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

科普小知识2022-09-17 20:36:21
...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是为了推动基本公共教育均衡发展,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升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增强教育改革发展活力,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而制定的法规。2019年2月13日,**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1、主要内容

2019年2月13日,**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实施方案》指出,未来5年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以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时代主题,围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这一主线,聚焦教育发展的战略性问题、紧迫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统筹实施各类工程项目和行动计划,着力深化改革、激发活力,着力补齐短板、优化结构,更好发挥教育服务国计民生的作用,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育目标任务,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2035年奋斗目标夯实基础。

《实施方案》提出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实施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聚焦重点,带动全局;问题导向,改革创新;分区规划,分类推进。总体目标是:经过5年努力,全面实现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目标,全面构建现代化教育制度体系,教育总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实现更高水平、更有质量的普及,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高,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多样化可选择的优质教育资源更加丰富,人民群众受教育机会进一步扩大,学习大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实施方案》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十项重点任务:

一是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全面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新时代中国特色*思想贯穿课程教材建设全过程,把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有效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增强中小学德育针对性实效性,从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改进德育方式方法,注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潜移默化,开展喜闻乐见、入脑入心的德育活动。提升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于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当中,深入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大力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加强劳动和实践育人,构建学科教学和校园文化相融合、家庭和社会相衔接的综合劳动、实践育人机制。

二是推进基础教育巩固提高。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健全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和专业化管理队伍,加强幼儿园质量监管与业务指导。加快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镇发展规划,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组织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着力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支持中小学校普遍开展课后服务工作。

三是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构建产业人才培养培训新体系,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健全产教融合的办学*机制,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优化专业结构设置,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制度标准,完善学校设置、专业教学、教师队伍、学生实习、经费投入、信息化建设等系列制度和标准,制定并落实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建立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四是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加快“双一流”建设,推动建设高等学校全面落实建设方案,研究建立中国特色“双一流”建设的综合评价体系。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深入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燎原计划、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完善产教融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科教融合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紧缺高端复合人才培养。完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和监测评价体系。提升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与创新服务能力,实施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建设一批前沿科学中心,支持高等学校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积极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继续实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

五是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大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创新编制管理,修订高等学校、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分类推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保障教师工资待遇,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实现与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同步调整,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分配办法和内部分配办法。补强薄弱地区教师短板,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银龄讲学计划、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

六是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着力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服务供给方式以及教育治理新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支持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逐步实现信息化教与学应用师生全覆盖。创新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开展大数据支撑下的教育治理能力优化行动,推动以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服务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快推进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设立“智慧教育示范区”,开展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等建设,实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构建“互联网+教育”支撑服务平台,深入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

七是实施中西部教育振兴发展计划。坚决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以保障义务教育为核心,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稳步提升贫困地区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进“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补齐中西部教育发展短板,加快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民族教育。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继续实施中西部高等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东部高等学校对口支援西部高等学校计划,“部省合建”支持中西部地区14所高等学校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教育行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推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高等农林教育改革,加快乡村振兴急需紧缺人才培养。

八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区域创新试验。创新*机制,探索新时代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模式。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发展雄安新区教育,优先发展高质量基础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以新机制新模式建设雄安大学。深化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交流,促进教育资源特别是高等教育相关的人才、科技、信息等要素在粤港澳大湾区高效流动。构建长三角教育协作发展新格局,进一步加大区域内教育资源相互开放的力度,搭建各级各类教育协作发展与创新平台,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和有序流动。促进海南教育创新发展,依托海南*贸易试验区打造新时代教育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标杆。

九是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加快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完善留学生回国创业就业政策,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完善中外合作办学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教育合作,建设“一带一路”教育资源信息服务综合平台,建立国际科教合作交流平台,实施高等学校科技创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行动计划。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人文交流,大力支持中外民间交流,加强中外体育艺术等人文交流。优化孔子学院区域布局,加强孔子学院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加大汉语国际教育工作力度。

十是深化重点领域教育综合改革。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制度支撑。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坚定高考改革方向,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进一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分类考试,完善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和直接攻博等选拔机制。完善民办教育分类管理,全面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修订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依法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加快构建终身学习制度体系,加强终身学习法律法规建设,搭建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衔接多种学习成果的全民终身学习立交桥,加快发展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深入推动学习型组织建设和学习型城市建设。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进*职能转变,构建*、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

