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拉伊
拉伊是流传在*那曲和青海、甘肃、四川等藏族聚居区的一种专门表现爱情内容的山歌艺术。2014年11月,*自治区那曲地区申报的传统音乐“那曲拉伊”,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1、简介
拉伊的“拉”字有“山”之意,“伊”字有“歌”之意,两个字连在一起,就是“山歌”的意思。它如同流传在河徨地区的“花儿”份样,是以不同的唱腔广泛流传于藏族安多地区民间的一种情歌。
2、历史传说
这种体裁也和其它民歌一样,是在劳动中产生的。牧人们为了适应放牧时和恋人们咏唱,共同创作了*的节奏及悠扬的旋律。拉伊的歌词中充满了渴望*恋爱,想往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所有这些,与当时反动统治阶级的旨意是格格不入的,因而遭到贵族老爷们的扼杀和禁锢。宗教禁欲主义者不准人们歌唱表达男女情感的拉伊,说什么唱了拉伊,就会勾引起自己和异性的情欲,来生不能成为佛、神,而只能转生为马、牛、羊等。
*,安多地区一个头人带着家小路过一个山峡时,突然听到一对青年男女在唱拉伊,他老羞成怒,带人把这对情侣的头割了下来……。然而割头又有什么用?藏族拉伊在反动统治阶级严酷的禁令下,仍象高原上的腊梅花那样,讥笑着残冬,茁壮地成长。
3、题材内容
拉伊种类丰富,数量浩繁,内容涉及爱情以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完整的对歌设有一定的程序,如引歌、问候歌、相恋歌、相爱歌、相思歌、相违歌、相离歌和尾歌等。拉伊的曲调因地域不同而形成多种风格,有的强调音乐的语言性,节奏比较紧凑;有的旋律深沉、悠扬,形成*、婉转的悠长型山歌风格;有的旋律甜美,节奏规整,形成雅致、端庄的抒咏风格等。
拉伊历史悠久,反映内容丰富,是藏北、藏东等地先民诞生、迁徙、劳动、生存的一部口传历史。与藏民族的成长历程同步,承载着民族的创作力和灵感,在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等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拉伊不但显示出鲜明的区域特色和独到的艺术风格,并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体现出独特而重要的文化价值。
4、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被列入*自治区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一篇: 软槌锣鼓
下一篇: 老年人保持身体健康小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