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简称上海交大(SJTU),是位于中国上海市的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管、文、法等9个学科门类的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中国首批七所211工程和全国首批九所985工程院校之一。国家“111计划”和“珠峰计划”重点建设大学,中国大学“九校联盟”成员,也是Universitas21(大学的国际性协会)的创建成员之一。2017年9月,上海交大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中文名:上海交通大学
外文名: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简称SJTU)
简称:上海交大
校训: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创办时间:1896年(庚寅年)
类别:公立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类型:综合理工类、研究型大学
主管部门:教育部
学校属性:211工程、985工程、C9联盟
现任校长:林忠钦
知名校友:*、钱学森等
所属地区:中国上海
主要院系: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医学院
硕士点:298个
博士点:203个
院士:33人
国家实验室:1个
重点实验室:7个
长江学者:95人
首席科学家:36人
领先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等
专利:1991~2011年申请专利9810项
发展定位:“世界一流大学”
党委书记:马德秀
1、历史沿革
上海交通大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前身是盛宣怀经清廷正式批准于1896年(光绪22年)创立的南洋公学,设立了师范院、外院、中院和上院四院。与北洋大学堂同为近代历史上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大学。
1896年,前身南洋公学在上海成立。
1897年3月6日,借上海徐家汇民房一所作校址,“南洋公学”正式开学。
1897年4月,委任何嗣焜为南洋公学总理(即校长)。
1903年,成立中国最早的商务专科班。
1905年划归商部,更名为商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
1906年,更名为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1906年秋,学校工科之始——铁路工程班成立。
1907年10月,学校设立的第一个工程专科,即学制3年的铁路专科正式成立。
1908年夏,增设电机专科,为中国高等学校最早设立之电机系科。
1909年,航海专科成立,且于1911年改为商船学校。
1910年,建立电机实验室。同年秋,定“勤、俭、敬、信”四字为校训。
1911年,成立南洋大学堂。
1912年,成立技击部,成为中国开展武术运动最早的高等学校。
1912年秋,学校归交通部直辖,改校名为“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
1918年3月,学校又增设铁路管理科
1919年7月,侯绍裘成立南洋义务学校。
1920年12月14日,交通总长叶恭绰以“交通要政极需专材”为由,提交国务会议议决,将北京邮电学校、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及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合并,改称“交通大学”。
1922年4月8日,叶恭绰校长电示“今日为交通大学成立纪念日,放假一天”。
1922年7月21日,交通大学正式分为两校,改名交通部南洋大学和交通部唐山大学,各设校长。
1928年2月,国民*任命蔡元培为1927年9月7日改名为“第一交通大学”的校长。
1928年10月,学校移归铁道部管辖,将设在上海、唐山、北平三处的交通大学各学院合并,统称铁道部交通大学。
1937年8月1日,学校划归教育部。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学校迁至上海法租界继续办学。
1943年,教育部令交大接管重庆商船专科学校,建成造船系等专业。
1945年10月,抗战胜利后,重庆交大总校师生分批复员上海。
1946年,沪校与渝校会合,增设电信管理、电信技术两专修科。
1949年5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并于同年6月15日接管交通大学。交通大学部分校友迁至*后“复校”,这就是后来位于新竹的“国立交通大学”。
1956年7月1日,上海造船学院在交大现址成立。
1957年6月,国务院、高教部批准交大分设西安、上海两部分。
1959年7月31日,国务院批准交通大学上海部分、西安部分分别独立为两所学校。1959年,经国务院批准,交通大学上海部分正式定名为上海交通大学。
1961年2月6日,*决定上海交大划归国防科委直接领导,同时受教育部及上海市委领导。
1970年2月15日,学校划归第六机械部领导。
1982年9月17日,教育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下达通知:国务院已正式批准,将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上海交通大学移交给教育部领导,实行教育部与上海市双重领导以教育部领导为主。
1984年,*同志亲切接见了上海交通大学学校领导和师生代表。
1984年6月10日,上海交大列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重点发展的高等院校。
1999年9月1日,学校隆重举行庆祝上海农学院并入上海交通大学暨上海交通大学农学院成立大会。
2005年,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
2、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类别 |
名称 |
|
研究中心 |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组织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纳米技术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研发(实验)中心 |
国家能源智能电网(上海)研发中心 |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细胞工程与抗体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筹),数字医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筹),网络与信息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筹),太阳能发电和制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实验室 |
国家实验室 |
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实验室(筹) |
国家重点实验室 |
微米/纳米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 |
|
国家工程实验室 |
信息内容分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人工结构及量子调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遗传发育与精神神经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智能计算与智能系统”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筹),系统控制与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筹),微生物代谢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系统生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细胞分化与凋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力传输与功率变换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功能基因组学和人类疾病相关基因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薄膜与微细技术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动力机械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科研成果
