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入住
本书为“新力量原创小说大系”之一。这部小说集收录了“80后”著名作家王威廉《非法入住》《合法生活》《无法无天》三个中篇小说,主人公都是刚刚大学毕业走向社会的年轻人,这些青春的生命在现实的沼泽里遭遇到了他们之前想象不到的事情。
作者:王威廉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15-3
页数:182
定价:28.00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539651668
1、内容简介
本书为“新力量原创小说大系”之一。这部小说集收录了“80后”著名作家王威廉《非法入住》《合法生活》《无法无天》三个中篇小说,主人公都是刚刚大学毕业走向社会的年轻人,这些青春的生命在现实的沼泽里遭遇到了他们之前想象不到的事情。
《非法入住》用不无荒诞的手法展现现代人的居住问题,以及由此造成的人与人之间极端紧张的生存困境,被《北大评刊》誉为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瓜熟蒂落的开端。
《合法生活》讲青涩单纯的大学生如何被社会所驯服,写出了一个纯粹的人在面对复杂世界时的分裂感。
《无法无天》以黑色幽默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中国单位里的小人物故事。小说非常注重呈现人性内部的复杂景观,最终呈现出的是年轻人如何将反抗与梦想的激情变成了一场荒诞的喜剧。
2、作者简介
王威廉
王威廉,祖籍陕西,1982年生。先后就读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广州。曾获首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文学奖(2013)、首届《文学港》杂志年度大奖(2013)、第二届广东省散文奖(2013)、第二届《广州文艺》都市小说双年奖(2014)、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提名(2014、2015)、十月文学奖(2015)等。
已在《收获》《花城》《作家》《大家》《中国作家》《山花》《散文》《读书》《书城》等重要期刊发表大量小说、散文与评论。作品被《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刊转载;并入选《华语新实力作家作品十年选》、“华语文学突围文丛”、《中国先锋小说选》等重要选本,以及2007年至今的多种小说、散文年度选本。
著有长篇小说《获救者》、小说集《内脸》、《非法入住》等。
3、作品目录
序:哲思的格调(吴义勤)
非法入住
合法生活
无法无天
附:寻找来与去的路
后记:隐秘的神圣
又记
4、作品序言
哲思的格调
○吴义勤
如果按照作家代际的区分进行整体考察,与60后、70后的作家相比。80后小说家的创作似乎还缺乏时间上的积淀,在一定程度上也还带有青春的“稚气”。更重要的,很多时候,这个群体还会被韩寒、郭敬明所绑架,他们符号化的光环常会遮蔽了这个小说家群体的丰富可能性。令人欣喜的是,“80后”小说家并没有被人们的“偏见”吓住,他们正以一种锐不可当的文学气势,以自己独特的思想方式和表达方式,以对文学理想的执着和虔诚、对自我意识的维护和坚守,迅速崛起于当代文学的进程并不断创造着一个个炫目的文学景观。王威廉就是这个小说家群体中引人注目的一个。
