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高校打破岗位聘用“终身制”后

科普小知识2021-09-15 11:14:36
...

今天是我国第35个教师节。自1985年以来,9月10日被定为教师节。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1986年国家开始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改革。多年来,教师职称的变化一直在“持续”,尤其是在打破了岗位聘任制的高校。

对大学教师来说,做研究、写论文和产生结果是他们工作的“日常”内容,这些通常会直接影响他们专业职称的晋升。文章和项目的数量和质量是否符合标准将影响教师的职称评定和工资收入,同时也可能导致教师在聘用期满后离职或换工作。因此,任何关于职称评定的“问题解决”都会影响到高校教师的心。

记者了解到,目前,高校教师职称评聘权已直接下放给高校,高校可以自主组织职称评聘,按岗位聘任。这悄悄地改变了被广泛批评的学术评价中的“轻量级”,但与此同时,许多教师希望建立多样化和更详细的职称评价标准,以确保人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定量“硬条”

九年前,刘明博士毕业后进入北京211大学。当这位医生毕业并进入学校时,他直接被聘为中级讲师。现在,九年已经过去了,尽管他的基础课程很受学生欢迎,但由于论文数量不足,刘明一直未能被评为副教授。

对于大学教师来说,只有通过研究、发表论文和产生成果,他们才能顺利地走上讲师、副教授和教授的“职称晋升之路”。40多岁的刘明说,为了达到标准,他必须“向前冲”。职称评定是一个重大问题,它关系到个人的收入、待遇和工作评价

近年来,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改革备受关注。2017年,教育部和其他五个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在简化管理、下放管理和优化服务领域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将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给高校,由高校根据岗位独立组织职称评审、独立评审和聘任。

刘明介绍说,他所在的学校已经为教师设立了“硬栏”,以评估他们的职称,包括论文数量、题目数量和指导本科生在竞赛中获奖。“有定量的规定。”

记者发现,基于“学校评价”制度,不同的大学对职称评定设定了不同的标准,但论文、研究项目、学术专著、研究基金等都是比较常见的评价指标。"

学校规定副教授必须以第一作者的名义发表6篇以上的科学引文数据库或工程索引论文,第一完成单位是学校。获得的研究经费应该达到学院副教授的平均水平。半年以上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教学时数已达到一定水平等。来自北京一所大学的理工科教师陈说。

对“要么崛起,要么离开”没有评论

"如果明年我没有资格成为副教授,我将失去工作。"谈到专业职称的评定,张赟很无奈。2014年,作为一名博士后,她申请了北京的一所大学做讲师。

尽管他在加入该行业后不久就达到了任命一名副教授的“硬性标准”,但由于缺乏职称指标,张赟无法做到这一点。当她再次参加评估时,她失去了评估和任命的机会,因为一些论文和项目“过期失效”此前,该学院的一些教师因未通过评估而被“解雇”。我必须快点得到结果,否则我会再次犯同样的错误。"

高校教师的聘用正在告别“终身制”,开始雇佣“能上能下的人”。以北京为例。2019年初颁布的《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聘任管理办法》规定,教师职务聘任实行终身制,任期届满后进行考核。考试合格的,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岗位要求和自愿原则办理续聘手续。考核不合格的,可以低就业水平直至终止就业。

“40岁的时候,我还没有到达副热带高压。我从一个年轻人变成了一个中年人。我还得继续绕过职称评定的“指挥棒”。压力太大了。”刘明表示,由于论文数量尚未达到标准,他的“晋升之路”仍面临许多障碍。

记者了解到,与理工科相比,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大学教师更难获得项目,职称评定存在诸多障碍。许多教授基础课程的教师说,由于教学工作繁重,缺乏该学科的许多前沿研究领域,很难取得成果。

由于“要么晋升,要么离职”,许多年轻教师面临“亚历山大”考试,而许多副教授多年来未能获得最高职称。一位科学与工程副教授有些担心,觉得他的职业生涯“一见钟情”。“不管我怎么努力,我都想放弃做研究,但这更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迫切需要建立更详细的评估标准

9月3日,在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副司长胡文忠表示,教师职称评审的核心问题是评审标准。要注重教书育人的专业性、实践性和长期性。应该强调教师的道德、能力、成就和贡献。

近年来,在学术评价中受到广泛批评的“轻权”现象正在发生变化,“代表作品”制度正在完善。在网上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陈注意到只有5篇有代表性的作品可以填写,“这意味着评价主要是基于最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简单地叠加论文数量是没有意义的”

大学教师职称改革已经打破了僵局。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00所高校进行了职称评审改革,逐步打破了以往“只论文、只职称、只学历、只评奖”的评审取向。

今年3月,南京林业大学出台了新的职称评审政策。两个新的指标,师生评价和课堂质量专家评价,被用来评估“教学专长”的教授。从教33年的蒋被提升为教授。

然而,与此同时,这件事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因为“教授可以在没有论文的情况下接受评估”。在这方面,学校说它不能片面地理解它。南京林业大学人事处副处长韩建刚表示,只有公共和基础课程的教师才可以参加“教学专长”职称的评选,而无需审查论文。“这并不是说没有发表论文的教师也可以参与评价,也不是说他们在参与评价后就不能被评价。”该校表示,新评估标准的量化是一个难题,将不断调整和完善具体的评估标准。

一些高校教师指出,虽然目前职称评定中“重科研、重成果、轻教学”的标准不合理,但改革后,应提出一套科学有效的评定标准,否则职称评定可能陷入“标准泛化、重人情”的另一泥沼。

在采访中,许多高校教师认为,作为大学生的“引导者”,科研和教学不容忽视。高校教师职称评定迫切需要建立更加详细的标准和更加科学、公正、合理的评价体系。(本文中的一些受访者是假名)