交大毕业生创造了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的诸多“第一”:中国最早的内燃机、最早的电机、最早的中文打字机等。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轮、第一艘核潜艇、第一艘气垫船、第一艘水翼艇、自主设计的第一代战斗机、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例心脏二尖瓣分离术、第一例成功移植同种原位肝手术、第一例成功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手。
1991~2011年累计申请专利9810项。2003年,交大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单载波移动接收”,取得了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信号高码率移动接收的技术突破。2010年,王振义院士因在血液病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而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上海交通大学另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0项,其中第一完成单位5项。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2项。
3、学术资源
学术期刊
2011年上海交大主办的《上海交大学报》(自然科学版)及(英文版)、《实验室研究与探索》、《工业工程与管理》四刊于2010年被国际公认的六大权威科技期刊检索数据库的英国INSPEC国际检索系统收录。
上海交大《系统管理学报》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两种期刊入选CSSCI2012至2013来源期刊。
2011年度SCI收录论文数3519篇。2002-2011年SCI收录论文累积被引15544篇、149748次。2011年度“四大名刊”论文4篇。在各学科期刊影响因子前十分之一的期刊发文达到459篇。SSCI和A&HCI收录论文104篇。
馆藏资源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896年,1919年建成独立的图书馆大楼。图书馆总面积约为6.63万平米,阅览座位约6324席。至2007年底,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308万册,期刊3000余种,电子文献338万册,电子数据库298个。支持通过网络24×7的馆藏目录、电子文献、馆际互借、参考咨询、文献征订、新书刊报道等服务。
学术交流
2002年上海交通大学,在新加坡成立了中国高校首个海外研究生院——上海交通大学新加坡研究生院(分院设于南洋理工大学校内)。2003年4月,机械学院12名学生在密西根大学获得硕士学位。
上海交大是中国最早走出国门进行海外高层次办学的高校之一,1992年开始在新加坡招收用华语教学的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迄今已招收和培养了10届共299名海外学员,其中已有146名学生获得了中国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4、办学规模
院系设置
序号 |
院系 |
序号 |
院系 |
1 |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
18 |
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 |
2 |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
19 |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
3 |
上海交通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 |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
4 |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
21 |
上海交通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
5 |
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安全工程学院 |
22 |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
6 |
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 |
23 |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
7 |
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 |
24 |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 |
8 |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25 |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
9 |
上海交通大学理学院数学系 |
26 |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10 |
上海交通大学理学院物理与天文系 |
27 |
上海交通大学塑性成形工程系 |
11 |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28 |
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 |
12 |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29 |
上海交通大学交大密西根学院 |
13 |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
30 |
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
14 |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
31 |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
15 |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 |
32 |
上海交通大学创业学院 |
16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33 |
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17 |
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 |
34 |
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 |
学科建设
据2012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6个,覆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8个学科门类。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7个,覆盖全部13个学科门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1个。9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上海市重点建设的学科数53个;28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国家实验室(筹),8个国家重点(级)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研发中心,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28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6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文化部文化产业研究基地,5个上海市理论创新基地和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工作室,3个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和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
