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中国科学报:研究生培养的“三重门”

科普小知识2022-10-16 16:23:54
...

学生是研究生培养体系的主体,也是即将进入社会的新生力量。在关于研究生培养制度的各种讨论中,比较常见的是主管部门的文件、专家的意见和一线教师的声音,而作为主体的学生似乎在被动地接受制度的安排。今天,让我们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进一步阐明我国研究生培养的现状。

来自金钱的压力

短的是两三年,长的是五年甚至更长,研究生院对于学生来说,不仅需要投入宝贵的时间,还面临着来自金钱的压力。毕竟,致力于学术和科学研究需要基本的物质支持。

“就连我们的老师都说,现在学生在研究生院和博客上学习的压力比十多年前大得多,因为那时每个人都很穷,哈哈。”在一次采访中,北京一所“985工程”大学的文学硕士李希告诉记者。

李希说,他的月补贴只有700元,而他帮助他的导师当助教,每月补贴500元。他立即补充道:“但不是每个学期都有助教。”这样,每月的补贴只够李希吃,“剩下的生活费仍然要靠父母给的生活费”。

与其他已经工作过的学生相比,李希有时觉得他不应该在研究生院学习,甚至更不应该“一路走到黑暗中”,仍然计划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我没办法。谁想喜欢这个专业?”李希激动地叹了口气。

相比之下,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尤其是工程专业的研究生,经济压力较小,因为帮助教师在实验室“工作”可以给他们带来一些收入。在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学习的小刘(音译)告诉记者,两年前,他每月可以拿到2000多元的补贴,这对他这个一向节俭的人来说已经足够了。然而,对于一些在学习期间已经成家的博士生来说,大约2000元的补贴仍然不足以支付他们孩子的“奶粉钱”。考虑到要去做兼职,并且害怕影响他在实验室的表现,这种情况对这群研究生来说有些困难。

事实上,如何改善研究生的待遇,使他们在22岁至28岁的关键时期能够安心地投身于科学研究,已经成为许多大学教师、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非常关心的话题。

国家也开始从经济层面调整研究生培养体系。从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所有列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将开始支付自己的费用。然而,在此之前,大多数研究生都是公费学生,奖学金数额相对较低。在取消公共学费的同时,各地区也出台了实施研究生收费的新措施。在收取学费的同时,将向所有符合条件的全日制研究生提供国家研究生奖学金和各种奖学金。在理想的环境下,博士生可以获得3万元的国家奖学金,平均月收入为2500元。然而,毕竟僧侣太多,粥太少。例如,李希去年获得了2万元的国家奖学金,但他坦率地承认这是他所在大学里“唯一的一个”。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毕敦荣认为,解决博士生生活水平问题的补贴标准应该在3000元至5000元之间。然而,能够达到3000元补贴标准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极为罕见,通常在2500元至1000元之间。

2013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张忠针对优秀人才出国深造或进入企业寻求高薪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现象,提出了重视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待遇的建议。在这种情况下,作为GSM-R铁路无线通信领域的第一位专家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负责人,张忠团队也将为招收博士生而头疼。他认为,只有改善博士生的待遇,才能真正吸引优秀人才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从事基础研究和创新研究。他说:“目前,科研项目总经费中不到10%可以用于博士生的服务费或津贴,这大大限制了博士生待遇的提高,可以提高到50%以上。”

“变医学为原形”的过程

长期以来,学生们对研究生课程抱怨颇多。在同一课程中,将“简介”改为“专题”并不少见。而这种经历,一个学校的“土著”往往经历得更深刻。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上海某大学女生告诉记者,作为一名研究生院的学生,她认为该学院为本科生提供的专业课程与硕士学位提供的课程几乎相同,这是“形式上的改变,而不是医学上的改变”。许多年前高年级的兄弟姐妹们做的课堂笔记可以被传下去。

她这样向记者描述自己的研究生课程:"老师不会变,内容不会变,只有课程名称会变。"另一个变化是,所谓的*度更大。老师只安排学生分组完成讨论并做报告,然后做简短的评论。我们的任务比以前更难,但我们不想学更多。"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课程少,内容多,有效学习时间短,这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生的普遍感受。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通常会对两种情况做出反应:决心在学术道路上继续深造的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专业书籍和参加各种阅读会议;那些不打算继续深造、有明确职业规划的学生正在积极寻找实习机会,并忙着在简历中添加几份简历,表示他们将在未来投资人才市场。然而,大多数理工科学生说去实验室工作是他们的日常生活。虽然课程不多,但事实上他们没有花太多时间做科学研究。

也许他们对研究生课程中的一些问题有所了解,主管部门也开始改变一些现存的问题。1月14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列举了10项主要内容,明确了研究生课程建设对研究生培养的意义,希望“更好地发挥课程学习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后来,“意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

“重科研轻课程”的实践倾向实际上已经改变,这是《意见》对研究生培养机构的要求。然而,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高山在《意见》发表后几天在他的个人博客上坦言:“教育部关于研究生课程改革的意见是完全错误的。”

