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郭华东院士:把地球做成大数据

科普小知识2022-10-20 22:06:14
...

1999年,第一届国际数字地球会议在北京举行。会上,记者问时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的郭华东(现任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长、国际数字地球研究所秘书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什么是“数字地球”?郭华东用一个生动的比喻回答了他:“在我看来,‘数字地球’就是把地球变成一台电脑!”十五年过去了,郭华东已经立足于地球观测和数字地球的前沿,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同时,他对“数字地球”的概念也有了越来越深入的思考和理解。“今年年初,当我为自己编辑的杂志写‘社论’时,我进一步将‘数字地球’解释为‘地球大数据’。该期刊出版已经半年多了,这一认识得到了国内外许多同行的认可。”

在郭华东看来,他毕生研究的遥感学科已经渗透到农业、林业、地质矿产、海洋、水利、城市、环境、测绘,甚至全球变化。"国务院下属的28个部委中,至少有13个是地球观测的用户."这是一门以世界为中心的学科。像郭华东这样的遥感人员致力于将地球放入计算机,但同时他们也将多彩的地球放入他们开放的思想中。

在遥感的“不归路”上

70年代中期,郭华东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当时,这个国家缺乏铁矿石资源。一批地质矿产专业的毕业生被分配到各地学习相关领域的新技术。郭华东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研究合成孔径雷达。“合成孔径雷达是遥感领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从那以后,这一领域的研究一直伴随着我的研究生涯。”就这样,地质专业的郭华东走进了遥感科学的大门。

1977年,中国的“遥感先驱”——陈·先生率中国遥感代表团出访归来,并在冶金部大厅作了访问报告。听了师父的报告后,郭华东深受感动。“事实证明,遥感技术可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为国家做许多事情!我立刻被这个话题吸引住了。”当时,当国家在*后第一次招收研究生时,给陈先生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表示希望向他学习。他没想到第二天会收到陈先生热情的回复:“欢迎申请!”在陈先生的鼓励下,努力工作,同时也努力学习。最后,他如愿以偿,被陈先生的学校录取了。"我仍然保留着陈先生当时给我的答复."当谈到失去的老师时,郭华东的表情表现出无限的怀旧。

“从我迷上遥感的那天起,我就走上了这条不归路。”郭华东打趣道。事实上,所谓的“不回头”只是一个爱和不回头的问题。

做科学研究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感动”、“吸引”和“着迷”。当郭华东谈到他的专业领域时,他总是避免各种感情用事的话。他认为,没有对科学和专业的热爱,一个科学研究者不可能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在科学的入口处,我们必须首先热爱它,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之奋斗一生。其次,我们应该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只有保持这种好奇心,我们才能战胜日复一日单调工作带来的疲劳。”郭华东说,“有些人总是问我,你的无聊和辛苦有什么关系?事实上,他们不明白,对我们来说,最令人愉快的事情是做我们愿意做的科学研究,这本身就能带来最大的满足感。”

郭华东喜欢运动作为一种爱好,他在大学时经常参加体育比赛。他每次都能为他的班级和部门赢得荣誉。“比如说,长跑,最重要的是坚持不懈。科学研究也是如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为自己的目标和理想不懈奋斗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跨越“高山峡谷”,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

在起伏中接近真理

谈到科学研究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挫折,有一件事在郭华东的记忆中仍然记忆犹新。

1981年,美国航天飞机成功发射。当时正在研究雷达遥感的郭华东通过合作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数据。在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后,郭华东认为他发现了一条“雷达河”,并为此感到非常高兴。然而,当他进入现场进行实地核查时,他发现他认为地下几十米和几百米的地面物体是高达一两百米的沙山。

“这个现象完全推翻了我最初的预测。我无法相信眼前的事实!那时,我陷入了深思,甚至开始怀疑许多现象。”这一经历,让郭华东深深体会到了科学探索过程中的喜悦和悲伤。“当我痛苦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我对电磁波和地面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理解还很不够,所以我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几个月后,当我真正理解了这个问题,痛苦立刻变成了强烈的快乐。”

当谈到兴奋时,郭华东也开始在纸上用图片写作,向记者解释这一现象的形成原理。在他的概述和解释下,这位完全外行的记者实际上理解了这个谜。在郭华东的眼里,解开这个谜语的喜悦闪烁不定。

