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科普小知识2022-04-04 14:24:31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是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其前身是1941年中国*在延安建立的*研究院中国教育研究室。2011年8月4日,经教育部和*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教育科学研究所更名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1、历史发展

1941年,中国*在延安建立的*研究院中国教育研究室,中国教育研究室的设立,也为后来*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准备了人才。

1956年6月,国务院指示教育部集中一批国内著名教育专家,成立*教育科学研究所筹备处。1957年1月26日,经国务院和*书记处批准建立*教育科学研究所,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工作。

“*”期间,全国教育事业遭受严重破坏,*教育科学研究所也*停办。

1978年7月14日,经*等*领导亲自批示,国务院批准恢复重建*教育科学研究所。

2011年8月4日,经教育部和*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教育科学研究所更名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十五”期间,共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75项,各类横向课题40余项,国际合作项目16项。其中在2005年,研究院科研人员共发表学术论文480余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200多篇,《新华文摘》转载4篇,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载27篇;共出版著作48部、译著8部、编写教材27册。

3、科学研究

科研特色

1、是理论联系实际。第二个是求真务实。

2、研究趋向上更体现出国家利益、国家标准。

3、立足于全局性、全国性的要求,针对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借鉴西方的经验,产生形成具有中国特色,能够影响教育政策、影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这样的成果。

4、在研究方式上更加强调联合创新、协同创新、联合攻坚。

5、研究方法上,更加强调数据、证据、实验、时政。我们成立了数据中心或者是数据平台,还有调研大队,专门收集各地改革的经验、基本的数据。

实验区

为适应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形势的需要,整体推进区域性教育改革发展,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区域发展模式,本着“院区共建,整体推进,科研引领,创截止2012年,中国教科院共设立杭州下城、成都青羊、大连金州新区、深圳南山、宁波鄞州、重庆九龙坡等六个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在中国教科院和五区区委、区*的有力领导下,在各区教育主管部门的精心培育下,在广大校长和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下,中国教科院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实验区整体水平不断上升,优势和特色不断彰显,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实践证明,实验区为我国区域推进教育改革提供了经验和样板,为区域之间联动发展搭建了桥梁,为中国教科院科研发展开辟了新路径。《光明日报》2010年11月10日专题报道了中国教科院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经验与做法。正如文章的编者按所说:“一个具有中国特色,以小区域带动大区域,进而带动全国教育的整体均衡、优质发展的区域推进教育改革的新模式已初见端倪并逐步成为引领国内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亮点和创新品牌。”

实践基地

北仑实践基地全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推进教育现代化实践基地,是中国首家区域推进教育现代化实践基地。中国教育科学院和区*签定的《教育项目实验合作协议(2011年———2015年)》实施一年以来,成效显著。基于北仑教育的综合水平,中国教科院将把北仑教育的均衡化、优质化、信息化、国际化作为“北仑实践基地”的主要内容,组建“特色示范高中建设、名校长与名师发展学校、教育均衡优质水平监测、中外合作办学领域拓展、智慧教育系统构建、教育现代化品牌提炼”等六个项目组,推动北仑率先高标准成为省教育现代化区。

4、学者培养

培养概况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是教育部直属的科学研究机构。2003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开始招收国内访问学者,同年12月,经原国家人事部批准研究院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4年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批准研究院单独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研究院访问学者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坚持服务于院的中心工作,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坚持访问学者导师和博士后专家团队集体指导,集中力量做大事;坚持“公开招收,择优录取”的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地招收教育行政部门、国内高等院校、地方教育科研院所,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等教育系统中富有教育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我院着重培养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实际科研能力,全面提升他们服务国家决策、推进理论创新、指导教育实践的水平。

自招收访问学者和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来,研究院相继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注重实证研究、服务国家教育决策的科研工作者队伍。截止到2012年,共有151名访问学者顺利结业,50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圆满出站。

访问学者

袁振国,院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教育学博士,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教育学、教育政策、教师教育等。

