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光山花鼓戏

科普小知识2022-10-01 19:39:25
...

光山花鼓戏是流行于信阳市一带的戏曲剧种,原为说唱艺术形式。打五件,特制的木架上挂有5件乐器,一个演唱者边打边唱,后来发展为二人对唱,分角色演唱,主要是生、旦、丑3个角色。清光绪年间,光山县已经有了杨堤盛花鼓戏班。2014年11月,光山花鼓戏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1、简介


光山花鼓戏

花鼓戏由说唱转为戏曲至迟在清光绪年间已经完成,以后便成为流行于大别山一带的戏曲剧种。光山花鼓戏虽属于一个地域性的地方小戏,但一些研究者认为它不仅吸收了当地的民歌小调,而且吸收了流行到当地的弋阳腔和柳子戏的音乐和表现方法,拥有丰富的音乐语汇。道白使用地方方言、俚语,加上演唱时的帮腔,生活气息浓郁,活泼热闹,很受当地民众的欢迎。光山花鼓戏有传统剧目200多出,多是反映民间生活,宣传传统道德,具有趣味性的剧目。一个花鼓戏班社一般只有七八人,服装道具简单,适用于上山下乡演出。光山花鼓戏已经没有专业表演团体,名老艺人相继去世,剧目不断减少,亟待扶植和保护。

2、艺术特色

光山花鼓戏是由豫南地区民间小调、山歌、歌舞、小戏并融合楚剧、黄梅戏唱腔,吸收汉剧、曲剧的艺术特点,逐渐形成的独具一格的剧种。

豫南花鼓戏演出,人员省而精,演员一专多能。道白分3种:一是韵白;二是口白,采用土语乡音,类似家常用语;再一种是数板道白,多由丑角采用,语言幽默风趣。

3、发展历程

1953年,光山花鼓戏《夫妻观灯》参加中南大区汇演并被评为优秀剧目。随后到*怀仁堂作汇报演出。受到当时在场观看的*主要领导同志的表扬。1989年省文化厅曾在光山县举办了大型研讨会,有省内外60多名专家参与研讨,由于豫南花鼓戏深受当地群众欢迎,2008年,仍有业余文艺团体活跃在当地。

4、艺术现状

“光山花鼓戏”是光山县特有的民间艺术,从1967年以来多次赴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由于种种原因,与其他民间艺术珍品一样,“花鼓戏”也面临着后继乏人、无法传承的窘境。为复兴这项民间艺术,*超常规投入,先后募集资金300多万元,拯救“花鼓戏”。如今,“光山花鼓戏”已有了5个培训基地,200余名专兼职演员,来自农民、医生、教师等各行各业。“光山花鼓戏”已成为一张金名片,在全国各地都有演出活动,年初新版“花鼓戏”《夫妻观灯》、《顶椅》等走进省人民会堂,并获全省地方剧目展演金奖。

5、花鼓之乡


光山花鼓戏

文殊乡是信阳市第一个被命名为“河南省民间艺术之乡”的乡镇。这一命名是从传承独具地方特色的光山花鼓戏艺术着手的。光山花鼓戏是具有土色土香的戏曲剧种,集萃着豫、鄂、皖边区的民间小调、山歌、花会、舞蹈的精华于一体。2004年,花鼓戏被列入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项目,2006年,又被列入省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品录。为支持这一剧种的传承创新,光山县和文殊乡有关部门搭建了广阔的平台,鼓励老艺人招收学徒。每年提供8000元资金补贴戏班购置服装、道具,逢年过节,组织各戏班到指定地点演出。富裕起来的文化户开始增大对花鼓戏班的投资,各戏班之间也出现了频繁的联袂演出。花鼓戏已成为当地民间艺术龙头,带动了地灯戏、皮影戏、狮舞、龙舞、旱船、竹马、花挑和大鼓书等地方戏的蓬勃发展。止2009年,该乡已有职业花鼓戏班8个,皮影戏班4个,光州大鼓班12个,民间花会表演队36个,农民职业演员210人,业余演员600人,每年各类演出累计达1800余场(次),观众达56万人(次)。

上一篇:高飞

下一篇:许家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