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武安平调

科普小知识2021-08-21 06:43:56
...

平调是河北省的地方剧种之一,发源于冀南武安县一带,也称“武安平调”。平调是十二律中最低的调子。流行于冀南、豫北和晋东南广大地区,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平调的产生,据传始于明末清初,由武安艺人汲取了豫淮调的特长,结合武安民间音乐、舞蹈演变而成。

1、来源

平调的起源不详,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一,平调艺人有“平(调)怀(调)不分家”之说,意即平调、怀调两个剧种十分近似,艺人们在一起可互相驻班演戏,吃喝不分。其二,据有些老艺人传说,明朝时武安有两个落魄文人,分别创造了武安平调与开州平调。其三,据民国二十四年(1935)至二十六年续嘉靖二十四年(1545)纂写的《武安春秋志》艺文部分记载:“武安平调,地方土戏。”武安县在历史上曾归河南省,河南省大平调兴起之后,又有大、小平调之说。

据现健在的艺人谱系推算,平调艺人可知者可上溯到一百五十余年以前,可见在清中叶,平调在邯郸地区已流行。

2、艺术特点


平调属于“梆子戢”,行当齐全,善演历史戏。它的唱腔属板腔体,结构较完整,旋律优美,长于抒情。主要板式有慢板、二八板、流水板、散板,栽板、垛板、悲板等近二十个板头。音乐伴奏有唢呐曲牌和丝弦曲牌百余个。从前,伴奏乐器主要有二弦,轧琴等;解放后又增加了笙、笛、板胡等。在表演上具有活泼、粗犷、激昂,豪放的风格特点。其代表性剧目有《三进帐》、《铡陈士美》、《金钟记》等。


3、传统剧目

平调传统剧目有二百多出,多为反映历史故事、神话、民间传说的大型剧目,反映民间生活的小戏为数很少。以红脸、黑脸、旦角和小生的剧目为主。剧本富有民间文学特色,绝少雕琢,乡土气息浓郁。*成立后,影响较大的剧目有《两狼山》、《天仙配》、《盘坡》、《三进帐》、《三上轿》、《桃花魔》、《相亲记》等。

上一篇:评剧

下一篇:哈哈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