在他看来,研究生教学不仅仅是课堂教学,“教师带学生做实验、写文章、做项目”应该属于教学。就学习内容而言,教科书的更新速度远远低于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他还强调,“从表面上看,大学里有更多的科学研究,但只有更多的资金和更多的设备。大多数老师的精力都放在拉项目和写招标文件上。真正坐下来做事情的时间实际上更少了。这不是科学研究。"

李锡泽告诉记者:“研究生培养不应该过分强调课程的作用。”例如,他告诉记者,他每周参加两到三次阅读会议,一次由他的导师组织,一次由隔壁大学的老师组织。在其他时候,一些有相同兴趣的学生也会聚在一起讨论最新的书籍和交流经验。在他看来,这样的阅读会议是锻炼一个人学术能力和观点的最好平台。

“然而,在现有的评估制度下,教师组织阅读会议,学生出于自愿参加阅读会议。这些努力不会计入教师的个人表现,学生参加阅读会议也不会转化为要求的学分。”李希说。

然而,对记者哀叹我们学院的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以同样的方式改变了医学”的女孩仍然对“意见”表示了一点肯定:“从一个想学东西的学生的角度来看,我同意。如果课程能够得到定期审查,对课程质量的要求能够得到提高,一些教师就不会像以前那样粗心大意,也就不会出现从本科教学到博士教学的“全才”局面。”

招生扩大与低淘汰率

刚刚读了半年研究生的王宁(音译)是李希的一名大三一年级的研究生,他觉得“自己的生活相当舒适”。虽然我仍然记得当我提到研究生入学考试时的艰苦工作,毕竟,她是一个赢家,在我想要的学校学习和生活。至于就业,这个话题对她来说似乎还是有点遥远。王宁笑了:“毕竟,还有两年。”

她告诉记者,她之所以想被一所“名校”录取,是因为这里的氛围和学习风格。王宁的本科学校是一所普通的两级学院。尽管结果还不错,她还是自愿放弃了担保研究。“我没想过呆在那里学习。尽管许多人都在为文凭而学习,但在几年后,在那里混文凭真的很难。”

虽然我没有注意,王宁也知道现在研究生的就业形势很不好。每个求职季节,教育新闻页面上的内容大多与就业形势有关。随着“世界上最困难的就业季节”和“世界上更困难的就业季节”的相继出现,研究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也呈现出整体下降的趋势,所谓的高学历不再是过去人才市场追捧的“热点蛋糕”。

在这种情况下,有关专家对研究生质量下降的原因有不同的分析,但普遍认为连续几年招生人数的增加和低淘汰率是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最近发布的《2015年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自1981年中国学位制度建立以来,过去30年共培养博士研究生49万人,硕士研究生426万人,其中近50%是在过去5年内培养的。自2003年以来,中国硕士学位授予数量猛增35.35%,当年硕士学位授予数量首次突破10万,达到120,186个。从2003年到2006年,中国的硕士学位授予数量呈现爆炸式增长,从2007年开始增长开始放缓。

与在校研究生的巨大总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低淘汰率。报告称:“中国硕士研究生的总体淘汰率不到5%,而在许多教育相对发达的国家,这一数字可能高达30%~50%。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范围的扩大,大大降低了硕士学位的含金量。”

事实上,从学生到教师,从主管部门到各行各业的人都非常熟悉这一现象。相关的改革政策并非完全不存在。

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抽样办法》,旨在加强相关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要求每年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的抽样比例分别为5%和10%。同时,教育部还要求高校“加强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管理,疏通分流渠道,加快淘汰不合格学生”。

但是,在这次的《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中,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建立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提出“研究生中期评价或单独设立评价环节”和“研究生学习课程后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的综合评价”。

“对于综合评估中发现的问题,指导教师和培训指导委员会应给予专门指导和咨询,并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补课或重修。确实有必要调整培训计划,对不适合继续学习的,应当拆分或淘汰。”可以说,研究生培养转向“严明纪律”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主管部门的指导会不会给高校的研究生,特别是“混合文凭”的学生敲响警钟?

"这种检查和消除听起来非常强大,但实际上它将如何实现?"王宁坦率地说:“更有可能的是,每个人都想处于底层。”

值得一提的是,在假设“严格退出”政策确实会实施的情况下,王宁提出了一个代表学生利益的重要问题:“被淘汰学生的命运是什么?社会会接受它们吗?”

在她看来,如果社会容忍度和接受度不能达到一定的水平,这种针对研究生的“严格纪律”就无法实施。“就像现在一样,如果学生要退学,家长们会去学校为各种理由辩护。”

扩展阅读

《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的主要内容

培训机构应改变只注重科学研究而忽视课程的倾向

●将课程质量作为评价学科发展质量和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指标

●课程体系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避免仅为人设置课程。

●科学设计课程的分类,增加研究方法、研讨会和实践课程

●严格审查新课程,并定期审查现有课程

●重视研究生课程学习计划的制定和评审

●建立和完善研究生跨学科、校际(系)和校际选修课程体系和机制,支持研究生按需择优选课。

●探索建立课程学习综合评估体系,分离或淘汰部分学生

●提高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在教师绩效工资分配中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