上海交大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 | |||||
授权 类别 |
序号 |
学科 代码 |
学科名称 |
授权 时间 |
所在行政单位 |
一级 学科 博士点 |
1 |
0202 |
应用经济学 |
2011.03 |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
2 |
0301 |
法学 |
2011.03 |
凯原法学院 |
|
3 |
0502 |
外国语言文学 |
2011.03 |
外国语学院 |
|
4 |
0701 |
数学 |
2003.09 |
理学院数学系 |
|
5 |
0702 |
物理学 |
2000.12 |
理学院物理系 |
|
6 |
0703 |
化学 |
2011.03 |
化学化工学院 |
|
7 |
0710 |
生物学 |
2003.09 |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农业与生物学院、医学院 |
|
8 |
0713 |
生态学 |
2011.09 |
农业与生物学院 |
|
9 |
0714 |
统计学 |
2011.09 |
理学院数学系 |
|
10 |
0801 |
力学 |
1998.06 |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
|
11 |
0802 |
机械工程 |
1998.06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
|
12 |
0803 |
光学工程 |
2003.09 |
理学院物理系 |
|
13 |
0804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2000.12 |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
|
14 |
080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1998.06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
15 |
0807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1998.06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
|
16 |
0808 |
电气工程 |
2000.12 |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
|
17 |
0809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2000.12 |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
|
18 |
0810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2000.12 |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
|
19 |
0811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998.06 |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
|
20 |
081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000.12 |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
|
21 |
0814 |
土木工程 |
2011.03 |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
|
22 |
0824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1998.06 |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
|
23 |
0827 |
核科学与技术 |
2011.03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
|
24 |
0830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2003.09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
25 |
0831 |
生物医学工程 |
1998.06 |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医学院 |
|
26 |
0835 |
软件工程 |
2011.09 |
软件学院 |
|
27 |
0902 |
园艺学 |
2011.03 |
农业与生物学院 |
|
28 |
1001 |
基础医学 |
2000.12 |
医学院 |
|
29 |
1002 |
临床医学 |
2003.09 |
医学院 |
|
30 |
1003 |
口腔医学 |
1998.06 |
医学院 |
|
31 |
1004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2011.03 |
医学院 |
|
32 |
1007 |
药学 |
2011.03 |
药学院、医学院 |
|
33 |
1011 |
护理学 |
2011.09 |
医学院 |
|
34 |
1201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1998.06 |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
|
35 |
1202 |
工商管理 |
2003.09 |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
|
36 |
1204 |
公共管理 |
2011.03 |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
|
二级 学科 博士点 |
1 |
030503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2006.01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2 |
0702Z1 |
★物理学史 |
2004.03 |
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
|
3 |
0710Z1 |
★细胞培养与代谢工程 |
2002.12 |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
|
4 |
0802Z1 |
★工业工程 |
2002.12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
|
5 |
081704 |
应用化学 |
2003.09 |
化学化工学院 |
|
6 |
100602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982.11 |
医学院 |
|
7 |
1202Z1 |
★媒介管理 |
2006.12 |
媒体与设计学院 |
|
8 |
120301 |
农业经济管理* |
2003.09 |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
|
一级 学科 硕士点 |
1 |
0302 |
政治学 |
2006.01 |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
2 |
0305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2006.01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3 |
0401 |
教育学 |
2011.03 |
高等教育研究院 |
|
4 |
0402 |
心理学 |
2011.03 |
精神卫生中心 |
|
5 |
0403 |
体育学 |
2011.03 |
体育系 |
|
6 |
0501 |
中国语言文学 |
2006.01 |
人文学院 |
|
7 |
0503 |
新闻传播学 |
2006.01 |
媒体与设计学院 |
|
8 |
0712 |
科学技术史 |
2000.12 |
