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普文章

台州市椒江区

科普小知识 2021-07-20 11:34:34
...

椒江,位于浙江沿海中部台州湾入口处,旧称“海门”。1981年建立椒江市,为浙江省第一个县级市。1994年8月,国务院批准台州撤地设市,行政中心移设椒江,椒江撤市设区,成为台州市主城区,市委、市*驻地。全区陆地面积28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604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1.4公里,下辖8个街道、1个海岛镇、1个农场和1个渔业总公司,2010年末全区总人口为50.92万人。

中文名称:椒江区

外文名称:JiaojiangDistrict

别名:海门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浙江省台州市

下辖地区:8个街道、1个海岛镇、1个农场。

*驻地:海门街道青年路

电话区号:0576

邮政区码:318000

地理位置:浙江省中部沿海地区

面积:280平方公里

人口:53.92万人

方言:吴语-台州话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戚继光纪念馆,海门老街,大陈岛

机场:台州路桥机场

火车站:台州站

车牌代码:浙J

高等院校:台州学院、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站:台州客运总站、七号码头车站

行政代码:331002

1、椒江简介

一、自然条件优越

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7℃,活动积温6300℃·日,降水量1500毫米,日照总时数1900小时。最热月平均气温28℃,最冷月平均气温6℃。适宜多数喜温果木生长,全年无休耕期,为传统农业三熟制地区。椒江是浙江省第三大河流,辖区即以此为名。流域总面积6290平方公里,干流全长197.7公里。境内河口段长11.7公里,江面宽900~2000米。出海口称牛头颈,两山夹峙势成关隘,故古称海门。


椒江区

境内以海积平原为主,占总面积65%,平原上间布小山陆屿,山在城中,树木茏葱,融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孕育出独特的城市风貌。大江贯城而过,形成天然良港,向以得舟楫之便,富山海之利,有"台州六邑咽喉"之称。沿海滩涂漫漫,海域辽阔,海洋自然资源富饶。大陈渔场为东海第二大渔场,计有鱼类、甲壳类、软体类和贝藻类300余种,昔以盛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墨鱼四大经济鱼类著称。海域环境良好,近年发展海洋养殖,出产的大陈黄鱼已成为著名品牌。

二、人文历史悠久

在新石器时代,椒江就有古人类居住,在山麓带从事原始渔猎生活。先秦时期,统称"越"地,属闽中郡。公元前85年,即西汉始元二年,在章安设立回浦县,同时为东部都尉治所。属会稽郡,隶扬州。辖境大致相当于此后的温州、台州、处州三府。东汉建武(25~56)年间,改回浦县为章安县。阳嘉元年(132)农民起义军曾旌攻克章安,朝廷下令浙南各县驻兵防守,为中国历史上沿海地区始有地方驻防军队的最早记载。三国吴黄龙二年(230),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军士万人,由章安港出发远航夷州(今*),经年而返。留下了中国历史上大陆与*交往的最早文献记录。太平二年(257),在章安设临海郡。公元3~6世纪的两晋、南北朝,是章安古郡最繁荣的历史时期,在这三个多世纪中,章安作为浙东南沿海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港埠兴旺,人文荟萃。佛教文化始传入境内,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创始人之一灌顶和尚,即为章安无碍寺出家的僧人。唐武德八年(625),章安县并入临海,此后章安不再设县。但仍为沿海重要港埠,乾符四年(877),日本商人曾从章安港装运香药等货物外运。章安出产的姜也运销外埠,被作为优质中药材载入本草药典。宋时期,海洋捕捞业和盐业进一步发展,盐业生产已成为主要产业,海洋捕捞向浙北拓展。西山、东山、栅浦等地开始形成街市。与日本、朝鲜等国的海上贸易往来逐渐兴旺,建炎元年(1127)在章安设"市舶务",专营港口管理和税收等事务。四年(1130),高宗赵构从舟山移驻章安,并游览枫山清修寺。此外,宋代的著名女词家李清照、民族英雄文天祥等,都曾至椒江。元时期,以朝廷漕运为背景的海运业迅速发展,在岩屿设立海运千户所,与椒北的章安港均为漕运海船驻泊和装运大埠。同时葭沚和栅浦等地也是福建货物的集散地之一。至正八年(1348),黄岩方国珍起事,义军出入椒江沿海,在中国东南率先揭起反抗元王朝的大旗。明代初期,因倭寇为患,朝廷下令"海禁",沿海经济受到较大打击。洪武二十年(1387)筑海门城,二十八年(1395)又筑前所城,皆为军事卫所建置。明弘治(1488~1505)间,筑成最早的一条海塘--丁进塘,之后在数十年间又相继筑成两条海塘,围垦海涂10万亩。自此揭开椒南平原500年开垦海涂的历史。明嘉靖(1522~1566)间,连年倭寇入侵,并一度盘踞大陈,登陆海门,占领栅浦,四处流劫抢夺。沿海军民奋起自卫,朝廷亦遣兵追剿。参将戚继光率"戚家军"数次驰援,驻守海门,终于荡平剧寇。座落东山西麓的"戚继光庙",是全国著名的抗倭纪念古建筑遗存之一,也是椒江最具历史人文教育意义的古迹。公元17世纪中叶的明清鼎革之际,沿海数为拉锯之地。顺治三年(1646),明鲁王朱以海驻跸海门。八年(1651),清兵在海门港集结,前往舟山围击明军。十二年(1655),因郑成功游弋海上,清廷禁民出海。此后,郑成功部屡攻海门。十八年(1661),清廷又下令迁界,海门沿海居民*内迁30里。至康熙三年(1664),明军将领张煌言被捕,浙东南坚持19年之久的抗清运动始告寂然。清代自康熙二十二年(1683)解除"海禁"以来,沿海经济迅速恢复。时在葭沚设立"海关"机构,后迁海门,称"台大关"。并加强海防建设,大力兴修水利,筑塘围垦,开发沿海滩涂资源。又从18世纪中叶起,葭沚商埠渐兴,一度形成闽货的主要集散地。同时,台州列岛得到进一步开发,大陈形成浙东沿海岛屿最兴旺的渔业集镇,居民最多时达万余人。清末,海门港正式辟为商埠,于光绪二十七年(1910)建立最早三安川码头,开通椒江至上海、宁波、温州等客货航线,并创办各类实业。货商毕集,市场兴旺,成为台州最繁荣的港埠。至民国间,遂有"小上海"之称。