我最早接触王威廉的小说是2013年《人民文学》杂志的“人民文学之星”评奖,他的一部中篇小说《第二人》以诡异的气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获奖后颁奖词也是我起草的,我是这么写的:“王威廉的中篇小说叙事充满思想和艺术张力,语言既有形而下的鲜活感,又有形而上的思辩度,其对人性的解剖鲜血淋漓,有着与众不同视角与震撼力,显示了诡异而神秘的气质。《第二人》以一个似乎俗套的绑架故事开场,但最终呈现的却是几个主人公各自不同的精神创伤与灵魂痛苦,大山毁容后所宣扬的“脸”的哲学与“我”的平庸的生活构成了巨大的反差。是要“脸”还是要“钱”和体面的生活?是做碌碌无为的“自己”还是做“第二人”?这问题表面上很荒诞、很残酷,但对于被严重异化、扭曲了的主人公来说却是别无选择。小说以黑色幽默的风格、强烈的戏剧性以及张弛有度的逻辑性完成了对人性复杂面貌的层层解剖,笔力遒劲,风格奇特,刀刀见血,给人以耳目一新的阅读感受。”此后,又陆陆续续读了他许多中短篇小说以及他2013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获救者》,我的基本印象和感觉没有太大的变化。2014年我到西安挂职,七八月份的时候陕西太白文艺出版社在西安组织了一个青年作家的活动,在那活动上我第一次见到了王威廉,得知他是西安人,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此次,他的新中篇小说集《非法入住》又即将出版,嘱我为之序,我很为难,因为我总是觉得一部好的作品根本不需要在前面加一篇多此一举的序言,但考虑再三,我还是答应了,不仅因为他是西安人,还是因为我觉得关于他的小说还是有些话要说。
王威廉的小说多取材于同龄人的人生经验,通过对他们从学校走向社会这一特殊时期的精神世界和心灵感受的揭示,表现他们与社会现实的某种对抗和冲突。他试图穿过残酷和迷乱的现实通道,透过人物内心的紧张和疑惑的眼神去探求人生哲学层面的意义与价值,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一种智性创作的文学路向。中篇小说集《非法入住》就集中体现了这种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出色的艺术能力。从小说的名字可以看出,王威廉显然对“法”这个社会学的概念有着浓厚的兴趣,对合法、非法的边界进行了极具个性的辨析和思考,并以此为基点去寻找个体与社会冲撞的结合部,去发现精神世界里的法里法外,从而来呈现冲突之中的坚守与放逐、残酷与温暖、融合与分裂的精神状貌。
从这几部小说,我们不难发现,王威廉一直在拒绝娱乐性和平面化的叙事元素,而是用一种关切甚至焦虑的目光去审视社会和生活,在饱含庄重和充满思辨性风格的创作路径上延展自己旺盛的创作态势。这当然与王威廉的知识结构有关,更与其小说创作的审美取向分不开。王威廉身上似乎有源源不断的文学活力,他高效地运用着自己年轻的活力和新鲜的思维撕扯着还不算丰富的人生经验,用自己的热情和锐利焚烧与刺穿包裹在身上的坚硬外壳,痛苦而倔强地对抗着、勇敢而智慧地表达着自我精神的复杂本相以及外在的各种困惑、冷漠和残酷。当然,王威廉对智性写作容易出现的为文生情、主题先行等倾向也保持了相当的警惕,他总是力求在切近观察和体验的基础上对现实生活进行鲜活和深刻的表达。与此同时,王威廉对中篇小说文体也显示出了独特而高超的掌控能力。一两个与主题话语有直接关联的人物,较为简单的故事情节,以及并不复杂的叙事结构,就可以营构出一篇引人入胜的中篇小说。他能在不长的篇幅中恰到好处地安排叙事元素,游刃有余地展开叙事,既能形成顺畅之势,又能有效控制节奏,并能把叙事空间的拓展与小说叙事意蕴的开掘结合起来,显示了出色的叙事驾驭能力。风格上,王威廉的小说在哲思的格调中保持了引人入胜和富有感染力的叙事特性,其成熟而具超越性的艺术品格某种意义上也标志着“80后”小说创作的一种新高度。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我们这个时代,现实比小说更离奇,更复杂,也更残酷;网络比小说更迅捷,更直观,也更包罗万象。真正的写作变得分外艰难。作家仅有讲故事的能力还不够,还要有思想的能力,才能穿越生活万象,澄清庞杂;不仅要凸显地域的优势,还要掌握人类化的整体性视野,才能准确描述全球化时代的现实。”王威廉以书写青年人的精神迷茫为起点,正走在探索和表达人的精神困境和生存困境的创作道路,衷心祝愿他越飞越高、越走越远。
