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高校该如何接纳艾滋病感染者

科普小知识2022-07-10 18:38:54
...

来源:百度图片

这位是记者文彩飞

今年6月,第一个全国艾滋病学生考场成立。今天,考场中16名感染艾滋病毒的学生中有15名已经进入大学,并将很快开始他们的学习之旅。然而,这一消息的发布在一些网民中引起了恐慌——由于中国的规定禁止披露艾滋病毒感染者的身份,许多人开始担心他们是否会无意中与感染艾滋病毒的学生住在一起。

根据媒体调查,60%的成年人说他们可以接受艾滋病患者一起工作和学习,但他们不愿意和他们一起生活。

事实上,在我国,不仅艾滋病,如乙型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发病率高,而且人群中对这种疾病的提及也少之又少。那么,这些传染病会影响一起吃饭睡觉的学生吗?如何平衡保护隐私和保护周围人的健康和安全?

恐惧源于无知。

作为国内高校最早成立的红丝带协会之一,浙江大学红丝带协会自2007年以来,每年暑假都坚持到艾滋病村进行教学,为那里的留守儿童点亮一盏爱心灯。

每次出发前,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医学院的讲师兼副教授沈还有另外一项特殊任务——向家长解释安全问题。“一些家长听了解释后松了口气,个别家长不会让他们的孩子走。这种情况每年都会发生。”

所以,大学生能否和艾滋病患者一起吃饭和生活,不仅是家长的疑虑,也是网民们在新闻一开始的疑虑。

为此,《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了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副主任医师李东曾。据他介绍,艾滋病有三种传播方式——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坚持吃药,定期检查,艾滋病是不会传染的,条件是艾滋病患者需要终生服药,一旦停药就有传染的可能。

“目前,大学生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主要是性传播。即使是通过血液传播,感染的前提是双方都有伤口接触,而艾滋病患者停药后是有传染性的。”李东曾经说过:“如果你一起吃饭、生活,一起参加体育活动,你可能会受伤。由此造成的心理阴影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学校最好为他们单独安排宿舍,这也是为了保护艾滋病患者每天服药的隐私。”

乙型肝炎也有相同的传播途径。据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中心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副教授燕杰介绍,中国及国际通用的《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明确指出,乙型肝炎通过血液、体液、母婴传播,而不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传播。

为了避免公众恐慌和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歧视,中文版的《预防和控制指南》特别提到,普通人在生活、工作、饮食、睡眠和其他日常接触中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不会传染。"这实际上是专门为学校卫生写的."燕杰补充说,这也是大学不每天隔离乙肝学生的基础。

燕杰告诉记者,传播途径的原因是一样的,但处理态度不同,因为与没有疫苗的艾滋病不同,乙肝有疫苗可以预防和治疗。注射三次乙肝疫苗后,会产生乙肝表面抗体,以确保不会被感染。

医生解释了这种恐惧,但这种恐惧仍在人们心中挥之不去。为什么?

这背后是政策不到位。

在记者采访燕杰的十分钟前,一名新生刚刚走进他的诊所。大一新生在入学前被检测为乙型肝炎阳性,并被所在大学要求复试。

事实上,早在2010年,卫生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联合发布通知,禁止在就业体检、入学体检和普通体检中进行乙肝筛查。

然而,即使有三部委的禁令,许多被禁止的事情仍在继续,现实是非常无奈的。

在早期,北京的儿童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必须接受乙肝筛查。现在他们只需要检查他们的肝功能。前者已被*阻止。燕杰告诉记者,事实上,肝功能异常是乙型肝炎的重要指标之一。真正有可能因乙型肝炎感染而患上慢性病的人是5岁以下的儿童。此时,他们的免疫力还不健全,而成人患病的概率不到5%。

2000年是我国开始广泛接种乙肝疫苗的一年,此后出生的儿童表面抗体携带率达到80%以上。“现在几乎所有的新生都出生在2000年以后。为什么幼儿园的孩子停止检查乙肝指标,而大学生作为成年人仍在接受检查?这没有科学依据。”燕杰激动地叹了口气。

与乙肝筛查的“依从性”不同,高校艾滋病预防宣传反映了政策的滞后性。

从去年开始,北京市教委要求所有新生接受艾滋病预防教育。作为中国第一所开设性教育课程的首都师范大学,其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美美也参加了北京许多大学的讲座。她告诉记者,这是一个两小时的讲座,专门介绍性传播方面的艾滋病知识。大一新生性教育中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普及始于去年,也就是说,现在大三甚至大三以前的学生可能还没有普及相关知识

“这反映出中国人民的整体健康关注度不高。虽然健康优先已经成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的一项战略,但这一政策的实施和有效还需要一段时间北京大学社会医学与健康系副主任张春教授说。