椒江区

三、改革开放前沿

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开辟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椒江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拨乱反正,以农村改革为先导,推进其他各项改革。发扬团结奋斗、锐意进取、努力拼搏、勇于开拓精神,创造出具有椒江特色的股份制、非公有制等经济模式,逐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成为沿海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之一。

1980年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营*改革全面铺开,此后经逐步调整,形成以"包干到户"或"包产到"为主体的多种农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同时,在国营及城镇集体工业企业中推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建立和完善以承包为主要内容的多种形式经济责任制,逐步改变往日吃"大锅饭"的状况。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分流,多种经营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84年,椒江市委、市*贯彻台州地委提出的"台州经济翻两番,乡镇企业挑重担"的战略决策,乡镇企业很快发展为椒江经济的半壁*。如九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上升为中国医药行业中最大规模的乡镇企业。

1983年11月,国务院批准海门港为国轮外贸运输业务港,此后又批准对外轮开放。80年代建成投产的台州发电厂,成为全省最大的火力发电厂。电力、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改善了投资环境,为椒江外向型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1988年3月,国务院批准椒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促进了椒江经济迅速向外向型转变。

在改革开放中,椒江广大*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进行了富有实效的探索。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走出了一条以股份合作为主要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路子。1984年,前所镇渔业二大队突破旧核算制度束缚,将渔船等生产资料折让给渔民,由个人自愿组合实行合股经营。此后在渔区普遍推广,并渗透到各行各业。这种新经济模式的运行,极大地增加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如椒江农民以股份合作形式建造的三星级宾馆凤凰山庄,成为有较高品位的涉外企业。

椒江的企业改革起步较早。1979年从改革商业流通*开始,逐步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形式并存与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的流通*。同时从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入手,致力于理顺国家和企业、企业和职工的关系。1986以*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为标志,椒江的改革开放进入了全面建立*市场经济*的新阶段。形成改革与建设共同推进、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世纪之初,万象更新,区委、区*围绕的战略目标是:发展大工业、开发大港口、构筑大交通、建设大城市。

四、经济活跃地区

椒江是浙江中部沿海经济活跃地区,改革开放以来,连续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全区团结拼搏,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奋发有为,创造了辉煌的业绩。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306.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80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137.77亿元,增长11.9%;第三产业增加值156.96亿元,增长13.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22∶45.75∶51.03调整为3.85∶44.94∶51.21。人均生产总值60510元,比上年增长11.3%。

五、海港新城

椒江作为台州中心城市的主要城区,区委、区*按照"拓展东西、连接南北、改造旧城、塑造景观"的建设思路,坚持以市场经济理念,做好经营城市这篇大文章,最大限度地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把修筑标准江堤作为重新描绘椒江新蓝图的契机,展开旧城改造、医化工业园区、东部农业综合开发等一系列重点工程建设。以一体户为路径,加快城乡基础设建设步伐,台州中心大道椒江段、经济适用住房、*中心渔港等工程建设扎实推进,解放南路区块一期回建,海门老街保护性改善已完成并顺利开街,园林城市建设通过升级验收,新增绿地25万平方米,新增14家市级园林式单位和3个市级园林式小区。对13个示范村、46个整治村进行了规划,其中40个村整治已经完成,建立大陈岛开发建设管委会,大陈岛开发建设有序推进。