《实施方案》明确了推进教育现代化四个方面的保障措施:一是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不断提高教育系统党的建设质量,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二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加快完善教育法律制度体系,加快推进教育行政执法*机制改革,建立健全教育系统法律顾问制度,加强学校法治工作,广泛深入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三是完善教育经费投入和管理机制,健全财政教育投入机制,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四是加强教育督导评估,有效发挥教育督导“督导评估、检查验收、质量监测”职能,保障教育事业优先优质发展。

《实施方案》最后强调,各级党委和*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国务院关于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上来,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地方实际制定本地区落实方案。各部门要主动履职尽责,确保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国务院教育督导部门定期组织督导评估,压实落实责任。及时总结宣传典型经验和做法,凝聚全社会共同促进教育健康发展的共识,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

2、官方解读

绘制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

——教育部负责人就《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答记者问

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近日,**、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教育部负责人就两个文件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介绍一下《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编制的背景和意义。

答:制定教育现代化文件,是中国特色*进入新时代,党*、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大力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总书记多次对教育工作作出指示批示,强调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方向。2018年9月10日,党*召开全国教育大会,*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回答了关系教育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全面部署,向全党全国全社会发出了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动员令,为新时代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总理在讲话中强调,要准确把握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

中国特色*进入新时代,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加快向创新型国家迈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必须加快教育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教育强国。从全球来看,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重大科技创新正在引领社会生产新变革,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重塑教育形态,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更为多样,对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具个性的教育需求也更为迫切。必须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战略部署和总体设计,推动我国教育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改革开放以来,党*、国务院先后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纲领性文件,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力指导推动了教育改革发展。2035年是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间节点,面向2035目标描绘好教育发展的远景蓝图,为新时代开启教育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指明方向,培养造就新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编制《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也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履行我国对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承诺,为世界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的实际行动。

问:请介绍一下两个文件的定位。

答:两个文件远近结合,各有分工和侧重,共同构成了教育现代化的顶层设计和行动方案。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我国第一个以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中长期战略规划,是新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纲领性文件,定位于全局性、战略性、指导性,与以往的教育中长期规划相比,时间跨度更长,重在目标导向,对标新时代中国特色*建设总体战略安排,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国家现代化全局出发,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成就和经验基础上,面向未来描绘教育发展图景,系统勾画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愿景,明确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实施路径。

未来五年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实现2035年教育现代化目标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十三五”规划收官和“十四五”规划起步的衔接期。《实施方案》定位于行动计划和施工图,是本届*任期内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突出行动性、操作性,重在问题导向,按照可操作、可落地、可监测、可评估的原则,聚焦未来五年教育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当前教育发展面临的紧迫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按照可实施、可量化、可落地的原则,将教育现代化远景目标和战略任务细化为未来五年的具体目标任务和工作抓手,指导推进今后五年教育改革发展,确保新时代教育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问:请介绍一下两个文件的起草过程。

答:教育现代化文件起草工作2016年初启动,历时两年多时间,*同志多次对文件起草作出指示批示,孙春兰同志多次就相关工作进行具体部署。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贯彻*精神。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思想和*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系统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坚强领导下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入贯彻*关于未来发展特别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努力将*精神和国家战略贯彻落实到文件中。

二是组织专题研究。组织专家对未来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趋势、人口结构变化等开展前瞻性研究,邀请世界银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政策建议。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目标进行测算论证,为文件起草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深入开展调研。教育部党组成员带队分赴各地开展调研。广泛征询了企业家、专家学者、各省(区、市)分管教育的负责同志以及部分高校书记校长的意见建议。系统收集分析全球主要国家最新教育战略,赴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召开中国教育现代化国际咨询会,听取经合组织意见,分析研判全球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四是广泛征求意见。两个文稿多次征求了相关部门和地方的意见,其中《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还广泛征求了*党政军群有关部门、人大政协机关、*党派*、有关高校及部分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有关部门和地方积极参与,协同研究。书面征求了全国教育大会与会代表意见。对各方提出的意见建议,都进行了认真研究并予以充分吸收。

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有哪些突出特点?

