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纳西族传统体育

科普小知识2022-09-23 12:21:42
...

纳西族传统体育是伴随着纳西族民众生产与生活实践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民族体育文化形态。它的延续与发展,与纳西族的语言习俗、岁时节日、生活习惯、伦理道德、宗教信仰、行为准则、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思想意识、心态感情等联系在一起。既是纳西族民众表达信任、交情、和谐、互惠等人际交谊的一种平台,更是中华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概况

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市境内,其余分布在云南省的宁蒗、维西、德钦、永胜、鹤庆、剑川、兰坪等县和四川省的盐源、盐边、木里以及*自治区的茫康等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纳西族人口数为308839。纳西族有自己的语言纳西语,分西部和东部两个方言区。纳西族有表意的象形文字,称东巴文。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帮助纳西族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纳西拼音文字。

2、历史

纳西族的先民为羌人的一支,古代生活在西北河湟地区(青海省黄河和湟水谷地一带),后逐渐南迁。大约2000年前就已生活在云南四川交界处的金沙江流域。汉代越嶲郡的“牦牛种”,蜀汉汉嘉郡的“牦牛夷”,晋代定笮县的“摩沙夷”皆为纳西族先民。唐宋时期称为“摩沙蛮”,元、明、清一般称之为“么些”。近代以来,纳西族称之为“么些”“摩西”“摩梭”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多数人意愿,经国务院批准,统一定名为“纳西族”。

3、传统体育

纳西族居住的云南省西北部和四川省西南部,很早就溶和了汉、藏、白等民族文化,建立了发达先进的社会经济,是云南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少数民族之一。纳西族体育文化蕴含着纳西族人民长期积淀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其主要形式有内窝扑(射箭)、占占夺(摔跤)、丽江球、赛马、秋千、东巴跳和东巴武术等等。

4、代表性体育项目

内窝扑(射箭)

内窝扑,为纳西语,意即射箭。纳西族古尚武勇,刀弩弓矢是必备之物。尤其是弓箭,纳西民间自古就有“石桑之弓,黑水之矢”的美称。而“石桑之弓”更是出自丽江的永宁、鹤庆二府,得名甚早。为此,射弓搭箭就成为纳西民族各种活动中的重要内容。而“内窝扑”就是在纳西族每年正月初九和十二祭天时举行的一种祭礼射活动形式。这种仪式是在祭天台上搭一象征敌城之小台,或立一小松树。而参加祭祀者则手持弓箭对小台或小松树进行射击。射倒或射中表示吉利,意为把敌人打败,可以得到安宁。这种仪式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了一种有趣的射箭竞赛活动,以射中与否来确定胜负。

占占夺(摔跤)

占占夺,为纳西族摩梭支系摩梭语,意即摔跤,有的也称其为“抱腰”。是流行于云南宁蒗永宁摩梭人中的一项民间体育活动。

旧时,占占夺比赛常由土司出钱召集进行,以均等的人数组队。除了纳西本民族的参加者,聚居在永宁的普米族、彝族男子也经常参加这一比赛。

如今的占占夺比赛,一般在纳西族的转山、结婚、葬礼、放牧和剪毛等节日或季节进行。比赛一般按年龄和体重大致相同的男子分组,参加者系腰带。比赛开始前,对阵双方相互抱住对方的腰部,或由肩至腋下斜抱住对方。比赛开始后,不准用脚,不准前抵、后推。一般采用淘汰赛,以将对手抱起摔翻在地为胜。

在纳西族婚礼仪式上,占占夺比赛一般为男女两家出队互摔,胜多负少的一方为优胜。

东巴跳

东巴跳,为纳西族原始宗教东巴教文武二道场中的武道场,原为一种跳神的舞蹈。这种舞蹈多在祭礼、婚丧或节日中由东巴集体演练,并保留有保留了较完整的原始形态。随着社会的发展,演化至当代的东巴跳已经成为一种具有体育娱乐特点的舞蹈。

东巴跳的表演形式,包括了耍刀跳、弓箭跳以及磨刀跳等技巧形式。其中所体现出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古典练操武功部分更是其特色。东巴跳中使用的武器有刀、盾、弓箭、矛、叉、剑、棍等。由东巴跳整个舞蹈的连续动作和其所表现的主题来看,展现的是纳西人出征前的操练祈祷和胜利后祝捷。

在东巴跳表演中,首先是由跳者身着战装,手执刀、矛、叉等兵器,伴随着雄浑的战鼓声分两队入场。在接下来的实战性的操练中,两队左砍右杀,不断变化阵法,其中还穿插有投叉和飞矛表演。参与东巴跳的表演者,均为刀法攻防意识很强的能手。其技术动作有劈、砍、扎、刺、缠等;而步法则有弓步、跪步、磋步、虚步、蹲步和跳跃等。整个舞蹈过程所展现的动作,古朴实用,包含了武术的基本特征,但在循序渐进的套路体系中又有着某些较随意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