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国家科技报告:展现科技实力
首届全国科技报告教师研讨会开幕
员工示范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
11月1日,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征求意见版正式向公众发布。只要公众登录www.nstrs.cn的网站,他们就可以知道国家科技计划的相关信息。《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咨询版的开通标志着我国科技报告工作的全面发展。
加快建立统一的科技报告制度是我国深化科技*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科技部牵头开展了国家科技计划科技报告试点工作。“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旨在促进科技报告资源的开放共享。目前,网上浏览的1000份科技报告是根据“十一五”期间已受理的部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的验收报告进行处理的。科技项目投资产生的科技报告将通过“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向公众开放。
那么,什么是科学报告?它能发挥什么重要作用?国内外科技报告体系建设的现状如何?中国将建立什么样的科技报道体系?
科技报告公开共享是国家基本战略资源。
科技报告是指科技人员按照规定的标准格式编制的,用以描述其从事的科学研究、设计、工程、试验和鉴定活动的过程、进展和结果的专门文件。科技报告全面记录了项目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其本质是积累、传播和交流。科研人员可以重复实验过程,并根据科学报告中的描述理解科学研究结果。
随着国家科技投入持续快速增长,中国整体科技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高水平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科技资源总量快速增长。国家科技投入产生的大量科技信息和数据迫切需要统一收集和保存,最大限度地向社会开放和共享,以提高国家和全社会科技投入和产出的效率。因此,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势在必行。
国家科技报告制度是促进科研活动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基本制度。其核心在于强制要求各类科技计划、专项项目和明确需要财政支持的基金提交科技报告,并将科技报告纳入*科研管理。科技报告一般可分为四类:专项技术报告、技术进展报告、最终技术报告和组织管理报告。此外,科技报告可分为公开科技报告、延期公开科技报告、解密科技报告、保密科技报告等。根据使用范围。
那么,科学报告和科学研究档案、期刊文章和专利之间有什么区别呢?科技报告是一份文献性的科研文件。科技报告制度建立后,科技报告将极大地丰富科研档案的技术内容。论文和专利也是科研项目的产出形式。它们有专门的公开发行渠道,不属于科技报告的范围。科学和技术报告是详细的、专门的,并随着科学研究过程而产生,这是对学术论文和专利的重要补充。
科技报告工作的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策划、撰写、审核、提交和交流。涉及分工不同的多个利益相关者。作为科技报告形成的核心主体,研究者既是作者又是使用者。项目承担单位是科技报告形成的主体,负责制定科技报告年度计划,督促撰写科技报告,检查科技报告的举报人水平,提交科技报告;科技管理部门作为科技报告形成的组织机构,承担着撰写科技报告的任务,并强制提交科技报告。收集服务单位是形成科技报告、接收、处理和保存科技报告以及促进科技报告交流和共享的管理机构;公众是科技报告形成的监督主体。
科技报告的数量和质量不仅反映科研项目的质量和创新程度,而且能够验证项目承担者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是科研工作承上启下的重要保证。科技报告的不断积累形成的国家基本战略资源,不仅为科技管理部门提供了真实的信息支持,也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有效的信息保障,同时也保障了公众对*科研投入和产出的知情权。
科技报告的功能和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科技报告是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体现,是科技计划的重要产出形式。第二,科技报告是国家科技战略的基础资源,是共享和交流科技知识的重要载体。第三,科技报告是科技项目最终验收的重要依据,也是科研管理的重要手段。第四,科技报告是*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是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的总结和展示形式。
科技报告制度历史悠久
1895年,美国出版了《美国*出版物月刊》,该月刊对各*部门和相关研究机构汇编的科学和技术材料进行了编目并向公众提供。在随后的40年里,形成了16000份技术文件和研究报告,成为美国*科技报告的原型。
自1945年第9568号总统令组织*科技报告工作以来,美国已形成了世界上最大、最丰富、管理最好的国家科技报告管理体系,并建立了“联邦+部门+项目承担单位”的三级组织管理体系。包括国防部的广告报告、商务部的PB报告、美国航天局的航空航天局的报告和能源部的DE报告四大系统。美国国家技术信息服务中心(NTIS)是美国国家科学技术报告收集和服务中心,负责收集和分发公众和解密的美国国防部、美国航天局和国防部的报告。
美国每年发表约60万份科技报告,每年公开发表6万多份科技报告。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将把需要研究、试生产和测试的产品或服务作为研发合同纳入联邦采购条例(FAR)的统一管理。《联邦*采购条例》明确规定,所有由联邦*资助的超过25,000美元的项目都应保留其非机密记录,所有R&D合同承包商必须向联邦*提交合格的科技报告。
不仅如此,美国国防部、美国航天局、能源部等部门根据各自的需求和特点制定了各自的共享和管理政策和方法。例如,能源部的科技信息管理指南明确规定:提交科技报告的范围、类型和方法,并规定项目的第一份科技报告应在合同签署后6个月内提交。国防部科技信息计划、美国航天局科技信息记录、审批和传播要求、能源信息法等。明确相应部门提交科技报告的范围、方法和程序,确保科技报告的安全管理和使用。
相比之下,中国的科技报告工作起步较晚。1964年,当美国科技报告形成并成为其战略资源时,钱学森等许多科学家呼吁建立我们自己的科技报告体系。直到1984年,中国才开始探索国防科技报告制度。2000年,中国国防科技报告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阶段,形成了国防科技报告体系。
