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宜昌市夷陵区

科普小知识2022-09-23 11:42:56
...

宜昌市夷陵区(原宜昌县)位于风景秀丽的长江西陵峡畔,长江中上游的分界处,属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地扼渝鄂咽喉,上控巴夔,下引荆襄,“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故名为“夷陵”,素有“三峡门户”之称。这里山峦起伏,河流纵横,群山连绵的西陵峡谷,穿峡东去的万里长江,横锁长江的葛洲坝和举世闻名的三峡大坝组成的“一峡两坝”,使她成为一片神奇、秀美、诱人的宝地,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金三角中最活跃、最繁荣、最有发展潜力,令世人向往的一片热土。版图面积3424平方公里,人口54.65万,是宜昌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市辖行政区。

中文名:宜昌市夷陵区

别名:夷陵、彝陵

行政区类别:市辖行政区

所属地区:湖北省宜昌市

下辖地区:1个街道、1个开发区、1个新区、8个镇、3个乡

*驻地:小溪塔街道办事处

电话区号:0717

方言:宜昌方言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著名景点:三峡人家风景区,三峡大瀑布,西陵峡口风景区,昭君故里

火车站:宜昌北站(规划)

车牌代码:鄂E

行政代码:420506

面积:3424平方公里

人口:520186人(2010年)

1、简介


宜昌市夷陵区

宜昌市夷陵区古称夷陵,是宜昌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市辖行政区。区境环绕宜昌市城区和葛洲坝水电枢纽,东连远安、当阳,西邻秭归、兴山,南抵枝江、长阳,北与保康接壤,南北长103公里,东西宽约77公里,总面积3424平方公里,人口54.65万。武陵山脉的石门支脉,呈东西走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西北向东南梯级倾斜下降。夷陵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受地势影响,气候垂直差异很大。长江黄金水道横贯东西,焦柳铁路纵穿南北,三峡机场坐落境内,还有宜黄高速公路经过,形成了水陆空全方位交通网。

2、行政区划

夷陵区辖1个街道、8个镇、3个乡:

街道:小溪塔街道

镇:樟村坪镇、雾渡河镇、太平溪镇、三斗坪镇、乐天溪镇、分乡镇、龙泉镇、鸦鹊岭镇

乡:下堡坪乡、黄花乡、邓村乡

3、历史沿革

宜昌古名夷陵。《史记·楚世家》载:“(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遂拔我郢,烧先王墓夷陵。”“夷陵”第一次出现在史料中。夷陵的命名当与其山川地理形势有关。应劭在《前汉书·地理志注》中记载:“夷陵在西北”,以为因夷山故名夷陵。夷山即今西陵山。又据清《东湖县志》载:长江自奉节下,两岸层峦叠嶂,江中水高浪急,一出南津关,险势顿减,“水至此而夷(平缓),山至此而陵(低矮)”,故名其地为夷陵。此说起于何代,出自何人,无可考。清顺治五年(1648)改“夷陵”为“彝陵”。宜昌之名始见于晋。晋永宁元年(301年),分夷道(今枝城市)、恨山(今长阳县)之地设宜昌县,与夷陵、夷道、恨山同属宜都郡。隋废宜昌县。鹂道元《水经注》上说“(宜昌)县治江之南岸,北枕大江,与夷陵对界。”清雍正十三年(1735),置宜昌府名。其寓意大约为“宜于昌盛”。

夷陵区(原宜昌县)古属荆州。据《通典》载,周代为楚国及夔国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郡县天下,改夷陵置巫县,西汉置夷陵县,属南郡。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魏分南郡枝江以西立临江郡;建安十五年,蜀改宜都郡;郡治均在夷陵。三国吴黄武元年(222年),改夷陵为西陵。晋太康元年(280年),改西陵为夷陵县,属宜都郡,郡治夷陵。南北朝时,梁改宜州,西魏改拓州,后周改陕州。隋大业三年(607年)复夷陵县,并改陕州为夷陵郡,郡治夷陵。唐武德二年(619年),改夷陵郡为陕州;天宝初,复改陕州为夷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再改夷陵郡为陕州,领夷陵等县。州、郡治均在夷陵。

