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85后”博导施一:与病毒赛跑的人

科普小知识2022-08-11 20:27:46
...

本报记者冯华《人民日报》(02版,2017年5月19日)

“85后”博导施一:与病毒赛跑的人

史毅(左)和他的同事在实验室观察了实验结果。

"博士生导师,生于1985年."

我第一次看到史毅的简历时,记者吃了一惊。第一个反应是材料是否有误,1958年是否被误写成了1985年。

仔细阅读简历,第二个反应是“牛”!这位32岁的博士生导师自获得硕士学位以来,只从事了10多年的科学研究。然而,他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了50多篇SCI论文,并在寨卡病毒、埃博拉病毒和流感等新爆发的病毒传染病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他的团队已经成为这个领域的世界顶尖团队。

然而,在同事们的眼里,史毅不仅是科研领域的“大牛”,更是一个阳光男孩。

“恰到好处”的机会拯救了成功的必然性。

做你喜欢做的事,不管你有多累。

对史毅来说,科学研究就是这样。在高中文科和理科的时候,他的父母都是中国老师,他们想让他学习文科,但是史毅从小就喜欢读科幻小说,他有一个小目标——学生,所以他毅然选择了理科。高考时,他在第一、第二志愿栏目中填报了生物专业,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在外人看来,史毅的科研道路是平坦的,每一步都是正确的。然而,经过仔细考虑,每一次“恰到好处”的事故都积累了成功的必然性。

2005年,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石(音译)提出了继续深造的想法。“我仔细研究了当时几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所的生物学专业和导师。我发现高福老师刚从国外回来,相对年轻。他的思想和视野相对国际化。我给他写了一封电子邮件,问他是否可以来中国科学院的实验室实习。”由于胆识和勇气,史毅很快得到了高先生的认可。这次实习也为史毅赢得了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机会。

在研究生院,导师高福“抛”给石一个题目,或者说是一个即将毕业的师兄没有完成的题目——t细胞受体蛋白和配体分子的表达和纯化及结构研究。当时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很少,史毅对此一无所知。“我从零开始,在网上搜索文件,做了各种尝试,每天泡在实验室里,终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完成了这个项目。”

史毅完成这个项目时非常兴奋。他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积极的学习精神也给他的导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当导师高福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传播时开始研究该病毒的传播机制时,施毅自然也加入了研究团队。

病毒研究是与时间赛跑。

回顾当时的科研状况,史毅说,这是一场与疫情的竞赛,也是一场与国际同行的竞赛。

2005年爆发的H5N1禽流感病毒和2013年爆发的H7N9禽流感病毒给养禽业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损失。更令人担忧的是,H5N1和H7N9病毒通过家禽传播给人类,导致死亡率高的严重呼吸道疾病。

这些病毒是如何传播的?鸟类向人类的传播机制是什么?在导师高福的指导下,史毅和他的团队参加了紧张的研究。

“当时,英国也有一个科学研究小组在研究H5N1病毒的种间传播。他们投票支持《自然》,我们投票支持几乎同时出版的《科学》。”史毅的研究首次从分子水平上分析了重要氨基酸突变可导致H5N1病毒在哺乳动物间获得空气传播能力的重要现象,是禽流感种间传播研究领域的重要突破。

科学家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比H5N1更严重的H7N9又爆发了。这种病毒不会在家禽中引起疾病,但是会在被感染的人中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疾病。为什么H7N9流感病毒会跨物种感染人类?它会引起大规模的人际交流吗?

这一次的研究更加困难,因为他们必须对流行株和非流行株进行比较测试。“流行菌株的研究工作进展顺利,但非流行菌株的研究尚未完成。”史毅说,为了尽快产生结果,研究小组进行了三次轮班,并在实验室中寻找非流行菌株的成分。几乎没有人在一个月内休息过。经过比较,他们阐明了流行毒株由于其人类受体结合能力而能有效地感染人群,但其人际传播能力仍然有限。同时,阐明了受体结合特性的关键变异,为H7N9禽流感的防控提供了关键信息。作为第一作者,史毅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研究成果,引起了广泛的国际关注。关于流感病毒传播机制的两项研究也被列入201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步。

此后,史毅更加重视新病毒和紧急病毒的研究。对史毅来说,每一项关于不同病毒的研究都是与时间赛跑。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和2016年寨卡病毒疫情……史毅密切关注热点,取得突破性研究。

与团队成员交朋友,愉快地做科学研究。

熟悉史毅的同事和学生都知道他的日程安排。上午9点来到办公室,下午112点离开。周末,通常有一天呆在实验室里。如果是开会或科学研究,一天的其余时间都将被毁了。

“我妻子已经给了我建议,并不止一次地说我是否可以早一点回家。”说起家庭,史毅腼腆地笑了。“所以现在我试着在周末花更多的时间和她在一起,但是我想在有孩子之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

史毅真的很忙。自2013年以来,他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主持了近200万元的国家科研项目。2014年被中国科学院授予“陆嘉熙青年人才奖”,并获得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科学家项目资助。他主持了一个240万元的项目。2016年3月,史毅成为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并承担更多责任。

“我们团队的气氛相对轻松。我更喜欢与同事和学生成为朋友,而不是成为他们的“老板”,我也希望激发他们探索的主动性。”史毅微笑着说:“让每个人都以积极的态度愉快地从事科学研究。”

史毅在业余时间有点“宅”。他对阅读科幻小说的兴趣一直保持到今天,这是他重要的减压方法。玩游戏也是一种放松。"对我们这个年龄的男孩来说,游戏是青春不可磨灭的记忆!"石对说:

到目前为止,这所大学一直在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你想感受外面的世界吗?大城市里许多30多岁的年轻人都很担心汽车和房子。伊势有这样的担忧吗?

面对记者的提问,史毅再次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我有自己的职业追求,能在科研中获得外界无法比拟的快乐和满足。此外,我们这一代年轻的研究人员不是“学究”。一旦基础研究与应用相结合,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就能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知识是无价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