然而,我国人口在建立科学技术报告制度方面进展缓慢。2011年,*同志在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欧美等国家有系统的科技报告制度。国家支持的科学研究活动产生的数据,包括研究目标、方法、过程、技术内容、中间数据,甚至经验和教训,尽可能向公众开放。
2012年1月,刘延东同志在查阅了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收集的150万份美国*科技报告后指出:科技报告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在这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还应该加快建立科技报告制度。
2012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科技*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建立统一的科技报告制度。
到目前为止,除了13万份国防科技报告外,我国国民的科技报告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中国需要借鉴美国和中国在国防科技报告方面的经验,将科技报告纳入科技计划管理程序,尽快建立科技报告制度。
目前,科技部正在全力推进国家科技报告体系建设。科技部党组将科技报告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钉子工程进行部署,这已成为科技部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科技报告体系建设任重道远。
为贯彻落实党*、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加快建立统一的科技报告制度,科技部牵头开展了国家科技计划科技报告试点工作,发布了《国家科技计划科技报告管理办法》。
目前,已有973,863个支持项目、重大科技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大型仪器设备开发项目、国家科学技术奖等作为科技报告试点项目全面启动。
科技报告试点工作包括四个部分。首先,新老项目要分类管理。对已经验收的项目,应当进行科技报告的回溯工作。在提交原始报告的基础上,重新编写标准化的科技报告。对于正在研究的项目,各计划归口管理部门对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和验收报告的模板进行了修订,纳入了科技报告的内容。对于新项目,将纳入国家科技项目合同管理。计划任务书将明确规定承担单位提交科技报告的数量、类型和时限,包括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专项技术报告。科技报告任务的完成是中期检查和最终验收的必要条件,也是后续支持的重要依据。
二是在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应用中心设立科技报告提交专栏。各科技项目将通过相应渠道统一提交科技报告。同时,建立“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实现公共科技报告的开放共享。
第三,积极推进法人科技报告体系建设。督促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全面履行法人责任;将科技报告纳入本单位的科研管理程序,设立科技报告专岗,将科技报告纳入机构知识库的统一管理;督促项目(课题)负责人组织科研人员撰写科研报告,并负责本单位承担的项目(课题)科研报告的审核和提交。
第四,由于科研人员不熟悉科学报告的标准格式,有必要对承担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的科研人员和单位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和宣传工作。
上述试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预计到今年12月底将形成总计3000份科技报告的服务规模,10000份科技报告将于2014年3月初上线,向全社会开放共享。
随着科技报告提交和管理的不断规范化,除了最终报告,科研机构还将提交更多的专题报告、进度报告等。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报告资源总量将继续扩大。全文报告推送服务将在适当的时候提供给专业人员。各级科研管理人员将逐步获得面向科研管理的统计分析服务和面向*部门的决策支持服务。
科技报告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管理层的组织结构、政策和制度,还涉及技术层面的标准和规范、组织运作、部门协调和其他问题。要建立和完善政策法规体系,要有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人员和必要的资金投入,这需要得到科技界的广泛认可。
中国科技报告体系建设有不同阶段的建设目标,即在“十二五”末建立统一的科技报告报送、收集、管理和共享体系,形成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科技报告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到2020年,全国科技报告政策法规环境基本形成,标准规范体系基本完善,组织管理框架基本建立,收集共享服务基本实现,覆盖*和地方财政投入的统一科技报告体系基本形成。
目前,科技部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发布指导性文件,加快建立全国科技报告制度,引导和推动有关部门和地方开展科技报告工作。
■扩展阅读
如何使用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
公众只需登录www.nstrs.cn网页,点击进入,然后根据他们的计划、学科、地区、类型和部门导航链接,并搜索报告标题、作者及其单位、摘要、关键词、计划名称、主题名称等。
“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为不同用户设立了四个主要部分,即“公众”、“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和“决策支持”。公众可以免费搜索科技报告摘要,无需注册。专业人员需要用真名注册,并可以通过身份认证在线检索和浏览科技报告全文。科技报告投稿人今后将享受一定数量的电子货币全文推送服务;管理人员可以在批准的范围内享受免费的搜索、浏览、全文推送和统计分析服务;决策者将享受数据挖掘服务,如技术情报研究、团队/组织评估和基于科技报告内容的行业/领域深入分析。目前,前两类人员的服务已经开放。
如何共享科技报告?