五代,陕州与荆、归二州同为南平国。北宋,陕州属荆湖北路,领夷陵等县。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改陕州为峡州。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升峡州为峡州路,领夷陵等县,路治夷陵。至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攻取峡州路,改峡州路为峡州府,省夷陵县。旋降峡州府为峡州,直隶湖广行省。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峡州为夷陵州。清顺治四年(1647年),夷陵州属荆州府。顺治五年,改“夷陵”为“彝陵”。雍正十三年(1735),升彝陵州为宜昌府,并立东湖县为附郭首邑。

民国元年(1912年),废宜昌府,改东湖县为宜昌县,先后隶属于荆宜道,湖北省第九、第六行政督察区。1949年7月16日,宜昌解放,县城及近郊划出设宜昌市(省辖市),宜昌县隶属于湖北省宜昌专区,县直机关仍设市内。1970年7月,县治北移小溪塔。1975年,宜昌专区改称宜昌地区。1992年4月,宜昌地、市合并为宜昌市,宜昌县属宜昌市。

1996年,宜昌县面积3808平方千米,人口约57.3万人。辖11个镇、9个乡:小溪塔镇、艾家镇、樟村坪镇、雾渡河镇、分乡镇、太平溪镇、三斗坪镇、桥边镇、鸦鹊岭镇、乐天溪镇、龙泉镇、殷家坪乡、下堡坪乡、栗子坪乡、上洋乡、邓村乡、小峰乡、黄花乡、金狮洞乡、土城乡。县*驻小溪塔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宜昌县总人口625208人,其中:小溪塔镇137179人,樟村坪镇17717人,务渡河镇29803人,分乡镇39025人,太平溪镇28959人,三斗坪镇35609人,乐天溪镇39425人,龙泉镇50612人,艾家镇8212人,桥边镇26920人,鸦鹊岭镇57358人,殷家坪乡8391人,下堡坪乡13887人,栗子坪乡10085人,邓村乡28453人,晓峰乡18345人,上洋乡9205人,黄花乡15010人,金狮洞乡7462人,土城乡24571人,三峡坝区18980人。

2001年3月22日,国务院(国函28号)批准同意:(1)撤销宜昌县,设立宜昌市夷陵区(7月30日正式实施),以原宜昌县的行政区域(不包括土城乡、桥边镇、艾家镇)为夷陵区的行政区域。区*驻小溪塔镇。(2)将原宜昌县的土城乡、桥边镇、艾家镇划归宜昌市点军区管辖(7月28日正式移交)。

2004年末,夷陵区总人口546521人。辖1个街道、8个镇、3个乡:小溪塔街道、樟村坪镇、雾渡河镇、太平溪镇、三斗坪镇、乐天溪镇、分乡镇、龙泉镇、鸦鹊岭镇、下堡坪乡、黄花乡、邓村乡。共有18个居委会、225个村委会。区*驻小溪塔街道。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夷陵区常住总人口520186人,其中:小溪塔街道办133704人,樟村坪镇23342人,雾渡河镇33074人,分乡镇35761人,太平溪镇23979人,三斗坪镇29494人,乐天溪镇24979人,龙泉镇50265人,鸦鹊岭镇56089人,下堡坪乡20614人,邓村乡24520人,黄花乡33254人,三峡坝区1500人,夷陵经济开发区29611人。

全区现辖1个街道、9个镇、2个乡:小溪塔街道、樟村坪镇、雾渡河镇、分乡镇、太平溪镇、三斗坪镇、乐天溪镇、龙泉镇、鸦鹊岭镇、黄花镇、下堡坪乡、邓村乡。

4、自然地理


宜昌市夷陵区

“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故名夷陵。夷陵区地处渝鄂交界区域,上控巴夔,下引荆襄,有“三峡门户”之称。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坐落在区内,三峡工程坝址在夷陵区三斗坪镇,宜昌市夷陵区既是三峡工程坝区,也是三峡库区首区。

