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自贸区
2002年在中日韩首脑会议上,中国率先提出了建立“中日韩*贸易区”构想。设想中,中日韩*贸易区是一个由人口超过15亿的大市场构成的三国*贸易区。*贸易区内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将被取消,商品等物资流动更加顺畅,区内厂商往往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大市场和收益,消费者则可获得价格更低的商品,中日韩三国的整体经济福利都会有所增加。2012年5月,在第五次中日韩*会议上,中国总理*、韩国总统李明博、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宣布年内正式启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三方目前已就这一问题的推进展开了9次谈判对话。2016年3月,中国国务院总理*在*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积极商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加快中日韩自贸区等谈判。
1、构想提出
中日韩*贸易区这一设想于2002年首次被提出,中日韩三国*首先同意开展相关民间研究。在之后的约7年时间里,中日韩三国研究机构对建立中日韩*贸易区的可行性进行了大量分析研究,并初步得出积极结论。
中日韩自贸区
中日韩作为东亚地区三个大国,GDP总量已达到15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20%,占东亚GDP的90%,已超过欧盟,但三国之间的贸易量只占三国对外贸易总量的不足20%。建立中日韩自贸区将逐步实现货物、人员和资本的*来往,促进各国产业调整和经济发展。
中日韩均为亚洲重要经济体,其经济总量占亚洲的约七成。在过去10年间,中日两国贸易和中韩两国贸易的结构逐渐趋同。在中日两国贸易方面,中国对日本的机械设备和电子产品的出口比重明显增加,其中很大比例是加工贸易方式,大部分为日本在华企业产品出口,属产业内和公司内贸易。而韩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也逐步从初级产品转变为工业半成品或制成品,产业内贸易也日益普遍。
中日韩产业优势的不同带来*贸易区成立的基础。相对发达的日本和韩国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上竞争优势明显,而中国的竞争优势仍主要集中于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产品上。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中日韩经济结构的调整,这种条件是否能够延续,*贸易区的建立对中日韩的不利因素有哪些,如何通过制度设立将成本降至最低,都需要深入思考。
推进进程
2007年3月,中日韩三国成立联合研究委员会,负责探讨建立中日韩*贸易区的可行性,并开始进行三边投资协定谈判。
2009年10月,第二次中日韩*会议举行,中日韩*达成尽快启动中日韩*贸易区*·企业·学界联合研究的共识。同年10月,中日韩在泰国举行的第六次中日韩商务部部长会议发表联合声明,提出中日韩将于2010年上半年启动中日韩*贸易区*·企业·学界联合研究。
2010年5月30日,中日韩*贸易区*·企业·学界联合研究第一轮会议在韩国首都首尔举行,中日韩*表示将努力在2012年前完成中日韩*贸易区*·企业·学界联合研究。
2011年11月19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中日韩*会议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与日本首相野田佳彦、韩国总统李明博就中日韩合作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三国*在会谈中取得共识,要在2011年12月底完成各国对中日韩*贸易协定的研究,从而尽快启动对此协议的正式谈判。*提出,三方要共同努力,确保2011年内完成中日韩自贸区联合研究,2012年启动相关谈判,尽早完成中日韩投资协定谈判。野田佳彦指出,中日韩经过四年的协商,很快就要开花结果,现在是时候落成这个投资协定了。日本外交部一名官员对记者说:“放宽投资规则是*贸易协定扩大内容后的主要元素之一。首相(野田佳彦)强调,我们必须拟定全面的投资协定,才能够推动中日韩三边*贸易协定。”日本媒体报道称,中日韩三方重申将推进日中韩*贸易区建设,并一致同意在年内结束产官学联合研究,为启动谈判做好准备,并于年内就签署三方投资协定达成实质性协议。日本《读卖新闻》评论称,日本如果能在与中国和东盟的*贸易达成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好处要远远大于TPP,评论指出,如果与中国在内的东盟+6框架内实现*贸易,日本GDP将因此增加1.1%,而如果是TPP框架内的*贸易,日本人的获益只有GDP的0.54%。
中日韩自贸区谈判
2012年8月21日,为落实5月份中日韩*会议关于今年年内启动三国自贸区谈判的共识,中日韩三国代表团在青岛举行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第二次磋商会议,做好启动谈判的准备工作。
