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州蜂蜜
利州区因处在植被良好,森林覆盖广,山上植物种类多,有天下“避暑胜地”之称的皇泽寺、千佛崖、天曌山、白龙湖、凤凰山等风景名胜之中,所产蜂蜜品质最佳远近闻名,利州蜂蜜因此而得名。
1、基本信息
利州区因处在植被良好,森林覆盖广,山上植物种类多,有天下“避暑胜地”之称的皇泽寺、千佛崖、天曌山、白龙湖、凤凰山等风景名胜之中,所产蜂蜜品质最佳远近闻名,利州蜂蜜因此而得名。
2、发展历史
蜂巢
利州农民养蜂历史悠久,早在元初时期,就有农户用黏土、树枝、竹条或圆木制作饲养蜜蜂的容器,将这些容器悬挂在树上、屋檐或放在地上,引诱分蜂群进入,在自家屋檐下零星自然小量饲养。利州蜂蜜虽有名气,但零星饲养不成规模。
解放后,在历届利州区委、区*的重视下,利州蜂蜜得到了迅猛发展。
1960年代初期,利州区养利州蜂蜜4000多群,年产利州蜂蜜220多吨。
1976年—1982年,利州区养蜂业发展到1.38—1.88万群之间,年产利州蜂蜜300吨。
1982年产量达408吨。
1976年,利州区被四川省定为利州蜂蜜基地县。
1980年代后,由于蜂蜜价格走低,利州养蜂减少。
1988年后利州养蜂业下跌至6523群,产利州蜂蜜85吨。
1990年利州区养蜂户为300户,14591群,年产量为341吨。
1998年全区养蜂户为555户,24250群,年产量为471吨。
蜂蜜
期间,为了充分利用资源,加快利州蜂蜜业的发展,逐步使利州养蜂业走向产业化生产,利州科协在省、市科协和省昆虫研究所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从1990年代末起,分别在利州区的宝轮镇、荣山镇、大石镇、-镇、三堆镇、工农镇等镇,组织蜂农进行集中养蜂技术免费培训。
1999年,养蜂户已发展到713户,40123群,年产利州蜂蜜872吨。
2000年735户,40798群,年产利州蜂蜜896吨。
2001年866户,41675群,年产利州蜂蜜1205吨。
2000年1052户,43345群,年产利州蜂蜜1421吨。
2010年利州区养蜂户为23018户,蜂群211390群,年产利州蜂蜜3500吨,产值突破7000多万元。
3、饮食文化
蜂蜜
在圣经中记载,公元前13世纪,上帝让摩西带领在埃及做奴隶的以色列百姓离开埃及,到牛奶与蜜之地,这个牛奶与蜜的地方就是迦南美地,在地中海的东岸,约旦河以西。蜂蜜在古时候是中东的主要食物,据说施洗的约翰以野蜜为生。《神农本草经》(公元前2至1世纪)把“石蜜、蜂子、蜜蜡”列为上品,指出有“除百病、和百药”的作用,且“多服久服不伤人。”公元4世纪,西晋与东晋之交的郭璞(276~324年)在《蜜蜂赋》中写道:“散似甘露,凝如割脂,冰鲜玉润,髓滑兰香。百药须之以谐和,扁鹊得之而术良。”这正是说蜂蜜和蜂蜡的性质及用途。唐、宋、元朝以来,经济繁荣,农业兴旺,蜂蜜的应用也有了发展,从浩瀚的唐诗及其它方面的记载就可以知道。段成式《酉阳杂俎》、王禹称的《小畜集·记蜂》,苏轼的《收蜂蜜》和南宋杨万里的《蜂儿》等诗文中,均记载了当时养蜂和采蜜食用的真实景象。
4、注意事项
天然的含有活性酶的蜂蜜不能加热至60摄氏度以上,否则活性酶会在高温下变性失活,破坏其中的营养成分。蜂蜜在温开水或凉水冲泡时口感甜,用较高温度冲泡口感会变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