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
|
9 |
0813 |
建筑学 |
2011.09 |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
|
10 |
0817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006.01 |
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
|
11 |
0823 |
交通运输工程 |
2011.03 |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
|
12 |
0825 |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
2011.03 |
航空航天学院 |
|
13 |
0828 |
农业工程* |
2011.03 |
农业与生物学院 |
|
14 |
0832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2006.01 |
农业与生物学院 |
|
15 |
0834 |
风景园林学 |
2011.09 |
农业与生物学院 |
|
16 |
0904 |
植物保护* |
2006.01 |
农业与生物学院 |
|
17 |
0905 |
畜牧学 |
2006.01 |
农业与生物学院 |
|
18 |
1008 |
中药学* |
2006.01 |
药学院 |
|
19 |
1205 |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
2006.01 |
图书馆 |
|
20 |
1303 |
戏剧与影视学 |
2011.09 |
媒体与设计学院 |
|
21 |
1305 |
设计学 |
2011.09 |
媒体与设计学院 |
|
二级 学科 硕士点 |
1 |
010101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1986.07 |
人文学院 |
2 |
010108 |
科学技术哲学 |
1996.06 |
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
|
3 |
020104 |
西方经济学 |
2003.09 |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
|
4 |
0602L3 |
专门史 |
2006.01 |
人文学院 |
|
5 |
070401 |
天体物理* |
1996.06 |
理学院物理系 |
|
6 |
071101 |
系统理论* |
1998.06 |
理学院数学系 |
|
7 |
081505 |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
2000.12 |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
|
8 |
090102 |
作物遗传育种* |
2000.12 |
农业与生物学院 |
|
9 |
090602 |
预防兽医学* |
2000.12 |
农业与生物学院 |
|
10 |
100501 |
中医基础理论 |
1986.07 |
医学院 |
|
11 |
100508 |
中医骨伤科学 |
1986.07 |
医学院 |
|
12 |
110505 |
密码学* |
2003.09 |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
|
注;截止2012年7月。★指自主设置,*指暂停招生。博一36个,博二8个(含自主设置4个),硕一57个,硕二12个。 |
5、师资力量
据2012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有专任教师2873名,其中教授858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6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0名,中组部“千人计划”长期项目62名、外专项目4名、短期项目4名,“青年千人”39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共105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5名,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25名,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11名,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8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9个。
上海交大优秀年轻人才中的杰出代表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学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美国总统奖”和“美国国家优秀青年制造工程师奖”获得者、美国Michigan大学吴贤铭制造技术中心主任倪军教授。国家HDTV(高清晰度电视)攻关项目总体组组长、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0年全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张文军教授。“九五”期间成功申请“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并任主任,199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0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丁文江教授。中国首次被美国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研究协会授予2001年度杰出研究者奖贺林教授,从事高速微电子系统互连与封装电特性研究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毛军发。在燃烧与排放控制、城市大气污染控制和激光流场测试研究获重要成果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黄震等。
学生成绩2001年7月,在荷兰举行的“第14届世界管乐大赛”上,交大学生管乐团获得一等奖。
2002年3月,在美国夏威夷举行的“第26届ACM”总决赛,交大学生一举夺得全球总冠军。
2002年4月,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第四届全球商务挑战赛”上,交大管理学院学生夺得亚军。
2002年9月,在波兰举办的14届“世界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上,交大学生获得男子单打冠军、男子双打冠军、男子团体冠军和男女混合冠军。
2002年11月,在美国新奥尔良举行的“国际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交大学生获得第二名。
2003年7月,交大管乐团又在首届瑞士“少女峰”音乐节管乐团竞赛演出中夺得金奖第一名。
2003年8月,在“马斯特杯2003年中国机器人大赛”中,交大学生获得两个项目的冠军和亚军。
2005年4月,交大代表队夺得第29届ACM/ICPC全球总决赛冠军。
学校荣誉
上海交通大学是中国重点大学,是中国“七五”、“八五”重点建设、中国首批7所“211工程”和首批9所“985工程”建设的高校之一,是国家“111计划”和“珠峰计划”重点建设的名牌大学,是中国大学“常青藤联盟”(C9)成员。
6、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姜斯宪
校长、党委副书记:林忠钦
党委副书记:范先群
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国强
副校长:蔡 威
党委常委、副校长:吴 旦
副校长:黄 震
党委副书记:朱 健
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安胜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胡 近
党委常委、副校长:徐学敏
党委副书记:顾 锋
党委常委、副校长:奚立峰
历任校长
盛宣怀1844-1916
何嗣焜1843-1901
张元济1867-1959
劳乃宣1843-1921
沈曾植1850-1922
汪凤藻1851-1918
刘树屏1857-1917
张美翊1856-1924
张鹤龄1867-1908
杨士琦1862-1918
王清穆1860-1941
唐文治1865-1954
凌鸿勋1894-1981
张铸1885-?