答:文件以*新时代中国特色*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一是服务国家人民。从巩固发展中国特色*的要求出发,旗帜鲜明地提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突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主线。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构建开放融合的现代教育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期盼,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民。

二是体现前瞻引领。梳理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前瞻性研究成果,提出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理念。深入分析中国特色*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新机遇新挑战,对接制造强国、科技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明确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思路和方向。

三是立足国情世情。对标新时代中国特色*建设战略安排,参照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在国家现代化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局中考虑我国教育定位。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聚焦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从*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科学设定教育现代化目标任务。

四是突出改革创新。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系统谋划教育现代化的制度框架,将*机制创新作为教育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充分运用新机制、新模式、新技术激发教育发展活力,确保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五是注重规划实施。坚持宏观引导与具体行动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可操作、可落实的战略任务,明确了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坚持总体规划、分类指导,使文件在规划教育现代化全局的同时对各地推进实施具有更强的指导性。

问:教育现代化是赶超世界先进教育水平的过程,同时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化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过程。《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哪些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思路理念?

答:教育现代化是教育高水平的发展状态,是对传统教育的超越,是教育发展理念、发展方式、体系制度等全方位的转变。《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思想和*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其中党的坚强领导是办好我国教育的根本保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教育发展道路、坚持*办学方向,是不可偏离的根本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是兴教办学的原则思路;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是事业发展的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贯穿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主线。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提出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坚持优先发展、坚持服务人民、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依法治教、坚持统筹推进七个方面的基本原则。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我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国情,有近三千年教育史,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智慧。推进教育现代化,必须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从我国优秀教育传统中汲取营养,积极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以新的发展理念和教育思想指导教育现代化。《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基本理念”单列一节,系统提出了八个“更加注重”的基本理念,即以德为先、全面发展、面向人人、终身学习、因材施教、知行合一、融合发展、共建共享。这八大基本理念,遵循了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也顺应了国际教育发展趋势。

问:如何理解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答:教育现代化是普及、质量、公平、结构等方面整体水平的提升。在战略目标上,文件对标国家现代化建设战略安排,在深入分析教育发展趋势和进行国际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到2020年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的总体目标。同时,提出了八个方面的2035年主要发展目标:一是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二是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三是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四是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五是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六是高等教育竞争力明显提升;七是残疾儿童少年享有适合的教育;八是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这八方面目标,涵盖了体系结构、普及水平、教育质量、人才培养结构、服务贡献能力等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同时,提出了2035年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主要量化预期目标。这些目标的确定,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目标为依据,与全球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相呼应,体现了中国特色,符合国情,体现了使教育同*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目标要求。

问: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两个文件谋划部署了哪些重点任务?

答:根据教育现代化的总目标,《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一是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思想,这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根本遵循。二是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这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要求。三是推动各级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全面扩大人民群众受教育机会,这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四是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努力让全体人民享有更公平的教育,这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五是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这是服务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大国的迫切需要。六是提升一流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优化教育体系结构和学校布局结构,努力提升高校创新服务水平。七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八是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推动教育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创新,以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九是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全面加强与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教育务实合作,提升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十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多元参与的协同治理新机制,这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其中,教育优质化、普及化、公平化、终身化和创新服务能力反映了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涵,教师队伍专业化、治理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这些战略任务,既立足当前,聚焦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突出补齐短板、夯实基础,又着眼长远,反映了时代要求,顺应了未来发展趋势。

根据2035年教育远景战略任务,《实施方案》聚焦当前,提出了未来五年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十大任务,其中,立德树人是基础工程,基础教育巩固提高、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是构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着力点,教师队伍建设、教育信息化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支撑,推进教育现代化区域创新试验是推动形成区域教育发展新格局的战略重点,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是提升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深化重点领域教育综合改革是教育现代化的动力源泉。

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描绘了教育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时间跨度长,如何确保教育现代化目标任务的实现?

答:为确保教育现代化目标任务的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三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包括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育系统*队伍。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

二是完善教育现代化投入支撑*。把教育投入作为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深化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改革,提高教育投入水平和经费使用效益,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三是完善落实机制。构建全方位协同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有效机制,把我国*政治优势转化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依靠部门大协同、区域大协作,推进教育现代化。

问:在近14亿人口的大国实现教育现代化,世界上没有先例,在推进实施方面有何考虑?

