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发现“抗艾”药物新靶点
天津,12月1日(记者张果通讯员吴俊辉)南开大学医学院的一个研究小组最近成功地发现了一种由人类宿主细胞编码的新蛋白质——螺旋结构蛋白8(简称CCDC8),它具有很强的抗HIV-1活性,并能显著减少病毒的产生。这一发现为“抗艾滋病”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靶点。
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找到治疗艾滋病的方法,而且艾滋病病毒的可变性使得疫苗开发变得困难。各种抗病毒药物的主要原理是抑制艾滋病毒在感染者体内的复制。南开大学医学院魏民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长期致力于艾滋病病毒的研究,在实验中意外发现人细胞膜上的CCDC8蛋白具有很强的抑制艾滋病病毒的活性。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感染艾滋病毒后,病毒会侵入人体细胞内部进行大量复制,然后释放到细胞外。这个过程是在病毒基因组的“指导”下,宿主细胞将在细胞血浆中合成一种叫做“Gag”的结构蛋白。这种蛋白质是艾滋病毒骨架的主要“原料”。Gag蛋白将大量积累在细胞膜上,形成聚合物并向细胞外膨胀,即“出芽”。随后,病毒“半成品”将一段病毒基因组从宿主细胞中包裹出来,最终形成完整的病毒颗粒。
然而,研究人员发现,当Gag蛋白与细胞膜上的CCDC8相遇时,其“组装”过程受到抑制。CCDC8通过结合其他蛋白,如细胞骨架蛋白Obsl1和E3泛素连接酶Cul7,诱导Gag蛋白的内吞、多泛素化和降解。形成艾滋病毒骨架的Gag蛋白,在CCDC8的作用下不再向外“发芽”,而是被细胞“内吞”,然后分解。艾滋病毒的复制得到有效抑制,病人的病情得到进一步控制。
“CCDC8存在于正常人的细胞膜上,但它相对较小,难以抑制艾滋病毒的复制。通过外源载体的表达技术提高CCDC8的表达水平后,实验细胞的抗艾滋病病毒活性明显提高。我们有理由相信CCDC8可以成为抗艾滋病药物的新靶点。”魏民介绍。
上一篇:智者千虑,或有一失
下一篇:抗癌新药:瞄准“靶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