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肿瘤伴发的精神障碍
科普精粹
- 脑肿瘤的三大共同特征
1、概述
颅内肿瘤伴发的精神障碍是指颅内肿瘤侵犯脑实质压迫邻近的脑组织或脑血管,造成脑实质破坏或颅内压增高伴发的精神障碍,患颅内肿瘤的患者约有40%~100%的人可出现精神症状。
2、病因
脑瘤所致精神障碍的某些特征性症状与以下几个方面密切相关。
1.肿瘤的部位额颞叶肿瘤其精神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的肿瘤颞叶肿瘤常出现视听幻觉额叶肿瘤常表现出滑稽动作及言语肿瘤位于大脑左半球或右半球对精神症状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2.脑瘤的组织学类型及生长速度快速生长伴颅内压增高者多出现急性脑器质性综合征;慢性生长的肿瘤易导致认知障碍或局部神经缺失症状缓慢生长肿瘤导致的认知缺陷与发病前的智能有关。
3.肿瘤大小体积越大症状越明显。
4.病前的功能状态。
5.脑肿瘤术后。
总之脑肿瘤所致精神障碍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
3、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早期有时症状不典型,而当肿瘤的基本特征均已具备时,病情往往已属晚期,脑瘤发病多缓慢,首发症状为颅内压增高如头痛,呕吐和神经定位症状如肌力减退,癫痫等,数周,数月或数年之后,症状增多,病情加重,急性发病者可在数小时或数日内病情突然恶化,陷入瘫痪,昏迷,此多见于肿瘤囊性变,瘤出血(瘤卒中),高度恶性的肿瘤,肿瘤转移,并发弥漫性急性脑水肿,或因瘤体(囊肿)突然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致颅内压急剧增高,导致脑疝而死亡。
4、检查
腰椎穿刺与脑脊液等检查结果参见神经外科脑瘤有关章节,符合脑肿瘤实验室检查结果。
辅助性检查包括颅骨X线平片检查,脑CT,MRI,脑血管造影,脑超声检查等,其中脑CT与MRI是当前对脑瘤诊断最具有价值的检查方法,阳性率达95%以上,对明确肿瘤的部位,大小,范围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应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可显示肿瘤影像和局部脑细胞功能活动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脑成像技术未问世前,脑血管造影对确定肿瘤的部位和性质是有价值的,目前已被CT,磁共振等脑成像技术所取代,仅在怀疑脑膜肿瘤或血管性异常时始使用脑血管造影。
5、诊断
精神科医生遇到的脑肿瘤与神经科接触的类型是不同的,前者依出现的多少次序排列为脑膜瘤,胶质瘤,转移瘤和垂体瘤,而神经科的顺序为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和转移瘤,因此精神科医生对脑膜瘤,胶质瘤和转移癌应给予较多的重视,详细神经系统检查是防止误诊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临床精神科医生往往忽略,短期内发展严重精神衰退或痴呆者多见于转移癌和多形性成胶质母细胞癌,除进行脑电图,CT,核磁共振等检查予以证实外,对转移癌需拍胸片寻找原发灶。
6、治疗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对所有疾病的治疗原则,颅内肿瘤的处理也不例外。治疗愈早,效果愈好。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中医中药、免疫治疗等,应针对精神症状选择高效价而毒副作用小的抗精神病药物。用药剂量不宜过大,尤其在术后及放疗、化疗中,伴有癫痫的患者应监测血药浓度。
一般颅内肿瘤的治疗以手术摘除为主,一旦确诊应尽早进行。手术可改善躯体和神经症状。目前由于手术技术的改进,过去无法触及的部位新生物也可手术摘除一部分。脑膜瘤易于手术取出,但手术时出血较多,应及时处理。在脑实质中生长的星状胶质瘤,手术是姑息的,但可确定肿瘤的性质,解除一些症状。有些星状胶质瘤部分切除后,可使症状取得多年缓解。
一些恶性肿瘤,如转移癌,高度浸润生长的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手术可致脑组织水肿,导致功能残废加重,则一般不考虑外科治疗。如为孤立癌可切除。
放射治疗和化疗需要有关专家指导下进行,已知化疗对颅内肉瘤是有效的。一些症状与脑水肿有关,地塞米松有效。
不论肿瘤的类型或预后如何,医生均应给患者和其家属高度关怀,并给予情感支持,对焦虑、抑郁、兴奋、易激惹、木僵等症状,应给以适当的精神药物,控制精神症状。但剂量不宜过大,因器质性脑疾病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低。短期给予抗精神病药物,如奋乃静、氯丙嗪等。注意与减压措施同时进行,因这些精神症状系由颅压增高所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