标准是本科教学评估."北京一所大学的教师王力告诉《中国科学新闻》记者。

王力的话代表了许多人的观点。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对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没有系统的标准,只有原则要求和本科教学评价。然而,本科教学评估一直被批评为过于注重量化指标,甚至采取欺骗手段。

至于即将颁布的本科专业国家标准,很多人听说之前没有多少报道,都感到很惊讶。那么,国家标准是怎样“从零开始”的呢?

记者了解到,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首次提出建立国家教育质量标准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2012年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再次强调本科和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鼓励行业部门根据国家标准制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评价标准。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2014年4月组织的关于制定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会议,标准的制定自2013年7月开始。

在这次会议上,教育部明确指出,标准的定位是对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不能以已建专业的现状作为标准的底线。制定标准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各省、行业部门(协会)和高等院校共同制定专业人才评价标准,推动高等院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教育行政部门通过标准规范和监督高等学校的办学,规范专业的招生、建设和评估,引导高等学校推进改革,提高质量。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进展情况,标准初稿必须在今年7月1日前完成。我们将继续征求委员会所有成员和所有参与专业标准的学院和大学的意见。年底,各种专业标准将提交有关部门编辑出版。

本科专业需要国家标准吗?

至于国家标准的颁布,许多高等教育的人既高兴又担心。幸运的是,作为一个行业的最低要求,这样的标准早就应该引入了。我担心的是如何保证国家标准的专业性,以及如何理顺标准与新建专业、就业等的关系。

毕竟,世界上没有国家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的先例。类似的国际标准大多由大学联盟或行业协会发布,并在一定范围内得到认可和接受。具体而言,与行业相关的专业人员(如临床医生、工程师和商学院)的培训取决于相关行业建立的国际示范系统。

由国家颁布标准。专业精神能得到保证吗?有人提出了一些问题。

上海大学前副校长约翰·雅普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推出的优秀工程师项目中也包含了一些培训标准。当时设计了学校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其中,高标准包括低标准。“根据这一原则,最高学府的专业标准将包括其他学校的一切,但事实上,这一标准并不是简单的包容关系。”这种脱离实际的学风标准最终没有被采纳。

然而,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毕敦荣认为,中国高等教育不被*放开并不是问题的关键。中国的高等教育是由国家管理的,*在高等教育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由*来发布。只是发布的主体不同,它的目标和功能也相似。

此外,我国有数百个本科专业,这一次只完成了92个本科专业的教学质量标准。是否应该为每个专业制定国家标准还不清楚。

荣必敦和叶约翰都说高等教育的专业包括文学、科学、工程、商业和医学。不同学科对办学的要求不同。办学的要求很明确。为与社会需求直接相关的专业(如工程专业)建立国家标准并不困难。然而,仍然有大量的理论、学术和基础专业。这些专业很难用相对统一的标准来规范。他们更依赖大学来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更好地利用自己的优势和特点。

"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职业都需要国家标准."不要邓荣这样说。

职业准入、国家标准与“高法”冲突

在2014年4月的会议上,*教育部提出“标准”应努力成为专业准入标准、专业建设标准和专业评估标准。如果有困难,也应该成为专业准入标准和专业建设标准。最低要求是用作专业访问标准。

根据中国高等教育法,设立新专业是高校的自主权。然而,在现实中,专业并不是高校想做的事情,专业目录中设置的专业需要备案,预警专业需要审批。

毕敦荣表示,一些新专业获得*批准仍然非常重要。过去,*审批没有明确的标准和依据。虽然也有专家评审,但由于缺乏清晰系统的评审标准和依据,这种设置有些盲目。有了国家标准,未来的专业设置可以根据标准进行审批,这有助于专业审批。

约翰·叶提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如果以国家标准作为专业准入标准,是否需要专业备案或*批准?例如,一些需要控制的预警专业将要求一些学院和大学建立自己的项目,理由是它们的教育实力远远超过国家标准。“国家标准颁布后,*如何管理专业需要理顺”。

另一个老问题可能仍然存在于新的职业宣言中。约翰·雅普指出,在所有条件都得到满足之前,学院和大学不会申请新的专业。相反,他们经常将旧专业的资源移植到新专业的申请中,通过集中资源达到达标的目的。例如,一所大学最初设置了计算机专业,现在计划申请软件工程专业。然而,由于师资和其他硬件的短缺,大学将通过资源嫁接的方式转移资源,造成“人还是和这群人一样,设备还是那些设备”的现象。如果你在一年内没有同时申报几个专业,你可以连续三年申报三个计算机相关专业。

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主体评价中。一所大学有10个相关的科目,最后只有2个被评估。整个大学参与评估的科目在全国名列前茅。然而,这样的评价不仅有失偏颇,而且对其他大学也不公平。

“如果在操作过程中可以有欺诈和蒙混过关,结果就不可能是公平合理的。国家标准颁布后,上述问题也存在。虽然国家标准是可以颁布的,但如何在高校办学实践中衡量和应用国家标准是另一个大问题。是统一测量还是单独测量?如果遵循后者,上述方法总能达到标准。”约翰·雅普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个问题。

保证标准能被就业市场认可吗?

约翰·雅普研究团队作为上海大学博士、硕士、本科生和高职毕业生就业分析的大数据平台已经工作了八年。在多年的研究中,他们发现同一专业不同大学毕业生的行业方向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还反映出,无论有没有严格的专业标准,高等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流向完全不同。”约翰·雅普说。

学生们正在寻找的所有工作都与他们的专业无关。学生们接受的训练符合国家标准吗?同时,你如何看待符合国家标准的毕业生不被就业市场认可的现象?因此,推迟国家标准的制定也值得思考。

教育部表示,此次颁布的国家标准是本科专业的基本要求和保证标准。那么,按照保证标准培养出来的本科人才能否被就业市场所认可,就值得质疑了。

当谈到国家标准和就业之间的一致性时,毕敦荣认为这是一个更复杂的问题,涉及高等教育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即使学生的培训质量得到国家标准和学校的认可,雇主拒绝雇用他们仍然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情。

“国家标准是指导性的,但在管理大学时,也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多样性、各种能力和非专业能力的发展。其中,从一个专业到另一个专业,从一个职业到另一个职业的迁移能力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即使学生经过专业培训后素质很高,也不能保证他们在几年后因工厂关闭和生活地点搬迁而暂时失业。因此,国家标准不是为培养某一职业而设定的,学校不仅要注重按照国家标准培养人才,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和能力。”别敦荣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