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高教专家:迷信“指标”成就不了世界一流大学

科普小知识2022-10-21 17:00:08
...

自中国“双一流”建设发展以来,什么是一流,如何评价一流一直是有争议的话题。然而,各种大学和学科排名以及各种论文指数排名受到强烈冲击并不罕见,这导致了引人注目的庆祝活动或令人沮丧的场面。客观上,这些指标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的办学目标追求和上级机关的决策依据。尽管不同的人对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有不同的看法,智者也有不同的看法,但自信是第一个标志,这是毫无疑问的。因此,人们不禁要问,迷信的外部评价指标是不是“双一流”建设和评价的方向?

就我个人而言,我不这么认为。大学的办学质量是一个复杂的、模糊的、耗时的综合体。没有所谓的教育评价“指标”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双一流”建设的成就。英雄的“指数”理论只会带来短视、浮躁和功利的学术生态。

世界一流大学各有自己的理念、专业和发展道路。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也离不开中国特色和校本特色。从本质上说,人们不能依靠指标评价来获得一流大学。原因是只有同质的东西可以比较。每所大学都是独一无二的,比较的基础并不存在。此外,所谓的“一流”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更多的是公众眼中的大学公信力的主观感受。

此外,大学一直处于动态发展中,任何评价都是过去的事了。没有一所大学敢说它绝对是一流的,而且索引数据也有时间限制。大学的办学质量或其建设的有效性需要相对充足的时间在社会需求的互动中自然显现出来。

教育评价指标是用来反映教育研究状况的,但如果教育研究活动仅仅是为了迎合评价指标,就会导致教育研究目标的丧失和教育评价的误导。

过度追求评价指标会导致质量损失。教育科研评价指标是教育科研活动和成果质量和数量的综合反映,是质量和数量有机结合的数据。更直截了当地说,它是一个有质量要求的量化值。

客观地说,目前绝大多数教育科研评价指标都有一定的价值和需求,它们也能反映一定的教育科研状况。然而,如果学校管理人员和教育研究人员盲目追求评价指标,很容易有意无意地忽视教育研究的质量,很难对教育研究的质量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虽然指标数据表面上有所增加,但指标质量实际上在下降,相应的教育研究活动水平也在下降。

例如,“留学生”指数反映了办学单位的国际化水平。然而,如果办学单位为了追求指标数据而故意降低录取标准,并吸引和吸引高奖学金的海外学生,这些指标数据将会完全改变。

同时,教育研究质量目标与教育评价指标不能重合。教育科研的质量体现在教育科研活动中。外部评价指标往往不能真实反映目标质量状况。以人才培养为例,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在于学生和个人的德、智、体、艺、劳全面发展的水平。然而,相关的教育评价指标很难全面、准确地反映这些要求。通常只有大学培养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数量。还有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其质量目标是成果的原始创新和对社会和人类进步的实际贡献,而教育评价指标往往只是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还有“细胞、自然和科学三大期刊论文”的指标。学者在中国期刊网上发表学术成果的能力自然反映了他们较强的科研能力。然而,如果研究生导师因为这个原因忙于指导学生,学生将在几个月内看不到导师的一面。这样的研究生导师是没有资格的,即使有很多中国期刊社的论文。

在“双一流”建设问题上,我们必须明确,“双一流”建设不是“开新灶”。只要大学充分发挥其各种功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就自然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因此,对“双一流”建设的评价有三点建议:

一是“双一流”建设评估要改革评估方法,鼓励专家深入基层。事实上,如果你听学生对教学的评价,你就能知道老师在课堂上表现如何。听听老师对学校的评价,你可以知道学校是如何管理的。如果一所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在建设中“蒸蒸日上”,那肯定不会是坏事。

第二,“双一流”建设评价应改革内容,注重建设单位的内生指标。办学质量在于教育科研活动和成果的内部。它的特点是个性化、代化和良知化。它不能用标准的定量数据来衡量。建设学科院校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设成就指标,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和论证,确立自己在国内外的一流地位。如果其他大学不满意,他们可以通过同行评议选择一流的学科和大学。

第三,“双一级”建设评估应该为姑息学术不端行为设定一个“零容忍”指标。“双一流”建设单位充分利用同行资源,示范效应强。如果这些机构沉迷于学术不端,这表明这些机构的“道德”和“才能”是不合适的。这样,不仅不能树立榜样,而且对其他高校也不公平。同时,也会严重损害国家教育科研的整体形象和科技经济的竞争力。因此,一旦得到证实,国家就应该拿出勇气"扭断壮士的手腕",坚决惩罚他,从而创造一个干净健康的学术环境。

(本文得到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学评价指标研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