父亲、老师、山、水、长寿

对郭华东的成长和成功影响最大的人是他的父亲和导师。

郭华东的父亲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一直在江苏奉贤教书。“那时,在我们的小地方,我父亲是个学者。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他一直在这个新成立的县担任教学主任。我初中的头两年是在我父亲任教的中学度过的。”说起他的父亲,郭华东显得非常自豪,“我清楚地记得,他的父亲一个月挣83元。以他的工资,我们家七八口人的生活相当不错。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每周和他一起去剧院看电影。”尽管那时候生活起伏不定,郭的六个女儿中有四个还是上了大学。这与父亲的影响和家庭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另一个让郭华东读了心存感激的人是他的导师陈院士.陈先生不仅是一位传教士,而且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当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郭华东带领他的团队处理图像并分析灾难。在日夜工作了三个星期后,郭华东感觉不舒服,在医生的强制要求下住院了。一天,郭华东一边回忆他的工作,一边偷偷溜出医院,召开会议讨论数据分析。没想到,他收到了陈先生女儿的短信。原来,这位88岁的老人听说他心爱的弟子住院了,并亲自带着女儿去看郭华东,并没有因此而松一口气。“我感动得快要哭了——我丈夫能向这位导师要求什么?”同年,当陈先生去锄塞时,写了一篇文章纪念他的导师,他非常感激和帮助。"这并不是说他的学生不能写出缺失的感觉."

传达年轻人重视学习的信息

郭华东年轻时,赶上了*。当他应该继续学习的时候,他参军了。这些经历教会郭华东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

“我参军时19岁,是最渴望知识的年龄。在那些日子里,没有书可读。为了在军队里学习一些知识,我们几个亲密的同志聚在一起,自发地成立了一个“科技小组”,每个周末“研究科学问题”。例如,为什么灯开关打开时可以打开和关闭?现在想想看,当时讨论的问题既愚蠢又简单,但过程非常愉快。”

三年的军事生活极大地训练了郭华东。他说:“部队的训练对人的成长非常有帮助。军队强调军事纪律和纪律。它必须把事情做得井井有条,严格遵守纪律,迅速果断,不拖延。这三年培养了我的意志和工作作风,这对我以后的科研生涯也很有帮助。”

郭华东说:“年轻人不努力工作,但是老年人很悲伤。有些学生既优秀又聪明,但他们有时会把很多精力放在“享受”上。学习的机会真的很难得到。你现在可能没有强烈的感觉,但是当你离开学校并想学习更多的东西时,很难有足够的时间。这种遗憾可能永远不会得到补偿。”

郭华东强调:“中国科学的发展仍然依赖于年轻人。我们正面临跨越式创新的挑战,这给今天的青年学生提出了比过去更高的要求。你不能满足于中国科技的现状。你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创新,创新,创新!”

当记者要求郭华东给国立科技大学的年轻学生发信息时,他在报纸上写道:“为了中国科学的明天,倍加珍惜今天的学习。”写作风格充满活力,对众多学生有着无尽的期待。这是郭华东最想说的,也是记者在听过他的学术生涯后最深的感受。

激情灌溉数字地球

“数字地球”的概念是由美国前总统戈尔在1998年首次提出的,并很快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近十年来,数字地球学科发展迅速,已成为现代社会信息战略的制高点。

1999年,由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第一届国际数字地球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秘书长为郭华东。2006年,由郭华东等人创建的国际数字地球学会成立,总部设在北京,依托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在郭华东主持下开发的“数字地球原型系统”被国际同行誉为“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2008年,郭华东开始出版《国际数字地球杂志》,并担任主编。该期刊于2009年被收录到SCI源期刊中,目前影响因子为2.058...他和他的同事们促进了全球数字地球的发展。鉴于这些成就,郭华东于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对许多人来说,院士头衔意味着成功,但郭华东从未自满或停止。不管他取得了多少成就,获得了多少荣誉,他仍然努力工作,兢兢业业。大数据时代给研究人员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郭华东说:“各国的卫星和飞机一直在获取大量的地球数据,但只有1%到20%被人类有效利用。我们必须做的是唤醒沉睡的数据,避免从庞大的数据库中丢失重要的发现。”“我们必须打破数据海洋中的波浪,从数据中寻找科学发现!”显然,他投入到数字地球领域的不仅是热情,而且是负责任的和以任务为导向的。有人说一个人是否爱某样东西取决于他提到它时眼睛是否“发亮”。在与郭华东不到一个小时的谈话中,记者不止一次看到他的眼睛闪闪发光。这位60多岁的科学家从里到外都显示出一种热情的活力。时间不会磨损它,甚至荣誉和名誉也不会钝化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