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知识

解读研究生培养相关文件:导师要会管敢管善管

科普小知识2023-03-07 13:44:13
...

“我的导师虐待了我一千次,我把我的导师当成初恋”,“直到我的论文即将得到回答,我才想到要找一个导师”。这些用网络语言描述研究生和导师之间关系的描述可能有些夸张,但它们也揭示了一些研究生生活状况的真相。2月底,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了加强学位论文过程管理、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等措施。面对研究生在大学校园经常被导师“挤”和“赶”的现象,通知中提出的相关措施对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和推进有什么意义?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严谨的论文——回归研究生教育的学术训练和教育标准

“我们学生的期中考试不能一蹴而就。“董力(化名)是北京一所大学的文学硕士,他告诉记者,他收到了中文系关于论文期中考试的通知。考试当天,他的导师和研究小组的许多专家都会到场。考试将以答辩的形式进行。论文的进展和学生的回答也会有相应的记录。"所以我们不敢大意,需要做好准备."

记者了解到,《通知》要求培训机构高度重视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的管理,重点抓好学位论文开题、期中考试、评估、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严格实行学位授予的全面管理。过程更严格,出口也更严格。3月底,合肥工业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相继宣布,将清理未在规定的最长期限内完成学业的研究生。据统计,目前至少有10所高校正在为逾期多年的学生“扫清大门”,初步统计显示,至少有500名研究生被开除或面临开除。

“不要紧张,因为研究成果依赖于平时的积累,死记硬背是没有用的。”当被问及对论文的要求是否更严格以及毕业是否有压力时,北京工业大学机车学院的博士生华洋回答说。在同学们眼里,他真是一个“学生恶霸”:他经常参加校内外的学术活动,先后获得国家博士生奖、优秀高水平博士论文培育基金、工业和信息化部创新创业奖学金。谈到我们能够如此优秀的原因,除了我们自己的努力之外,华洋谈得最多的,就是他的导师:“我的导师是一位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的学者。对于学生,他反对“60分万岁”。虽然导师很严格,但是学生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觉得我会更快地产生成果。因此,我认为严格要求对老师有好处,学生也应该明白,毕竟最终受益的是他们自己。”

“对我来说,参与导师的研究项目是发现研究问题的有效方式。导师将每周选择一天与研究小组的教师一起,针对本周实验的进展、遇到的问题和分析的数据,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提炼创新点和开拓思路。这将为我们提供发表小论文的基础,并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学位论文的框架。然后我们可以轻松地完成学位论文。”杨桦补充道。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马陆亭认为,“严整论文”实际上是对那些被导师过度“压榨”去做功课或“放羊”的研究生的纠正,回归到研究生教育应有的学术训练和教育标准。“研究生阶段应首先以完成其教育任务为基础。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所以它需要经过必要的科学训练,以及道德修养的教育等等。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参加一两个研究项目作为练习也是有益的,但这也需要“学位”。我认为,加强研究生管理,首先要把学位论文和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作为重要的培养环节。我认为这有利于学生的培养和国家科学研究的发展。”

强有力的管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有待澄清

《通知》还提出了建设高素质辅导员队伍的方案。当被问及作为研究生导师是否感到压力更大时,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王表示,会有压力,但他也预计导师的职责会更加明确。“研究生导师应该明确他们的职责,知道他们应该和不应该做什么。我会每周组织周会,让学生报告遇到的问题,并给予指导。我还将为学生的实验和研究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维方法提出建议,并为他们的下一步实验制定更好的计划。此外,我将每月抽出一天时间为学生提供非专业指导。现在许多学生缺乏长期目标。我会举出优秀人才的例子来激励他们,帮助他们分析未来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引导他们做好准备。此外,他们还会关心自己的家庭和日常生活,向学生强调安全问题、学术道德和科研规范。”