夷陵区农产品资源丰富,盛产粮、棉、油、烟等农产品和柑橘、茶叶、桑蚕、香菌、木耳、天麻等经济作物,有“桔乡茶都”之称;矿产资源也比较丰富,磷矿储量9.5亿吨,品位高,P205平均含量28%;境内有中小河流49条,水能蕴藏量19万千瓦时,水能资源充足;境内还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的长江“三峡画廊”西陵峡、晓峰悬棺风景区、中华鲟人工繁殖研究所等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夷陵区利用自身资源,以三峡水利枢纽的兴建为契机,推动经济的发展。区内现已有娃哈哈果奶、北京汇源果汁、澳柯玛太阳能热水器、均瑶牛奶等知名企业落户,各种产业均有相应发展,连续四年跻身湖北省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市)之列。

地貌

区境为新华夏系一级构造第三隆起带南段与淮阳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地层以黄陵背斜为核心,由里向外,形成多层弧形带状。其中前震旦系分布于莲沱以西,太平溪、邓村、下堡坪、雾渡河一带;震旦系分布于莲沱东部,三斗坪西南,下堡坪东部、南部以及九山、牛坪、青江坪、交战垭一带;寒武系分布于南从三斗坪、莲沱,北至小峰、雾渡河、樟村坪;奥陶系分布于莲沱、雾渡河东部、分乡西部;志留系分布于分乡的界岭、王家湾、罗惹坪及黄花一带;泥盆系分布于县东部大王岩、大岩口、马羊山、高场、别家大山、背马山、风洞河一带;石炭系分布于县东部大石沟、消水冲、桥子沟、龚家冲局部;二叠系分布于县东部天马、消水冲、马羊山以东及大天坑、百里荒、柏家坪的吃水沟等地;三叠系分布于县东北部与当阳、远安交界处;侏罗系分布于三斗坪暮阳的茶庄、美座等地;白垩系分布于鸦鹊岭、龙泉、小溪塔等地;第三系分布于鸦鹊岭的三合、童畈、段家嘴一带;第四系覆盖于各地层之上,是现代土壤的母体和骨架,其全新统组成长江西陵峡及其支流两岸的Ⅰ级阶地和河漫滩地带,其晚更新统组成长江及其支流两岸的Ⅰ、Ⅱ级阶地。西陵峡东部由莲沱、石牌绵延约5公里长的寒武纪、震旦纪地层剖面,是20世纪20年代李四光发现并命名的全国寒武纪地层三大典型剖面之一,为世界地质学界所瞩目;黄花、两河口、分乡、王家湾、彭家院等地的奥陶纪与志留纪地层分界线的地质考察点,亦为李四光于20世纪20年代所发现,为世界3个标准点之一。

夷陵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东三面群山环抱,东南一面临向平原,呈西北向东南梯级倾斜下降。最高点樟村坪镇圈椅埫海拔1962米,最低点魏家畈村五组海拔49.4米,高差1912.6米。形成山地、丘陵、河谷等多种地貌。西北部山地的地形切割较剧,山巓密布,沟溪纵横,主要由樟村坪、雾渡河、下堡坪、邓村、三斗坪等山地组成。东南部丘陵区处于山地与平原的过渡地带,主要由鸦鹊岭、龙泉、小溪塔等丘陵岗地组成,海拔500米以下。