椒江这几年城建累计投入近50亿元资金,分别建立了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公司、交通投资公司、大桥实业有限公司、水利投资公司、土地储备公司、以投资公司作为工程项目的业主,用企业方式进行项目的筹资、建设、开发、经营,建立了"借钱、用钱、生钱、还钱"的新机制,并采取合资、独资、股份等形式,吸引各种经济组织和个人参与投资建设。几年来,椒江区通过对城市的精心经营,实现了城建和经济新的飞跃。

2、自然地理


椒江区

椒江位于东经121度21’24"~121度32’02"(最东岛屿处121度55’10"),陆域界北纬28度34’25"~28度46’53"(最南岛屿处28度23’24")。东濒大海,西接黄岩,北界临海。陆域东西宽18.8公里,南北长23.0公里。海岸线长22.7公里。总面积343.5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263.49平方公里,海岛面积1496平方公里,滩涂53.2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00平方公里,椒江水域16.89平方公里,内河水域面积59.24平方公里。

椒江区域属浙东最大的温黄平原北部。地貌主要类型为沿海海积平原,占土地总面积的65%。余为低山丘陵、滩涂和海岛。属中亚热带季风区,气候受海洋水体调节,较同纬度内陆地区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降水丰沛,热量充裕且雨热同季,夏鲜酷暑而冬无祁寒。年平均气温17.0C,1月份平均气温6.1C,7月份平均气温27.8C,无霜期257天。灾害天气向以台风侵袭为大患,从清顺治十五年(1658)至1990年三百余年间,造成严重危害的大风暴潮记载就有30余次。椒江将辖区分为椒北水系和椒南水系,有主干河道82条,总长度359.24公里。除椒江系自然河流外,平原河流大多由人工开凿而成,呈纵横经纬格局,灌溉方便,一派江南鱼米之乡景象。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2.624亿立方米。亚热带近海水产丰富,有鱼类、甲壳类、软体类等150余种。

3、历史沿革


椒江区

椒江区位于台州湾入海处,为台州市中心城区,台州市*驻地。

原名海门,1981年建市,以与江苏海门县同名而改称椒江,以椒江横贯市域而名。

区以椒江之隔,而分为南北两片。其历史、语言、文化、民情风俗有着明显差异。

椒北章安,有其久远的历史。西汉始元二年(公元前85)置回浦县,治设章安。东汉建武年间(25~56),改名为章安县。其辖区相当于今温州四县、台州四县及处州、松阳等地。吴太平二年(257)于章安置临海郡,辖章安、临海、始平、永宁、松阳(安阳)、罗阳(安固)、罗江县,相当于今浙东南和闽北的大部。隋开皇九年(589)废临海郡,置临海县。十一年,县治迁往大固山,章安地入临海县。其后,章安便一直未能复兴。

南岸于唐以后渐兴,先自三山、栅浦,渐移至葭沚、海门。

海门地处椒江口,因江北之小圆山和江南之牛头颈山对峙,状如大门而得名。明洪武二十年(1387)筑城设卫,以御倭寇,始称海门卫。嘉靖三十六年(1557)设台金严参将,首任参将戚继光。清顺治十一年(1654),移定海镇驻海门(十三年改台州镇,康熙二年改设水师右路总兵官,八年改为黄岩协,九年改镇守宁台总兵官,十五年改水师提督,十九年复改海门镇总兵官,后镇移黄岩,称黄岩镇),在此前后,设临海县丞衙门于海门。十八年(1661)清廷颁布禁海令,沿海居民内迁,海门设台寨驻兵,仅留少数居民。康熙二十二年(1683)开海禁,复置。道光二十三年,移台州同知衙门于葭沚,以加强对沿海的统治。光绪二十年(1894)开埠通商,发展成为商埠。1928年建临海县海门区。1934年,浙江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海门。1941年4月因日军窜扰而迁临海。1949年6月海门解放后,建为台州专员公署直属海门区,1954年改为温州专员公署直属海门区。1956年3月直属区撤销,改为黄岩县海门区,始属黄岩。1980年7月由黄岩县分出,建立海门特区,1981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椒江市,为浙江省第一个县级市。1994年设台州市于椒江,遂撤椒江市,为台州市椒江区。

4、行政区划

章安西汉时建回浦县,辖境相当于今台、温、处3府。隋开皇十一年县裁,归属临海县。海门、葭沚宋始属临海县明化乡。北宋为明化乡青令里、智信里,南宋为明化乡孝逊里、钦田里。元改乡、里为都、图,海门、葭沚约为三十八至四十都。清雍正四年(1726),改称乡庄。海门、葭沚为明化乡赤山东、赤山西、海门、栅浦、家子(葭沚)、三山6庄,合34村。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后,建立海葭镇,下辖葭沚、海门、赤山东、赤山西、栅浦、三山6乡。