答:推进教育现代化,必须从实际出发,立足国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科学设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目标与路径。

一是总体规划,分区推进。在国家教育现代化总体规划框架下,推动各地从实际出发,制定本地区教育现代化规划,分区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二是细化目标,分步推进。明确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科学确定阶段性目标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教育现代化。三是精准施策,统筹推进。充分发挥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落后地区、重点领域的教育现代化进程,协同开展教育现代化建设。四是改革先行,系统推进。分批分类开展教育现代化改革试点,创新*机制,充分释放教育发展活力。

*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一张蓝图绘到底,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教育系统将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周围,强化责任担当,锐意开拓进取,落实好*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四个自信”转化为办好中国教育的自信。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加强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多形式多途径参与、支持教育现代化建设。我部将及时总结宣传各地、各学校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也希望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主动参与教育现代化建设,协同营造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生态和社会氛围,共同开创新时代教育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3、通知公告

关于印发《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改社会〔2017〕285号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发展改革委、教育厅(教委、教育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有关部门(单位)办公厅(办公室):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推动基本公共教育均衡发展,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升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增强教育改革发展活力,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十三五”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决定实施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

现将《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和《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预算内投资项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印发你们,请按照《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要求,切实承担起工程实施的主体责任,建立工作机制,细化落实建设方案,有序推进工程实施,统筹落实配套资金,组织编制年度建设方案和投资计划,指导帮助各地和项目单位工作,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

附件:1.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实施方案

2.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预算内投资项目管理办法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2017年2月13日。

4、附件1

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


教育现代化

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促进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资源扩容,推动基本公共教育均衡发展,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升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增强教育改革发展活力,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编制本实施方案。

一、重要意义

党*、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教育体系逐步完善,教育公平有力促进,教育改革全面推开,教育质量显著提升。学前教育快速发展普及水平大幅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由大众化向普及化迈进。总体看,我国教育竞争力和贡献力明显增强,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各方面高素质人才,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动力转换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明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

民满意的教育。“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2020年教育现代化

取得重要进展。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民生需求新变化,我国在教育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公共教育资源供给总量不足、配置不合理,办学条件改善跟不上规模发展和质量提升的要求,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等突出问题。

实施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大力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是完善现代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是深化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保障改善民生、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积极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教育发展道路,坚持*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坚持服务发展,提高质量,促进公平,提升高素质人才培养水平,完善现代化教育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资源扩容,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扩大普通高中培养能力,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坚持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产教融合,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增强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引领和支撑能力。

三、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完善体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薄弱环节、着力补齐短板,统筹规划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支持不同层次、类型学校建设,加快完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教育体系。

(二)协调推进,补齐短板。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发挥东部率先带动作用,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学校建设,加强东部对口支援西部。优先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等教育基础薄弱地区学校建设。

(三)服务发展、提升内涵。面向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内涵发展,重点支持办学有特色、质量高、效益好、带动强的学校建设,发挥人才对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的牵引作用。

(四)分类施策、凝聚合力。区分基本和非基本、*和地方事权,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地方高

校、*高校实行差别化支持政策,发挥*投资引导,鼓励带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共同参与教育重大工程建设。

四、建设任务

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建设内容包括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资源扩容建设、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等。

(一)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资源扩容建设。

1.建设目标。

多渠道增加优质普惠学前教育学位供给,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

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基本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2.建设任务。

合理规划布局,重点扩大农村地区、脱贫攻坚地区、新增人口集中地区普惠性资源,支持县级以上城镇优质普惠幼儿园通过联合办园、开设分园、对口帮扶等方式推动学前教育资源扩容惠及更多城乡幼儿。支持以新建和改扩建公办园、国有企事业单位办园、集体办园,扶持普惠性民办园(*投资形成的园舍资产应明确为国有资产)等多种模式办园。主要加强幼儿园活动、生活、户外活动场地等设施土建;支持利用闲置办公用房、商业用房、厂房仓库、闲置校舍、居民小区配套用房等场所装修改建幼儿园园舍;支持购置必备的玩教具、室内外活动器材和生活设施设备。在发挥公办园保基本、兜底线主渠道作用的同时,积极撬动社会投入,努力挖潜扩大增量,大力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

3.实施范围。

重点支持学前教育资源需求旺盛、现有学位缺口较大、优质幼儿园匮乏、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偏低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每个省级单位按相应原则遴选部分地区进行集中优先支持,具体实施方案另行制定。

(二)义务教育学校建设。

1.建设目标。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实现县域校际资源均衡配置,到2020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到95%。