气候

夷陵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季气温变幅大,冷暖交替频繁,常有倒春寒天气出现;夏季气候日变化大,中午炎热,早晚较凉爽,大旱时昼夜不回凉,雨量适中,雨热同季,常有旱、涝、风、雹等灾害性天气;秋季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冷暖再次交替,降温快,少雨多晴、天高气爽;冬季气温下降快,干燥少雨雪。三峡河谷地区年平均气温高于其他地区,南部低山丘陵地区次之,北部高山与半高山地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平均下降0.6℃;1月最冷,7月最热,小溪塔极端最高气温41.4℃。日照夏季多,冬季少,春秋两季居中。年降雨量在977~1370毫米之间。西北山区、三峡河谷和江南地区是降雨最多地区,鸦鹊岭、龙泉一带为最少区;夏季降雨最多,冬季最少;7月为降雨高峰期。多南风,次为东北风,西风最少。年平均无霜期271.9天,初霜日小溪塔12月3日、三峡地区12月1日、樟村坪11月15日,终霜日小溪塔3月5日、三峡地区3月2日、樟村坪4月5日。平均降雪日8天、积雪日4.9天,小溪塔最早初雪日11月12日、最迟终雪日4月7日。

2012年主要气候特征为:气温正常略偏高,日照、降水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年平均气温17.0℃,比上年降低0.1℃;年降水量873.9毫米,比上年减少197毫米;日照1423.1小时,比上年减少233.8小时。全年全区主要出现了干旱、高温、暴雨等天气气候事件,灾害性天气次数较往年少,但灾害强度大。气候年景正常。

土地

夷陵区土壤大致分为7个大类,19个亚类,69个土属,167个土种。①黄壤。分布于西陵峡谷两岸和西北山区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中山和丘陵,为湿润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的地带性土壤。土壤母质为花岗片麻岩、混合岩、石灰岩、白云质灰岩、泥质页岩、紫色砂岩和第四纪黄色粘土的风化物。土体表层黄色,心土层蜡黄色,土层厚37.7厘米。主要植被为松、杉、栎、茶、橘和旱作物。②黄棕壤。分布于海拔800~1500米以上的山地,为北亚热带的地带性土壤。土壤母质为泥质页岩、石灰岩、白云岩、红黄沙页岩和第四纪粘土的风化物。土体呈黄棕色或红棕色,土层厚37.7厘米,质地较粘重,易形成粘重紧实的心土层和粘盘层。植被类型以常绿落叶混交林为主。③山地棕壤。分布于西部海拔1600~1800米的山中,为一种在多湿强烈风化淋溶条件下的土壤。土壤母质为花岗片麻岩、混合岩。土体表层灰白色,心土层鲜棕色或浅褐色,土层厚30~60厘米。主要植被以暗针阔叶混交林为主。④紫色土。分布于东南海拔600米以下的丘陵,土壤母质为紫色岩的风化物。土体呈紫红、紫红棕、紫棕或紫暗棕,土层厚42.3厘米。主要植被为松、柏、栗及农作物。⑤石灰岩土。零星分布于山丘地带,为一种在亚热带和北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受风化和崩解碎片的矿质土壤。土壤母质为石灰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和砾岩等。土体呈暗灰棕或黄灰棕,土层厚42.6厘米。适宜种植禾谷、豆、薯类作物。⑥潮土。零星分布于长江和黄柏河等大小溪谷两侧的冲积台阶地,土壤母质为近代河流冲积物。土层厚1~2米,有的厚达10米以上,而且多夹层,保水保肥性能好。适宜种植麦、油、豆、薯类作物。⑦水稻土。零星分布于山丘、岗背和坡上,是人为的水耕熟化影响和培育的“人工土壤”。土壤母质为花岗片麻岩、石灰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砂岩和粘土等。土体呈白色、粉红色、青色或蓝色,土层厚27.4厘米,耕作层厚10~15厘米。主要种植麦、油、稻类作物。

2012年末,夷陵区土地总面积341957.07公顷。其中:耕地36300.81公顷,园地37916.60公顷,林地233123.99公顷,草地1791.69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1913.09公顷;交通运输用地4155.92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2916.42公顷;其它土地3838.55公顷。