民国24年,建立临海县海门区。


椒江区

1949年建立台州专署直属海门区,下辖海门、葭沚、三山、山东、涌泉、玉岘、章安、前岸8个乡镇。1950年3月,涌泉、玉岘、章安、前岸划归临海县管辖。6月,葭南、山东、三山3个乡划归黄岩县管辖。1952年11月,临海县老鼠屿划归海门,翌年6月建立椒江乡。1955年4月大陈岛划归海门,建立办事处。

1956年3月,撤销直属海门区,划归黄岩县管辖,为黄岩县海门区,辖海门、葭沚、大陈3镇。

1958年10月,海门、洪家两区合并建立海门人民公社。下辖海门、葭沚、大陈、洪家、东山、西山、界牌等7个大队(管理区)和1个渔业专业大队。1959年8月,改为黄岩县人民委员会海门办事处。1960年初,原洪家区划出,5月,大陈镇从海门划出,海门办事处下辖海门镇、葭沚镇、栅浦、椒渔等人民公社。6月,改为海门人民公社。

1961年6月,撤销海门人民公社,恢复海门区公所,下辖栅浦、葭沚、海门、椒渔4个人民公社。

1969年改为海门区革命委员会,1979年5月撤销区革命委员会,恢复区公所。

1980年7月,建立海门特区,同时划入黄岩县大陈镇、山东公社及临海县前所公社。1981年7月改设椒江市。

1982年1月,划入黄岩县界牌公社和临海县沿海公社。

1984年12月,划入黄岩县三甲区及所属三甲镇、下陈镇、甲北乡、水陡乡、石柱乡、沙北乡、椒江农场和洪家区及所属洪家镇、灵济乡、兆桥乡、东山乡、西山乡;临海县的章安区及所属章安镇、梓林乡、杨司乡,杜桥大汾乡的五四、七年、横蒋、横西4个村和涌泉区所属的黄礁乡。1985年7月,增设前岸乡。

12月,建立葭沚区,辖葭沚镇、栅浦乡、界牌乡、山东乡、椒渔街道办事处。

1986年4月,撤海门镇,设立海门办事处,辖椒东、椒南、椒西三个办事处。

1992年5月,撤区并乡建镇,撤三甲区,由三甲镇、石柱乡、甲北乡,设立三甲镇,划下陈乡、水陡乡、沙北乡,设立下陈镇。撤洪家区,由洪家镇、灵济乡、兆桥乡,设立洪家镇。划东山乡、西山乡,设立东山镇。撤章安区,由章安乡、梓林乡、杨司乡,设立章安镇。黄礁乡独立建制。划前所镇、沿海乡、前岸乡,设立前所镇。大陈镇不变。撤海门街道办事处、葭沚区,分设为海门街道、白云街道、葭沚街道。至此椒江市辖三个街道、7镇、1乡。

1994年8月,撤椒江市,设为台州市椒江区,为台州市主城区。

2001年11月,撤洪家、东山、三甲、下陈、章安、前所6镇,设为洪家街道、三甲街道、下陈街道、章安街道、前所街道,原东山镇并入葭沚街道、撤黄礁乡,并入章安街道。

2003年,椒江区下辖海门街道、白云街道、葭沚街道、洪家街道、下陈街道、三甲街道、章安街道、前所街道、大陈镇、椒江海洋渔业总公司、椒江农场。

5、人口民宗

境内为汉民族聚居地区。人口继续保持较低的增长水平。2010年末,全区总人口50.92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0%。其中,男性人口25.75万人,女性人口25.17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0.6%和49.4%,男女性别比由上年的102.7∶100下降到102.3∶100。全年出生人口5709人,出生率为11.27‰;死亡人口2759人,死亡率为5.45‰;人口自然增长率5.82‰。

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总人口251100人,其中满族2人,回族6人,藏族1人,瑶族1人,壮族1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总人口365844人,其中回族16人,藏族1人,苗族1人,壮族4人,朝鲜族1人,满族4人,另有*大和族入中国籍1人。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总人口462846人,其中蒙古族12人,回族63人,藏族3人,*4人,苗族368人,彝族59人,壮族48人,布依族107人,朝鲜族3人,满族31人,侗族68人,瑶族7人,白族11人,土家族103人,哈尼族2人,傣族2人,黎族1人,傈僳族3人,佤族2人,畲族31人,水族5人,土族7人,其他少数民族5人,其他未识别的民族13人。

6、旅游资源

红色旅游


椒江区

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解放一*岛战役纪念地:

该景区位于台州市椒江区,已列入国家100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单,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景区由解放一*岛烈士陵园、一*岛登陆战纪念馆、大陈岛、一*岛等景点构成。整个景区分为市区块与海岛块。

解放一*岛烈士陵园区:

位于台州市椒江区枫山北麓,*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04年被国家旅游局列为红色旅游基地,05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列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主要建筑物有一*岛登陆战纪念馆、陈列馆、纪念塔、烈士桥、将军碑林、烈士墓群、战斗场景大型浮雕群雕等,平均每年接待的扫墓和参观者约10万人次,是椒江城区主要旅游景区。

