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指南

“身份证”让文物“活”起来

科普小知识2023-03-11 11:10:45
...

17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做客人民网文化频道,接受记者专访,介绍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最新情况。

据介绍,去年4月开始,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目前,国有单位的可移动文物普查已基本完成,本月起正式开展文物采集认定,并对已有的资源进行导入审核。

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物质文化遗产又分为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包括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村镇等,可移动文物包括国有馆藏文物和民间收藏文物。

我国可移动文物种类丰富、数量庞大、价值突出、收藏体系日益多元,但是由于组织、技术等多方面限制,存在着数量不清、保管状况不明等问题。2013年4月,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

完成文物名称、类别、保存状态等14项信息的登录

宋新潮介绍,本次文物普查的对象界定在国有单位,包括了“党政军”、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全国共有150万余个。普查的范围确定以1949年为分界线,1949年(含)以前包括珍贵艺术品、工艺美术品、重要古籍、文献资料、手稿,反映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有关的代表性实物以及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化石标本;1949年之后包括国有博物馆收藏的重要实物资料、艺术品、民族民俗文物,纳入到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禁止出境的已故著名书画家名录的代表作等。

以申报一件可移动文物为例,申报单位首先把被认为是文物的物品报到县级普查办,经过审核之后,再依次报到地市级普查办、省级普查办和国家普查办,一个文物至少经过5—6次专家鉴定,个别存有疑问的文物可能进行现场鉴定,但是大量审核是在网上进行的。

宋新潮打比方说,普查登录的文物要完成文物名称、类别、保存状态等14项信息的记录,相当于给文物上了“身份证”。

据国家文物局近日公布的普查最新情况,目前对150万余个国有单位是否存在文物基本完成了调查摸底,这是不改变保管现状和所属权的现状调查。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