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回沙酒
金沙回沙酒是贵州老牌名酒,是贵州除茅台酒外的第一个大曲酱香型白酒,具有酱香突出、优雅细腻、味醇丰满、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的独特风味。早在60年代被誉为贵州“二茅台”,曾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酒文化节金奖、历届贵州省名牌产品及贵州群众最喜爱的产品杜鹃杯等奖。
1、简介
金沙回沙酒是贵州毕节老牌名酒,小麦制曲,采用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轮发酵、七次摘酒的茅台酒生产工艺酿造。生产出的基酒须经过三年储存后精心勾兑包装上市,是贵州除茅台酒外的第一个大曲酱香型白酒,具有酱香突出、优雅细腻、味醇丰满、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的独特风味。好酒好兄弟,金沙回沙酒。
2、历史
金沙县地处古代名酒的相交地带,史上几次盐路整理,县境作为主干道得以开发。
酿酒
道光时期(1821-1850),金沙源村已有窖酒生产;光绪时期,金沙安底已有酱香型大曲酒生产,与茅台烧同宗。金沙酒很早就通过盐业商队远销贵阳、重庆、武汉等地。源村所产窖酒系金沙窖酒的雏形,安底所产酱香型酒系金沙回沙酒的雏形,谓之“斗酒”,整套生产工艺由茅台技师刘开庭传入。
早在民国初期,金沙窖酒就已享誉黔北大地,蜚声贵阳市场;金沙斗酒更是远销海外,成为高雅名士、官场富户不可或缺的“花间一斗”。
3、发展
1958年,在茅台酒厂老大哥的帮助下,安底斗酒移植入源村,工艺、技术得以提高,产品一次成功,正式定名“金沙回沙酒”。
在1963年的贵州名优酒评选活动中,金沙窖酒成为第一届贵州省的省级“八大”名酒。在与国家时代同命运共发展的历程中,金沙酒业人始终展现坚忍、执着、赤诚的爱厂精神,在三年自然灾害中,酒厂的原料用粮指标被大幅削减,工人的吃粮指标也受到了压缩,过着瓜菜代和食不果腹的日子。工人们饿着肚子运转黄澄澄的稻谷和白亮亮的玉米,却没有一人上前偷吃一口,在许多酒厂停产之际金沙酒却一直保证生产稳定市场。
在80年代谋发展缺乏资金的计划经济年代,酒厂职工卖掉房子筹得50万元,30万元用于买粮食扩大生产,20万用于在电视台做广告,让金沙酒在名酒如林的贵州有了重要位置,1988年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沙窖酒即得金奖,金沙回沙酒获铜奖。金沙窖酒还获首届中国酒文化名酒评比——金奖,几十年来获奖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