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亨云
刘亨云将军(1913—1992)江西省贵溪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之一。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人物简介
刘亨云同志是江西省贵溪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历任参谋、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副旅长、师长、华东军区海军后勤司令部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石家庄高级步校副校长、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刘亨云同志因病于1992年4月2日在杭州逝世,终年80岁。
2、生平经历
刘亨云,1913年9月出生,江西省贵溪县人。曾用名刘云。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
(一)
刘亨云生于贫农家庭。
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粟裕任红7军团参谋长时,刘亨云在粟裕身边当参谋。
1931年,刘亨云进入赣东北红军学校第5分校学习。后任闽浙赣军区训练部科员。参加了赣东北苏区反“围剿”作战和开辟皖浙赣边新区的斗争。
1934年,刘亨云任红10军团21师连长,随部转战于皖南和皖浙赣边地区,坚持了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
1935年1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江西怀玉山战斗中失败。当时,刘亨云是先遣队1团连长,他率领一个连奉令占据制高点,保证主力侧翼安全,经多次击退敌人进攻后,失去了与上级的联系。他带着五六十人突出了重围,找到了部队。
(二)
抗日战争开始后,刘亨云任新四军第2支队4团营教导员、先遣支队特务营教导员、新四军江南指挥部4团营长、团参谋长。参加了开辟苏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1942年6月,刘亨云被派往浙东,任浙东游击纵队参谋长。这里正是他在三年游击战争中浴血奋战过的地方。他在浙东多次指挥对日军作战,使浙东游击纵队声威大振。“忠义救国军”艾庆璋部企图消灭刘亨云部,他在谢家塘打得艾庆璋割须而逃。
1945年2月5日,苏浙军区成立(辖第1、2、3、4纵队,第1、2、3军分区),刘亨云任第2纵队参谋长。
(三)
抗战胜利后,刘亨云任新四军第1纵队3旅副旅长兼参谋长、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3旅旅长。
1947年1月21日,华东全军统一整编为华东野战军,刘亨云任第1纵队(原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和中原突围出来的13旅<改为独立师>合编)3师师长。
1948年3月初,华东野战军一度组成第1、第2、第3、第4兵团,刘亨云任第1兵团(下辖第1、4、6纵队)第1纵队3师师长。豫东战役中,刘亨云第三次负伤,子弹打中了他的右肺,粟裕打电报给军委总部,总部派了一位加拿大外科医生给刘亨云动了手术。
1949年,刘亨云任渡江先遣纵队第1支队支队长。
解放战争时期,刘亨云还参加了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等战役战斗。
(四)
1950年,刘亨云任华东军区海军后勤司令部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1951年,刘亨云进入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
1952年结业后,刘亨云任东北军区*部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副校长、浙江军区副司令员。
1958年9月-1964年6月,共有200余名开国将军积极响应*军委号召,下连当兵。时任浙江军区副司令员的刘亨云作为其中一员,于1958年10月带领321名机关*奔赴军区所属部队当兵。
1970年-1975年,刘亨云任浙江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
1978年4月-1981年6月,刘亨云任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
1981年-1982年,刘亨云任浙江省军区顾问。
刘亨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准军级、原东北军区),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2年4月2日,刘亨云因病在杭州逝世,享年80岁。夫人,王梅林。
3、将军故事
两次与部队失去联系
在坚持浙南三年游击战争中,刘亨云两次与部队失去联系。
一次是因为腿部受伤,被安置在群众家中养伤。伤愈后,在松阳县玉岩区一带组织农民游击队。后来游击队被敌人打散,三个红军只剩下刘亨云一人,1936年冬,粟裕通过地下党组织才找到刘亨云隐蔽的地方。
第二次是1937年2月,敌人集中四十三个团的兵力向浙南我军发起拉网式进攻。粟裕带领百把人的一支队伍在青田、泰顺一带与敌周旋,后来粟裕又兵分两路,粟裕自率一路,闽浙军区政治部主任刘达云、卫生部长张友坤率另一路,粟裕指定刘亨云具体负责后一路的军事指挥。刘达云、张友坤借口“人多目标大”,强令部队再分散,刘、张带领一部分人投敌,刘亨云带领五个人在荒山野岭坚持了一个春夏,终于与粟裕会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