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日报
《晋察冀日报》,1937年12月11日由晋察冀军区出版,原名《抗敌报》。1938年8月改由晋察冀边区出版,成为*晋察冀边区党委机关报。
1、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 《晋察冀日报》 | 创刊时间 | 1937年12月11日 |
---|---|---|---|
主管单位 | **晋察冀* | 终刊时间 | 1948年6月14日 |
编辑单位 | 晋察冀军区、晋察冀边区 | 原名 | 《抗战报》 |
2、内容介绍
晋察冀日报
作为中国*晋察冀*局的机关报,《晋察冀日报》伴随着晋察冀边区根据地一起发展壮大,见证了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和发展,成为中国*在敌后根据地创刊最早、连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大区党报之一。在办报期间,面对敌人层层*和恶劣的环境,《晋察冀日报》的工作人员利用广泛的消息源,巧妙地绕过敌人的*线,源源不断地获取消息、出版报纸,像地雷战英雄李勇、狼牙山五壮士、英雄王二小等英雄事迹,都是在那段时间刊出的。
《晋察冀日报》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既有国际新闻、国内新闻,又有副刊《老百姓》,还有漫画、顺口熘、诗歌等。每天都会出小评论,每周出周评。报纸不仅在解放区出版发行,就是在敌占区也发行。由于文章内容通俗易懂、幽默诙谐、脍炙人口,成为当时根据地广大军民了解第八路军政策和根据地战况的主要渠道,也是晋察冀边区党和人民对敌作战的重要宣传武器。
3、历史沿革
以邓拓为社长的《晋察冀日报》,创刊于1940年。当年11月7日,按照**北方*决定,隔日出版的《抗敌报》从第457期开始,改名为《晋察冀日报》,并在头版上发表了简要的《革新启事》。
1948年5月20日,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大战略解放区合并。5月26日,《晋察冀日报》刊载了两区合并、正式成立华北解放区的消息。
1948年6月14日,《晋察冀日报》停刊。该报共出版了2845期。《晋察冀日报》最后一期刊载了社长邓拓撰写的《终刊启事》,对《晋察冀日报》办报10年的历史作了一个简要的总结。
1948年6月15日,《晋察冀日报》与邯郸市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为*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
这张党报是当年飘扬在华北地区军民心中的一面旗帜。
从1940年到1948年这不平凡的8年间,《晋察冀日报》传递着党*、*的声音,传递着前后方的各种新闻资讯,成为当时革命根据地广大军民了解第八路军政策和根据地战况的主要渠道。
在那不平凡的战争年代,《晋察冀日报》印刷制版设施之简陋是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的。笔者看到一幅反映该报记者以简陋的设备进行摄影和洗印的生活照片,不禁对我们的新闻前辈的聪明、智慧由衷敬佩。在展柜里,我们还看到*当年批阅拟在《晋察冀日报》上发表的《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文稿的手迹以及发黄的报纸塬件。
在艰苦的条件下,《晋察冀日报》不仅为推进我党我军的胜利发表了大量有关前后方的报道和评论,还出版了不少便于携带的小册子。