生物资源

夷陵区有野生动物(不含鱼纲)4纲29目82科29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纲17科41种,湖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纲17目40科76种。野生动物中,兽纲9目26科63种,主要有果子狸、野猪、豹猫、小麂、毛冠鹿、黄鼬、华南兔、鼬獾、猪獾、狗獾、松鼠、鼯鼠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林麝、豹、猕猴、穿山甲、黑熊、水獭、黄喉貂、大灵猫、小灵猫、鬣羚、斑羚等;鸟纲有16目38科183种,主要有鸳鸯、灰雁、环颈雉、白冠长尾雉、红腹角稚、树鹨、黑枕黄鹂、褐河鸟、柳莺、兰翡翠、崔牲子、鹞、鹄、鹌鹑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金雕、鸳鸯、红腹锦鸡、红腹角雉、冠长尾雉、勺鸡、红翅绿鸠以及众多的鹰、鸮类等;两栖纲有2目8科22种,主要有大鲵、巫山北鲵、蟾蜍、中国林蛙、黑斑侧褶蛙、棘腹蛙、棘胸蛙、双团棘胸蛙、沼蛙、泽蛙、无斑雨蛙、斑腿泛树蛙、花姬蛙等,其中大鲵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爬行纲有2目10科29种,有龟、鳖、草绿龙蜥、盲蛇、玉斑锦蛇、王锦蛇、黑眉锦蛇、滑鼠蛇、乌梢蛇、银环蛇、尖吻蝮等。

全区有植物2500余种,其中种子植物120科450属1200种。按所含种数排列的前15个优势科分别为蔷薇科、菊科、百合科、豆科、禾本科、虎耳草科、忍冬科、壳斗科、毛茛科、蓼科、樟科、玄参科、石竹科、唇形科、景天科,加上较大的桦木科、金缕梅科、四照花科、卫矛科等,构成植被的主要成份;按所含种数排列的前15个优势属为蓼属、景天属、悬钩子属、堇菜属、栎属、李属、槭属、荚迷属、冬青属、构属、蔷薇属、山胡椒属、木姜子属、凤仙花属、卫矛属。境内还保存着一批古老的孑遗植物金钱槭、连香树、珙桐、水青树、领春木、香果树、化香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有红豆杉、珙桐2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连香树、樟树、楠木、水青树、香果树、鹅掌楸、红椿、榉树等8种。人工栽培的珍稀植物有银杏(Ⅰ级)、杜仲(Ⅱ级)、厚朴(Ⅱ级)、喜树(Ⅱ级)等。

全区药材有7类256科1104种,其中植物药材213种。主要有天麻、黄姜、柴胡、麦冬、橘梗、金银花、尾参、百合、杜仲、枣皮、银杏、何首乌、生地、白术、白芍、伏苓、黄莲、药菊、薄荷、鱼腥草、柴苏等。

全区水产品中鱼类有35科、138种。主要为中华鲟、胭脂鱼、长尾鮠、大口鲶、黄颡、黄鳝、泥鳅、银鱼等。其中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胭脂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矿产资源

夷陵区发现矿产48种,占全省已发现138种矿产的34.78%,占全国总品种的28.07%。全区已探明40种矿产资源储量,占全国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矿种的29%。具有工业开采价值且已开发利用的有22个矿种,磷矿、石墨矿、硫铁矿、石英砂岩、石灰石、白云石、花岗石、大理石、透辉石、镁橄榄石等以储量大,不仅在省内且在全国均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磷矿以品位高(P2O5含量30%以上)、储量大著称,石墨矿以品位高(固定炭含量高达13%)、鳞片大居亚洲前列。

5、经济发展


宜昌市夷陵区

2011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达到278.1亿元,增长17%;规模工业产值在全市率先突破500亿元大关,达到504亿元,增长63%;财政总收入24.5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3亿元,分别增长30.2%和38.3%;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8亿元,增长3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3亿元,增长1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56元,净增243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15元,净增1330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157.2亿元,贷款余额达到113.6亿元,比年初分别净增28.6亿元和27.5亿元。