解放一*岛登陆战纪念馆:

投资1500万元人民币,建筑面积5138平方米,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布展面积2800平方米。游客们可以通过馆内的展板、模型和大型沙盘以及多媒体三维实战模拟电影等了解当年解放一*岛战役的全过程。

该景区风景秀丽、主题突出、功能齐全、建筑别致、气势宏伟,是优良首选的藉旅游寓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之旅”上乘线路。

大陈岛:

一*岛:

位于台州湾大陈列岛外,以"一*登陆战"而闻名海外。1955年1月18日,我陆、海、空三军参战部队密切配合,灵活机动,英勇作战,仅用两个小时,就全歼岛上*守军1000余名,攻下了被美蒋喻为“反攻大陆大门”的一*岛。一*岛战役作为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次三军联合作战永载史册。

现岛上遍布战壕,构筑有永久性和半永久性碉堡154个,分三道防御阵地,火力交叉,而岛岸又多陡壁,海面开阔。该役之壮,于今虽已岁月远逝,但仍常有游人上岛寻访故地。

休闲度假游

东海明珠——大陈岛:

椒江区大陈岛位于浙江中部台州湾东南洋面,由上、下大陈等29个岛屿组成。总面积14.6平方公里,距台州市区29海里。是国家一级渔港、省级森林公园和省海钓基地,岛周海域是浙江省第二渔场,鱼汛期,岛四周干帆云集,桅樯如林,入夜,渔火万千,蔚为大观。素有“东海明珠”之美称。

大陈岛气候宜人,景观奇绝、海产丰盈、自然条件优越,尤适游客“游海岛、观海景、钓海鱼、吃海鲜、玩海水”,是人们观光、休闲、娱乐、垂钓的好去处。夏秋季为登岛旅游的黄金季节。从1991年起,已多次举办“海钓节”。

岛上森林覆盖率达56%,年平均气温16.7°,具有典型的冬暖夏凉的亚热带气候环境。,由于潮汐、洋流、风流和海洋生大陈岛岛礁四周栖息着众多的石斑鱼、黑鲷、梭子蟹、七星鳗、虎头鱼等享誉海内外的鱼类生物种群,是我省第二大渔场。其浪通门养殖基地是我省目前以大黄鱼、鲈鱼、真鲷等海珍品养殖为主的最大的深水网箱养殖基地。

大陈岛和一*岛上还有丰富厚重的人文景观。有1955年一*岛战役时留下的大量战争遗址,有青年志愿垦荒队员留下的垦荒史迹和纪念碑、*纪念室以及风力发电机群等。,还有古文化遗址和海神宗教寺观,如天后宫、渔师庙等。

就餐:岛上海鲜让人垂涎欲滴,其中尤以虾蛄、大陈鲍鱼—石鳖、牡蛎、石斑鱼、岩蒜、佛手、岩头老虎鱼等特色海鲜肉鲜味美。岛上望海饭店为当地旅游部门授牌的“旅游推荐饭店”,其它酒店或岛上渔民自开饭店,也均价廉物美,各有特色。

游客参与性项目:游泳、出海钓船、海滩拾贝、捉蟹、抓泥螺、军事拓展训练。

海门老街

历史悠长,是集人文景观和商业休闲为一体的主题街区,现存多为清未民初所建。此街南北走向,南接中山东路,北至江滨路,原街长470米,今留存有225米长,宽约6-8米不等,石板路面。南端为吊桥头,系繁华街口;北端有杨府庙,庙北牌楼,上书“海门关”三个大字。它曾是椒江(原为海门)最繁华的一条商业街,百来年前,老街店铺林立,商品琳琅,顾客如织,但随着时间流逝,岁月变迁,曾一度衰落。

现如今,踏着青石板,畅游一回老街,去感受一番老街当年的风貌,真是惬意无比。这儿是酒肆,那儿是茶馆,还有各家玉器行,打金铺,古玩店比肩而临。兴致所在,可以畅饮,可以叙旧,可以怀古,更可以淘宝。耳畔是余音绕梁的台州乱弹,身边是古朴雅致的建筑,眼前是古趣盎然的老街。似真似幻,百年时光,弹指一挥间。

台州海洋世界

是目前中国最高的、浙江省最大的海洋馆,也是全世界仅有的两个自上往下参观的海洋馆之一。它充分借鉴国内外大型海洋馆的建设运营经验,创造性地应用了许多全新理念,让你尽享海洋文化的乐趣。

台州海洋世界内设热带雨林馆、珊瑚礁生物馆、海底遂道馆、海洋风情馆、海兽表演馆、海洋嘉年华、海洋科普教室、水族实验室等八大部门。这里集聚了各种形色绚丽的海洋生物,超大型的展示,逼真再现水世界的缤纷精彩。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惊险刺激的人鲨共舞、动人心魄的万鱼争食、精彩绝伦的水中芭蕾、精灵可爱的海豹表演……您还能认识到许多来自异国的珍稀海洋生物,学到许许多多的海洋知识。