据介绍,全国第一个版本的《*选集》就出自《晋察冀日报》,共收入*29篇著作,约46万字,所选文章大都是抗日战争以来的作品,装潢形式有五卷分订的平装本和烫金封面的精装合订本。这个版本的《*选集》出版后,胶东新华书店、大连大众书店及渤海书店曾加以翻印。邓拓领导的《晋察冀日报》出版《*选集》一事,曾受到聂荣臻的称赞,认为这是全国第一个版本的系统编选*同志著作的选读本。
中国*取得政权后,*领导机构来到北京,*的决策者们开始组织成立*选集出版委员会。
1951年8月25日,***选集出版委员会在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出版的《*选集》出版说明中说:“这部选集,包括了*同志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中的重要著作。几年前各地方曾经出过几种不同版本的《*选集》,都是没有经过著者审查的,体例颇为杂乱,文字亦有错讹,有些重要的著作又没有收进去……这部集子尽可能地搜集了一些为各地方过去印行的集子还没有包括在内的重要著作。”
4、历史故事
晋察冀日报:战火中不倒的旗帜
10年半里,生与死只在一线之间,晋察冀日报的老报人在社长邓拓的带领下,一手拿笔一手拿枪,用八匹骡子驮着印刷器材,冲破了日寇一次次的“扫荡”,坚持出报打击敌人。日本鬼子把这张报纸看成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每次“扫荡”都把这张报纸列为重要目标。不惜使用快速部队对它施行长途奔袭。敌人想不到,在他们的飞机轰炸扫射时,报社的编辑记者躲在山崖的岩石缝中编稿写稿。敌人驻扎下来又想长期围困,他们更想不到,就在离他们不到十里地一个小山村老乡的牛圈里,报社的工人们正在排字印报。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晋察冀日报还在1944年编辑出版了中国第一部《*选集》。晋察冀边区的军民热爱这张报纸,在斗争最困难的时候,这张报纸给了他们战胜敌人的信心和力量。为了保卫这张报纸,阜平县马兰村被敌人包围,被俘的乡亲们谁也不肯说出晋察冀日报埋藏的机器设备。一个乡亲被杀了,又一个乡亲被杀了……直到19个乡亲被残酷地杀害,敌人绝望了,机器保住了。晋察冀日报在边区军民心中的地位高过了自己的生命。晋察冀日报的新闻战士忘不了这些乡亲们,社长邓拓日后写作的著名的《燕山夜话》所用的笔名“马南邨”就是取马兰村的谐音,他的女儿也取名小兰,以志不忘。
晋察冀日报记者
陆定一同志称这张报纸是“无价之宝”,“他不仅为晋察冀立了功劳,而且为所有的抗日根据地立了功劳,为全国的抗日战争立了功劳。”“邓拓同志不在了,但他的功绩,他的崇高的*员的品质,永远值得我们,特别是青年同志们学习。”“我非常感谢晋察冀的《抗敌报》(即《晋察冀日报》)。”(见《人民新闻家邓拓》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只想洒下热血,不想留下姓名的英雄群体
聂荣臻元帅在1938年为晋察冀日报题词:“民族的号筒”。是的,这支民族的号筒,吹响的是“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是时代的强音。晋察冀日报的新闻战士——这昂扬的号手,也是血肉长城的筑造者,如果把晋察冀日报比作长城上的一块砖,那么,这块砖也是血肉筑成的。他们报道了“狼牙山五壮士”,必要时他们也会像狼牙山五壮士一样的慷慨赴死。1941年秋,报社被敌人包围。邓拓决定,化整为零分散突围。临行前,他严肃而深沉地对大家说:“情况很严重,大家要从最坏处着想。如果敌人向这座山冲来,我们万一走不脱,就和他们拼,宁死不当俘虏。你们有手榴弹,在万不得已时,要拉开它和敌人同归于尽;我和老谢有手枪,会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