5、作品后记
隐秘的神圣
诗人T.S.艾略特曾经说过,一个超过二十五岁的人还要写诗,是一定需要适当的历史意识。我不禁想到,假如一个人正如其他大部分人一样,他并不写诗,而仅仅是社会化地活着、凡俗地活着,那么超过二十五岁对他而言意味着什么呢?难道他就不需要一种对于自己生命的历史意识吗?我们通常所谓的“成熟”究竟是什么?它是一种先验的存在还是被文化规训后的命名呢?进而,能够将我们破败的生活外壳支撑起来的内容又是什么呢?这些问题常常像漏网之鱼一般从每个人的生命河流中毫无痕迹地溜走,但是对于优秀的职业渔夫来说,捕捉到这些鱼是他的毕生追求和最大荣誉。尽管不得不承认,在捕捉的过程中渔夫往往会掉进不可自拔的危险陷阱中。
我试图成为一个不知疲倦与失败的渔夫,把鱼竿伸向紧紧裹住生活的皮衣内,想象的生活之肉身如同被禁忌的虚空。或许,那些缠绕着我的一切谜团可以简单地类比为“界限”。是的,《非法入住》《合法生活》《无法无天》这三部小说在我的个人写作史中构成了一个奇怪的谱系,它们全都和一种生命的界限相关联,那些界限仿佛是俄国作家安德烈耶夫笔下的隐喻之墙;但不同的是,它们不仅仅处在墙的这一侧,它们有时处在墙的另一侧,甚至是墙的正上方。它们和墙纠缠在一起。这并不是我的本意,只是在当代汉语书写中令我们敬畏的东西并不确定就在墙的四周,我们必须无所顾忌地去寻找,甚至包括肮脏的下水道。在寻找的过程中,它们获得了一个共同的名字,我戏谑地称之为:“法”之三部曲。
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理直气壮的递进,而更像是拥有相同元素特征的同位素。可以说,它们都蕴含着相同的质子,那就是“法”字。“法,,字无可置疑地向我们宣告了汉语的伟大。中文的“法”字古体写作“瀵”,仅仅从古文字的角度来进行知识考古学的辨析,就可得出有关法律公正以及等级化等等的阐释结论,越过这一点,更令我倾心的是:它同时兼备名词和动词的属性,亦同时指向及物的器物层面和不及物的思想层面,它昭示了多重而深刻的含意,构造了一个独立的话语世界。而这一切仅仅是用一个汉字就完成的。但是,也正因为如此,阐释这个汉字并勾勒出它的世界图景就拥有了无限的难度。与其说《“法”三部曲》抵达了它的独立世界,不如说“法”三部曲仅仅是它一扇卑微的边门,通过这扇边门我们拓展了可以寻找的疆域。当然,这样的说法绝对不是一种自我解读。因为自我解读往往是危险的。小说的艺术形式会融解掉理性的杂质,经过层层过滤得到的是完美的净水。自我解读正是那些容易被过滤掉的杂质。因此,我的诉说准备穿越那些作品,试图向更远处的事物敞开。
那么,不妨借用哲学的运思,在这里文学化地探测下“法”的内在奥妙。首先,这样来说,“法”是一种律令。从广义的文化人类学角度而言,律令并不仅仅是那些诉诸文献的法律条文,更为基本和原初的律令是那些潜在的文化规则,那些规则铭刻在民族心灵的深处,体现在口耳相传的声音和具体琐屑的生活中。而对于文学来说,叙述的手术刀游走在文化的皮肤与人性的肌肉之间,真相宛如骨髓一般深不可见。最关键的一点是,生活的“法”与文学的“法”有着深刻的错位,这两种奉行不同律令的秩序交织在~起,恰好能够揭开对方的诸多隐秘之处。人类最为执着的“意义”即诞生在这样的峡谷中。