叶恭绰1881-1968
陆梦熊1881-1940
关赓麟1880-1962
卢炳田生卒年不详
陈杜衡1864-?
李范一1891-1976
符鼎升1879-?
蔡元培1868-1940
王伯群1885-1944
孙科1891-1973
黎照寰1888-1968
徐名材1889-1951
张廷金1886-1959
吴保丰1899-1963
程孝刚1892-1977
王之卓1909-2002
吴有训1897-1977
李培南1905-1993
彭康1901-1968
谢邦治1916-2008
刘述周1911-1985
朱物华1902-1997
范绪箕1914-今
翁史烈1932-今
谢绳武1943-今
张杰1958-今
林忠钦1957-今
7、知名校友
*:原**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
钱学森:世界著名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王安:王安电脑公司的创始人
吴文俊:中国著名数学家,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
张光斗: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光宪: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振义:中国工程院院士
蔡锷:中国著名革命家
蔡元培:中国著名教育家
顾诵芬:飞机设计专家,被誉为"歼8之父'
朱物华:中国科学院院士
庄逢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刘友梅: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礼恒:航天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闻雪友: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亚珠:中国工程院院士
龙乐豪: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英富:中国工程院院士
林忠钦:中国工程院院士
梅宏:中国工程院院士
叶军: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谢亿民: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
杨广中: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徐广涵,赵建军:TP—LINK的创始人
姚明:中国篮球史上一个里程碑的人物
8、文化传统
欲成学问,当为第一等学问。欲成事业,当为第一等事业。欲成人才,当为第一等人才。而欲成第一等学问、事业、人才,必先砥砺第一等品行。——老校长唐文治先生
校名“交通”之名取自于《易经·泰卦》,其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天地之交是最大的“交”,是万物大“通”之时。这正是上海交通大学之所以命名“交通”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办学理念。
校训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1910年校长唐文治亲自制定“勤、俭、敬、信”四字为校训,并著文释意。其后交通大学在此校训基础上进行扩充,最终于1937年颁定16字校训。
现行校训是1995年提出的,其来源是1933年落成的交通大学传统标志性建筑物饮水思源碑。
时期 |
校名 |
校训 |
1909~1920 |
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 |
勤俭敬信 |
1920~1933 |
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 |
勤慎忠信恒 |
1933~1937 |
国立交通大学 |
精勤敦笃果毅忠恕 |
1937~1995 |
国立交通大学 |
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
校徽
上海交通大学校徽图案为齿轮铁砧、锤链和书本。校徽中心为铁砧,铁锤,砧上置四本平放的线装书和三本竖放的现代书籍,示工程教育工读并重,融汇古今、学贯中西之意。砧座有阿拉伯数码1896,表明交通大学的创办年份。砧外为齿轮,内部为一船舶形状,皆寓工程与交通之意。校徽有24齿和48齿两种规格。
1925年4月8日校庆交通部南洋大学向师生和校友征集校徽,年底确定了将在校学生徐震池和杨恒的设计稿合二为一的样式,并于1926年1月23日校长凌鸿勋发布公告实行。
1926年版校徽NanyangUniversity45齿校徽
1934年版校徽ChiaoTungUniversity50齿校徽
1940年版校徽ChiaoTungUniversity46齿校徽
9、120周年校庆
*同志发贺信
2016年4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官方微博发布消息:在纪念上海交通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1947届校友*同志专程为母校发来贺信。