*员沈镇衍就在这次突围中完成了“誓死不当俘虏”的誓言。他1937年春从上海来到延安,又来到晋察冀边区。在这次突围中,在即将被捕的时刻,他毅然拉响手榴弹,隆隆的轰响,震动了太行山谷。
山西繁峙人张效舜,也同样实践了自己的誓言,这名印刷工人在突围中不幸被俘,被俘后他依然不屈地和敌人斗争,敌人下了毒手。
晋察冀日报
还有应唯鲁,还有陈辉,还有,还有……58名新闻烈士个个都是和狼牙山五壮士一样的壮士。都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是中国新闻界永远的光荣。
这些新闻壮士至今为当地人民所怀念。60年过去了,四代当地老乡还把那棵郁郁葱葱的大杏树叫做“雷烨树”。清明时节,还要到树下祭奠英灵。
很多烈士在参加革命的时候改了名字,而亲属们不知道。也就是说,他们走向战场的时候,只想到洒下热血,没有想留下姓名。
5、英名录
晋察冀日报新闻烈士名单
以牺牲时间先后为序,性别仅女性加注:
应唯鲁(原名沈鞠如),女,浙江宁波人,*员。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底,从延安来到晋察冀地区,任报社和通讯社记者。1940年10月赴平西涞水工作,在同年冬季反“扫荡”中壮烈牺牲时,年仅22岁。
李双秋,河北唐县人,1940年初参加工作,任报社公务员,管理文件。1940年冬季反扫荡中,与敌遭遇,惨遭杀害时,年仅15岁。
李连福,山西人,*员,1941年初参加报社工作,任发行科交通员。1941年8月1日冒雨从滚龙沟出发,目的地是西柏坡,为抢时间身背报纸奋勇渡河,不料突发山洪,光荣殉职,年仅20岁。
罗军,河北冀县人(有记山东人),*员。1938年参加革命,1940年调往报社任发行科长兼新华书店晋察冀分店经理。1941年8月间,日寇对边区进行大扫荡,突然以九架飞机对陈庄进行狂轰乱炸,在他通知大家隐藏时,不幸中敌机炸弹光荣牺牲。
王吉贵,山西省人,*员,报社发行科交通员,1941年8月间,在敌机轰炸陈庄时,他跟随罗军招呼同志们隐蔽时,被炸,光荣牺牲。
沈镇衍,上海浦东人,*员。1937年春到延安,1941年,被分配到晋察冀报社任公务助理员。当年8月在平山滚龙沟第一次突围时,他果断拉响了手榴弹,壮烈牺牲。时年25岁。
张效舜,山西繁峙人,1938年晋察冀日报初建时为印刷厂工人,后为印刷厂印刷科、机修科科长。1941年8月在平山段峪南山,遭敌人杀害,时年43岁。
许力,浙江人,晋察冀日报白求恩卫生学校毕业后,调报社卫生所任医生。1940年秋反“扫荡”,在平山滚龙沟附近照顾分散隐蔽的报社病员。9月下旬,在二庄西轿山中弹牺牲,年仅18岁。
苏生,河北人,1940年参加晋察冀报社工作,任公务员,在反“扫荡”中,兼任卫生员照顾病号,9月在平山滚龙沟被敌包围于二庄西轿山上,遭敌残酷刺杀牺牲。年仅15岁。(亲属已找到)
霍进礼,河北人,1941年7月,从华北联大调入晋察冀日报,任印刷工人。9月下旬在敌人合围滚龙沟路过西轿山,不幸牺牲,年仅18岁。
张吉堂,河北寿县人,*员。1940年到晋察冀日报,任发行科交通员,1941年秋反“扫荡”中,他在电务队帮助发电报摇马达,在平山滚龙沟壮烈牺牲。
罗凤仪,河北阜平人,*员,1937年参加抗日义勇军,1940年调报社,任发行科交通员,1941年秋季反扫荡中,在阜平被敌抓捕杀害。
夏曾,河北任丘人,*员,1939年调报社工作,任出版部部长,1941年调往涞源地区工作时牺牲。
沈蔚,山西洪洞县人,*员。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从延安到晋察冀边区,任八路军前线记者团记者,兼任晋察冀日报前线记者,后到冀中采访,并主持晋察冀通讯社冀中分社工作。1942年日寇对冀中发动的“五一”大“扫荡”中,不幸在安国县张庄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25岁。