2.建设任务。

按照经各省级人民*审定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要求,改善学校教学及辅助用房、学生宿舍、食堂(伙房)、厕

所、锅炉房、浴室、运动场地、足球场等教学和生活设施,建设急需必要的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每套建筑面积不超过35平方米),逐步实现未达标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的校舍、场所标准化。

3.实施范围。

覆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北京、天津、上海)以及*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重点支持集中连片特殊

困难地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革命老区县、民族自治县、边境县。(2017年起*资金不再安排东部省份享受中西部政策地区之外的地方。)

4.遴选标准。

(1)按照“建设一所,达标一所”的原则,在项目县(市、区)独立设置的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范围内遴选。

(2)按照《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城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进行测算,教学、学生生活设施存在较大缺口,且难以通过调整房舍用途解决的学校,优先予以支持。

(3)以下学校原则上不纳入支持范围:省会城市主城区的学校,因打造“重点校”而形成的超大规模学校,已达到标准化建

设要求的学校等。

(三)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

1.建设目标。

推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到2020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达到90%。

2.建设任务。

支持普通高中或完全中学以扩大培养能力、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的教学用房、实验用房、活动用房、学生宿舍、学生食堂、体育运动场、足球场等校园校舍设施。

3.实施范围。

中西部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以及东部享受中、西部政策的地区。重点支持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相对较低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革命老区县、民族自治县、边境县。

4.遴选标准。

(1)在项目县现有普通高中(或完全中学)中,位置适宜、对扩大县域普通高中教育培养能力作用较大的学校。优先考虑独

立建制的普通高中。鼓励项目县挖掘现有普通高中潜力改、扩建,原则上不支持新征地扩建。

(2)人口30万以下的县支持1所学校;人口30万以上、普通高中学位缺口较大的县,经省级发展改革和教育部门共同论

证后可支持2所学校。

(3)新设置或易址迁建、重建的学校以及已由其它渠道投资基本建成,对扩大培养能力作用有限的学校原则上不纳入支持

范围。不鼓励脱离地方教育发展实际,过度建设超大校额学校。

(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

1.建设目标。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动职业院校、本科高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创新培养模式,优化培养结构,努力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实践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带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2.建设任务。

以实习实验实训设施建设为重点,支持职业院校、本科高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改善人才培养条件,加强实践育人。支持中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基本教学型技能实训设施建设;支持中高等职业院校以PPP(*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或校企合作模式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或兼具生产、教学功能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支持依托中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区域性、行业性、开放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突出模块化实训特色;支持中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和学生生活设施建设,持续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稳定和扩大培养培训规模;支持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同步推进学校实习实验实训环境、平台和基地建设与转型发展改革。大力创新建设方式,充分发挥*预算内投资对社会资本的撬动作用,坚持扶优扶强、共建共享、服务产业,鼓励利用“补贷债基购保”组合投融资模式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明确*预算内投资形成固定资产产权归属前提下,允许并鼓励依托行业骨干企业建设实训基地,推动职业教育项目企建校用。结合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工作,由试点城市统筹自主编制建设方案,支持辖区内中高职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加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打造一批示范性、带动性项目。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另行制定。

3.实施范围。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北京)、计划单列市和*生产建设兵团。

4.遴选标准。

(1)学校办学定位、学科专业设置与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地方产业结构特点高度契合,有效服务地方传统产业升级、新兴

产业培育、区域产业转移和保障改善民生。应用型本科高校编制并发布学校转型改革方案。

(2)学校具备良好的办学基础能力、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认可度,具有一定的办学和培养培训规模,整体办学实力位于本

区域、领域和行业同类院校前列,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3)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中等职业学校主干专业有3家以上稳定合作企业,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专业覆盖面超过

80%,积极开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实践;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基本覆盖主干专业,探索构建行业企业参与学校治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绩效评价制度。

(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高等职业院校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教师达到相当比例;

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占专任教师达到一定比例,实训实习课时占专业总课时达到一定比例。

(5)中高等职业院校具备较强的服务能力,能够面向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和职工培训。应用型本科高校具备较强的应用研究和技术转移应用创新能力。

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符合政策要求的中等职业学校可适当放宽遴选标准。

同等条件下,对牵头组建区域性、行业性职教集团,以及国家确定为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的中等职业学校予以优先支持;