民营经济探秘游

飞跃工业城:

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发源地,台州民营经济展现了无穷的活力,椒江以其较好的工业基础,艰苦创业,体现自强不息的“台州精神”,涌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特色工业。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飞跃工业城,由被*誉为“国宝”的邱继宝一手创立,历经二十余载的艰苦创业,现已成为我国工业缝纫机行业的排头兵,并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产品远销全球。“飞跃”是中国民营企业奋斗的缩影和成功典范,是中国经济改革和开放的一个传奇故事,也是探究台州民营经济发展奥秘的首选之地。

吴子熊玻璃艺术馆:

堪称中华一绝的吴子熊玻璃艺术馆,由著名工艺美术大师吴子熊创办,是我国第一家玻璃雕刻艺术馆。为国家2A级景点、台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馆内陈列着吴子熊40多年来精心创作精品以及与*、*、乔石、李岚清、吴邦自西江昭帝始元二年始设回浦县,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台州的发祥地,三国以来一直是浙东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章安港是*首航出发地,是台州湾口最重要的海港,为章安发展成为台州最大的食盐转运中心发挥了重要作用。章安古街建于清朝,满街都是商店作坊,许多老字号粉墙台门,是章安辉煌历史的见证。有台州独一无二的百年老店“方万盛”药号旧址,名店“方鼎盛”南北货号,还有保存比较完好的府衙旧址、祠堂、牌坊,历史悠久的古木屋、老宅等古建筑。穿行街中,脚下饱经风霜的石板路,章安桥那被风化的桥面和桥两边残缺不齐的石阶,仿佛在告诉我们它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桥下的回浦水,依然在不停地流淌,映托着浙东南最古老的历史古郡—章安。

戚继光纪念馆:位于椒江城区东山西南麓,原为海门卫城隍庙暨戚公祠,始建于明代,今建筑为晚清重建。占地面积2010平方米,陈列面积640平方米,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自幼读书练武,十七岁袭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曾专任山东海上防御倭寇之职,后调任浙江台(州)金(华)严(州)参将,屯驻海门卫。在台州四年,转战台州各地,历经桃渚、海门、新河、太平等战,取得了九战九捷的胜利,大创倭寇。又四年,在讨平福建、广东的倭寇后,取得了抗倭战争的胜利,扫清了持续二百多年的倭患。海门人民为纪念戚继光的抗倭功绩,明代即于城隍庙戚家军驻兵处建立戚公祠,永奉香火。解放以后,党和人民*重视保护文物古迹,多次拔专款维修,1987年1月戚继光纪念馆得以修复开馆。

7、经济社会发展

2013年是我区克难攻坚、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全区上下在区委、区*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首善之区”为总目标,全力保增长稳运行,致力调结构促转型,着力优环境惠民生,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一、综合

据初步核算,2013年,全区生产总值403.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48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171.22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216.15亿元,增长6.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07∶42.69∶53.24调整为4.08∶42.40∶53.52。人均生产总值77506元,比上年增长6.5%。

价格水平涨幅趋缓。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8%;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5%,消费品价格上涨1.5%。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3%。

全年投入就业再就业资金866万元,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6%,帮扶5648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全区财政总收入57.13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4.22亿元,增长13.5%。地方财政支出26.60亿元,比上年增长5.7%。

二、城市建设

按照台州城市群构建战略的要求,全区以新型城市化为主题,实施“东扩南进、西延改中、跨江发展”战略。完善城市功能及布局,丰富城市内涵,不断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成为台州城市群的核心。

加快新区开发。以中心大道、台州大道沿线开发和东山湖建设为契机,加快环绿心等区块的发展;稳步推进下陈飞跃区块、洪家星星区块开发,实现与路桥、开发区的无缝对接。加快繁荣、桥东等西入城口区块开发,高起点、高品质推进城市化。

推进旧城改造。加快中心商务区块建设,把十字马路商圈打造成金融、商务的聚集地。推进环白云山区块开发,完成云西路区块改造。加快推进老城区东南片改造、青年路南块拔高、中山西路南片旧城改造、江滨公园西进、葭沚旧城改造等工程建设,启动横河区块改造。

三、农业

2013年,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1.30千公顷,比上年下降1.0%。其中,粮食播种面积6.68千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蔬菜播种面积3.49千公顷,比上年增长3.7%。

畜牧业生产平稳。年末生猪存栏6.24万头,比上年末增长8.3%;生猪出栏10.10万头,比上年增长9.4%。年末家禽存栏52.35万羽,比上年末下降15.0%;家禽出栏119.65万羽,比上年下降20.0%。全年肉类总产量1.17万吨,比上年增长3.0%;禽蛋产量6048吨,比上年增长5.4%;牛奶产量2754吨,比上年下降3.5%。

