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科技成果凭什么实现“三级跳”

科普小知识2022-07-09 09:25:10
...

近年来,西南交通大学根据自身实践和尊重科研规律、尊重人才成长的原则,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积极推广科技成果,实现了*总书记要求的科研、实验开发和推广应用的“三跳”。

今年3月,西南交通大学参与了中国首个交通大数据国家实验室的建设。通过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技术研究平台的建设,解决了国内综合交通领域数据孤岛、多种交通方式协调能力弱、出行服务分散等突出问题。解决了。

与此同时,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团队发布消息称,中国第二代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已抵达上海,预计将于4月完成70-120公里/小时的测试。

2016年,在西南交通大学科研人员的领导下,一系列国家重点项目成功开发。

陈伟容教授带领新能源技术和应用团队开发了世界上第一辆氢燃料混合动力车。钱清泉院士等参与开发了国内首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悬浮商业运营示范线,并在长沙投入试运行。世界首列新能源空中铁路列车总设计师翟万明院士在成都成功挂线。

这些科学成就没有留在论文和实验室里。随着国家立法层面对科技成果的使用、处置和收益的下放,西南交通大学积极开辟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西南交通大学在前期广泛研究和积极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售后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2016年1月,正式颁布《西南交通大学专利管理条例》(以下简称《西南交通大学第九条》),明确了职务发明人与学校是平等的共同专利权人,将职务发明人的“后转化奖励”置于“所有权分享”之前,实现职务发明人对职务科技成果的大部分所有权。今年1月11日,《西南交通大学岗位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细则(试行)》发布。

据统计,被业界誉为“小岗村”的“西南交通大学九条”测试在发布之年就完成了150多项职务发明专利的划分和确认,成立了10家高科技公司,包括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中低速第二代磁悬浮转向架、同相供电设备、钢轨焊接气体保护焊机、可降解生物材料等职务科技成果。

《西南交通大学九条》的颁布,缓解了困扰学校多年的科技成果转化难题。各种科研成果“躺在实验室里睡觉”已经被唤醒,开始进入成果批量转化阶段。(徐金砖和陈思思)

《中国科学日报》(第四版综合版,2017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