对具备对外交流合作能力,能够配合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等“走出去”战略的高等职业院校予以优先支持;对在应用型转型改革过程中主动探索、制定科学转型改革方案、有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并率先启动实施、确定为省级试点学校、转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予以优先支持。除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城市项目外,纳入支持范围的高等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名单需经省级人民*同意。

(五)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

1.建设目标。

通过重点支持一批中西部普通本科高校建设,推动高校突出教学导向,创新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育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推动中西部高校内涵式发展,带动中西部高等教育质量整体提升,为全面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2.建设任务。

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为重点,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支持中西部地方高校重点加强基础教学实验室、专业教学实验室、综合实验训练中心、图书馆等基础办学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建设教学实验用房,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推动中西部地方高校服务产业需求,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3.实施范围。

覆盖中西部地区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生产建设兵团。

4.遴选标准。

(1)学科专业设置与区域发展需求、地方产业结构特点高度契合,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综合性大学,

或学科优势特色突出,在专业领域具有较大影响的其他类型高校。

(2)具有良好办学质量和效益,社会认可度高,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为服务地方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区域产

业转移和保障改善民生做出重要贡献。

(3)建立面向市场、对接产业需求、行业企业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4)“十三五”期间普通本科招生规模保持相对稳定,学校校园总占地面积保持稳定。学校债务在可承受的合理范围内。

纳入支持范围的高校名单需经省级人民*同意。

(六)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1.建设目标。

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促进高校学科、人才、科研与产业互动,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与产业化链条,着力提高高校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推动高校成为催化产业技术变革、加速创新驱动的重要策源地。

2.建设任务。

支持与经济社会重点领域产业发展高度关联、紧密契合的学科建设所需基础设施和大型仪器装置装备建设;支持与工业化、

信息化深度融合过程中出现的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紧密相关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基础设施和大型仪器装置装备建设;支持基础学科、自然学科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基础设施和大型仪器设备建设;加强高校优势学科、特色学科集群基础设施和大型仪器装置装备建设。

3.实施范围。

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范围的*高校(根据《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规

定的程序确定)。

五、资金安排

(一)资金来源。实施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所需建设投资由*预算内投资、地方财政性资金和中高等学校自有资金共同筹

措解决。

1.国家发展改革委从2016年起统筹安排*预算内投资支持相关内容建设,安排各省(区、市)年度*补助投资额度,

在因素法测算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政策措施和实际项目申报情况确定。

2.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地方的*预算内投资属于补助性质,各地方对*预算内投资补助的地方项目负主体责任。各地

方要根据*补助标准和地方建设资金落实情况,合理申报投资计划,地方建设资金不落实的不得申报。对切块打捆项目,各地方要按照地方财政承受能力合理分解安排项目,避免项目分散加重地方筹资压力。各地申报投资计划必须符合地方财政承受能力和*投资能力,严格防范增加地方*债务风险。省级*应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地方高等学校项目建设。鼓励引导省市*统筹加大投入。严格落实国家在贫困地区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级和西部连片特困地区地市级建设资金的政策,除*预算内补助投资外,切实落实省级建设资金,确保项目地方投资及时到位。

3.鼓励有条件的项目学校利用自有资金,或在合理控制债务负担的前提下加大自身投入。

4.积极扩宽投资渠道,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兴学。推行*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企业等社会资本参与除义务教育学校之外的项目建设。

(二)*预算内投资补助标准。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综合考虑*和地方事权划分原则、区

域发展支持政策等,对地方实行差别化补助政策。*预算内投资对地方学校项目原则上按照东、中、西部地区(含享受中、西部政策地区)分别不超过总投资的30%、60%和80%的比例进行补助。为落实党*、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决策部署,对中部地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深度贫困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项目按照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80%的比例进行补助。为推进深化产教融合改革,东部地区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城市项目按照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50%的比例进行补助。*自治区、*四地州学校项目建设资金原则上由*预算内投资全额安排,**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项目建设资金原则上由*预算内投资全额安排,四省藏区学校项目可由*预算内投资全额安排。享受特殊区域发展政策地区按照具体政策要求执行。

*补助投资最高限额:*预算内投资原则上对每所幼儿园的补助额度不超过500万元;对每所义务教育学校的补助额度

不超过1000万元;对每所普通高中的补助额度不超过3000万元;对每所中等职业学校的补助额度不超过2000万元;对每所高等职业院校的补助额度不超过5000万元;对每所地方本科高校的补助额度不超过1亿元。