“我认为教师应该‘能够管理,敢于管理,并管理好’。首先,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在准备比赛的关键阶段,我有时会和我的同学在实验室加班到半夜,指导他们。学生们会感到丰收了。他们制造的机器人在比赛中表现出色,还会给我发手机视频。我曾经指导过一名博士生,他在工作五年后接受了再教育。起初我发现他的基础相对较差,所以我为他量身定做了一个适合他情况的训练计划。这让他觉得自己每年都有收获,并树立了信心和主动性。他现在还记得那段时间,仍然觉得很难忘。然而,现在确实有很多学生的想法。例如,老师严格要求学生。是“挤压”吗?如何定义它?我也可以在网上看到一些“过度的权利保护”,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我仍然需要成为一名教师。”王对说道。

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刘亚民曾指出,目前各高校实行的“导师负责制”仍处于探索过程中,尚未形成公认的科学模式,研究生导师的权责也没有明确界定。一些学校利用经济利益作为杠杆。研究生导师必须首先争取项目和资金,然后用项目资金为研究生支付各种费用。一些学校在强调教师责任的同时,却忽视了教师的权利,最终“掏空”了教师的责任。为了从根本上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有必要根据研究生教育的实际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对研究生导师给予适当、明确的角色定位,并赋予他们相应的权利和责任。

马陆亭认为,导师的作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无论是对硕士生还是博士生,无论是学习方法的训练、课程选择的指导,还是参与科研项目的领导,导师在让学生参与科研合作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师生关系的复杂性在于,各种科学研究项目和导师是非常不同的。学生的个人能力、学术热情和研究生的考虑程度也不同。有时,导师和学生会出现“随意”的现象。有时,他们带来的学生是优秀的,而其他人则不满意。因此,可以通过制度设计进行调整,如建立一个“导师小组”,由三至四名导师共同辅导学生,其中一人直接负责,从而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相对公平的看法,更全面地把握学生的特点。因此,仍然有必要通过更好的制度设计来规范研究生培养,这不仅鼓励创新,而且有一个标准化的界限。只有这样,人才培养质量才能相对稳定。”

刘亚民指出,为了加强对研究生的管理,导师除了“责任”之外,还应该有“权利”。他们还应有权*招生、设置学习课程和调整学习进度、控制教育制度、控制研究生培训费用,并参与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建设。王还说:“一方面要注重培训的质量和标准,明确教师的职责,严格管理;另一方面,在建立僵化的制度的同时,每个具体的学生都应该有一个个性化的培养方法,而分散的部门也应该把权力下放给辅导员,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细流——建立多出口多渠道分流机制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多的观点认为,《通知》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但制度措施与具体的培训过程相关,如导师考核、出口管理、课程体系优化等。,还需要进一步细化。

杨桦希望每个环节的时间节点会更清晰。如果每一个环节的训练强度增加,每一个环节都更加清晰,学生自然会被引导更加专注于科学研究。建议精简硕士生和博士生的课程,注重学科方法的培养,引入更多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参与更多的学术活动,更有利于与同行交流学术成果,促进学术进步

马陆亭认为,系统设计还应该为没有能力完成学位论文的学生提供一个合理的“出口”。因为博士论文培训不再是被动的任务,很多工作需要独立完成,导师只能提供方向指导。的确,有些学生因为思维能力差而达不到标准,但他们需要在规定的年限内毕业,所以他们的导师压力很大,一定程度上会有“流失”。因此,希望该系统可以设计为将来出口。在完成研究生课程后,可以颁发标准证书,使雇主能够承认他们完成了一些教育环节,并有相应的学习投入,从而使不适合的人有尊严地退出培训机制。“因此,出口更多实际上有利于标准化。它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而且真正保证了学术论文的高质量。这也是对真正认真从事学术研究的学生的认可,也是教育公平的保障。”

马陆亭还补充说,研究生培养质量突出的部分原因可能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无法跟上”社会观念的变化。“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我们经历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即将进入大众化阶段。在这个教育时期,我们还没有完成从文凭社会到能力社会的转变。公众,尤其是雇主,仍然被困在“文凭社会”的逻辑中。在此期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刚性的系统,有更多的“出口”和更多的渠道,以便选择者能够认识到有一个门槛,尝试失败,并有一个体面的退出机制。严格执行该制度实际上保护了高等教育和个人的声誉。一方面,它引导人们做出理性的选择。另一方面,让公众对高等教育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