多年来,*学长始终心系母校,情真意切。从担任上海市市长算起,他先后十余次莅临交大校园,看望母校师生,鼓励莘莘学子,支持母校的发展和改革。在建校100周年之际,*学长寄语母校:“继往开来,勇攀高峰,把交通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这也成为上海交大人在新的百年征程中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在建校110周年之际,*学长满含深情地题写了“思源致远”,凝练了交大人共同的精神文化动力,成为母校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在建校120周年之际,*学长再次为母校发来贺信。
《人民日报》刊文纪念
《人民日报》今天分别在头版和第九版刊文,纪念上海交通大学120周年校庆。
头版文章:《上海交大顶天立地做科研》
自然科学基金总项目、总经费等指标连续6年位列全国第一;上海高校共有4个协同创新中心通过“2011计划”的国家鉴定,其中3个在交大;探月工程、海洋装备、核电设备、民机制造、暗物质探测、青蒿素的人工合成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关键技术领域,交大都有重要成果和贡献——建校120年的上海交通大学,近年来积极探索科研*改革,瞄准国际前沿和国民经济主战场配置学术资源,师生以服务国家需求为己任,争做科研“国家队”。
上海交大要求优势学科、优秀人才对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金牌贡献”。“院为实体”的综合预算管理和权力下放,让学校成为一列发展动力十足的“动车组”——代号“龙皇”的1.1万米深海遥控潜水器(ARV)样机刚研制成功,一套将推动中国造船行业整体跃进的船舶数字化智能设计系统及先进船型数据库正在加紧打造;几十位教授正在为未来新型航空发动机叶片设计联合攻关……做“顶天立地”的科研,是上海交大人为学校120岁生日庆生的最好方式。
第九版文章:《上海交大兴学强国梦不辍》
从大学校园到工厂车间、大型装备现场有多远?
15分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潘健生的答案。80多岁的他与30多名同事一起,在10多年间,时常往返于车程15分钟的闵行校区与上海重型机器厂之间,开展核电大锻件关键技术攻关,逐渐改变了相关装备全部依赖进口的境况。
1小时,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的感受。从学校到交大临港智能制造研究院,车程约1小时,不同学科的教授们常常带着实验室成果,落地临港,为正在建设的海洋装备和高端制造业基地提供技术支撑。
2000多公里,是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杨建民的回答。身在校园,却能对远在南海的钻井平台进行实时监测;许多中国最先进的深海技术和装备,都是从他们小小的深水试验池游向大海……
如何打造良好的科研生态,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推动科研向着“顶天立地”的大方向前进?迎来120岁生日的上海交通大学,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传承:科研争当“国家队”,在关键领域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不光要看论文,还有一个重要指标,是要在中国自己建造的飞机、火箭、舰船上,在中国经济转型社会发展的各个关键领域里,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接受采访时,林忠钦院士几度这样说。
作为土生土长“老交大”,林忠钦的话发自肺腑。走访过上海交大众多院系、实验室后,更能明白,这是学校科研文化的真实写照,是一大批交大师生们实实在在的“科研人生”。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孔海南是海归教授,家族遗传有心脏病。“十一五”期间,他和他的团队开始为洱海流域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科技支撑。为了减少反复进出高原地区对心脏的影响,他每年有200天住在大理,几乎走遍了洱海流域的每一条溪流。经过治理,洱海水质明显改善,使用的技术为更多湖泊流域治理提供了示范样本。
不论是研究核电装备的潘健生,还是守护洱海的孔海南,他们或许并不总能发表“高被引”论文,他们的身影或许也不能常在校园出现,但师生们都知道,学校有这么一群默默担当的老师,说起时带着敬仰与自豪。
“大学教师做研究,可以依照个人兴趣*探索,在上海交大,我们更鼓励教师将自己的发展和国家需求紧密结合,鼓励在科研领域有突出成绩的教师能够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承担起更加重要的责任。”上海交大党委书记姜斯宪说。交大人这样的价值观,与交通大学肇始于民族危亡之际、因图强而生密不可分,“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大学校训简单明了,却已融入交大人血脉。
体系:多把“尺子”丈量科研,建立人尽其才的多维发展机制
许多高校都用重金激励教师多发表论文,但论文质量不高、数量和影响力不成比例的现象相当普遍。如何扭转“论文导向”,让教师们更愿意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科技前沿、在攻克重要行业领域关键技术和解决人类社会共同问题方面,勇当“国家队”?