陈明才,河北唐县人,*员。1940年到报社通讯部任摄影记者。后去冀东前线,于1942年在冀东遵化县反敌清剿战斗中不幸牺牲。
解振兴,山西解县人(有记运城人),1937年抗战爆发时,曾在阎锡山军第二战区太原防空部队任电讯工作,同年9月平型关大捷后,他毅然携带电台投奔八路军,培养了许多电讯*。1938年10月,由晋察冀军区调到报社开创报社电务工作,为报社第一任电台台长。1943年秋路经同浦路*线时,不幸牺牲,时年37岁。(亲属已找到)
戴烨(肖毓岱),河北怀涞人,*员。1936年参加革命,1939年春任晋察冀通讯社和报社特派记者。1942年任宣涿怀联合县县长,当年12月在宣化县柳家沟对敌作战中壮烈牺牲,时年26岁。他著有《秋收歼灭战》、《人间地狱》等多篇通讯。
安适,安徽人,*员。抗战初期参加革命,1941年3月,任晋察冀日报社记者。1942年,在日军对平北的“扫荡”中牺牲。
顾宁(牟伦扬),湖北利川人,*员,诗人。1938年1月赴延安参加革命。同年五月,分配到晋察冀日报社任编辑、记者。曾任报社文艺副刊《海燕》主编,用笔名“司马军城”写过许多动人诗篇。1942年冬调任冀东区党委、机关报《救国报》总编、冀东《新长城》杂志主编,1943年4月在丰润县白官屯附近突围时壮烈牺牲,年仅24岁。(已找到亲属)
雷烨(项俊文),浙江金华人,*员。1938年赴延安,同年12月任八路军总政前线记者团晋察冀报组组长,1942年被冀东区选为晋察冀边区参*,4月20日,遭遇敌情时,他先招呼乡亲们转移,待他自己撤退时与敌遭遇,终因寡不抵众,砸毁相机、钢笔等,将最后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26岁的生命。(已找到亲属)
郑磊俊(黄乃行),浙*田人,*预备党员,1937年参加革命活动,38年赴延安,41年从调入晋察冀日报,任电务队报务员,抄收英文电讯,技术精湛。1942年9月在灵寿县北营村遭遇日军,牺牲时,年仅27岁。(亲属已找到)
安志学,河北定县人,*员。1941年参加报社工作,任发行科交通员,是武装梯队的骨干。1942年9月在灵寿县北营村遭遇日军时不幸牺牲。
曹斗斗,河北平山县人,是报社饲养员,武装梯队的骨干。1942年9月在灵寿县北营村遭遇日军时不幸牺牲。(亲属已找到)
胡畏(胡瑞溟),贵州遵义人,*员。1935年到1937年在上海赤色工会工作,1938年赴延安抗大总校学习,1939年赴晋察冀日报任记者、编辑,国际新闻编辑组长。1942年12月在阜平县突围时牺牲,时年32岁。
黄庆涛,江苏铜山县人。1939年参加革命,任报社电务队台长,被邓拓称为“电台的一位上将”,他培养了不少电讯*。1942年12月在阜平县突围时牺牲,时年34岁。
弓春芳,河北安平县人,*员。任报社发行科会计。1942年12月在阜平县小水峪沟突围时牺牲。
侯春妮,河北灵寿县人。报社印刷厂排字工人,1942年12月在阜平县小水峪沟突围牺牲时,年仅18岁。
焦迎秋,河北平山人,*员。1941年参加工作,任报社发行科交通员,1943年秋季反扫荡中,报社交通站驻地遭敌突然奔袭,他坚守岗位,与敌搏斗,光荣牺牲。
陈文忠,河北省人,*员。报社发行科交通站站长,1943年秋季反扫荡中,他在敌寇围袭唐县白花山时,突围中光荣牺牲。
刘二铭,河北唐县人,1940年参加工作,任报社发行科交通员,1943年秋季反扫荡中,他在家乡娘子神村养病时,被袭击该村的日寇杀害。
李智,河北阜平人,*员,1933年入党,1939年调报社发行科任交通班长,1941年被评选为报社“劳动先锋队员”,1943年冬季反“扫荡”时,为夺回群众的羊群,他只身摸入敌营,不幸被日本鬼子捉住,活活被打死。牺牲时30岁。