渔业产量稳中趋降。全年水产品总产量25.06万吨,比上年下降6.5%。其中,海洋捕捞产量24.69万吨,下降6.8%。

农业产业化不断推进。全年新增农业龙头企业4家,新培育市级规范化合作社14家、省级示范性农民合作社2家。农产品质量稳步提高,新增*无公害农产品5个,绿色食品7个,获省农博会金奖5个、森博会金奖1个。

四、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缓慢回升。全区全年工业增加值146.88亿元,比上年增长8.1%。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比上年末增加38家,净增上亿元企业3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2.25亿元,比上年增长7.8%。工业产品产销率97.0%,新产品产值率26.9%,分别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和1.4个百分点。

2013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42.68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利润总额25.90亿元,比上年下降2.5%。

建筑业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4.34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年末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75家;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786.5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2.9%;竣工面积630.0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0%。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区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5.23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其中,工业性投资64.43亿元,增长30.8%。剔除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核心区块和台州经济开发区后,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2.97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其中,工业性投资42.41亿元,增长26.6%。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36.98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商品房建筑施工面积711.19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2.5%;商品房竣工面积129.1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7.0%;商品房销售面积97.23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5.9%;商品房销售额99.68亿元,比上年减少8.0%。

重点建设项目快速推进。全年列入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6.00亿元。椒江二桥及接线工程、椒江至路桥机场公路改建工程(椒江段)、82省道复线椒江大桥至马鞍山段公路改建工程(椒江段)、台州市教师公寓等一批重点工程进展顺利。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17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1%。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23.49亿元,增长16.0%;零售业零售额155.33亿元,增长11.0%;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2.35亿元,下降4.6%。

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42个,年成交额113.52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消费品市场成交额104.59亿元,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8.9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5%和0.8%。年成交额超亿元市场达11个;其中,年成交额超10亿元市场5个。

七、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保持稳定。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39.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外贸自营出口30.7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3%。按出口企业类型分,外贸企业出口7.0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1%;三资企业出口2.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6%;生产企业出口21.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4%。

实际利用外资大幅增长。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18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3.8%。

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加快推进。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3058万美元,占全市的90.6%。

八、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5.85亿元,比上年增长8.1%。

全区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453.5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5%。其中,公路运输14.35亿吨公里,增长2.3%;水上运输439.15亿吨公里,增长11.9%。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周转量8.86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0.1%。其中,公路运输8.81亿人公里,增长0.1%。全年海门港货物吞吐量1608万吨,比上年增长0.4%。其中,集装箱吞吐量118万吨,增长5.4%。

全年邮电业务收入13.16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1.3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03.72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33.32万户。国际互联网继续快速发展,年末用户数达24.56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87万户。

旅游业稳步发展。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817.0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7.8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和6.7%。

九、金融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2013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610.5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4%。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99.6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9%。在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中,单位存款余额286.62亿元,增长6.5%;个人存款余额250.89亿元,增长12.7%。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04.3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3%;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489.1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27.12亿元,增长16.7%;中长期贷款余额157.94亿元,增长9.9%。

十、社会事业(教育和科学技术、文化卫生和体育、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3年,全区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为98.3%,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年末全区幼儿园62所,在园幼儿1.59万人;小学24所,在校学生4.00万人;初中12所,在校学生1.70万人;普通高中8所,在校学生0.83万人。教育质量稳步提高。高中段毛入学率达99.8%,十五年教育普及率99.0%,高考重点上线万人比和重点上线率均居全市前列。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区有职业中学4所,在校学生0.76万人,专任教师400人。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我区连续7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并被评为浙江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区。年末全区共有*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47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38家,九洲药业被评为*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全年列入国家创新基金项目2项,*火炬计划项目10项,授权发明专利118件。入选国家“千人计划”6人、省“千人计划”11人。新增省名牌产品1家、省著名商标2个。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相继举办了第十一届浙江省花之舞花艺大赛、绣都流韵暨全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新年音乐会和元宵猜灯谜暨广场联欢等文艺展演。浙江台州乱弹剧团被省政协吸收为艺术团成员之一;枫山大讲堂被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评为“先进社科普及基地”;“东山艺院”建成开院,并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书画名家工作室授予浙江台州教学基地称号。

文艺精品硕果累累,摄影《我的家园》、油画《给水就能活》、歌曲演唱《有爱就有力量》等14件作品获得省市级奖项;椒江儿童艺术剧团编创《闪闪红星》、《漂落的红领巾》等作品圆满完成了巡演及文化走亲任务。

文化“四下乡”任务全面完成。全年共完成送图书下乡14102册,送电影下乡3300场,送戏下乡123场,送展览下乡10场,极大地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

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8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2个。卫生机构年末床位2598张,比上年末增加113张。卫生技术人员5001人,比上年末增加259人,其中医生1790人,注册护士1905人。