上海交大从2006年开始逐步淡化对发表论文的现金奖励政策,而将年度考核制度改革为根据3年滚动绩效的校院二级考核制度,学校对每个学院进行6年一周期的中长期评估,帮助学院找差距、做诊断、促发展。对教职员工的评价权,则主要交给了学院。
不再“一把尺子量所有人”,转向“多元评价”。姜斯宪说:“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尽其才的多维发展机制和多维人才生态。”进入学校内部管理系统,能看到上海交大多样性考核的“尺子们”:每个学院、每个处室、每位学校领导乃至不同学科和研究领域的科研团队,通常都有几大类指标和几十项更具体的子项目标,很容易依据不同比重和完成情况量化成分数。
指标呈现开放性,考核指标外,还有更庞大的“观测指标”——“这么多指标不可能都完成,但它们可以反映每个团队的运行方向和活力水平。”交大规划发展处处长杨颉直言。
机械、船舶、医学等原本就是交大的金牌学科,从学科建设到人才、科研激励制度,学校为它们设定的指标体系,都着重在对接国民经济主战场,要求它们对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金牌贡献”。
于是,有了化学化工学院张永明教授历经8年掌握“全氟离子膜”制备的核心技术,打破美国和日本长达30年技术垄断的故事;有了来新民教授在超薄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开发和产业化方面的突破性进展;在四川锦屏山与世隔绝、埋深2400米的实验室内,一个交大研究团队正在静心捕捉“暗物质”……主持“暗物质”探测项目的季向东教授说,他们的动力来自于,要在世界科技最前沿领域研究中打上“中国烙印”。
未来:眼前“成绩单”亮眼,但更要面向未来做好战略布局
上海交通大学是各类科技奖的“获奖大户”:2009年有14个项目获得年度国家科技奖,与清华大学并列全国高校第一;2015年获得国家科技奖5项,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三。上海交通大学已经连续6年在自然科学基金总项目数、总经费数、青年基金数等多个指标位列全国第一。
在大学排行榜上,中国几所顶尖大学的排名正在引人注目地快速提升,上海交大是其中之一。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排名显示,交大已有16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2016年度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交大也有16个学科进入全球100强,其中9个学科位列50强,居国内第三位。
但在上海交大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杰看来:“比亮眼的成绩单更重要的,是面向未来的战略布局。”《自然》杂志曾发表张杰的署名文章,介绍上海交大的改革路径:通过以制度激励为核心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三步走”改革实践,为中国高校一流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一种不急功不近利的评价机制和校园文化,才能吸引住一群安心做着“顶天立地”科学研究的导师们,进而影响更多拒绝浮躁、求实学务实业又富有创新精神的青年教师与莘莘学子。
2015年,到国家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就业的交大毕业生比例超过60%,博士生的学术岗位就业率近五成,300多名学生选择到中西部及基层就业。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交大已连续八届获得金奖,是该赛事历史上首个“三连冠”高校。
4月,为纪念建校120周年,上海交大向各界征集了“面向未来120项科技预见”。从暗物质到能源互联网、先进生物制造技术、大脑数字化……很多点子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紧密关联。“科技预见正在成为大国创新战略博弈的重要抓手,我们会从中发现自己的研究布局和未来导向。”张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