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城市项目,按照所属东、中、西部区域类型,逐年切块安排*预算内投资补助,由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分解落实到具体建设项目。具体项目*补助投资最高限额根据项目学校类型,参照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和本科高校的限额标准执行。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综合考虑相关高校办学综合实力和一流学科数量,逐校测算确定“十三五”期间*预算内投资额度,实行差别化支持。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机制。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由国家和省级发展改革部门、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共同负责实施,建立国家和省级层面工作协调机制,统筹负责工程实施和协调管理工作,研究制定管理办法,指导各项目单位推进工程实施。

(二)规范项目管理,确保建设质量。

各地、各部门按照《*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45号令)、《*预算内直接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7号令)等相关法规及项目管理要求做好项目管理工作,严格把握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落实项目建设方案,成熟一个、启动实施一个。要建立项目储备库,及时将前期工作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重

大建设项目库模块)和三年滚动投资计划,实行动态管理。未列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和三年滚动投资计划的项目不得申请安排*预算内投资。项目单位被列入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黑名单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不予受理其资金申请报告。要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等建设法规,建设项目在校园规划、建设用地、师资队伍、运行保障等诸方面应均具备条件。如有选址搬迁等复杂情况和不定因素,在相关问题未解决之前不得列入年度方案。要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切实保障*资金专款专用,杜绝挤占、挪用和截留现象的发生。对擅自改变资金用途的,要严肃处理。

(三)加强监督检查,落实相关责任。

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适时进行督导检查。建立项目单位交流合作机制和管理信息平台,加强信息公开和进展宣传。健全项目监督检查的长效机制,定期进行督导,及时纠正和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工程质量。项目单位主管部门要对建设项目进展、工程建设质量、设备采购招标、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等,进行经常性检查,将项目进度、投资完成情况、同步推进改革情况以及检查落实情况等定期进行总结,做到对项目的动态管理,并要加强建设效益分析,做好项目绩效评估。

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按本方案组织实施。党*、国务院做出重大决策部署以及*领导同志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落实的教育重大工程

和重大项目,现有建设任务暂未覆盖的,可另行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纳入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统筹实施。

5、附件2

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预算内投资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预算内投资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改革的意见》(中发〔2016〕18号)、《*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45号令)、《*预算内直接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7号令)、《*预算内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发改投资〔2015〕525号)、《*预算内投资计划编制管理暂行办法》(发改投资〔2015〕3092号),制定本办法。


教育现代化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项目是指“十三五”期间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分年度安排*预算内投资支持建设的相关项目。

第二章前期工作

第三条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各地、各有关部门共同编制《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工程的目标任务、建设内容、实施范围、资金安排等内容。

第四条省级发展改革、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中

央高校主管部门按照《实施方案》,结合实际需求,根据项目前期工作进展、工程建设进度、工期等情况,合理确定项目储备库,并及时将项目储备库中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重大建设项目库模块)和三年滚动投资计划。未列入项目储备库和三年滚动投资计划的项目不得申请年度*预算内投资。

第五条申请年度*预算内投资的建设项目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项目符合《实施方案》规定的遴选要求。

(二)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或前期工作准备成熟。计划新开工项目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等前期工作,投资计划下达后当年即可开工建设。

(三)地方资金落实。

(四)已纳入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重大建设项目库模块)和三年滚动投资计划。

(五)在同一实施周期内,同一项目此前未获得*预算内投资或为分年度执行的续建项目。

第三章投资安排和项目管理

第六条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各地年度*补助投资额度,在因素法测算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政策措施和实际项目申报情况确定。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地方的*预算内投资属于补助性质,各地方对*预算内投资补助的地方项目负主体责任。各地方要根据*补助标准和地方建设资金落实情况,合理申报投资计划,地方建设资金不落实的不得申报。对切块打捆项目,各地方要按照地方财政承受能力合理分解安排项目,避免项目分散加重地方筹资压力。各地申报投资计划必须符合地方财政承受能力和*投资能力,严格防范增加地方*债务风险。省级*应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地方高等学校项目建设。鼓励引导省市地市县级*努力统筹加大投入。严格落实国家在贫困地区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级和西部连片特困地区地市级建设资金的政策,除*预算内补助投资外,切实落实省级建设资金,确保项目地方投资及时到位。