体育事业再上一层楼。我区运动员参加国内外各类比赛表现不俗,有5名运动员进入全运会决赛,获得3铜;参加了13个项目的省级锦标赛,共获得12.5金2银7铜。“体育三下乡”力度加大,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年内新建32条健身路径,完成15个省小康体育村、3个省村级体育俱乐部、3个市农村体育示范俱乐部、3个市级全民健身广场的创建工作,辖区内每万人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4万平方米。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较低的增长水平,男女性别比有所降低。2013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52.33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9%。其中男性人口26.35万人,女性人口25.98万人,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由上年末的101.7∶100下降到101.4∶100。全年出生人口5024人,出生率为9.64‰;死亡人口2993人,死亡率为5.7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90‰。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23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707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9%和10.6%。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分别增长7.0%和8.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146元,比上年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546元,比上年增长12.9%。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0%,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0%。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8.5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56.02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全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78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4.87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1.22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9.41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23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8.8%、14.6%、5.5%、13.3%和11.4%。

城乡低保水平稳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分别由525元/月、380元/月提高到了580元/月、440元/月,低保医疗救助标准统一提高至60%。全年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1381万元,物价补贴35万元。

养老体系日趋完善。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养老机构17家,床位数3393张。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5家,农村星光老年之家150家,覆盖全区一半以上的社区和行政村。

残疾人帮扶、慈善事业稳步推进,广播电视、气象、档案工作和妇女、儿童及老龄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十一、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强势推进医化产业转型升级,全区列入医化整治的142个合成和发酵项目已全部完成停产退出;其中,26家企业已按时退出医化项目生产,基本完成了主城区告别恶臭的目标。海门街道、白云街道积极开展*生态街道创建工作。全区已创建完成市级生态街道4个,市级生态村136个。

8、“十二五”前景规划

“十二五”期间椒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构想是:到“十二五”期末,形成以信息基础网络(一网)为依托,电子政务信息港,经济贸易信息港,公共服务信息港,教育文化信息港(四港)为主线的“一网四港”的椒江区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体系,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建设覆盖为政务、企业、农村和公共服务的信息化应用系统,提升椒江区信息化规划、管理、决策、监管的科学化水平,促使椒江信息化综合指数在同类县区处于领先水平。


椒江区

“十二五”时期椒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

1)信息基础网络建设目标:“十二五”期末,椒江区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水平,信息化支持体系进一步完善。居民用户互联网宽带达20M,企业用户互联网宽带达100M,互联网普及率和家庭宽带普及率分别达到96%和90%,无线宽带(WLAN、Wi-Fi)人口覆盖率达80%,完成全区交互式数字电视网络改造,开通率达95%。与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组织保障体系、政策法规体系、社会信用体系、教育培训体系、信息安全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市场服务体系等相应形成,国民信息化素质教育成效显著,居民信息化知识、技能和应用水平显著提高。

2)电子政务信息港建设目标:电子政务信息港建设总体思路为,*门户网站作为*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以“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原则,以网站为载体,以信息公开和网上办事为核心,服务企业、方便市民。“十二五”期间,区级各部门应公开信息的公开率达到100%,95%以上行政许可项目实现在线处理。*内部信息化,应整合已有的*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完善办公室自动化系统平台,实现各部门内部数据共享,实现各部门协同办公,提升服务效能。

3)公共服务信息港建设目标:“十二五”期末,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化服务深入到社区和家庭,公共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全面推行“市民卡”工程,以一卡多用、多卡合一为宗旨,降低社会公共服务成本。建设“数字社区”试点示范,提升市民信息能力。建设完备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农村信息服务站覆盖率达到96%。同时,切实推动教育医疗、交通运输、气象预报、公共卫生、旅游信息和突发公共事件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4)经济贸易信息港建设目标:经济贸易信息港建设总体思路为,以提高椒江经济整体质量和企业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管理信息化为重点,加速信息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销售、管理等方面的推广应用。争取规模以上企业CAD应用超过80%,ERP(企业资源计划)应用超过65%,CRM(客户关系管理)应用率超过40%,BI(商务智能)应用率超过30%,达到集成应用阶段比例超过30%。“十二五”期间,以培育和形成我区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主导产业为抓手,以建设沿海台州战略为出发点,构建信息产业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主导产业良性发展的技术、人才与服务等支撑环境,做大做强信息制造业产业,创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制造业产品品牌。

5)教育文化信息港建设目标:教育文化信息港建设总体思路为,建设和完善教育城域网和校园网工程,教育综合信息网、网络学校、数字化课件、教学资源库、数字图书馆、教学综合管理系统、远程教育系统等资源共享数据库及共享应用平台系统;继续推进再教育工程,为各类人群提供多渠道的培训、就业服务,建设学习型社会;积极推进先进网络文化的发展,加快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电子娱乐等行业信息化步伐,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完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体系,使居民享受到高水平的娱乐和文化成果。

上一篇: 嵊泗县

下一篇: 德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