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敷书院
敬敷书院,原名培原书院,后又改称安徽大学堂,安徽高等学堂。坐落于安庆师范大学菱湖校区内。座东朝西,砖木结构,现存建筑东西长70.7米,南北50米。南北两侧各筑讲堂五组,保存完好。敬敷书院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1、基本信息
敬敷书院是清代安徽省最大、办学时间最长的一所官办书院,为国立安徽大学的前身。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由巡抚李日捐款创建。原址在魁星楼旧址(现安庆一中内)。乾隆初更名为敬敷书院,咸丰年间毁于兵燹。同治初由曾国藩移建孝肃路之西。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又移建至菱湖南岸,即今旧址。
1901年,清廷实行教育维新,下诏改全国书院为学堂,敬敷书院停办,与求是学堂合并,产生了安徽省近代第一所高等学堂——安徽大学堂,开安徽高等教育之先河。
2、名称由来
“敬敷”之词,语出《尚书》,意思为“恭敬地布施教化”。
3、历史沿革
敬敷书院
1652年在安庆城内建成,初名为培原书院,1733年奉旨改为官办,1736年定名为敬敷书院,“敬敷”之词,语出《尚书》意思是恭敬地布施教化。
1897年迁到现址(安庆师范学院内)。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清廷实行教育维新,下诏改全国书院为学堂。由此,兴办250年的敬敷书院停办,与求是学堂合并产生了安徽省第一所近代大学---安徽大学堂,开安徽高等教育之先河。也就是后来名震一时的“国立安徽大学”的前身。
原在安庆府儒学内,清顺治九年(1652年)巡抚李日芄创建,原名培原书院,雍正十一年(1733年)曾拨巨款增修,乾隆初改名敬敷书院.道光二年(1822年)巡抚陶澍曾率属捐廉置新生洲(后改名崇文洲)官产一半为书院学田,岁课银800两,为学生膏火费,又倡捐书籍.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改为求是学堂,后又改称安徽大学堂,安徽高等学堂,并在百子桥另建新舍。
4、建筑风格
敬敷书院
现存考棚于1998年安庆师范大学百年校庆时进行了重修,近百块高级黑色大理石上镌刻着历代名人“名帖书画”,镶嵌在书院周围长廊洁白的墙壁上。院东南隅小庭院内,亭、台、桥、榭,布局讲究,参天古树环绕,衬以花台、草坪,显得格外清幽雅致,洋溢着浓郁的书卷气息。
5、价值意义
敬敷书院在菱湖之滨办学4年后,相继改办为安徽大学堂、安徽高等学堂、安徽武备学堂、安徽省公立法政专科学校等。1928年至1938年,这里建起了安徽省立大学;1946年,办国立安徽大学。
敬敷书院这片建筑群见证了清末及民初我国高等教育的发轫和演变,也一定见证了后期安徽大学红楼是如何兴建,以及当时的学界名流在校园里的传道授业。安庆师范学院菱湖校区这块校园是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高校的办学源头,他们回顾历史,往往都以红楼为标志性建筑。红楼是安徽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与其比邻的敬敷书院则是安徽近代高等教育的标志性建筑。
敬敷书院
此外,作为武备学堂、陆军小学堂的校舍,敬敷书院是安徽辛亥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培养了熊成基、范传甲、石德宽、程良、方振武、柏文蔚等著名革命家,这里因此也是安徽近代培养爱国学生的基地。
正是由于敬敷书院的独特地位与意义,作为不可再生的文化载体和标志,敬敷书院相继被批准为安庆市和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1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也都说明了各级*对敬敷书院特殊价值的认可。也正因此,1998年和2008年,安庆师范学院分别举办办学100周年和110周年校庆时,教育部和安徽省委省*都发来贺信,对学校的悠久办学历史予以肯定。
敬敷书院的价值不仅仅是安庆师范学院与安徽高等教育的,它也是安庆市的荣耀。敬敷书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提升了安庆的历史文化品位。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中,敬敷书院和安徽大学红楼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今,在市区的菱湖南路上,指引敬敷书院和安徽大学红楼的路标非常显眼,每年来此参观的外地游客络绎不绝,也都充分说明了这两处教育遗存的文化魅力。
6、相关诗词
三台令敬敷书院
书院,书院,
墨香醉贤儒恋。
敬敷长卷千年,
冬逝春菲换颜。
颜换,颜换,
人杰文兴日灿!
注:三台令又称调笑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