平衡隐私和安全

“几乎没有人透露艾滋病感染者的身份,让他们禁欲是不现实的。其他人不会受苦吗?”智虎最后一个网友的问题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

朱莉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招募”的。她也是中国第一个披露艾滋病毒携带者身份的女大学生。她的身份被公开后,她默默地忍受着许多奇怪的目光,并被许多机构和大学邀请去做演讲和交流。

就像天平的两端一样,保护病人的隐私和保护周围人的安全是一对矛盾,似乎很难平衡。

在艾滋病患者身份不明的情况下,有必要强调对教师自身安全的保护。在每年前往河南协助教学之前,沈多次指示队员在有外伤时要避免与他人接触。由于采取了适当的安全措施,在过去的11年里,该小组没有成员因支持教育而感染过艾滋病。

在采访中,包括沈在内的所有受访者同时指出,以目前大学生乃至社会的认知水平,艾滋病毒感染者的身份不应该公开,这容易造成歧视和恐慌,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

长春认为,为艾滋病感染者设立专门检查室的做法不合适。艾滋病的传播不涉及呼吸道感染或皮肤感染。特殊的检查室把感染艾滋病的考生推到了最前沿,但也造成了不必要的恐慌。"社会、学校和媒体应该让它们变得普通,而不是特殊."

“高校应该做的是,在保证隐私的前提下,尽可能为他们安排单独的宿舍,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获得抗病毒药物,定期检测,并帮助他们完成治疗。这也是区分责任的证据。至少它证明了学生是从其他途径感染的,而不是在学校。”李东曾经说过。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传染病,如肺结核,出于隐私的原因都不会透露病人的身份。

北京胸科医院结核病一科主任医师段告诉记者,结核病是一种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可以通过日常接触感染。大学是人口密集的地方。一旦一个大学生有了疾病,他的室友和同学应该进行结核病筛查。从这个角度来看,病人的身份是可以知道的。

他进一步指出,在三种情况下,学生必须暂停学业接受治疗----细菌性结核病;胸部x光显示广泛的肺部病变或伴有空洞;明显的肺结核症状。只有当医生认为病人已经痊愈时,他才能继续学习。

如何确保其他学生的安全?他认为,第一件事就是病人不应该隐瞒,当他们发现咳嗽、咳痰等典型症状超过两周时,他们应该及时就医,确诊后及时通知学校,学校应该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健康教育急需补课

目前,浙江大学城学院红丝带协会会长朱方圆正在参加“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及性健康教育课堂调查研究”活动。调查的范围是学生。“调查仍在进行中,但目前的数据显示,许多大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开始上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艾滋病离我们很远’。”。

与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相反,这是专家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躁动不安的青少年时期,性传播是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长春市通过调查发现,近年来高校中发生性行为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且这一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与此同时,怀孕和流产女孩的比例也在增加。

"然而,中国很少有高校开设性教育课程."张春指出,虽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学校的健康教育,但它强调中小学,并没有真正考虑到大学。

与以“世界艾滋病日”为主题的展板、广播等艾滋病预防宣传相比,张淳认为无论是课时长短还是班级形式,班级都是一种更系统、更规范的形式。"至少,性教育课程应该在大学里普遍开设,而不是泛泛而谈。"

事实上,在张美美的性教育课上,她总是分得很彻底。就像剥洋葱一样,从性交和爱情的关系中,为什么它是检验真爱的重要标志?对于另一方的请求,有必要考虑要承担什么结果和在什么条件下允许;如何实现身心安全...一步一步地,与学生的讨论非常详细,这样大学生就可以做出非侵入性和合适的选择。

这类课程真实而直接。她将测试学生在课堂上对安全套使用的掌握程度,并当面指出学生的“粗心遗漏”。之后,让学生充分掌握安全套使用的正确时机和方法。

“学生应该有勇气在课堂上向他们解释。如果他们总是故意回避,他们总是高喊“性是一种不安全的传播方式,不要轻易尝试性”。学生很难实现知识和实践的统一。”张美美说道。

除了教室,更需要的是整个社会“补课”。

“医生不会问病人是怎么生病的。我们的社会也需要这种心态。”张美美表示,关爱艾滋病患者应该接受和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帮助他人不再被感染,而不是因为缺乏关爱而对社会进行报复。从这个角度来看,照顾艾滋病感染者是有益的。

在如何解决覆盖面小的问题上,李东曾经认为依靠名人的力量而不是仅仅依靠教室是一个好办法。例如,刘德华作为乙肝感染者和乙肝预防大使的出现,导致更多的明星加入。“艾滋病也有许多形象大使。我们不妨与时俱进。每一代大学生都有自己的偶像。如果我们能邀请他们做艾滋病预防宣传,效果会更好。”

《中国科学日报》(第五版《大学周刊》,2017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