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双一流”建设:让高等教育成熟自信

科普小知识2021-11-09 14:42:35
...

“双一流”建设:让高等教育成熟自信

Guangming记者潘迪与“小明爱两会”合影并观看直播视频

[思想聚会]

在今年的NPC和CPPCC会议上,“双头等舱”的建设毫不奇怪地成为代表们的热门话题。今年年初,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全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暂行办法》,这不仅标志着“双一流”建设运行实施阶段的开始,也引发了一系列后续反应。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10多个省份提出增加“双级”建设资金,总额约400亿元。

如何开展“双一流”建设?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3月5日晚,Xi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代表(左三)、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委员(左四)、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陈群委员(左二)参观光明网和亮辉沙龙,共商“双一流”建设。

循序渐进,注重过程,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再上新台阶

从最初的“211工程”到后来的“985工程”,中国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等教育强国进行了20多年的不懈努力。当今中国的高等教育不仅在规模和数量上有所扩大,而且在质量上也在不断提高。站在新起点上的“双一流”建设与“211”和“985”工程有什么联系,应该如何联系好?

陈群委员说:“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双一流”建设是“211”和“985”工程的延续,但在建设理念上有许多创新。”他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提出建设“双一流”意义重大,将有力支持国家相关战略的实施,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服务,必将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再上新台阶。

王树国代表认为,“211”、“985”工程和“双一流”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们的实施将使中国的大学更加成熟和自信。

在张尧学看来,两者在选择方法上有根本的区别。“211”和“985”工程采用“先封顶后施工”的方法。“双一流”建设的关键在于先建设,然后组织专家委员会对建设成果进行评估。他很高兴地看到,“双一流”建设更加注重过程,“哪个不是大学,一下子就能成为世界一流”。即使今天是“一流大学”或“一流学科”,我们明天仍需继续努力,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和改进

“当务之急是认真总结‘211’和‘985’工程的成功经验,把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结合起来,根据学校的学科实际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建设规划。”专员陈群说。

坚持*办学方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

"大学永远不会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张尧学委员指出,哈佛、耶鲁、牛津和剑桥等世界著名大学的成功深深植根于它们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历史。只有扎根中国,才能办好一所有中国特色和优势的世界一流大学,培养出一大批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人才。

那么,我们的大学应该如何体现中国特色呢?

在张尧学看来,坚持正确的*方向是第一标准。我们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培养人才放在首位,培养为人民服务的人,培养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制度的接班人,培养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人

“双一流”的建设应该从大方向到小细节体现中国特色。王树国代表说:“我们必须不断调整和修订教科书设计和课程。为了跟上甚至引领社会发展,大学必须让学生了解我国乃至世界的发展趋势和社会发展需求,并将其纳入我们的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以便学生在学习阶段能够充分了解国情和社会。”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大学在各种世界大学排名中的表现越来越令人兴奋。对此,陈群委员指出,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既要充分参照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一些客观标准,又要坚持我国的国情办大学,“只有走一条与国家需要相结合、特色鲜明的发展道路,才能实现弯道超车”。

*应加强规范引导,同时赋予大学充分的自主权

面对巨大的投资,许多人担心是否会有学校凑合在一起,打包太多,进入“双一流”篮子,甚至花太多的钱从其他大学“购买”一个科目,以“吸引”人才的非凡方式。

5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明确表示,“双一流”建设不是建立在“终身制”的基础上,而是按照竞争选拔、专家选拔、*选拔和动态选拔的原则,借助第三方和专家评估,最终服务于国家战略。“双一流”建设不分为国家和地方项目,只要第三方专家通过评选就可以实施。

陈群委员呼吁,国家不仅要加强对高校发展的财政支持,而且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评估体系,加强对高校发展的规范引导,避免重复建设、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等经济领域曾经出现的问题,为高校发展创造一个健康的竞争环境。但是,高校自身应该有更强的战略决心,坚持围绕国家需要和学校长远发展进行建设。他们不仅应该忽略目标,而且不应该为了目标而违反目标。“此外,*应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给予高校充分自主权,允许高校将“双一流”建设方案与自身规划紧密结合,以确保办学特色和水平。”

张尧学委员认为,“只有拥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科技成果、一流的大学软硬件环境和一流的大学文化,才能建成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其中,一流的人才尤为重要。虽然培养人才不如科研成果那么明显和可量化,但它给学校带来的声誉和文化价值却无法与其他因素相比。”

面对中西部地区高校人才流失的问题,王树国代表表达了他的关切。他坦言,高校的发展和“双一流”的建设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合理的人才流动是正常的。然而,由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缓慢,在“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中西部高校。国家应协调各地区的均衡发展。不仅要鼓励东部高校从中西部高校引进人才,还要鼓励人才留在中西部地区。与此同时,他表示:“中国大学应该拓宽视野,从海外寻找和挖掘人才。”

2015年,国务院发布《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规划》,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总体目标是:

——到2020年,一批大学和一批学科将跻身世界一流,一批学科将跻身世界一流。

——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将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几所大学将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一些学科将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将显著增强。

——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将进入世界前列,基本成为高等教育强国。

推进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跻身世界一流行列,加快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水平,使之成为知识发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成为先进思想和优秀文化的重要来源,成为培养各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它将在支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记者金浩天、、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