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沈阳“面人汤”

科普小知识2022-09-25 08:53:09
...

沈阳“面人汤”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19世纪初,北京面塑艺人汤子博与弟弟汤有益,用特制的面捏制成各种花果、动物、人物,将面人从最初的签举式玩具,创造成案头陈设的艺术品,在当时被誉为“面人汤”。

中文名称:沈阳“面人汤”

分类:手工艺

流行地区:辽宁省沈阳市

1、来源


面人汤传承人汤福祥

19世纪初,北京出现了一位独放异彩的民间面塑艺人汤子博,汤子博把面人从最初的签举式玩具,首创为案头陈设的艺术品。汤子博1882年生于河北通州,因为家住得离漕运码头不远,汤子博从小经常接触来通州谋生的南北艺人,当时山东曹州(今荷泽地区)来这里捏面人的很多。看的多了,汤子博便迷上了面人。汤子博边看边学,很快就能自己上街捏面人卖了。汤子博用长马扎和木箱子在街头支巴上一个货架子,开始捏些简单的小玩艺儿,如小胖人、雉鸡串串花之类,卖得也比较便宜。由于汤子博聪明过人,加之具有绘画的底子,汤子博的面人越捏越好,尤其擅长佛家人物。汤子博在传统套路基础上,赋予面人灵气,逐渐自成一派。汤子博有兄弟四人,都是民间艺人,汤子博把面人技艺传授给最小的弟弟汤有益。哥俩在北京街头设摊卖艺,用特制的面、色等原料捏制成各种花果菜蔬、动物、人物,手法益精,名声大噪,在当时被誉为“面人汤”。

2、创作过程


《八仙过海》

沈阳“面人汤”的创作过程简单而神奇,面人的操作平台只是一张尺幅小桌,创作在双手中进行,左手掌心起着调色盘的作用,五个手指便是雕塑台,右手拿着牛角塑刀进行雕刻。传统的“面人汤”捏人物是有一套传承方法的,捏一个简单人物为例,大概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先捏人物的头部。捏头部有个口诀:“竖三停,横五眼”。“竖三停”是指捏制人物的面部的长度,鼻子的长度谓停,一个鼻子,便称作一停,那么三停的长度,就是人的脸的长度了。“横五眼”是指脸的宽度为五只眼睛的距离。

第二步制作躯干。汤家面人制作的躯干口诀是:“行七坐五盘三半”。这也是说的以头为单位,其精确度与古时画论并无二致。

第三步就是安胳膊和手。手的做法比较复杂,先是将面捏揉出手部的拇指和一个没有手指的手套状。具体手指是要用剪刀剪出每一个指形的。

3、代表作

沈阳“面人汤”代表性作品有《红楼十二钗》、《三英战吕布》、《许仙借伞》、《昭君出塞》、《贵妃醉酒》、《土地公婆》、《潮神河伯》、《东北老太太》、《胖小嬉戏》等。

4、社会意义

“面人汤”的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都是适应市井平民的需求而产生的,具有形态多样、造型夸张、色彩鲜明等民间艺术特色。沈阳“面人汤”源自民间生活,融于民间生活,美化民间生活,是农耕社会市井生活的缩影,对于研究中国市井文化、民俗风情、意识形态等具有一定的历史参考价值和艺术收藏价值。

上一篇:沈阳羽毛画

下一篇:乌兰察布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