根据2012年5月13日三国*在北京举行的第五次中日韩*会议联合宣言中的共识,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枝野幸男、韩国外交通商部通商交涉本部长朴泰镐,于2012年11月20日在柬埔寨金边第21届东盟及其系列峰会期间会晤,宣布启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
2013年3月中日韩自贸区第一轮谈判在韩国首尔举行。
2013年7月在中国上海举行第二轮谈判会议。
2013年11月在日本东京举行第三轮谈判。
2014年3月在韩国首尔举行第四轮谈判。
2014年9月在中国北京举行第五轮谈判。
2015年1月在日本东京举行第六轮谈判。
2015年5月在韩国首尔举行第七轮谈判。
2015年9月在中国北京举行第八轮谈判。
2016年1月在日本东京举行第九轮谈判。
2016年3月将在韩国首尔举行第十轮谈判。
2、定点城市
2011年6月,中日韩三国在日本会晤,日本地震让自贸区的进程加快,但是依然艰难。中日韩*贸易区按照抵近运输的原则,或者在青岛及山东烟台、威海、日照、潍坊等地,或者在天津,从现在的形式来看,可能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示范区。在2012年5月举行的中日韩*峰会上,中国*倡议在中国山东建设三国经济合作先行区和示范区,因此综合来看,如果只是一个定点城市,青岛市无疑最具优势。
青岛是山东的门户,经济发达的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和韩国隔海相望。青岛是中国距离韩国最近的特大城市,也是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调研基地,与日本、韩国经济往来密切。青岛港有深水岸线码头,比天津更具优势。且青岛经济实力雄厚,主要经济指标和人均GDP、人均收入等远远领先于天津,可以承担国际航运中心的职能。
天津是首都的门户,是中国重要的通商口岸,天津成为青岛最大的挑战,天津滨海新区和青岛西海岸一样,成为中国经济试验田。天津也有劣势,天津距离日本较远,不如青岛的优势。
3、重要意义
中日韩自贸区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2012年,三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合计达15万亿美元,占东亚90%、亚洲70%、全球20%,三国进出口总额达到世界贸易量的20%。三国经贸合作的意义已远远超越三国自身,已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经贸发展的核心要素。也要看到,三国间相互贸易只占三国外贸总和的10%,三国经贸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从全球和地区的大背景看,三国推进自贸区建设面临诸多机遇。首先,世界经济重心向亚洲转移是包括东亚各国在内亚洲国家的共同机遇。抓住机遇、拓展合作、联合自强、共谋发展、互利共赢是亚洲多数国家的政策取向,也越来越成为各国政策的主流。
二是东亚自贸安排蓬勃发展的机遇。近年来,东亚合作快速发展,一体化进程稳步推进,特别是东亚自贸建设明显提速。本地区大大小小十多个双边自贸协定正在紧锣密鼓的商谈中。其中,东北亚的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和东盟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相互呼应,相互促进,构成了东亚自贸“双引擎”,协同推进东亚经济共同体建设。
三是中日韩经济利益不断融合的机遇。中国已连续多年是日、韩第一大贸易伙伴,而日、韩分居中国第二、三大贸易伙伴国,多年来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外资来源地。三国经济高度依存,已成为事实上的“利益共同体”,经贸关系也已成为三国关系的“压舱石”。通过自贸区建设加强经济制度的“互联互通”,释放互补潜力,进一步深化经济融合是三国合作的必然选择。
4、推进难题
政治的因素。中日韩都是亚洲重要的国家,历史上日本曾经与中韩两国发生过多起冲突和战争,特别在七八十年前有一段日本对中韩殖民、掠夺、侵略的历史,至今让中韩两国人民记忆犹新。日本一小撮极右分子,不承认他们祖辈的侵略行径,更造成了日本与中韩两国之间的隔阂。20世纪末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政治崛起,日本长期以来的优越感逐渐丧失。日本极右派政治家散布“中国威胁论”,并在东海、钓鱼岛等问题上,频频搞“小动作”,并在中国周边国家放大“中国威胁论”,其目的就是给中国“添堵”,制造一些麻烦,以达到牵制中国和延缓中国崛起的进程。从90年代中期开始,中日两国之间出现“政冷经热”的局面,也就是说经济关系持续发展,政治关系大起大落。这种关系在持续将近20年之后,中日间并没有因为经济关系的持续升温而带动或改善政治关系,反而在安倍时代,受日渐寒冷、紧张激烈对抗的政治关系的拖累,经济关系也由“热”转“冷”,也就是说,“政冷经热”时代已经结束,“政冷经冷”的局面开始形成。这些不能不影响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进程。