徐长发,党委书记,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职业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公共管理等。

曾天山,副院长,教育学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教育政策、教育管理、教学理论和教育研究方法等。

高宝立,院长助理、《教育研究》杂志社总编,教育学博士,编审。主要研究领域: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

于发友,院办、党办主任,教育学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教师教育、教育政策与管理、基础教育等。

刘占兰,教育学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儿童科学学习与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幼儿园课程等。

刘贵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主任,教育学博士,教授。主要研究领域:生态课堂、区域教育、教育管理等。

孙诚,管理学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职成教育、人力资源开发、高等教育等。

毕诚,教育学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中国教育史、文化与教育、教育与人力资源、科学教育、教育领导等。

吴霓,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育学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教育政策、区域及学校教育发展规划、教育质量管理、农民工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教育、民办教育研究等。

杨润勇,科研处处长,教育学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教育政策分析、教育管理等。

陈如平,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学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教育领导与管理、教育科研管理等。

孟万金,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心理学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心理学、特殊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英语教学等。

郝志军,教育学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实验、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等。

龚亚夫,全国政协委员,编审。主要研究领域:基础英语教育、英语教育测评、第二语言习得等。

5、出版物

期刊

《教育史研究》、《教育文摘周报》、《中国德育》、《教育研究》、《中国特殊教育》、《新教育》、《教育决策参考》、《大学》(学术版)等。

图书

《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11》、《论中国教育政策的转变》、《教育新理念》、《教育解释学》、《通向教育理想之路: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教育科研的视野与方向》、《幼儿教育质量评价手册》、《中国大学精神的历史与省思》、《大学学术发展研究——基于生态的分析》、《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新农村建设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重大理论成果》、《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重大历史事件》、《管理实施ISO9000族标准的研究与实践》、《临析历代碑帖丛书汉石门颂》、《权力理念文化-俄罗斯现行课程政策研究》、《临析历代碑帖丛书郑文公碑》、《名家名碑书法解析丛书:汉曹全碑解析》等。

论文

《学前教育必须保持教育性和公益性》、《职业人文教育论》、《职业教育大众化与就业问题》、《中国的扫盲教育》、《普通高中办学模式研究》、《对90年代我国幼儿教育界历史使命的思考》、《我国16地区3—7岁儿童形态》、《机能、基本体育活动能力的调查报告》、《中国高等教育的未来与发展》、《关于当前农业中学性质问题的探讨》、《当前工人教育的三个问题》、《教学理论应当是什么》、《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教育改革实验的理论研究进展》、《小学生语文能力整体发展实验》、《关于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的几个问题》、《赞科夫和凯洛夫的教育思想有何不同》、《拜占廷的教育、《从心理学谈“以识字教学为重点”的问题》、《怎样以反对党八股的精神编教材》、《新背景下我国教育管理*政策调整问题研究》等。

报告

《深化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报告》、《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中国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与推广》、《我国当前十大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日本韩国教育考察报告》、《中国教育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研究》、《教育基本公共服务范围论证报告》、《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报告》、《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主要任务》、《关于高校领导贯彻落实的调研报告》、《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报告》、《关于人大附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调研报告》、《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研究报告》、《我国义务教育县域均衡持续推进》、《关于我国义务教育办学标准建设的研究报告》、《中国中小学教师发展水平报告(2010)》、《我国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业成就调查报告》、《学前教育发展报告》、《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比较研究报告》、《加强统筹协调促进教育公平》等。

6、信息系统

教育数据地图信息系统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服务教育决策、支持教育实践、辅助教育科研的重要支撑部分。该系统旨在立足于国际和国内两种视野,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特有的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功能,对经济、社会、人口、教育数据进行深入挖掘。该系统已经实现世界各个国家及国内自省至县数据的全面覆盖。在此基础上,系统打破了行政区划的限制,能够按照地域的功能和产业结构对数据进行重组和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