区域经济提质增效。该区被评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中国茶叶行业发展示范县”、“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市区”。稻花香集团、萧氏茶叶集团被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稻花香集团成为全省首家产值过百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全年新增市场主体4312家,达到2.1万家。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家,达到135家。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7家、过亿元的63家,其中税收过亿元的企业4家、过5000万元的8家。“关公坊”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知名品牌销售收入达到180亿元。新增标准果园2万亩、标准茶园2.2万亩,改造老茶园2万亩。年出栏生猪突破100万头。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216亿元,居全市首位。高标准建成国家、省级畜禽养殖示范场14个。4件林产品荣获中国国际林产品博览会金奖。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79家,达到258家。全年接待中外游客350.2万人次,增长36.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2亿元,增长37.4%。神宜公路生态景观工程建设和旅游线路综合整治成效显著。三峡人家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41家,达到113家。新组建银行2家、小额贷款公司1家,中小企业融资能力明显增强。

改革创新卓有成效。该区被评为“首届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区”、“全国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先进地区”。全年新引进项目25个,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1个,累计完成投资48亿元。积极向上争取*扩内需项目53个,到位资金1.9亿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有序,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过5万元的村达到97%。社会管理创新经验在全省推广。医药卫生*改革全面推进,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众生药业成功改制,夷陵水电厂网分开及上划工作圆满完成。对口支援工作成效显著,全年争取援建项目50个、无偿援助资金6000万元。新增外贸企业8家,达到53家。实现外贸出口4472.5万美元,增长33.5%。6家企业被列为全省上市后备企业,其中2家企业被列为全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

6、社会事业

科技

2010年,夷陵区共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发展计划项目53个,争取区以上无偿科技资金510万元。区内投入科技经费3729万元,用于实施36个科技项目。全区获市级以上科技成果3项,区级科技成果32项。全区全年共申报专利131项,授权89项,同比增加78%。全区高新技术企业14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36.32亿元,增长77.7%,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达到11.54亿元,增长71.6%。

教育

2010年,夷陵区共有各类学校58所,其中,普通高中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普通初中15所,完全小学3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幼儿园53所。各类学校在校学生43916人,其中,普通高中9076人,普通初中13196人,小学21574人,特殊教育学校70人。全区小学入学率100%,适龄少年初中阶段入学率100%。全区小学巩固率100%,初中三年巩固率100%。全区教职员工3901人。全区各类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38.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8.1万平方米。全区高考文理科上本科线1715人,上线率52.3%。公共图书馆藏书13.8万册,全年共借阅图书12万册次。

交通

截至2013年,夷陵区境内有铁路4条,焦柳、鸦宜、鸦南、宜官铁路全长70.6公里。焦柳铁路起于河南省焦作、止于广西柳州,由北向南,经湖北、湖南省进入广西柳州,境内10.7公里;鸦宜铁路起于焦柳铁路鸦鹊岭火车站,跨越鸦鹊岭镇,进入宜昌市城区,长36.3公里;宜官铁路起于宜昌市火车站,经小溪塔,进入官庄铁矿腹地,长22公里;焦柳、鸦宜铁路联络线1.6公里(称鸦南线)。焦柳、鸦宜、宜官等铁路沿线建有客货运车站6个、铁路管养和桥梁养护工区5个,有铁路桥梁35座/3004.7延米,公铁立交桥98座,涵洞170道/5065.1米。全区拥有营运客(渡)船30艘/2,137座位、机动货船11艘、驳船1艘、拖轮1艘,沙坪水库砂船5艘,共14,765总吨/5,298.34瓦,农用船舶88艘。全区拥有道路营运客车340辆、货车6,947辆,比2007年增长6.2%、16.3%。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站1家,机动车维修322家。夷陵区开辟农村客运市场,实现村村通客车率79%,初步实现客运”路、站、运”一体化。

卫生

2010年,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01个(含村卫生室),卫生技术人员1777人(含乡村医生人员558人),年末实际开放床位1200张。全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卫生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行业作风和医德医风建设得到进一步强化,医药卫生*改革工作得到全面落实。

7、旅游景点


三峡人家

三峡人家风景区位于长江三峡中最为奇幻壮丽的西陵峡境内,三峡大坝与葛洲坝之间,居于“两坝一峡”旅游线的中心地段,面积14平方公里。由三峡人家...