陈辉(吴盛辉),湖南常德人,*员,诗人。任报社特派记者,1945年1月,他在平西涞涿房县韩村采访时,遭日寇围捕。他与敌英勇战斗,弹尽,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壮烈殉国。
张大雨(张瀛),北京人,1938年参加革命,1940年来到报社任校对员。1945年初调冀东工作,通过敌人*线时遭杀害。
韩增堂,河北平山人,*员,1939年调报社工作,任管理科长。1942年调建屏县任*局长。1945年8月,负责受降工作时,光荣牺牲。
仓夷(郑贻进),福建福清县人,归国华侨,*员,1937年春从新加坡回国,参加敌后抗战,先后任民革通讯社、《救国报》、《晋察冀日报》、北平《解放》报记者。1946年,奉命采访北平参加军调会第25执行小组,专程采访“安平事件”,被*特务扣押,牺牲时年25岁。(已找到亲属)
曹兰贵,籍贯不详。1946年一次在去晋察冀军区休养连看病,途经马兰时遭遇敌人,突围时不幸牺牲。
田雨(申晋侯),甘肃古浪县人(有记天水人),*员。1936年参加红军,抗战爆发后参加西北战地服务团,不久后到晋察冀边区,曾任专区文救会主任,孟平县抗联主任,1945年任报社记者。1946年冬,在河北完县踏响敌雷,牺牲于唐县国际和平医院,时年28岁。(亲属已找到)
罗夫(萧朴石),江苏宿迁人,*员。1937年参加救亡活动,1938年夏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底到冀察冀边区,晋察冀通讯社编辑科长河报社特派记者。1946年任华北联大新闻系副主任,后任涞源县副书记。仍为报社特约记者。1948年8月,与*遭遇,不幸牺牲,时年28岁。
萧逸(徐德纯),江苏南通人,*员,1938年4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抗战胜利后,任《晋察冀日报》新华社晋察冀总分社、太原前线野战分社记者,1948年4月在华北野战军总政太原前线时,他深入前沿阵地,对敌喊话,不幸遭敌冷枪,光荣牺牲,时年34岁。他著有《三个英雄班》等。
战争年代病逝同志名单
康吉升,河北省人,1938年为印刷厂排字工人。1940年病逝。
李庆荣,河北唐县人,*员,发行科会计。1941年1月病逝。
薄俊生,山西省人,1938年初到报社,印厂排字工人。1941年病逝。
朱文秀,山西省人,1938年到报社,印厂印刷工人。1941年秋病逝。
郑朝凤,河北阜平人,*员,报社交通员。1941年8月病逝。
郑杰,河北唐县,*员,报社交通员。1942年病逝。
谢金堂,河北阜平人,报社交通员。194?年病逝。
赵国桢,籍贯不详,报社交通员。194?年病逝。
刘守德,籍贯不详,报社交通员。194?年病逝。
赵正俭,籍贯不详,报社交通员。194?年病逝。
白俊卿,籍贯不详,印厂工人。194?年病逝。
郑志坚,籍贯不详,印厂工人。194?年病逝。
钱奔,河北省河间县人,*员,印刷厂印刷科长。1943年病逝。
丁岳(原名陈鹤龄),江苏省人,1938年夏由延安到晋察冀,任报社编辑,记者。一次一群匪徒来烧我们报社驻地的仓库。当时丁岳一人在场,他逃出后受惊,长期不愈,1944年病逝。
张云山,河北平山县人,刻字工人。1946年病逝。
李德泰,籍贯不祥,印厂工人。1947年病逝。
焦世义,河北阜平人,*员。1947年病逝。
温笑青,河北藁城人,报社电务部发报台台长。肺病发作,不动声色,仍坚持日夜工作,坚持不了才急送石家庄医院,因病情严重,于1948年病逝。
孙秉寿,河北阜平栗树庄人,1946年参加报社工作,任报社通信兼勤务员。1948年夏季在平山县,因脑膜炎病故,年仅1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