科技报告按照“分类管理、控制使用”的原则共享。对于公开的科技报告,应建立共享服务体系,为全社会提供开放的共享服务。公众用户可以在注册真实姓名后在线浏览完整的报告。科技报告延迟披露应形成内部共享服务机制,在延迟披露期内可由科技管理部门和授权用户使用,并在延迟披露期结束后根据公开的科技报告进行管理和使用。保密科技报告应当纳入国家保密信息管理系统,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保密规定进行管理和使用,并通过专门渠道提供服务。
如何解决科学报告中的技术保密问题?
根据《国家科技计划科技报告管理办法》(郭克姬发字[2013年第613号)的规定,非分类项目(课题)的科技报告原则上标注为“公开”。如涉及国家安全和重大利益等相关内容,应解密。涉及技术诀窍但尚未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的科技报告,如纸质出版物和专利申请,可被标记为“延迟披露”。延迟披露的期限原则上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公示期限超过5年的,应当说明理由,报科技部相关中心审批,业务部门予以批准。涉密项目(课题)的科技报告,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保密规定,由承担单位提交,并提出分类和保密期限的建议。科技部相关业务部门和中心应对涉密项目(课题)科技报告的分类和保密期限建议进行审核,并及时做好保密认定工作。
具体来说,“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实现了用户实名注册,注册用户可以在线检索和浏览公共科技报告全文,防止恶意下载和商业传播,保护科技报告作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技术安全。“延期出版”科学报告的全文将不可在线浏览。系统日志记录了用户在整个过程中访问和浏览科技报告的使用行为,并为用户浏览的每一份科技报告添加数字水印,可以追溯和验证非法使用行为,真正保护科技报告的知识产权和安全使用。该系统特别提醒注册用户按照国家相关知识产权法规正确使用科技报告,仅将科技报告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教学,并注意参考科技报告的引用和描述。
科技报告写作要求
遵循《科技报告写作规则》的基本写作要求
*风格:需要根据科技论文的风格编写,便于科研人员交流和使用。
*目标:用第三人称写作,主要针对研究人员或同行,而不是经理。
*内容:主要描述研究对象、研究过程、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而非本项目或本任务的完成情况。科技报告的内容应当完整、真实、准确、易读,具有技术含量和保存利用价值。
*规范:科技报告应按照相关标准格式编写。
*段落:要写成章节,章节结构要系统清晰,章节标题要自制,所以命题不能统一。
*附录:文本的补充材料和补充内容。项目结果列表可用作附录。
撰写报告主体的要求
*导言
简要说明背景、目的、范围、意义、相关研究概述、研究思路、方法、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创新点等。也可以指明报告的读者。
*主体部分
每章自制的标题完整地描述了研究工作的理论、假设、过程、方法和结果,并应描述和解释所使用的关键装置、仪器和材料。提供必要的地图、表格、数据和其他信息。
由于项目的性质、领域的特点或不同类型的报告,主要部分的结构和内容会有很大的不同。
*结论
最终结论或建议可以简要描述研究成果、研究发现、创新成果等。,评估研究的作用和影响,并展望应用前景等。如果研究不能得出明确的结论,就应该进行必要的讨论。
*参考资料
科技报告中引用的所有参考文献都应包括在参考文献中。参考文献的描述应符合GB/T 7714《后文献参考文献描述规则》的规定。(原标题:科学报告:展示科学实力,促进开放共享)
下一篇:人民日报:让职称与实力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