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潇贺古道

科普小知识2022-12-13 15:29:59
...

潇贺古道又名秦建"新道",其雏形秦"古道"最初建成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冬。富川于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为楚越之交境,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1、古道简介

潇贺古道位于湘桂之间,连潇水达贺州,沿永州、道县、江华、富川,穿越都庞岭和白芒岭(今白芒营一带)过贺州县(今八步区)南下。修建的潇贺古道路宽为1米左右,至今古道遗留的痕迹在五庵岭村可随处找到。其西方是越城岭与都庞岭之间一条狭长的谷地“湘桂走廊”。


潇贺古道风光

潇贺古道又名秦建"新道",其雏形秦"古道"最初建成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冬。富川于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为楚越之交境,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2、历史沿革

潇贺古道,又名秦建"新道",原称岭口古道,后来称楚粤通衢、富川驿道。

其雏形秦"古道"最初建成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冬。

赢政为了便于对岭南三郡的辖制和管理,便在岭南古道的基地上,扩修了一条自秦国都咸阳到广州的水陆相连的秦代"新道"——潇贺古道,并与其海上丝绸之路相接。


潇贺古道风光

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秦帅蔚屠睢初征岭南,派军自沅江挥师南下,修了一条古便道自道州沿潇水、沱江、枇杷所栈(在湖南,现在叫何地名待考)经古麦岭、黄沙岭(蛮子岭)的山峡至青山口(葛坡)、黄龙、冯乘(富川)的老古城由水路直达贺州(临贺)。它也因之与秦岭口"新道"(即潇贺古道)略有区别。

据考证,秦尉屠睢督修从道州到封阳、广信的这段水陆古道,历时两年,动用湘、桂、粤三地戍民四十多万人,其中因病、饿、工伤、杀伐有二十万多人遗尸工地。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完成。由此可见修建古道的凶险和艰难。

3、史料记载

对潇贺古道的描述,《晋书·地理下》说:"自北徂南,入城之道,必由岭峤"。宋人周去非在《岭南代答》卷一《地理门》中说:入岭南之途有五,"自道(道州)入广西之贺(临贺)四也"。说明道州至贺州的这条古道属于五道中的第四条。


潇贺古道一景

清地理学家顾祖禹在《读书方舆纪要》卷八十一中,说秦末尉佗如不在桂岭拒防,其后果必然是,北兵"从道州而风驰富川、临贺之郡,则西粤之藩篱尽决矣",文中说明了这条"新道"的具体走向是"道州-富川-临贺新道"。它是在楚越岭口。"古道"的基础上扩筑而成,是一条水陆兼程,以水路为主的秦通"新道"。它由湖南道县的双屋凉亭、麦山洞入江永县的锦江、岩口塘至广西富川的麦岭、青山口、黄龙(富阳)、古城。陆程全长为170多公里,经过三十多个村寨和城镇。路宽1米至1.5米不等。多为鹅卵石和碎角石铺成,也有用青石块铺垫而成的,它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蜿蜒曲回于巍峨的西岭山脉丘陵之间,北连潇水、湘水和长江,南结临水(富江),封水(贺江)和西江,连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另外,由于这条古道连潇水达贺州,所以人们将之命名为"潇贺古道"。

区别:其西方是越城岭与都庞岭之间一条狭长的谷地“湘桂走廊”。

4、古道管理

汉唐以后,潇贺古道成了楚粤通衢、富川驿道,明朝初年,富川县划为油塘、灵亭、奉政三个乡(清朝称为上、中、下三乡),共辖全县五个都:即七都、八都、九都、一六都、二五都,此期麦岭街属油塘乡八都所辖。明末清初,当局又以"团、排、寨"划分县内汉族居住区,这样八都又被划为六大寨,即:宝剑寨、黄石寨、涌泉寨、牛岩寨、石密寨、秀山寨。此时麦岭隶属于宝剑寨。


潇贺古道风光

清代,鉴于农民起义烽火不断,满清朝廷在古道军营麦岭街于雍正八年(1730年)在麦岭街大兴土木,创建了平乐府知暑衙、麦岭营守备(后改为都司)署衙、千总署衙,麦岭营额设兵丁310名,建有骑讯、兵库和粮栈。麦岭街升格为麦岭府。