其次,“法”是深刻的学习和模仿。穿过历史层层黑暗的淤泥,我们看到我们的祖先所效法的对象是自然的万事万物,人生的意义与宇宙万物的秩序水乳交融在一起。而反观眼下,我们站在分崩离析的民族史幻影中,被现代化的浪潮步步裹挟。每个人仿佛是柔弱的海胆,被抽空了内在的美味,只剩下难以描述的古怪外壳。我们只能效法他人,他人又在效法他人,这一切如同一条咬住自己尾巴的蝰蛇,它试图吞下自己的身体。几代人青春期结束后的成长,居然能够越过荷尔蒙弥漫的浓雾,重新返回到孩童无助的年月。在夜晚的道路上,自己成了越来越靠前的人,内心充满了恐惧却要表现出安稳的姿态。因为走在后面的人需要效法走在前面的人。不过最为遗憾的情形正在成为现实,走在前面的人也越来越不能给后行者以榜样般的真切支撑,尤其在后现代降临的话语中,诛心之论比比皆是,总的真理已经破碎,无数的细小真理却在兴起,形成汹涌喧嚣的泡沫海洋。
再次,我想说,“法”的存在不可避免地彰显了“非法”的阴影。我知道这样的说法显得骇人听闻,但是这的确是“法”的重要的内在悖论。我们不妨这样来理解,在古代中国人构筑的神鬼世界中最重要的核心是什么?我觉得“法术”是最恰切的回答。正是法术部分地代替了那些面目可疑的地方信仰,极大地提升了中国人对世界的想象能力。这些想象都建立在对现实法则的超越之上。无论是点石成金还是穿墙而过,这些都是鄙俗欲望的象征化文本,而法术则是梦想成真的可靠桥梁。换句话说,大家都相信这个世界存在着一种法术,只要获得它,就可以为所欲为。法术就是非法甚或无法的浪漫式寓言,它所讲述的内容就是如何“切实可行”地拆除那些禁忌的栅栏,让欲望的通行如同旷野上的飓风。这已经背离了法天而后无法的先秦哲思,我们看到的是庄子的道法自然而后游刃有余的逍遥之旅被中国的现实主义者们仅仅捉住了尾巴,这样的行为已经陷入了疯狂的沼泽。在这样的时刻,的确只有通过“非法”“无法”的镜面才能一窥“法”的影像,而“合法”的背影已经如同老子骑牛出关的传说。
这个时代正如荷尔德林歌唱过的,世界的暗夜早已降临,“法”的世界也更加隐秘而多变。写作者追问的意义在我看来很多时候就是试图找到某种潜藏的秩序,尤其是某种神圣的启示,能够令人的灵魂获得终极的安放与平静。但是,神的境界遥不可及,就连人也是鄙俗权力塑造下的聚合物。写作者何为?舍斯托夫在《创造源自虚无》中写道:“契科夫的真正的、唯一的主人公是一个毫无希望的人。这种人在生活中是绝对没有什么事可‘做’的——除了用脑袋撞石头。”写作者的无力与坚韧都在这段话里面了。我记得加缪曾在论著中开门见山地说道:“何谓反抗者?一个说‘不’的人。”——这,就是反抗的开端,从一种秩序向另一种秩序的跨越,说“不”就是脑袋对石头的蔑视,即便石头垒砌了坚硬的墙壁。可以说,写作者就是在绝望内部反抗绝望的人。在写作者漫长而繁杂的队伍中,卡夫卡与凯尔泰斯的身影在我看来格外引人瞩目,真正理解了这样的作家之后,我们的绝望简直像希望一样亲切。因为,我们远未抵达那样的幽暗之地。况且,圣徒西蒙娜·薇依说:“神圣在尘世中应是隐蔽的。”那么优秀的渔夫也就对神圣而深刻的事物可以进行不倦的捕捞,所有的蛛丝马迹都是异常珍贵的神迹。
6、作品评论
《非法入住》:荒诞更加折磨着我们
法的冰冷和强制性跟文学的人性温度相距甚远。可正因如此,现代文学往往热衷于对“法”的反讽性言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中成为杀人凶手的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学的便是法律;卡夫卡则用《审判》、《在法的门前》寓言性地昭示了“法门”不过是通往荒诞的“漏洞”;而基耶斯洛夫斯基则用电影《红》中那个窃听成习、深陷精神深渊的老法官奥古斯特向卡夫卡致敬。青年作家王威廉的小说集《非法入住》,实际上是“法三部曲”,也集中探讨了“法”的问题。当然,他反思的“法”并非狭义的法律,而是规划生活、规训个体的种种法度。
