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建立国家应急科普机制势在必行

科普小知识2021-11-22 20:34:05
...

新的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影响着数亿人的心以及最高*的心。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它不仅显示了中国强大的动员*优势,中华民族应对灾害的前所未有的凝聚力,也显示了*和公民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一些不足。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制定了《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各项应急预案。党的十九大后,成立了应急管理部门。总体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但从预防和科学应对的角度来看,尚未建立有效的应急科普机制。

在我国,应急科普工作主要从属于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并随着其发展而发展。早在2003年非典事件后,中国就开始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成立于2006年。2018年,国务院实施部门机构改革,重组应急管理部门,强化国家应急总体规划的规划能力。到目前为止,中国应急管理已基本建立起以*统筹规划和指导、地方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灾后恢复重建机制。初步建立了国家应急平台系统,建立了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和国家应急广播中心,建立了网络舆情和各类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系统。

随着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应急科普越来越受到重视。2017年,科技部和中宣部联合制定的《全国科普和创新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明确强调应急科普能力建设问题,要求各级*及时解读、释疑解惑,做好环境污染、重大灾害、气候变化、食品安全、传染病、重大公共安全等社会热点和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同时,要结合重大科技热点事件,组织媒体和科学家共同解读相关领域的科学知识,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和科学理解社会热点事件。对于涉及公共卫生和安全的项目,将建立面向公众的科学听证制度,以扩大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重大科技决策的权利。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各级*正在对应急科普机制进行有益的探索:一是探索和建立各种应急科普常态化平台。例如,一些地区设立了紧急科普场馆、广播电台或电视节目。以这些平台为基础,结合本地区容易发生的热点舆论或突发事件,定期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第二,加强新媒体在应急科普中的应用。面对热点舆论或热点事件,许多地方*积极利用传统媒体和官方网站、*微博等新媒体创新应急科普方法,效果明显。第三,关注应急科普的民生价值。一些地方*积极为专家和公众举办“面对面”活动。围绕与普通百姓密切相关的民生热点和焦点问题,利用科普形式提升人们的科学素养和生活生产技能,进一步展示应急科普的重要应用价值,增强人们的获取意识。

虽然应急科普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部门的重视,应急科普能力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总体来看,还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体系机制。在以下领域表现突出:

一是应急科普顶层设计不完善。应急科普是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应急科普有其独特性,如时效性、有效性和权威性。虽然目前我国各级*和职能部门相继建立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管理体系,但在应急科普工作层面却没有相应的管理机制和工作机制,导致缺乏权威的应急科普平台发挥舆论引导、及时辟谣、稳定人心的作用,使公众能够科学应对地震、台风、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等突发事件。

二是应急科普主体缺乏协调。应急科普的参与者一般包括*、科学界、各种媒体和公众。目前,应急科普工作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表现为*、科学界和各种媒体的频繁越位或缺位。例如,科学家的缺席和错位导致一些媒体充当科普内容的生产者,发布不科学的信息。*组织职能的缺失也可能导致应急科普的分散和分散,难以形成合力,甚至导致媒体和科普工作者之间的内讧,引发更大的社会疑虑和恐慌。

第三,应急科普的内容资源相对分散。目前,对于应急科普,我国缺乏系统的专题科普内容资源库建设,尤其是网上应急科普资源网站建设。以网上应急科普资源建设为例,目前大多数科普内容资源分散在各大网站上,科普资源显得开放和流行。然而,由于公共检索能力有限,许多高质量的应急科普资源被闲置或浪费。

建立有效的应急科普机制有助于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应将其纳入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从组织、技术和机制上形成有效的应对体系。迫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和完善应急科普机制:

一是完善应急科普顶层设计。建立权威有力的应急科普平台,完善应急科普相关政策法规。在当前各级*应急管理计划中,应急科普工作计划应予以补充,应急科普工作应纳入*应急管理能力评估范围。推动地方各级*制定科普应急预案和科普热点实施细则。条件成熟时,我们将把应急科普纳入法制化轨道,探索制定《国家应急科普条例》。结合《国务院关于*应对公众意见的通知》要求,地方*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明确了应急科普机制建设的相关责任主体和工作机制,从法律层面保证了应急科普工作的有序开展。

第二,在应急管理部门设立科普委员会。一是建立领导机构。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设立应急科普中心或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各级应急科普工作。第二是建立一个工作组织。建议国家应急管理部门和中国科协联合成立科普委员会,各级*和同级科协应成立相应的科普委员会。各级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将担任委员会主任。他将负责挑选相关的科普专家、社会学家、传播心理学家和该地区知名媒体的代表作为成员,汇集各领域的科普专家,形成科普专家库。在紧急情况下,科普委员会负责研究和咨询社会热点科学问题,联络和协调图书馆专家开展应急科普服务。

第三,加强突发公共科学事件热点的发现和预警。建议在*舆情管理系统中嵌入类似科普热点的检测分析模块,通过自建舆情分析系统或外包市场舆情分析机构提供的服务,探索基于大数据的科学热点动态监控,及时向*部门发出突发科普需求预警,以便及时响应。

第四,建立供求对接机制,开展精准科普。推进“科普中国”网站建设。整理现有各种高质量的科普内容,建立类似“*”的在线科普资源库,按照主题进行分类和编辑,形成公众可以按需在线搜索的科普“信息中心”和“数据超市”。各级*可以根据本地区容易发生的事件,建立应急科普官方网站,推广日常预防科普内容。同时,针对突发公共事件,我们倡导建设微信、微博、公众号、新闻客户端等网络媒体传播矩阵,开展网上直播、网上对话等互动应急科普,将公众科普需求的网上表达与科普服务有效对接。

(王明,湖南科技大学副教授,郑念,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本文是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2020年的课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