5、主要景点

麦岭府

麦岭府原先叫麦岭营、麦岭街,潇贺古道(后来称楚粤通衢、富川驿道)的军事要塞,清雍正八年(1730年),时任雍正王朝云贵、广西两省总督的鄂尔泰,经过考察富川的地域形势后,相中了古道军营麦岭街这军事要地,上疏给雍正帝在麦岭设同知职司都府,添设守备、千总、营汛,重兵驻守。雍正帝批准了鄂尔泰的建议,于雍正八年(1730年)在麦岭街大兴土木,创建了平乐府知暑衙、麦岭营守备(后改为都司)署衙、千总署衙,麦岭营额设兵丁310名,建有骑讯、兵库和粮栈。随着文武官员、步骑兵丁、车马辎重的浩荡开入,麦岭街升格为麦岭府,成为清廷扼守贺忻州地区的军事要塞和重镇。


潇贺古道风光

富川各族人民在与封建统治阶级的斗争中,不堪忍受反动阶级的统治,频频发动武装起义,以反抗封建王朝的暴政,不少起义都在麦岭街附近与封建王朝发生过激战。

此后,富川人民又发生过多起武装起义,在麦岭、宝剑、石家、新华一带与麦岭府的官兵交火,涌现了许多英雄人物。而且这些农民起义还对广西大藤峡瑶民起义产生过巨大影响,其中有些人还参加了这次起义并壮烈捐躯。

谢沐关

谢沐关又叫世睦关,莫邪关,位天富川县城以北三十多公里的朝东镇小水村附近,富川至道县的二级公路沿关旁穿松林而过。秦始皇三十二至三十四年(公元前215-213),秦始皇为了统一岭南,于都宠、萌渚两岭余脉间筑岭口"新道"-潇贺古道,由湖南道州、桂岭直达广东的封开和韶关。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214年)统一岭南后设桂林、南海、象郡三郡,富川属南海郡地。因为富川是潇贺古道水陆的交通枢纽,所以西汉皇朝在将秦时新道扩修为"楚粤通衢"时,将富川至源口的古道东移,使其由冯乘县之青山口(葛坡)改道经谢沐县直达道州,与潇贺古道由青山口、麦岭府、沅江之主干道相汇合,并在冯乘县(今富川瑶族自治县)西北大鹏岭下的西隘口小水峡处修建雄关镇守,称谢沐关。


潇贺古道风光

谢沐关是潇贺古道上的一个重要关卡,它西连龙虎关,东接宝剑寨(富川的石砚、龙窝一带具体地点待考)。现存连接小水峡和牛塘峡的土夯关墙城垣遗址约5公里长,并有块刻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修路碑及两块刻于民车十九年(1930年)的修路碑述修古道建雄关、沟通"楚粤通衢"之事,为专家学者所珍视。关内除设有千夫营外,还有骑汛、兵栈、粮库。秦守源口营的百夫长为猛将尉屠睢所属,西汉辖谢沐关而守之的将官司归中大夫陆贾辖制。

五庵岭

湖南永州市江华县白芒营镇五庵岭村周围(其高峰是娘子岭),潇贺古道路宽为1米左右,至今古道遗留的痕迹在五庵岭村可随处找到。

白芒营(白芒岭)是湖南边境通往两广的门户,娘子岭就是扼守交通要道的咽喉。娘子岭顶居高临下,可将五庵岭及周边十几里远的村镇情况尽收眼底。

《江华县志》记载:“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尉屠睢率兵50万分五路进攻南岭,其中一路戌于白芒岭(今白芒营)一带”。而位于白芒营近郊的五庵岭村自然成了秦汉时期白芒营驻军的首选位置。

6、古道价值

富川于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为楚越之交境,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时秦皇朝派猛将尉屠睢帅师五十万大军兵分五路南征西瓯岭南,其中一军(中军)从古九疑之塞即今萌渚岭(亦称临贺岭、姑婆山)挥戈南下,东接连州、北连道州、从永州、谢沐、冯乘、富川、临贺、封阳、广信直达海南(今佛山)、广州。此军在岭南与西瓯族人相持三年多以后,借助岭口古道(即潇贺古道)向南推进,很快击败了西瓯人的反抗,占领了整个西瓯,并将岭南化分为三郡:桂林、象(今南宁)、南海(今佛山),富川(冯乘)属南海郡,据说至今在南海、佛山还有记录这一史实的谱志和碑刻。促进了后世历代中原王朝对岭南地区的统治。


潇贺古道风光

同时,"潇贺古道"使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通过"新道"紧密相连,成为海陆丝绸之路的主体,为楚越交流拓展了通途,开了湘粤桂交通的历史新纪元。

抗日战争时期,富川军民曾在麦岭抗击日寇,工农红军一部分也经"潇贺古道"走湘桂边境北上抗日,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四十军一一九师的指战员,也是沿古道自湘南而至攻下麦岭南下解放富川的。由此可见,麦岭这古道军事要塞的历史及作用,确是非同一般。

上一篇:网络橡皮擦

下一篇:更多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