美国的因素。几十年来,美国一直是全球超级大国,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成为了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成为其建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但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持续增长,快速而全面崛起。特别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并一跃成为世界经济“老二”,而且超过“老大”也指日可待,这让美国感到了强大的压力,感到“浑身不舒服”。奥巴马开始,美国开始实施重返亚太战略。美国人开始处处将这个东方大国作为假想敌,从内政到外交极力阻挠中国发展。在经贸领域,中国希望在亚洲建立由多个自贸协定组成的亚洲*贸易体。中国东盟自贸区2010年全面建成启动,2012年5月,中国与韩国启动自贸协定谈判,2012年11月,中日韩启动自贸协定谈判,2014年11月,中国提出建立亚太自贸区的设想。美国人难以接受亚洲经济又中国主导,所以高调加入过去瞧不起的那个名不见经传的TPP,而且拉拢日本加入谈判,全面介入并试图主导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同时,暗中施压,阻挠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可以说,美国主导TPP谈判的目的,就是“重返亚洲”,抑止中国,或与日益崛起的中国在亚洲区域进行抗衡。这与日本的想法不谋而合。日本向来是美国的“小跟班”,积极配合并主动充当美国的先锋,把TPP作为优先的考虑。自然,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很难迅速完成。
日本的自身因素。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进展缓慢,主要原因在于日本不积极。日本一直对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犹犹豫豫,甚至持观望的态度,并把与美国的TPP谈判作为优先选择。日本2011年被中国超过,屈居世界“老三”,心中的愤懑、憋屈心理自不待言。而且中国的经济总量越来越接近美国,中美两国在亚洲的影响力出现了此消彼长的态势。日本对中国的感觉,就是“嫉妒、羡慕、恨”。目前在TPP谈判陷入僵局的情况下,中韩自贸区谈判出现了突破,这除了引起美国的不快外,给日本带来的触动更大。实际上,日本早在去年11月份中韩宣布结束实质性谈判的时候,日本就感到了不爽。这次中韩完成全部FTA谈判,日本更加感到郁闷。实际上,在中日经贸关系逐渐滑向“政冷经冷”态势的同时,中韩贸易额却在不断提升。这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很是耐人寻味。日韩两国的产业结构相似,很多对华出口产品可以相互代替。由于中日关系因历史问题、领土问题恶化,中国必然加强同韩国经贸交流,使得韩国企业受益。2013年韩国超过日本成为中国最大进口来源国,就说明了问题。日本摆脱被边缘化、被“孤立”的状况,唯一的办法是改弦更张,在历史、领土等问题上加强与中韩两国的谅解,加快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进程。相信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契机,日本*能够以更务实的态度、更切实的举措,为中日韩FTA谈判营造更为有利环境,使中日韩FTA谈判尽早结束,三国达成自贸协定,这不仅关乎日本复苏进程,关乎中日韩三国经济的发展,也关乎东亚和亚洲的未来。
5、持续推动
2016年3月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在*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扩大*贸易试验区试点,加快实施*贸易区战略,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逐步构建高标准*贸易区网络,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新格局。*表示,要积极商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加快中日韩自贸区等谈判,推进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加强亚太自贸区联合战略研究。我们愿与各方一道,推进贸易投资*化,共同构建均衡、共赢、包容的国际经贸体系。
同日,全国人大代表、威海市市长张惠在山东团首次全体会议上做了一个类比。张惠强调,“山东对于日韩的开放地位,相当于广西对东盟、广东对港澳地区、福建对*地区。”张惠表示,国家要高度重视发挥山东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中的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尽早批准设立山东*贸易试验区,为中日韩扩大自贸实验提供平台与承接载体。她认为,给山东一块开放试验田,有利于通过先行先试,以面向日韩为主要方向,有针对性地研究和把握国际贸易规则,探求应对贸易壁垒的突破口,达到一地突破、全国受益、日韩突破、全球拓展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