《非法入住》描述的是极具当代中国特色的蜗居生活,王威廉将九平米的出租屋作为小说人物活动的全部空间,匪夷所思又丝丝入扣地演绎出荒诞叙事。“你”租住的九平米空间本已够逼仄,可是邻居的“鹅男人”一家居然三代六人挤在相等的空间中。有一天,“鹅儿子”、“鹅父母”、“鹅妻子”相继要求住到“你”的屋里去。由此,“非法入住”便次第拉开。生存空间改变着存在者的伦理感觉,“你”对入侵者的反抗渐渐转变为以恶报恶的相互*。再接着,“你”和鹅男一家获得了一种奇怪的相互无视的共处之道。小说的最后,“你”终于破门而入邻居的房间,极具反讽意味。
必须指出,小说情节不断走向荒诞却又始终坚守着牢固的现实情理逻辑。小说的看点在于王威廉如何将一个理念性如此强、如此不合情理的故事在现实经验的底座上演绎得令人信服。小说由是也兼具坚实的现实性和深刻的寓言性。小说初发表时评论家刘勇便敏锐地指出“一方面,小说所呈现的荒诞感来自西方,却也同时具备某种‘中国特色’,对应着生存于狭仄中众多中国人的共同经验,现实的隐喻性不言而喻。”小说的某些褶皱一旦打开确实令人惊心:“鹅母亲”为了获得一点可怜的入侵空间,默许了“你”对“鹅妻子”的占有;而“你”同样因为某种非法占有的快感,默许了生存法度的修改和扭曲。在他者的异化空间中,“法”已经被践踏得千疮百孔,反而“非法”才是一种更凶悍的立法准则。《非法入住》使荒诞和真实成为一体两面,其最大的现实支撑在于:生活中我们都无法抗拒某些不可理喻的他者的入侵。这些入侵者看似天方夜谭却往往是生活的潜规则,每一个习得了潜规则的存在者,都是反抗、默许并最终成为“非法入住”者的“你”。
《合法生活》则通过大学毕业生小孙的分裂和挣扎追问何为合法,谁来立法的问题。有趣的是,小说中小孙的洗发水推销员身份。众所周知,《尤利西斯》中的布鲁姆也是一个推销员,乔伊斯通过对《奥德赛》的文化改写,将奥德修斯海上漂流的英雄行状幻化为平庸饶舌的现代推销员在陌生门牌前的卑微漂流,并提示一种神圣破碎的现代命运。王威廉笔下的小孙作为推销员自然也过着一种卑微、缺乏意义的生活。然而王威廉无意停留于对现代破碎生命的展示,他通过小孙的精神分裂追问何谓“合法生活”、是否可以有更高生活的问题。小说中,一场车祸使小孙分裂成两个人物:其中肉体的小孙A康复过来成了公务员,进入“合法生活”的轨道;灵魂的小孙B则继续流浪,把周游世界作为自己的生活目标。这里于是闪过了卡尔维诺《分成两半的子爵》的影子,可是卡尔维诺的小说最后,分成两半的子爵又重新合二为一;《合法生活》的小孙却永在分裂之途。卡尔维诺的子爵是善与恶的分裂,王威廉的小孙则是现实与理想的分裂。善恶可以在每个个体的身上获得和解,现实/理想的分裂在荒诞的现实面前则只能且行且远。《无法无天》作为《合法生活》续篇,书写了“单位”这种最主流的“合法”生活内在的压抑、变异所导致的“无法无天”。说到底,“合法生活”在对个体进行规训的同时,也在生产着“无法无天”的内在冲动。
将三部中篇连起来看,会发现王威廉以一以贯之的荒诞叙事呈现了某种当代生活的本相:“非法入住”和“合法生活”作为强大的他者正统治、规训、异化着我们,其结果则是当代主体成了《无法无天》中“我”和“小宋”那种卑微、压抑、变态,以恶作剧折磨更弱者的卑琐形象。就此而言,“法三部曲”具有坚实的内在关联性。值得再提一句的是,青年插画家刘菁为此书创作了多幅充满现代感的插画,画与小说也具有高度的精神一致性,相得益彰!
无疑,荒诞是王威廉最重要的关切之一。然而,王威廉的荒诞书写,始终没有脱离当代中国的生活实感。相比于八十年代先锋小说那种“荒诞”而言,王威廉的荒诞并非仅仅是一种“怎么写”的形式先锋,而是非如此写不足以呈现生活内质的“深度现实主义”。可以说,荒诞,更加折磨着我们。进入新世纪以来,关怀底层现实的文学成了文学领域中影响极大的文学类型。在此背景下,依然坚持“现代”路径的作家,便显得格外醒目。王威廉的这部小说集使我们意识到:中国文学的“现代主义”远远没有耗尽其历史势能,它依然有着自身的有效性,即使它在处理底层现实的时候,也因为对现实的深度理解与呈现而散发出引入深思的艺术光芒。(陈培浩学者,潮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