西陵峡口风景区位于宜昌市西郊,距宜昌市中心4公里,离三峡国际机场20公里,与宜昌市火车站相隔5公里,10路旅游专线车直达风景区各景点,交通...

昭君故里位于香溪上游兴山县城西5.5公里处的宝坪村,原名烟墩坪,又名王家湾。昭君,名王嫱,兴山县人,晋代避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妃...

中华鲟馆位于湖北省宜昌县小溪塔集锦路河心岛上,占地面积189亩。中华鲟是世界上现存27种鲟鱼中的珍稀鱼类,为全球分布最南的鲟种...

野梅谷位于湖北宜昌市夷陵区黄花乡小峰峡谷。河谷两岸,长有一大片叶片灿黄的植物,都是野生腊梅。一棵接着一棵的腊梅树上,吊着密密的黄黄的花朵。...

三峡位于长江流域的重庆至武汉之间,西起奉节白帝城,东抵宜昌南津关,流经重庆的奉节、巫山和湖北的巴东、秭归、宜昌,全长193公里。它由瞿塘峡...

三峡大坝位于宜昌市三斗坪,全长2309米,坝顶海拔高程185米,相当于60层左右的高楼,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左岸大坝长1600多米。右岸大坝...

宜昌县悬棺风景区坐落于富有名气的小小三峡--黄柏河西支腹地,位于宜秭公路新坪段,距宜昌市22公里。悬棺风景区距今约2600多年,是我国目前...

马渡河小小三峡位于宁河滴翠峡支流马渡河畔,是马渡河下游的三撑峡、秦王峡、长滩峡的总称。这里风景绮丽,水道狭窄,山势奇峻,峡谷幽深,山岩上钟...

灯影峡,又名“明月峡”,位于东距南津关约10公里的庙南与石牌之间。在峡谷南岸的白牙山顶上,有四块奇石屹立,十分酷似《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西...

黄陵庙原称黄牛庙,又称黄牛灵应庙,位于西陵峡的黄牛峡黄牛山麓,是长江三峡中最大且年代最久远的古建筑群。相传,此庙是春秋时为了纪念神牛助禹开...

崆岭峡处于秭归县之庙河与黑岩子之间,在西陵峡牛肝马肺峡东2.5公里处,全长2.5公里。两岸峰峦叠秀,环云蔼翠,飞瀑流泉,扬雪溅珠,满山柑橘...

南津关位于三峡东口,是西陵峡的终点。它和瞿塘峡的入口夔门一样,是三峡尾端的天然门户。南津关两岸地势险要,陡壁直立,江面狭窄...

神女峰又叫望霞峰,位于巫山县城东约15公里处的大江北岸,是巫山十二峰之一。一根巨石突兀于青峰云霞之中,宛若一个亭亭玉立、美丽动人的少女,故...

香溪位于西陵峡口长江北岸,是一条十分美丽的小溪。它发源于神农架山区,流过石灰岩裂缝,经洞穴过滤沉淀,“水色如黛,澄清可掬”;由北向南注入长...

西陵峡西起姊归县香溪口,东至宜昌市南津关,地处宜昌长江三峡东口,为“川鄂咽喉”。得名于三峡明珠——宜昌市南津关口的西陵山。它是三峡中最长的...

香溪景区位于长江西陵峡口宽谷段,在宜昌市兴山、秭归县境内。这里有一条从神农架潺潺南来的长江北岸的支流,就是举世闻名的香溪河。秀丽的香溪河,...