第七条*预算内投资对地方学校项目原则上按照东、中、西部地区(含享受中、西部政策地区)分别不超过总投资的30%、60%和80%的比例进行补助。为落实党*、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决策部署,对中部地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深度贫困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项目按照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

80%的比例进行补助。为推进深化产教融合改革,东部地区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城市项目按照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50%的比例进行补助。*自治区、*四地州学校项目建设资金原则上由*投资全额安排,**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项目建设资金原则上由*预算内投资全额安排,四省藏区学校项目可由*预算内投资全额安排。享受特殊区域发展政策地区按照具体政策要求执行。*预算内投资原则上对每所幼儿园的补助额度不超过500万元;对每所义务

教育学校的补助额度不超过1000万元;对每所普通高中补助额度不超过3000万元;对每所中等职业学校补助额度不超过2000万元;对每所高职院校补助额度不超过5000万元;对每所地方本科高校补助额度不超过1亿元。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城市项目,按照所属东、中、西部区域类型,逐年切块安排*预算内投资补助,由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分解落实到具体建设项目。具体项目*补助投资最高限额根据项目学校类型,参照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和本科高校的限额标准执行。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综合考虑相关高校办学综合实力和一流学科数量,逐校测算确定“十三五”期间*预算内投

资额度,实行差别化支持。

第八条地方各级发展改革、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高校主管部门是建设项目责任主体,负责开展本级项目前

期工作,落实项目建设用地,筹集项目建设资金,提出*预算内投资需求,组织项目实施,确保完成建设任务。

第九条省级发展改革等有关部门、*高校主管部门向国家报送建设项目年度*预算内投资建议计划。报送建议计划要

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重大建设项目库模块)内推送至国家发展改革委,具体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投资项目储备编制三年滚动投资计划的通知》(发改投资〔2015〕2463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使用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加强项目储备编制三年滚动投资计划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投资〔2015〕2942号)有关要求办理。项目单位被列入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黑名单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不予受理其资金申请报告。

第十条国家发展改革委商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根据各地、各有关部门提出的年度*预算内投资建议计划,分年

度下达*预算内投资计划,明确相关工作要求等。

第十一条*预算内投资计划下达后,省级发展改革部门、*高校主管部门根据国家下达的投资计划转发或分解下达项目年度投资计划。对于国家已经明确具体项目的投资计划,省级发展改革部门、*高校主管部门须在收文后10个工作日内转发下达;国家切块交由地方具体安排的投资计划,省级发展改革

部门须在收文后20个工作日内分解落实到具体项目并下达投资计划,报国家备案。省级发展改革部门、*高校主管部门对上述计划分解和安排的合规性负责。

第十二条*预算内年度投资计划执行过程中需要调整的,应按照投资计划调整、存量资金调整的有关规定及时调整。

第十三条建设项目按规定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竣工验收制等建设管理制度,加强质量、进度、成本、安全控制。

第十四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资金使用管理,*预算内专项投资及地方配套资金要纳入财政或财政委托的部门专门账户储存、管理,按照工程进度及时拨付到位,确保资金安全,专款专用,杜绝挤占、挪用和截留现象发生。*预算内投资不得用于房屋购置、征地等,或偿还拖欠工程款。

第十五条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组织实施。党*、国务院做出重大决策部署以及*领导同志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落实的教育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现有建设任务暂未覆盖的,可另行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纳入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统筹实施。

第四章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项目主管部门要严格落实*预算内投资计划执行和项目监管的主体责任,采取有关部门和项目单位自查、复核检查、实地查看、在线监管等多种方式,加大对下达投资计划、项目落地实施、工程建设管理、计划执行进度、资金使用与拨付等计划执行重点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切实履行好监管职责。

第十七条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采取专项检查、在线监管、年度考核等多种方式,对建设项目进度、质量、资金管理使用等进行抽查和重点检查,并将监督检查和年度考核结果作为后续*预算内投资安排的重要参考。对监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将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和处理意见,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十八条项目单位或工程管理单位和有关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当自觉接受发展改革、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通过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重大项目库模块)对建设项目年度*预算内投资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调度,由有关项目单位于每月10日前在线填报计划项目开工情况、投资完成情况、工程形象进度等数据。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条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17年2月13日

公布的《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预算内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上一篇:楼市调控

下一篇:弹性学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