黄牛峡景区位于西陵峡中段,距宜昌市区45公里处。长江经腰叉河,过鹿角滩,使进入黄牛峡,仰望南岸,高崖矗立,三峰突起。宛如屏风。峰壁呈灰白色...

大老岭位于长江西陵峡北岸的丛山深处,地跨宜昌县、秭归县、兴山县三县交界部位,总面积64平方公里,其中有26平方公里为原始森林保护区。平均海...

8、文化遗产

全区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分别为位于龙泉镇香烟寺村三组的吴家湾跨越遗址,位于乐天溪镇乐天溪六组的杨继平烈士墓,位于邓村乡常家垭村四组的郑家洞子,位于雾渡河镇小庙村三组的箭楼子。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分别为位于分乡镇大中坝村一组的落日坪遗址,位于分乡镇大中坝村四组的后渡河遗址,位于龙泉镇宋家嘴四组的童家台遗址,位于黄花镇黄花村五组的龙门石桥,位于黄花镇黄花村六组的两河口古道,位于乐天溪镇莲沱村三组的乐天溪烈士纪念碑,位于乐天溪镇下岸溪村六组的大坟岭墓群,位于黄花镇香龙山村七组的西庄湾民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分别为位于分乡镇界岭村七组的圆通禅寺,位于黄花镇聂家河村一组的杨岭头古兵寨群,位于黄花镇新坪村一组的新坪小悬棺,位于黄花镇南边村七组的南边古民居,位于太平溪镇古村坪村三组的盘古庙,位于太平溪镇伍相庙社区高峡大道89号的望家祠堂,位于小溪塔街道姜家湾村一组的上风垭山洞,位于三斗坪镇石牌村的石牌抗战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分别为位于三斗坪镇黄陵庙村一组的黄陵庙,位于三斗坪镇东岳庙村一组(三峡坝区红线内)的杨家湾老屋。

9、著名人物

欧阳修

宋景佑三年(1036)五月,朝廷大臣范仲淹由于直言谏事被贬,身为宣德郎的欧阳修为之鸣不平,因此也被贬夷陵县令。

文安之,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永明王拜为东阁大学士(宰相)。

冯汉骥(1899—1977),1936年获人类学哲学博士,1962年,他完成了《前蜀王建墓发掘报告》的编写,该书于1964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王定安(1833——1898)字鼎丞,曾任山西冀宁水利驿传道署、山西布政使。

沈刚伯(1896~1977),谱名大烈,字汝潜,,1946年到南京*政治学校(1947年改名国立政治大学)任教,仍在*大学历史系兼任教授。后在国立编译馆工作。

10、名人史料

2018年1月24日,在湖北省宜昌举行《夷陵县令欧阳修》历史名人丛书首发式。该书由欧阳修第三十八代孙欧阳运森历时30年编纂完成。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欧阳修出任峡州夷陵县(今湖北宜昌)令,留下了“庐陵事业起夷陵”的佳话。这段县令经历,被欧阳修终生视若珍宝。

欧阳修在夷陵虽然只有一年零三个月时间,但他体察民情、礼贤下士,为了纪念他,后人曾在夷陵城内建有“六一书院”,院内设有讲堂和圣殿,后人在此拜读欧阳公的作品,查阅史料,不少县令还亲自赴讲堂授课讲学。

当日,《明末宰相文安之》一书同时发行,该书由文安之第十四世孙文正宜主持编修,收录了文安之生平与家世、业绩与气节、诗文著述及相关典籍摘要等。

文安之,字汝止,号铁庵,是宜昌市夷陵区人,永明王拜为东阁大学士,明末清初文学家、文史著述家,为官清流、爱国忧民、正气凛然。

夷陵区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畔,是三峡工程所在地,有“三峡门户”之称。夷陵区委书记王玺玮说,当地重视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未来将大力挖掘、征集夷陵历史文化名人史料,激发后人以史鉴今、奋发有为、自信自强,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促进民风乡风文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